小心!“996”“007”正在让你变傻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zhou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996”“007”这两个词火了一段时间了,被很多人自诩为日常工作模式。所谓“996”,是指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即每周工作72小时,比正常工作时长即每周40小时,多出近一倍。而最近更虐心的梗,是“没有996只有007”,从0点上班到0点下班,一周工作7天,所谓“地狱一般的工作模式”。
  高强度的工作固然意味着丰厚的收益,但长期这样透支身体,很多“打工人”直呼“受不了”。与此同时,年轻人过度熬夜导致猝死的消息也接连传来,让人心酸又遗憾。过度工作会让人产生睡眠不足、肥胖、心血管疾病、情绪障碍、免疫功能降低等多方面问题,严重损害健康。《美国流行病学杂志》上的一份报告提示,每周工作55小时以上的中年人,比每周工作不足41个小时的人更容易出现脑功能损害,包括短时记忆能力减退、回忆词语的能力下降等。该研究称,长时间工作会导致长期的脑损伤或痴呆等病症。



  回到我们身边,多数“用脑过度”的人都在抱怨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用脑过度”还可能让人变傻。

那些“伤脑”的生活方式


  “用脑过度”,是指脑力劳动者因过量的脑力工作而产生头昏眼花、听力下降、四肢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警觉性下降、情绪状态恶化等症状,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等。在互联网时代,视觉终端作业成为普遍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人们甚至坐车、走路时仍盯着手机屏幕。视觉终端作业带来的脑疲劳,远远超过传统的纸质阅读,其对脑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同时,长时间用眼会引起眼睛干涩、意识恍惚、反应迟钝,使工作的失误率和风险性大幅提升。
  人脑的重量只占身体重量的2%,但消耗的能量却超过了静息代谢率的20%。人的大脑需要充分的休息,才能保证在工作生活中精力充沛。而长时间工作会消耗大量能量,影响人的生理、心理健康,损害脑功能,导致工作能力下降。
  大脑过度劳累时,脑部血流量会增加,尤其是40岁以上人群,大脑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增加中风的概率。缺乏休息和睡眠时,疲惫的神经系统会降低人的注意力与警觉性,不由自主地开始胡思乱想,白天感到昏昏沉沉,夜晚难以入眠,进而导致机体疲惫加剧,降低学习记忆功能和工作能力。脑疲劳还可能引起心理机能失衡,表现为焦虑、紧张、抑郁、烦躁、消极、敏感、多疑、自卑、自责等。加拿大多伦多罗特曼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长期压力过大会导致大脑海马体萎缩,造成前额叶皮层功能减退,增加患抑郁症和认知障碍症的风险。



  脑疲劳通常来自身心两个方面。那些“伤脑”的生活方式:1.经常熬夜。2.长期高压。生活在长期重压下,不仅会给代谢、免疫和心血管系统带来损伤,还会导致大脑功能衰退。3.过度思考。过度思考真的会让“脑细胞不够用”,加重脑疲劳。
  上海一项随机抽样调查显示,59.6%的脑力工作者每天用脑时间长达1 0 小时,28.4%的体力劳动者业余时间也花费在各种脑力活动上。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家长对教育越来越重视,脑疲劳已经蔓延到下一代身上。有专家调查分析,我国青少年群体中,50%存在不同程度的脑疲劳。

大脑劳累过度,该休息了


  面对脑疲劳,人体自有一套应对方案。在“过度用脑”的情况下,我们机体往往能通过身体的活动来加以抵御,例如打哈欠和伸懒腰,小小动作就能有效减轻困意。然而,在长时间过度用脑的情况下,身体的本能活动效果就不好了,需要用更有针对性的身体活动来达到放松的目的,即所谓“体脑结合”。



  在開展脑力工作的过程中,“打工人”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缓解疲劳:
  1.在脑力工作前活动身体,能保持体力,预防脑疲劳。在体力和脑力相结合的工作中,此种方法效果显著,例如学生学习、视屏终端工作、航天航海作业等。在作业开始前热身,可以有效调动机体,使神经系统兴奋性提高。
  2.在脑力工作中调节姿势状态,能缓解脑疲劳。当感觉到大脑疲惫时,可以通过间歇性放松休息,例如从坐姿转为站姿、抬高显示器、活动手腕关节、做伸展运动等,或者通过调动情绪、兴趣的方式,例如快速眨眼、高效换气、头面部表情活动、穴位按摩等刺激机体,给大脑提供更多氧气和养分,从而达到缓解疲劳的效果。
  3.在脑力工作结束后进行放松性的身体活动。通过身体活动来应对脑疲劳的方法各不相同,如搓脸、按摩肩颈,或者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不一而足。事实上,放松性的身体活动已经成为人们常用的方法,说明普罗大众的生活经验形成一种基本共识,即我们可以通过放松身体来达到缓解、防止脑疲劳的目的。
  除了身体活动,强制休息同样非常重要。人体是一台精密而完整的机器,没有无缘无故的不适,人体感受到的疲惫正是身体发出的警戒信号:大脑劳累过度,该休息了!如不顺应机体的指示,盲目持续工作,给大脑增加负担,只会适得其反,在工作效率不增反降的同时损害健康,真正验证了网友戏谑的那句“工作996,生病ICU”。
  日常生活中,我们还可以通过适当运动、规律睡眠、饮食管控、劳逸结合等方法,有效缓解脑疲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层级控制理论在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相关风险管理及防护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47名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级控制理论为基础干预模式,即从为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提供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3个方面进行干预。采用针刺伤相关知识问卷、针刺伤预防动机问卷、针刺伤防护行为问卷于干预前后各对47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测评,统计干预前1年与干预后1年47名在职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结果干预后,47名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相关知识、针刺伤预防动机问卷、针刺伤防护行为问卷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
综述了“互联网+”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互联网+”方式有电话随访、现代仪器设备及应用软件,居家远程监护可为患者提供病情监测、保健监督、健康行为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可降低病死率、再入院率及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需加大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节约并整合医疗资源,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为慢性心力衰竭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现状,分析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3-4月选取南京某医院精神科护士19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结果 190名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均分为(77.91±10.16)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学历和职称是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不同工作年限、不同科室性质在情感护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仍有待提高,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水平有显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子女照顾者(以下简称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与积极感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84例老年痴呆患者的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进行4次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自主性动机干预.采用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及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袁(PAC)评价两组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及积极感受.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中的接受、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社会关系、健康行为及疾病
目的 探讨视频加语音提示方式在穿脱防护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00位医护工作者穿脱防护服.将100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张贴标识文字方式穿脱防护服,实验组采取视频联合语音提示的多媒体方式穿脱防护服.评价两组穿脱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视频联合语音提示的多媒体提示方式效果优于对照组,穿脱流程正确率高于对照组,所用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频联合语音的多媒体提示方式提高了穿脱防护服的准确性,降低了医务工作者被感染的风险,减轻了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压
大脑是“人体司令部”。大脑中出现肿瘤,被称为脑肿瘤或脑癌。脑肿瘤一旦压迫脑组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生命。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世界脑肿瘤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中国脑肿瘤在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方面都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脑肿瘤越来越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杀手”。胶质瘤是“大脑癌中之王”  脑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以20~50岁最为多
期刊
“头等大事”面临挑战rn提到健康,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人脑,作为人体的神经中枢,是一个人身上最精密的“仪器”.你知道吗?每一秒钟,你的大脑中都进行着10万种不同的化学反应.人脑的神经细胞回路,复杂程度是今天全世界的电话网络的1000倍以上……那么,神秘的人脑又是如何工作的?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头等大事”——脑健康.
期刊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指挥中心,由几百亿个神经元构成,完成复杂的生理及心理思维活动,包括思维、记忆、运动和情绪反应等。因此,保持大脑健康是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首要目标。  目前中国的脑血管病患者大约每年有200万新发病例。现有痴呆患者已超过1000万,居世界首位,并且以每年新发病例超过3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神经系统疾病的社会经济负担正在加剧,维持大脑健康的挑战也在增加。八大中风危险因素 您有几项  脑卒
期刊
期刊
人类的脑细胞数目庞大,有几百亿个,是组成大脑的基本单位。但是,人的脑细胞处于一个不断减少的过程中。而且一般认为,脑细胞是不可再生的。脑细胞真是死一个少一个,耗尽无补,各位且用且珍惜。所以,保护脑细胞,就是保护大脑,就是保护人体的基本功能。  近几年, “ 吃货” 一词兴起, 人们时不时标榜自己是“ 吃货”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吃吃喝喝与脑健康的那些事。大脑喜欢的食物  研究显示,富含Omega-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