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自测法及时发现脑病端倪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syJM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指挥中心,由几百亿个神经元构成,完成复杂的生理及心理思维活动,包括思维、记忆、运动和情绪反应等。因此,保持大脑健康是人类追求健康、长寿的首要目标。
  目前中国的脑血管病患者大约每年有200万新发病例。现有痴呆患者已超过1000万,居世界首位,并且以每年新发病例超过3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神经系统疾病的社会经济负担正在加剧,维持大脑健康的挑战也在增加。

八大中风危险因素 您有几项


  脑卒中,又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对于中风来说,时间就是大脑。那么患者在中风发生之前或发生之时的应对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哪类人群易患中风?发生中风之前又会有哪些征兆呢?
  首先脑卒中主要有8项危险因素,大家可以对照自测。
  1.高血压病史(≥140/90mm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
  2.房颤和心瓣膜病。
  3.吸烟。
  4.血脂异常或未知。
  5.糖尿病。
  6.很少进行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3次、每次≥30分钟、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可视为有体育活动)。
  7.明显超重或肥胖(体质指数超过26)。
  8.有脑卒中家族史。
  以上8项,出现一项得1分。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或既往有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者,评定为高危人群;脑卒中风险評估<3分,但患有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心房颤动或瓣膜性心脏病)之一者,评定为中危人群;脑卒中风险评估<3分,且无慢性病者为低危人群。

夹个豆子测脑梗


  脑梗死(俗称脑梗)是中风中最主要的一种。在发生严重脑梗之前,大脑往往早已出现一些小型血栓或者斑块引发的轻度隐性脑梗。大约有10%表面健康且没有中风症状的人都曾发生过隐性脑梗。
  如何知道自己有没有隐性的脑梗呢?有几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自测。
  1.筷夹豆粒:将大豆和2厘米大小的豆腐置于小碟内,用筷子交替夹豆粒和豆腐块,放到另一碟子里,反复5次。若需30秒以上就要留意了。
  2.直线前行:在地板上画一条5~10米长的直线,左右脚交替踩线向前走。不能准确踩线,或者身体摇晃者,说明小脑或者脑干可能有异常。
  3.画螺旋线:在纸上以5毫米间隔画螺旋线4圈。然后用另一颜色的笔在5毫米间隔中间加画一条线,力争10秒钟内完成。如果这条线有两处以上的地方,能和螺旋线碰触在一起,就要高度怀疑有隐性脑梗了。
  而对于更加急迫的脑梗情况,大家可以通过“中风120”口诀或“FAST”口诀来识别脑卒中并寻求诊治,判断方法如下:
  1.看1张脸(Face),不对称,口角歪斜。
  2 . 查两只胳膊( A r m ) , 平行举起,单侧无力,抬不起来。
  0 . 聆听说话( S p e e ch),口齿不清,表达困难。
  发现这些问题, 要快速拨打“120”,刻不容缓(Time)。

简单自测 发现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 A l z h e i m e rDisease,AD)是引起痴呆的主要原因,占痴呆患者总数的2/3以上。尽管目前AD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最主要的风险因素是年龄、性别和基因。年龄越大,患病的概率越高。女性得病的概率远高于男性,有家族基因的人群得病的概率更高。除此之外,药物、缺乏锻炼、抑郁症、铅暴露、接触杀虫剂、头部创伤、糖尿病、孤独、睡眠不足、高血压、高胆固醇、心脏问题等因素也被认为是AD的诱因。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以记不住最近发生的事情为主要表现,逐渐发展到不能独立生活,无法表达正常的思想,智力严重损害。
  如何及时发现自己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呢?大家也可以简单自测一下。
  1.难以完成日常事件。比如做一顿饭也成了一项挑战,忘记如何刷牙。
  2.难以表达自己。忘记单词,叫错名字,说不出一句完整的句子等。
  3.定向障碍,比如忘记今天到底是哪一天,弄不清自己在哪儿。
  4.判断力差,比如夏天穿毛衣,冬天穿单衣外出。
  5.计算能力变差,买东西不会算账。
  6.常把东西放在错误的地方,比如把脏盘子放入洗衣机中,或者把脏衣服放到洗碗机里。
  7.视空间障碍。经常迷路,失去判断距离的能力。
  8.情绪变化多端且突然,易激动悲伤。
  9.人格改变,变得内向或暴躁,有猜疑心。
  10.有过跌倒史。如果有其中1~2项症状,或者是有疾病家族史的人群,一定要重视早期筛查。

医院专业检查有哪些


  通过自测可疑有脑病的患者,到医院要进行那些检查呢?
  脑体检除了健康体检需要常规做的一般检查,如血压、血脂、血糖、肝肾功能、体重等,还包括颅神经检查和躯体神经的检查。
  颅神经检查一般检查包括眼睛和听力。眼是大脑的窗口,眼球的运动是否异常,眼底的血管是否正常,眼底是否有水肿,都可以提示颅内神经和血管有无损伤和脑血管有无硬化、狭窄。另外,还要检测颅内压力有无增高。听力方面需要检查有无耳鸣、听力下降等。
  躯体神经的检查主要看躯体的运动和感觉有无异常,比如:有无四肢无力、走路不稳、身体发麻、疼痛、冷热感觉减退等。主要的检查方法有:内分泌激素的检测,头颅CT和核磁共振(MRI),颈动脉B超。必要时需做头部及颈部的MRA(核磁共振血管成像)或CTA(CT血管造影)检查。认知功能减退的还需进一步接受临床量表、基因、影像学的完整检测,这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及预后至关重要。
其他文献
上臂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是由专科护士经上臂贵要静脉或肱静脉置入导管,由医生将输液港座完全埋置于上臂皮下的闭合静脉输液系统[1]。其有效地避免了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减少了患者因反复穿刺静脉而产生的痛苦,且患者的日常生活未受明显限制[2-3],减少了气胸、血胸、导管夹闭综合征、长期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4]。但需要注意的是,输液港完全埋置于皮下组织,囊袋皮肤弹性因此而减弱,皮下组织血液循环会受到一定的阻碍[5]。因此,置管后对局部皮肤血运情况的观察和护理尤其重要,若观察、处理不当,易导致局部组织出现坏死。本科室于
目的通过新型手术缝针吸针盒的设计和应用,规范手术缝针的管理,减少缝针丢失情况的发生,提高护理配合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抽取2019年1月—10月新型手术缝针吸针盒使用前与2019年11月—2020年8月新型手术缝针吸针盒使用后的80例心脏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使用前后缝针丢失例数、取缝针时间以及护士满意度。结果新型手术缝针吸针盒使用后,缝针丢失例数较使用前少(P<0.05),取缝针时间明显较使用前缩短(P<0.05),护士满意度明显较使用前提高(P<0.05)。结论新
目的探讨“磁性医院”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选取本院精神科就职的临床一线护士为研究对象,分析精神科护士在实施“磁性医院”管理前后的离职率、离职意愿及职业认同感。结果干预组离职意愿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护士职业认同量表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磁性医院”管理模式对精神科护士进行管理,能有效降低护士的离职率,减轻离职意愿,提高职业认同感。将“磁性医院”理念融入精神科护士管理中,能充分发挥临床
目的探讨层级控制理论在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相关风险管理及防护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47名在职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层级控制理论为基础干预模式,即从为急诊科在职护理人员提供工程控制、管理控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3个方面进行干预。采用针刺伤相关知识问卷、针刺伤预防动机问卷、针刺伤防护行为问卷于干预前后各对47名急诊科护理人员进行测评,统计干预前1年与干预后1年47名在职护理人员针刺伤发生率。结果干预后,47名急诊科护理人员针刺伤相关知识、针刺伤预防动机问卷、针刺伤防护行为问卷得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
综述了“互联网+”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互联网+”方式有电话随访、现代仪器设备及应用软件,居家远程监护可为患者提供病情监测、保健监督、健康行为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可降低病死率、再入院率及医疗费用,缩短住院时间等.政府及卫生行政部门需加大对“互联网+”的重视程度和资金投入,节约并整合医疗资源,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为慢性心力衰竭及其他慢性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目的 调查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现状,分析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19年3-4月选取南京某医院精神科护士19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调查表、杰弗逊共情量表(JSE-HP).结果 190名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均分为(77.91±10.16)分,处于中等水平.不同学历和职称是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的影响因素,不同工作年限、不同科室性质在情感护理维度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仍有待提高,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精神科护士共情能力水平有显
目的 探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子女照顾者(以下简称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与积极感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2月84例老年痴呆患者的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和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进行4次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自主性动机干预.采用疾病获益感量表修订版及照顾者积极感受量袁(PAC)评价两组照顾者的疾病获益感及积极感受.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照顾者疾病获益感中的接受、家庭关系、个人成长、社会关系、健康行为及疾病
目的 探讨视频加语音提示方式在穿脱防护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100位医护工作者穿脱防护服.将100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张贴标识文字方式穿脱防护服,实验组采取视频联合语音提示的多媒体方式穿脱防护服.评价两组穿脱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视频联合语音提示的多媒体提示方式效果优于对照组,穿脱流程正确率高于对照组,所用时长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视频联合语音的多媒体提示方式提高了穿脱防护服的准确性,降低了医务工作者被感染的风险,减轻了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压
大脑是“人体司令部”。大脑中出现肿瘤,被称为脑肿瘤或脑癌。脑肿瘤一旦压迫脑组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及生命。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全世界脑肿瘤进行量化分析后发现,中国脑肿瘤在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生命年方面都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脑肿瘤越来越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杀手”。胶质瘤是“大脑癌中之王”  脑肿瘤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 以20~50岁最为多
期刊
“头等大事”面临挑战rn提到健康,每个人都会想到自己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或大或小,或多或少.人脑,作为人体的神经中枢,是一个人身上最精密的“仪器”.你知道吗?每一秒钟,你的大脑中都进行着10万种不同的化学反应.人脑的神经细胞回路,复杂程度是今天全世界的电话网络的1000倍以上……那么,神秘的人脑又是如何工作的?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头等大事”——脑健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