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方法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_w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典型的育人课程,是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探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于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笔者就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五种常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做一些说明。
  
  一、明理法
  
  小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是以他们的道德认识为基础的。所谓明理法,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现象,使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和荣辱观。从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学生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教师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程的教学来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培养健康的心理。如在“明礼”教育中,我从《中华成语故事》的录像带中挑选《曾子杀猪》的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而后让学生讨论有关“诚信”方面的话题。这样,学生对《讲信用》一课中对做人要“一诺千金”和“言必信,行必果”等有了较深的理解,也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如果不讲诚信会有怎样的后果。可见,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通过明理方法进行教学,在提高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感染法
  
  人的情感总是相互感染的。感染法就是教师不但用自己健康美好的情感与言行去感染学生,而且充分挖掘教材,积极促进学生间的交往,使良好的情感相互感染,不断增强。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不能仅仅把他们看成教学灌输的对象,特别是在丰富多彩的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生对某些社会事物的看法,往往会对其心理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课堂灌输教学,努力着眼于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运用情景和音像设备,达到教学目的。有位教师在教学《敬礼,五星红旗》一课时,由于该课的内容是讲述20世纪80年代一批身处异国他乡的少先队员尊敬国旗,维护国家荣誉的事。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先让学生预习了该课。然后让他们用网络、书籍搜集材料,学生的收获远比老师想像的要多。他们在课堂上播放了自己录制的奥运健儿领奖时国旗冉冉升起的感人一幕,诉说了沈阳五星河体育馆世界杯预选赛中中国男足提前出线时全场红旗翻滚的景象和北京申奥成功举国欢庆的动人场面。甚至唱起了《歌唱祖国》和《红旗飘飘》两首歌曲,从而了解了国旗和国家的关系、五星红旗对我们中国的意义。
  
  三、示范法
  
  青少年模仿性较强,他们常常以他人的人格行为作为自己的仿效对象,然后以特定的方式在自己身上再现出来,并逐步内化为心理品质。因此,所谓示范法。就是为学生提供榜样,指导他们去模仿。这些榜样,首先应该是教师自身;其次是教材中涉及的领袖、伟人、科学家和英雄人物;再次是学生平时生活中接触的优秀人物,特别是学生中间的先进人物。目前,在社会上轻视劳动和劳动者的情况比较普遍,为了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劳动,老师在教学《劳动不分贵贱》这一课时,不要光从书本中讲述。可以让学生的思绪从课堂走向社会,探询自己身边的,被人们真正尊重的普通劳动者,唤起学生对每一位劳动者的尊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老师在讨论中可启发学生:邻居老伯经常照顾双职工父母的小孩;自己父母用勤劳的双手起早摸黑做小生意,支起一个幸福的家庭。这样会使更多的学生明白自己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阿姨都是值得尊敬的普通劳动者。
  
  四、锻炼法
  
  心理品质的形成都是学生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的结果。锻炼法,就是针对学生心理发展丰富的特点,提出一定的行为要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从而增强集体观念,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如执教《不上当受骗》一课,开课时,教师可借助录像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有一天晚上。小丽独自一人在家看电视,忽然听到敲门声。小丽问:“是谁,有什么事?”敲门者说是她爸爸的同事。要给他爸爸送一份文件。小丽站起身准备去开门。这时,录像停止。小丽是该开门,还是不应该开门呢?教师没有急于让学生作答,而是让学生用自主选择座位的形式来回答“该开门”还是“不该开门”的问题。同意开门的同学坐左边,不同意开门的坐右边,然后两组学生进行辩论,最后学生懂得了面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学会自己保护。通过学习,学生经历了一次难忘的锻炼。又比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一课,我们先通过课内教学。让学生知道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和道理,再将学生带到室外的马路上,指导他们辨认交通标志和信号灯,请交通警察进行现场指导,让小学生开展相应的行为实践,从而帮助学生增强交通安全意识。
  小学教师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要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在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的广阔背景应是现实生活。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我们从“生活”的角度来优化作文教学,让学生接触事物,激发他们的作文情感,产生强烈的作文冲动,开启写作的灵感之门。同时,赋作文教学以生活为载体,让孩子敞开灵性的大门,使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幸福快乐的童年生活。    一、激
一、谈话导入,资料激情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课前老师看到同学们都查阅了一些资料。相信你们对法布尔都有一定的了解,谁来说说。  生:我知道法布尔非常喜欢昆虫,他写了一本书《昆虫记》,共十卷,全世界有名呢!  生:我知道法布尔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上过正规学校,靠自学成才的,后来还考上了硕士学位。  师:你还知道他的身世,真不错!  师:是呀,法布尔的一生是与昆虫
低年级的语言表达是学生今后说话及写作的基础,如何使他们通过语言关,是许多教师一直关注的问题。在愉快教学理念的启示下,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特点和语文教学规律,充分让他们亲自感受,促使其思维不断发展,进而调动其通过自己的头、眼、耳、口、鼻、手等多种感官,利用听、说、看、想、读、做等方式,达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笔者认为,通过以下途径可将愉快教学渗透在低年级语言表达能力上,加强语言训练。    一、
这天,我与孩子们愉快地品读着张晓风写的抒情散文《我喜欢》这篇课文。  课即将结束,看着孩子们那意犹未尽的眼神,我心里不由一动,不如以此为契机,让孩子们也来写一篇小小的散文,于是,便轻声说道:“看来,大家非常喜欢这篇课文呀,那么,能说说你喜欢它的原因吗?”话音刚落,黄旭东同学就举起了手,说:“我喜欢它,因为这篇课文的结构很特别,每一个自然段都是以‘我喜欢’开头的,这应该叫做排比段吧!”我赞许地点了点
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它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要想把我们的教育对象教育好,单纯地靠教师一个人的能力是远远无法达到目的的。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相互合作,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因此,如何充分开发家庭教育资源并有效利用,从而推进家校共育,发挥教育的合力,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一、注重引导,转
“忽如一夜春风来”,短短的几年时间,电脑迅速地走进了校园,走进了千家万户,走进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上网已在学生中成为一股热潮,他们当中大多数人有了网友,学会了聊天。这引起了许多老师、家长的种种担忧:学生上网会不会影响他们的学习?会不会结交了品行差的网友?  当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如果能正确地认识它、理解它、运用它,就能充分发挥它的存在价值。因此,我根据学生的这一喜好,充分利用网络上
为改变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的落后状况,更快地缩短与先进地区的距离,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4年我县部分小学参加了区重点课题——“构建‘激趣·自主·实践’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实验研究”课题实验,尝试用“激趣·自主·实践”新模式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取得较好的成果:喜欢上口语交际课的学生由45%上升到98%,学生们乐于参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表达习惯。我
“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是美术课程所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美术素养形成的重要支柱。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感知美是审美活动的基础,它是人的各种感官对事物美的因素直接、迅速的感应,并形成愉悦的心理体验。只有具备敏锐的感知美的能力,才能在接触到美的事物时产生一种感受和感动,人的审美情趣、审美思维、审美想象以及美的创造活动才能形成。  小学高年级
关于阅读,新的课标明确提出:“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可当今的信息时代,许多同学更易被网络、电视困住,拿到一本书,常常是走马观花。到了第三学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也就是每学期至少25万字。所以单靠学生自觉是不够的。见我校少先队的争章活动正开展得如火如荼,受此启发,我在班上开展了“争阅读章、激阅读情”活动,收获颇丰,现将活动过程简述如下:    一、争章动员,制定目标 
这是一件真实的事。  我们学校2003年经过布局调整后,成为宁国市农村首家寄宿制学校,住校生有280人。今年我带的这个班的学生是由三个村小转来而组合成的。三个村小转来的学生都是住校生,年龄小,第一次远离父母,每到夜晚来临,我先是跟他们谈心,然后送到宿舍,交给生活指导老师。第二天进教室,第一件事就是问问这些住校生晚上睡得香不香。通过几次与生活指导教师的配合,平静地度过了一个月。  第二个月上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