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数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按专题对数学材料进行独立自主的研究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数学学习不仅能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其调查研究的理念,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的科研能力。
关键词:高职生;研究性学习;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C-0056-03
高职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技能型技术人才。因此,高级技能型技术性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仅有实践能力还不够,还需要一定的科研能力作支撑,研究性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高职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什么是研究性数学学习
研究性数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按专题对数学材料进行独立自主的研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研究统一。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数学材料。研究性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数学阅读来实现的。研究性数学学习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性学习,一般阅读性学习仅限于教学材料相关内容,而研究性学习是在研究数学材料基础上得出自已新观点、新结论的学习。
二、高职生研究性数学学习的调研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某高职校2014级、2015级各专业学生运用调查问卷形式的调查,结果如下:
从下表可以发现:高职生中能经常阅读数学教材的比例不足一半,从不查阅数学课外资料的高达72.6%。这说明高职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习惯不好,近一半的学生缺少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中从不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占96.5%,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不知道怎么做。这说明研究性数学学习在高职生学习中还是个未开发的领域,需要尝试和探索。
在数学学习中能经常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仅占10.3%,不少学生从不或很少提出数学问题,甚至不知道也不会提出问题。在合作学习上比例太小,单打独斗较多,抄袭作业现象严重,而不是相互帮助和学习。
三、数学阅读是研究性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
现在高职生缺乏对课本和课外数学资料的阅读,仅满足于听课和做作业,其学习是被动的。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查寻、探索、阅读数学材料,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研究性数学学习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和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同时,研究性数学学习需要学习者阅读大量相关数学资料。因此,数学阅读是研究性数学学习的重要保障和主要学习方式。研究性数学学习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数学阅读学习,研究性数学学习主要体现学习者主动探索学习,并能形成自己观点的学习过程。而一般意义上数学阅读学习是通过数学阅读主动学习已知理论的过程。
四、研究性数学学习中要注意培养高职生“调查研究”的学习理念
高职生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以接受式为主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探索、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竞争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体现在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高职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要培养学生掌握调查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能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也有获得知识的能力。而掌握各类调查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所以要在高职校中适当开展研究性数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学习理念,这在学生未来的工作中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要注意培养高职生“主动查阅数学资料”的习惯
高职生数学学习中缺少主动查阅有关资料的习惯,甚至不能主动阅读课本。研究性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根据有关课题,主动查阅相关数学材料,通过数学阅读,对某一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主动查阅数学材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阅大量的数学材料,可以通过上网查阅、去图书馆借阅等方式来培养学生高效、多途径获得数学材料的能力。
六、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数学学习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提出问题就是需要发现矛盾或差异,从差异中找到问题所在,从而发现一些新的联系和规律,所以提出问题也是科学研究思想方法的起步。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所以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生研究性数学学习目的之一。
七、研究性数学学习应注重个体的差异性
由于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自身数学素质要求较高,不同个体由于数学素质不同,其学习效果相差较大。所以研究性数学学习要注重个体的差异性。有些有较大难度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外的课题最好不要让学生去研究学习。在“最近发展区”内的课题也要分阶段进行引导,以缩小因个体差异带来的学习程度的差距,并在结题后进行归纳与总结。
八、研究性数学学习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
在实际教学中,对高职生研究性学习中选择较多的是小组学习形式进行组织学习的,这不仅有益于个人发挥特长,而且有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功的快乐。同时,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还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不仅有助于发挥个体创造潜能,还能让学生学会在协作中去研究,在配合中去学习。
总之,研究性数学学习不仅能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其调查研究的理念,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的科研能力,为其以后在工作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On the Research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IU Lei
关键词:高职生;研究性学习;数学学习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6C-0056-03
高职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必须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级技能型技术人才。因此,高级技能型技术性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但仅有实践能力还不够,还需要一定的科研能力作支撑,研究性的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高职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什么是研究性数学学习
研究性数学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法,按专题对数学材料进行独立自主的研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接收者,被动学习,而是能与教师一样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信息,带着自己的兴趣、需要与客观世界对话,从而使学习与研究统一。研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数学材料。研究性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数学阅读来实现的。研究性数学学习不同于一般的阅读性学习,一般阅读性学习仅限于教学材料相关内容,而研究性学习是在研究数学材料基础上得出自已新观点、新结论的学习。
二、高职生研究性数学学习的调研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某高职校2014级、2015级各专业学生运用调查问卷形式的调查,结果如下:
从下表可以发现:高职生中能经常阅读数学教材的比例不足一半,从不查阅数学课外资料的高达72.6%。这说明高职生在数学学习中的学习习惯不好,近一半的学生缺少最基本的学习方法。
数学学习中从不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占96.5%,大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研究性学习,不知道怎么做。这说明研究性数学学习在高职生学习中还是个未开发的领域,需要尝试和探索。
在数学学习中能经常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仅占10.3%,不少学生从不或很少提出数学问题,甚至不知道也不会提出问题。在合作学习上比例太小,单打独斗较多,抄袭作业现象严重,而不是相互帮助和学习。
三、数学阅读是研究性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
现在高职生缺乏对课本和课外数学资料的阅读,仅满足于听课和做作业,其学习是被动的。而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查寻、探索、阅读数学材料,并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研究性数学学习要求学习者有较强的数学阅读能力和一定的交流沟通能力。同时,研究性数学学习需要学习者阅读大量相关数学资料。因此,数学阅读是研究性数学学习的重要保障和主要学习方式。研究性数学学习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数学阅读学习,研究性数学学习主要体现学习者主动探索学习,并能形成自己观点的学习过程。而一般意义上数学阅读学习是通过数学阅读主动学习已知理论的过程。
四、研究性数学学习中要注意培养高职生“调查研究”的学习理念
高职生的数学学习主要是以接受式为主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在工作中的探索、创新精神,从而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缺少竞争能力。因此,研究性学习不仅体现在知识的获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高职生获得知识的能力。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要培养学生掌握调查研究中的问卷调查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培养学生不仅能从书本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也有获得知识的能力。而掌握各类调查研究方法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观点与看法。所以要在高职校中适当开展研究性数学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的学习理念,这在学生未来的工作中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要注意培养高职生“主动查阅数学资料”的习惯
高职生数学学习中缺少主动查阅有关资料的习惯,甚至不能主动阅读课本。研究性数学学习要求学生根据有关课题,主动查阅相关数学材料,通过数学阅读,对某一知识点形成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主动查阅数学材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查阅大量的数学材料,可以通过上网查阅、去图书馆借阅等方式来培养学生高效、多途径获得数学材料的能力。
六、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数学学习就是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提出问题就是需要发现矛盾或差异,从差异中找到问题所在,从而发现一些新的联系和规律,所以提出问题也是科学研究思想方法的起步。在研究性数学学习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要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所以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高职生研究性数学学习目的之一。
七、研究性数学学习应注重个体的差异性
由于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自身数学素质要求较高,不同个体由于数学素质不同,其学习效果相差较大。所以研究性数学学习要注重个体的差异性。有些有较大难度的,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外的课题最好不要让学生去研究学习。在“最近发展区”内的课题也要分阶段进行引导,以缩小因个体差异带来的学习程度的差距,并在结题后进行归纳与总结。
八、研究性数学学习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
在实际教学中,对高职生研究性学习中选择较多的是小组学习形式进行组织学习的,这不仅有益于个人发挥特长,而且有助于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协作精神,体验到个人与集体共同成功的快乐。同时,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还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尝试,不仅有助于发挥个体创造潜能,还能让学生学会在协作中去研究,在配合中去学习。
总之,研究性数学学习不仅能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培养其调查研究的理念,有助于提升高职生的科研能力,为其以后在工作中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On the Research Mathematics Learning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LIU 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