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个性化的策略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xiant2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追随学生的探究——领悟内容的个性化
  学习内容的探究,是学生领悟内容个性化的基本前提。这种探究,既可以是对语言文字的琢磨,也可以是走出语言文字后产生信息的生长点,还可以是阅读反思和批判。如学习《绝句》这首诗时,启发学生通过朗读,探究全诗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春天)。教师追问道:“你从哪里可以看出呢?”看似一个简单的问题,没想到经过同学们的探究,竟将一个个触角伸入到古诗的内容之中,个性化的领悟内容让人惊喜。一位学生说道:“我从杏花雨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因为杏花在春季开放。”另一位学生说道:“我从杨柳风看出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因为春天的杨柳抽出了嫩芽。”还有一位学生说道:“我从‘古木阴中’这四个字想象到是春天的景色,树木繁茂葱绿。”更为难得的是学生从“沾衣欲湿”理解到了“毛毛的细雨将要把衣襟打湿”。课前预想的作答仅仅是“杏花雨”和“杨柳风”,学生探究之后,竟获得了丰富而个性化的理解,这难道不比教师的讲解更有价值吗?
  二、 追随学生的需要——情感抒发个性化
  教师追随学生情感表达的需要,让鲜活的文字叩击心扉,心中的波澜激荡真情,当自身的经历发出了呼唤,个性化的表情达意必将水到渠成。在学生深情地朗读《广玉兰》结尾赞美广玉兰的一句时,经过此前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展示学生绘制的一幅幅夺人目光的作品等一系列铺垫后,涨溢的情感即将喷薄而出,这时,教师追问:“这是作者喜爱广玉兰的原因,学了课文,你的内心里喜欢它的什么?”听了这一提问,学生立即进入静思。不多久,就听到了这样的声音:“我爱玉兰花,更爱那忠诚的绿叶。它用自己清丽的身躯保护着花朵,换回了娇艳的玉兰花。”“我爱广玉兰那甜美的笑容,更爱广玉兰那顽强的毅力。”“我认为广玉兰的枝干最美。它用自己的巨手托起了明天的玉兰花,孕育了无声的美,孕育了有声的爱。”“我爱广玉兰玉琢冰雕的花瓣和那白中透绿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亮晶晶的,犹如钻石一般。”
  感受着这许许多多,我激动,我兴奋。激起了学生表达情感的需要,进而顺势满足这种需要,就能进入这种境界,一次次与另一些生命进行深入而开阔的交流,这不就达到情感抒发个性化的目标了吗?
  三、 追随学生的兴趣——创造形式个性化
  阅读教学中若想建立学生的阅读兴趣,必须开放学生的阅读形式。在提供阅读时空的同时,还应开辟更为广阔的领域。依据他们的喜好、特长进行创新,才能实现创造形式的个性化。当学生体味了语言文字描绘的广玉兰之美,欣赏了小小巧手绘制的图片之美。教师进一步拓展:“你还想以什么形式表现广玉兰的美呢?”经过热烈讨论后,有位男生站起来说道:“用双簧。”有位女生略带顾虑地摆弄着手指说:“用手影。”还有的学生说:“用表情。”“用相机拍摄。”“排演童话剧”等等。更令人感到惊讶的是,平日里一位莽莽撞撞的男生舒展着自己的手腕和手掌给其他组员看,——无声的肢体语言也能创造美。
  四、 追随学生的经验——体验过程个性化
  要让每一次阅读教学在同学们心灵中真正留下痕迹,甚至成为他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无疑需要增强学生的真实体验。要想使学生的体验过程带上强烈的个性色彩,则必须与学生现有的经验紧密相连。如《夜晚的实验》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未拘泥于文本的学习,而是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尊重学生对科学实验有着强烈探究欲望的实情,设计了一个特殊的练笔前奏曲:先由总实验人“招兵买马”组织实验小组,接着由“书记员”在黑板上公布实验名称和实验组别,然后实验组成员共同协作操作实验,有的用绳子捆绑固定瓶子,有的在点燃蜡烛,有的在向水杯里撒入食盐,有的向气球内灌入“可口可乐”,有的对泡沫塑料做起了文章。教室里这儿一小撮,那儿一小堆。所见的是学生专注的表情,好奇的眼神,小心翼翼的举动。接下来实验组一一汇报展示,最后动笔记叙一个自己经历的小实验,进行片段式的小练笔。正因为不同的经验造就了不同的体验,而不同的体验,又给了他们不同的感受,这就是学生对世界的认识,用准确、自然、优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不凡的见识。
  (作者单位:徐州市星光小学)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家庭教育课程师的基本功,需要在平时工作中进行有效而长期训练,才能把一些必备的基本功内化为自身的能力.本文以作者的两个案例作为引子,把学会交流、善于交流的实践
一、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学生写好字的前提  学生的执笔习惯是从第一次拿笔起逐渐形成的。如果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和及时的纠正,就会形成错误的执笔习惯。  讲姿势,首先是心静,这一点往往被忽视,练字就是练心。古人讲的“心不稳,手不准”,提倡写字前“静坐”一分钟。现在的学生普遍心理浮躁,做事马虎,缺乏耐心和毅力,练字则是治疗此毛病的绝好良药。其次是坐姿。关于坐姿的要求,就是落实好“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八个
在目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多以考试成绩为测评重点,多数老师也是将如何提高考试成绩放在教学首位,以至于忽视了学生其他技能的培养,如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
一、 导教:优化写字教学,训练观察方法  1. 启发观察,固定笔画。汉字的结构不外乎以下几种: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上中下结构、左中右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如果教师能抓住各种不同结构字的字形特点,指导学生学会观察,那学生写起同一类的字,就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了。为此,我指导学生掌握“三比两定”:  一比宽窄:我告诉学生要比宽窄的主要是两种结构的字,即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这两种结构的字
一、 合理解读文本  1. 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要想成功解读文本,就必须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是写作背景,否则就无法把握“作者之思”和“文本之志”。例如五下《月光启蒙》一课,作者的写作意图是想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如果没有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拓展文本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未删节的原文时,很容易出现情感偏离,尤其是教学“笑得我泪流满面”这部分时,如果下面的学生是哭声一片,那显然与作者的真实意图是背道而
初中物理是一门理论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学科,其中的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它可以通过直观的操作,训练学生的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提高学
教师在初中英语教学阶段需要在教学方法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不能沿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应不断改良教学方法, 使学生的英语素养和语言能力进一步完善加强.教师教学方法落后于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目标和内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到第四学段则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课标”要求其实仍着眼于“提取信息、概括观点”的实用作品解读原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主要体现为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根据材料提供的线索和情境,获取分析和解释信息
在小学语文传统教学中,老师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教学效率一直得不到提高,并且由于学生好奇心重的特征,他们在进行学习时就容易被一些其他的新奇内容所吸引,教学效率不免低下.
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实践运用,提高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在高中政治课程当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措施就是更好地使学科贴近生活,使学生们在生活化的情境当中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