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微笑着面对挫折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esa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是来自传媒的真人真事:
  一个12岁的男孩吵着要家长买一双高价耐克鞋,因家长回答不明朗,男孩便纵身从三楼跳下。某初中生因考试作弊,老师含蓄地批评了他一番。未料,该生回家后喝下剧毒农药。某农家少年,一天晚上约同学到家中玩,为收看某个频道的电视节目,与母亲发生口角,他觉得在同学面前失了面子,居然自杀身亡。还有一学生,从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是班干部,又是学校的大队委员。到了中学,在一次班干部竞选时,她竟落选了。突然“失宠”使她难以接受,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情绪一落千丈,活泼开朗的她换了一个人似的,整天沉默不语,经医生诊断患了精神分裂症,最后被迫辍学……
  触目惊心的事例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结果:父母无私的爱在孕育心理上断不了奶的“侏儒”;家庭高昂的投入却摧毁了孩子们自立自强的脊梁。因为至诚至上的疼爱和全天候的保护,使孩子患了精神上的“缺钙症”,使他们经不得挫折,受不了磨难,一旦稍遇挫折,就会手足无措甚至精神崩溃。因此,应该说我们的教育是有缺陷的,还应该给孩子补上培养挫折承受力这一课。
  
  一、什么是挫折
  
  所谓挫折,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这在人生道路上是难以避免的。比如,你乘车去办一件急事,在路上却遇到了交通阻塞而不能按时到达,这时便会产生一种烦躁不安的内心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你非常希望得到一件十分喜欢的东西,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如愿,就会产生焦躁、失望、忧虑、痛苦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考试成绩不理想、升学落榜等等,也都会产生类似的心理反应。这时,我们就说他受到挫折了。一般说来,构成一个挫折应该有挫折情境,如考试不及格,比赛得不到名次,受到讽刺打击等都是有情境因素存在。这就是说,当一个人遇到某种实际的挫折,或者自认将会遇到的某种挫折情境,同时又感觉到或意识到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并产生了相应的主观感受和情绪反应时,就形成了现实的、能够感受到的挫折。
  
  二、小学生挫折类型及原因分析
  
  小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学习方面:学习成绩达不到要求;没考上理想的学校;家庭作业过多,不能按时完成;无机会显示自己的才能。
  2.人际关系方面:不受老师喜爱;有时遇到教师的点名批评;经常受到同学的排斥、讽刺;交不到知心朋友;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3.兴趣和愿望方面:个人的兴趣爱好(体育活动、音乐、绘画、科学小实验、小动物等)受到过多的限制责备;因生理条件的限制,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4.自我尊重方面:得不到老师和同学信任,经常忍受委屈;自感表现很好,却未能评上“三好生”、未能当选班干部;体育比赛、学习竞赛中得不到名次;因生理缺陷受到同学的挖苦和取笑;思考速度、灵活性、学习成绩都不如同学;父母和教师管得严,没有自由。
  其实上述方面的挫折,每一个学生都可能遇到。为什么有的人反应平淡,而有的人反应激烈?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挫折会有不同的反应;挫折感的强弱,是受到需要的迫切感、自我期望值、归因不当、个人的抱负水平等因素影响的。挫折感属心理的一种预报系统。因此,降低挫折感,即对挫折具有正确而恰当的主观感受和评价,就可以在原有挫折强度不变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挫折承受力。
  
  三、提高小学生挫折承受力的策略
  
  每一个做大人的都希望孩子诸事顺遂,一帆风顺。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仅仅是一种美好的愿望。正所谓“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挫折注定要伴随人的一生。我们每一个成人,不也正是在挫折中成长、成熟的吗?所以帮助他们提高挫折承受力不但是责无旁贷的事,更是迫在眉睫的事。
  1.让孩子学习认识挫折
  正确认识挫折,首先要认识挫折存在的普遍性与挫折的两面性。上学后与同学的交往不顺利、学习成绩不理想等;还有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埋怨及升学问题;甚至连自己体貌问题都可能产生挫折感。记得著名科学家、大西洋海底第一条电缆的设计者威廉·汤姆逊教授曾说过:“有两个字最能代表我50岁在科学进步上的奋斗,这就是‘失败’。……”挫折确实会给人带来不愉快,带来失望、痛苦、压力,可挫折也会让人变得聪明、成熟。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2.让孩子学习面对挫折
  认识挫折、排解情绪后应及时找到应对挫折的方法,从哪儿跌倒就从哪儿爬起,只有针对受挫折情况作出相应的行动,才能避免下一次再受到伤害,如考试成绩差,就让学生自己反省自己的学习方法,对症下药,制定一些计划以提高成绩;与同伴发生矛盾,应冷静地分析谁对谁错,找出解决方法等。学校可联系家庭、社会,调动多种媒介,对小学生进行战胜挫折的榜样教育。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感化熏陶,激励他们在人生的征程上不怕挫折、勇往直前。
  今天的青少年是未来的建设者,21世纪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一个承受不起挫折的人,在未来的社会中,不仅难以建功立业,且难以自立于社会。让我们行动起来,培养青少年坚强的心理素质。
  这是素质教育的呼唤!
其他文献
【正】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既不同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党制”或“多党制”,也不同于苏联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它
前不久到某校教学调研,听了两位老师上了同一堂课《解比例》。这一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45页的例5,教学重点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解比例,两位教者都能根据比例的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在他们的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那么,数学教学中如何体现生活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处理。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探索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可根据学
以陕西西法城际铁路为依托,采用不同型号单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现场填筑工艺试验,研究了黄土填料压实技术特征参数及其响应规律与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柳工22 t单钢轮振动压路
在小学语文教育期间,课堂提问属于尔康教学的关键性环节,同时也是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小学 语文教育期间课堂提问很大程度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借助有效的提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语文教师致力于习作教学的改革研究,并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可纵观如今的语文教学,依然重读轻写,习作教学依然高耗低效,许多学生依然缺乏对习作的兴趣。那么如何利用教师的习作智慧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引领学生成功作文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师生合作,充分唤醒习作兴趣  事实上,许多老师自己讲起作文是一套又一套:怎样选材立意,如何布局谋篇,怎样遣词造句,如何运用技巧,结果往往
课堂教学活动面对的是不同个性的生命体,是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教学活动正是“静态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所谓“预设”,是指课堂教学前的一个预案,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地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的教学形态”。所谓“生成”,即在课堂教学实施中学生所出现的各种情况。“生成”对应于“预设”,因预设而精彩。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把控教学预设,引发智慧生成,正确处理“预设”与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教育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已成为新形势下教育的基本走向。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全面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而课堂教学则是学生求知的主阵地,更是创新发展的主渠道。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起:  一、创设
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确定生产力标准的规定性是研究实践标准的前提。作者认为二者的关系是:二者在层次上不同,但生产力标准是实践标准在社会历史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