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仅依靠大脑的记忆与思维能很快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它是数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口算在人们日常生活、国防建设、工农业生产、市场交易等方面都有很强的应用性。“数学学习的诀窍在于理解透彻,掌握扎实”。扎实掌握口算的算理、算法是口算能力培养的前提与基础,如果教师只重视口算结果,忽视算理教学,则会致使学生运算速度慢,一旦形成计算习惯,将对口算技能的提高产生严重障碍。
我已经从教七、八年了,今年是我第四次担任三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我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我认为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笔算能力的提高,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下面,我来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
一、 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粗中有细。
学生在做口算题时,普遍有一种轻视的态度,一些口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注意力不够集中,运算粗心,学生认为很简单而导致做错题。我在教学口算题时采用口算、笔算相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适当地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以加深对口算题算理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笔算,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与区别,对新知识加深理解。再让学生和同桌校对,这样有一些同学做错了也好可以给他们一个“亡羊补牢”的机会,或者学生在做题目时,告诫学生不要急着做题目,要先观察算式,看看算式有什么特点没有,如: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的等等,在掌握一定的技巧后,再口算,这样也可以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二、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我在教学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如:王老师带200元钱到商店里买东西,他最多可以买几样商品?(我在课前早已经准备好商品、钱、等等)上课时,我在教学这题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一位表演王老师,一位表演售货员,让他们进行买卖表演,课堂上的气氛很活跃,这样既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当然这节课也就有了很高的效率。
三、 口算题形式要多样化。
口算题是抽象枯燥的算式,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样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开火车”“找朋友”“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等方法进行练习,也可以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还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答或小组比赛,坚持每一天口算练习,让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参与,使每位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还有教师要因材施教,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完全相同,如果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有的学生就会精力过盛、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就会完不成任务,失去练习的信心。因此,口算练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8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五、提高学生口算速度的途径。
口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都应加强算理分析的训练,只有理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突出口算的算理教学,让学生真正经历口算算理探究的过程,只要经常运用算理进行口算,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有效地锻炼。光掌握算理还不够,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叙述算理,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以加强对口算算理的理解,有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低年级学生一般有喜新、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小学阶段是他们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要使口算能力提高,在口算中教会学生逆向思维,也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良好的口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要用新的理念、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加强训练,只有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我已经从教七、八年了,今年是我第四次担任三年级数学的教学任务,我在计算教学中比较重视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我认为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笔算能力的提高,不知大家有没有同感?下面,我来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
一、 学生在做题时,一定要粗中有细。
学生在做口算题时,普遍有一种轻视的态度,一些口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注意力不够集中,运算粗心,学生认为很简单而导致做错题。我在教学口算题时采用口算、笔算相结合的方法,先让学生适当地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以加深对口算题算理的理解。然后让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笔算,通过这样的练习,使学生了解口算与笔算的联系与区别,对新知识加深理解。再让学生和同桌校对,这样有一些同学做错了也好可以给他们一个“亡羊补牢”的机会,或者学生在做题目时,告诫学生不要急着做题目,要先观察算式,看看算式有什么特点没有,如:可以凑成整十、整百的等等,在掌握一定的技巧后,再口算,这样也可以提高口算的正确率。
二、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口算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我在教学中也注意到了这一点。如:王老师带200元钱到商店里买东西,他最多可以买几样商品?(我在课前早已经准备好商品、钱、等等)上课时,我在教学这题时,请两位学生上台表演,一位表演王老师,一位表演售货员,让他们进行买卖表演,课堂上的气氛很活跃,这样既让学生对数学感兴趣,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当然这节课也就有了很高的效率。
三、 口算题形式要多样化。
口算题是抽象枯燥的算式,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情绪,样讲究训练形式的多样化,如:“开火车”“找朋友”“老鹰捉小鸡”“猫捉老鼠”等方法进行练习,也可以印发口算题,限时比赛,还可以让学生自编口算题,进行同桌对答或小组比赛,坚持每一天口算练习,让全班同学都积极主动参与,使每位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还有教师要因材施教,同一个班的学生计算能力不完全相同,如果用一个标准去要求,有的学生就会精力过盛、无所事事,有的学生就会完不成任务,失去练习的信心。因此,口算练习题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坡度,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对不同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8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
五、提高学生口算速度的途径。
口算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它对学生的注意、记忆、逻辑思维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口算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合理计算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都应加强算理分析的训练,只有理清了算理,才能有效地掌握口算的基本方法。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突出口算的算理教学,让学生真正经历口算算理探究的过程,只要经常运用算理进行口算,学生的思维就会得到有效地锻炼。光掌握算理还不够,还应当让学生学会叙述算理,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以加强对口算算理的理解,有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低年级学生一般有喜新、好奇、好动、好胜的特点,小学阶段是他们形成各种习惯的关键时期,要使口算能力提高,在口算中教会学生逆向思维,也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口算习惯。
良好的口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
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我们要用新的理念、循序渐进进行教学,加强训练,只有教师、学生、家长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所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