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盲目”与“滞后”共在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5420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群文阅读其实是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之前,就悄然出现的一种阅读教学的突破性尝试。而在《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正式提出后,因其迎合了对于学生阅读量、阅读方式、阅读评价的增补作用而名气大增。它不仅帮助学生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了相对无限的阅读弥漫,而更在无形之中扩大了阅读范畴,增强了学生的阅读功力,提升了学生的阅读内涵。从而实现文本、学段、课内外之间相互联系,聚沙成塔、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
  群文阅读理想是这样的:把一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指导学生阅读,并在阅读中发展出自己的观点,进而提升阅读力和思考力。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
  而现实却有时是这样的:阅读功能不够明确,文章之间的组合目的,实现目标不够统一,意义建构一团模糊;阅读文章相关度不够紧化,更无体系结构之说,甚至杂乱无章;阅读指导方式单一,结构固化,训练目标的达成受文本选择,引导方式,时间控制等多方因素牵制,僵化了学生阅读思维;群文阅读后期研究滞后,整合、比较、甄别、筛选、判断、评价体系跟进力度不足。
  1.回放教学
  正因为有了这样间隙,现实,有时却是这个样子!(某位特级教师范本引领!)
  《学会看病》教学片段:
  ①师:请同学们阅读《学会看病》《孩子我为什么打你》这两篇文章,读完之后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默读课文。
  师:请有发现的同学站起来。
  生甲:老师我发现这两篇文章,都是关于孩子的,都有母爱的影子。
  生乙:老师我发现这两篇文章都是毕淑敏的,都挺让人感动的……
  师:是的,这都是我国作家毕淑敏……(介绍毕淑敏),那有没有同学发现她的文章为何有如此打动人心的力量呢?
  生丙:我发现了两篇文章中都有感人的动作、心理描写!
  生丁:还有环境衬托也很出彩呢!
  ……
  师:是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走进《学会看病》,去感受那些细节描写的魅力。
  (文章学完即止,来再阅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2.点击瑕疵
  这一片段中,教者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文本组读,让学生经历对比、质疑、求同、查异的过程,充分地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与多篇文本之间对话。既提高学生阅读质素,也让学生在文本之间挖掘了潜在资源,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愿望。那么,问题出在哪儿呢?
  (1)偏离了群文阅读目的,为群文阅读而群文阅读。群文阅读首先要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学习思考。最好能做到边读、边想、边画、边批注。这个目的性问题范围可以很大,但必须有一定的指向性、目标性,不能空洞。而我们今天所见的问题:读完两篇文章有什么发现?表面上放飞了学生的阅读领域,思维广度,但实际上这样游离而没有指向性的目标,反而让学生天马行空,神游太虚,无疑于是虚晃一招!
  (2)弱化群文阅读的方式,为单文阅读蒙上了群文阅读的假象。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运作中,很明显只是开头出现了群文的影子。如果说这值得称道,那后文学习中的弃之不顾,主观地一文学习,而置文章内在“同素”而不问,忽视求异出新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则让人颇为失望了。虽说切口要小,但这样对另一文本的不求其解,也不是群文阅读的本意吧!
  (3)阅读中忽视学生的参与意识与生长点的生成。在这个片段中,群文阅读无非成了几个孩子交流平台,大多孩子观而不言,无动于衷,这不仅是因为目标问题不够准确而致,也是因为时间及学生常规学习方式力所不及而致。同时,这样的群文阅讀与单文阅读相比,学生更优质的生长点在哪里?无异也是一个让人唏嘘的问题了!
  3.反思矫正
  ①师: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国作家毕淑敏的文章。有同学知道毕淑敏吗?
  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师:作为这样一位特殊的作家,她的作品有何特殊的魅力呢?请同学打开文章,细细品读,想一想这两篇文章为何打动你?
  学生细细品读。
  ②师:谁来谈一谈,为什么这篇文章打动了你?
  生甲:这两篇文章都是写孩子和母亲之间故事,细节之处显真情!
  生乙:这两篇文章题目都让人心疼。
  生丙:作者对于文章动作——描写细致入微,让人仿佛看到一个个故事。
  生丁:作者对于自己的心理变化描写也很细腻,让人心疼!
  ……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短短的时间之内,就有了这么多的阅读收获。那你们认为在刚刚提到的那几个方面中,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呢?
  生甲:是文本中那深入人心的动作描写!
  生乙:还有作者的心理刻画!
  师:那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看病》,体会人物动作与心理的魅力描写!
  (抓住动作、心理两部分,学习文本。)
  ③师:刚才,我们用抓动作及心理变化的方式认识了那个独立的毕淑敏,那个矛盾的毕淑敏,那个可爱的儿子,那个坚强的儿子。体会了他们之间那份坚毅而动人的亲情。那我们用刚才学到的方法,再去读一读《孩子,我为什么打你》,看一看不同文章,同样的表达方式是不是同样打动人呢?
  (学生用刚才学习到的方法,进入文本,认识另一个毕淑敏,另一个儿子,体会另一种深沉而无私的爱。)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一种认识人物的阅读方式——抓动作。又用学会的阅读方式,先进了另一篇文章,认识了另一种亲情。其实,毕淑敏像这样的文章还有很多,如《一厘米》《不会变形的金刚》等,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读一读。
  ④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亲情流露,也感人至深。回忆一下,你和家人之间打动你的那个瞬间。用抓动作的方式,把它细细地写下来,那将是另一个让人回味的画卷。
  (生写,师评价。)
  4.启示重建
  (1)目标明确是前提。一方面,其中一文确有其法可以习得,而另一文亦通此文,可以让学生对其法进行巩固和延伸。在类同点上做文章,在通用法上下功夫。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用习得的这种方法,在另一文中展示自我、验证自我,同时更完善自我,提升了自我。而在寻访类同点通用法上,切不可面面俱到,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之。一瓢之点选好、选实、抓牢,为延伸打下基础。而延伸的价值,恰恰是群文阅读的意义所在。以一带类,举一反三。否则,群文阅读便失去了生存的目的与价值。而在片段①教学中,要求我们要群文阅读,我们必须群文阅读。
  (2)拓展、延伸、创新是根基。在单文阅读中,我们需要充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发现问题,习得方法,积蓄情感。将这篇文章的类同点、切入点,打透、穿实。这为另一文本的引入埋下了种子,打下了智力背景。正所谓互有才能接通,互有才能互通,互有才能畅通,而互有也才能生无。而片段③我们正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交流分享→建构意义→习得方法→自我检测中,实现了群文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3)教学相长,互惠共生是目标。群文阅读的宗旨与目的应使学生在不同文本之间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相互生成、相互成长。用一篇文章打通一组文章的类同点,用一组文章发现每篇的个性点。而这些类同点和个性点,学生在欣赏、甄别、发现中有更多的体悟与经历。这样的洗礼,让不同的文本背景,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用相同的构建点的打开发式来形成视界之间的有效融合。并在融合过程中思考能力、比较能力、批判能力,形象思维、探究思维、创新思维得到发展。在这样的发展中得到历练和升华。片段④正是为这一目标而努力!
  (4)见招拆招,有的放矢是方向。在群文阅读课堂上,所有的内容都不是一层不变的。它需要老师根据课堂需要以及学生的反馈,在教学中不断地改变提问,调整环节,变化策略,更换教学方案,完成了教学目标。如此一来,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进而逐步构建了“群文阅读”课堂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高林生编著.小学语文教学新思维新策略.海南出版社,2003
其他文献
面对自去年中期以来涨势如虹的猪价,后期发展形势如何,中国证券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农价处及温氏股份、正邦科技等公司。业内人士称,猪肉价格在2017年底
<正>利用发酵床进行生态养猪,一是解决了粪便恶臭处理难题。猪的排泄物被微生物作为营养迅速降解、消化,当天就无臭味,实现了猪粪便零排放。二是减少了猪的疾病,提高了猪肉品
我本山野中人,家无余粮,更别谈买书。自从好心人士捐赠了些许,虽只是装点了我寒酸的卧室(兼做书屋),但他却编织了我的梦。  —— 题记  是谁,带我走进历史的殿堂,让我畅翔在五千年的璨烂文明中无法自拔?  是谁,带我走进地理的海洋,让我一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流连忘返?  又是谁,带我走进文化的天堂,把中华文化展现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  重重的疑惑已过,而如今,我在你的怀里寻找各色的梦。  我用你堆
<正>春季气温时高时低,昼夜温差较大。随气温的逐渐回升,各种病原滋生并活跃起来,养殖户在春季养猪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通风和保温1.遇降温或阴雨大风天气时,要迅速给猪舍
为加强兽药产品监督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兽药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的防控,依法查处兽药产品违法违规行为,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及农业部《关于印发农业部兽
2015年,洛美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4种兽药开始全面禁止在食品动物中使用。随着形势发展,未来必将会有更多的抗生素被禁止在动物饲料中添加使用,“饲料禁抗”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