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文学经典审美与文化的相关性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xiao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学经典没有普遍以及特殊的特性,針对经典的定义,其实就是根据当时一部作品,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的一个特殊的地位。在人文的教育教学之中,经典对其具有特别的意义,并且频繁地得到批评家的征引,这是文学史所记载的一个核心的内容,所谓的经典,完全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具有功能性的概念,对于经典的解释,并不是一个相对实质性的概念。经典是在相对来说特定的文化空间的一部作品。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文学经典审美与文化的相关性展开相关的论述。
  【关键词】 文学经典;审美;文化;相关性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8-0037-02
  所谓的经典,也就是指有着时空的超越性以及文化的传承性的一种特殊的形式,针对文学经典模型的相关研究以及深入了解,大家就能够进一步地了解到,文学经典其实也就是等于权力×审美性,在这之中,大家通常都会把审美的因素,当作是一个常数,认为它是不会变化的,然而权力因素常常因为受到政治权力的变化,从而被人们认为权力的因素是一个变量。所以就会形成一种观点,认为所有的文学经典作品,如果它的审美性很强的话,那么它的权力特别是相应的政治性权力就会因此减弱,这种想法普遍存在于大家的思想观念之中,甚至可以说得上是根深蒂固的观念了。
  一、文学经典审美与文化
  从《诗经》《三国演义》到《阿Q正传》,一说到这些作品,大家就会立刻想到,这都是在文学上十分有名气的一些著作。针对一部分的文学选本,特别是一些具有引导意义的,以及一部分能够进一步的给文学提供支持以及维护力度的部分文化,在这一方面,文学经典就有着不可或缺以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部分作品,特别是更加经典的文学作品,已经在逐步地向小学的课本进行选用,但是针对这样的作品,为什么能够成为文学经典之作的问题上,仍然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仍然是一个需要进行探索的问题。
  还有一大部分文学作品,有着经典的至高无上的赞赏,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另一部分文学作品却没有呢,又是为什么可以在一个时期导致文学经典名单出现大面积的动荡。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有过尝试,去试着寻找一个能够对作品进行判定的方式,实际上就是尝试着去寻找一个能够作为判定一个作品是否是经典文学作品的一个标准,通过这样的标准的建立,能够建立健全一个判定作品是否是经典的体系,这些都只是一个意愿[1]。但是,到现在为止,这个目标并没有完成,甚至是一个遥不可及的终极目标。
  从过去到现在,众多的研究者们依旧找不到一个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衡量的标准,在众多优秀以及被称之为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又有着哪些的相似之处呢?从古到今,从国外到国内,这些经典的文本都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特性,然而这么多的文学作品都没有一个共同的评判标准,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曾有一大批的人,在想方设法地要对其进行证明,想去寻找一个能够证明其有着共通之处的例证。将某一种更加高尚并且更加优良的审美,得到更深层次的显现,这就可以说是文学经典的一个最为普遍的特征。从具体的意义上面来讲,这种形式的考察,大多是没有作用的[2]。
  在谋求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衡量的一个公式或者是能够进一步地对文学作品进行评判的一个标准,能够不受到历史的相关语境的干扰,可以说是普遍主义的一个最为吸引人的特性了。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如果要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地对文学的经典文本进行确定,这样的状态,可以称得上是文学知识的最理想形式了。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在这样的想法产生之后,还存在着很多的焦虑,导致这种焦虑心理的原因就是,一大部分的求证者没有相关的信息,能够去证明被称之为文学经典的作品,和当今的时代有着什么样的密切联系。针对一部分的文学方面的教师来说,以这种形式得到题目,和进行足球的解说以及对古董进行鉴定相比较而言,会具有困难性[3]。
  更加有意思的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是否为经典之作的评判标准,没有在一定程度上对现在社会文学经典作品的了解程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对很多人来说,对文学经典的辨认有着另一套实际标准。在阅读相关的作品之前,这样的评判标准就已经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呈现出来了。换一句话说,文学本体的一个标志,并不是存在于文本里边,而是在文本的外部进行显现。也就是指,文本在相应的文化世界之中能够占有一席之地。
  在进行人文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经典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经典文学,经常被看作是进行人文知识传授的一个精髓。甚至往大了说,可以将其认作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精髓。所以,能够被教科书收录的作品,完全可以作为评为文学经典的一个判定标准。教科书能够认可,就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这部文学作品肯定。
  如果说,人文教育所针对的群众是普通的读者的话,那文学史针对的是更多的专业人士。和文学的先贤祠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其中记录的很大一部分的内容都是文学的经典之作。能够从古至今一直留传下来的作品,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其为文学经典的重要地位。
  此外,还有很多的文学经典之作,都是在一定的程度上得到了很多著名的批评家的引用。在批评家的作品以及论述之中,经常会出现文学经典作品的身影。并且文学的经典作品,通常情况下以表率的形式出现,在文学的领域之内,显现出了更加有力度的传播。
  除此之外,针对相关作品获得奖项的情况以及发行量的多少,都能够产生和这差不多的作用,在过去的传统观念之中,有一部分的学者认为,如果一部作品能够被千古流传就可以将其称之为文学经典,但是如果这样的作品没有得到教科书的认可,没有得到文学家的赞赏以及积极的点评。这些都是白话,并没有实际的意义[4]。总而言之,文学经典的定义不是文本鉴定决定的,同时也不是在一个规定好了的框架下进行评判的,然而真正能够被称为文学经典作品的是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以及背景之中逐步地培育出来的。   二、文学审美与文化的相关性
  在概念上的转变,从实体性的概念逐步转变为功能性,在文学经典的诞生过程中有着两个阶段,一个就是作家精心写作的阶段,另一个就是在社会的环境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宣传的阶段,作品传播可以一直宣传到引起社会的广泛舆论关注为止。从而能够让文学作品得到社会相关机构的认可,并且逐步地进入到一个更加举足轻重的社会位置中。
  从某一种意义上讲,这两个阶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文学作品的经典实质性。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第一个阶段和第二个阶段没有逻辑上的连续性。在大部分的文学作品之中,都没有能够进入到第二阶段,往往都是在第一个阶段就已经消亡了[5]。
  在第一个阶段,其实就是提供一个文学方面的作品,并没有其他方面的内容,然而第二个阶段,才是最有意义的一个部分,它能够以文学作品为基础,从而创造一个更有文化意义的空间。根据不同评价,这样的文化空间能够进行相应的伸缩变幻。很多时候能够称之为文学经典建构的都是第二个阶段的各种活动[6]。
  三、结语
  古代的名人作家写作的诗歌以及其他文体的作品,转变为今天千古流传的经典佳作,在相应的文化市场内,已经十分的复杂多变了,有多个不同方面的势力,交互错杂以及重新地组合,从而营造了很多想象不到的局面。在文化领域,能够这么的活跃,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很大一部分的人,想要在相关的文学经典方面,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他们知道一定要抢到文化话语权。
  不管是重新拟定已经有了的文学经典的名单,或者是一些已经将美学权威暴露出来的,在他背后的一部分建造结构,其中有着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要把相关的观念进行确定,确定观念是其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在有关于文学经典的认知问题上,这不是一个能够一劳永逸的,如果要针对文学经典的合法性来进行讲述的话,将其交给特定的历史语境,在历史的语境之中进行论述以及证明是十分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周小仪.文学,美学和文化的阶级性[J].外国文学,2019,279(4):114-122.
  [2]夏光武,叶力榕,武媛媛.审美的现代探索历程与精神反思——读《现代西方审美主义思潮与文学》[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9,(4):125-129.
  [3]王建山.文学的审美特质和广告的人文价值追求[J].散文百家 · 国学教育,2019,(1):27.
  [4]李光惠.“意味”與“快感”:从传统文学到网络文学的审美嬗变[J].文艺生活 · 文海艺苑,2019,(7):2-4.
  [5]王雪琪.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1):44-46.
  [6]蔡静.浅谈中国语言文学中的审美因素及学习策略[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6):11.
  作者简介:
  陈秋,女,汉族,黑龙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绘画理论。
其他文献
【摘要】 从历史的潮流来看,文学的经典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昔日的文学也必将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在世人心中抹上一层神圣的光辉。并且,这些文学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证明了它们本身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文学的经典化运动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必然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优胜劣汰,是自然的法则;择优选用,是文学的新生,因此,需要去掉文学作品中的糟粕,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注入更加旺盛的生命
期刊
【摘要】 王符针对社会交际中普遍存在的“功利观念”与“恩怨之情”予以猛烈批判,并着手重构当时社会人际交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价值尺度。完成了中国古代关于交际问题的第一篇专论[1],其中提出了以践“四行”防“三患”的人际交往准则,对后世移风易俗,改造社会不良风气,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王符;《潜夫论》;社会交际;四行;三患  【中图分类号】B234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 无讼理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出自《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该类理念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思想等领域中。客观来讲,尽管说该类理念有着一定的缺陷,不过其还有积极的一面,能够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启示。由此,本文将在强调无讼的内涵和产生的历史根源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变化以及影响意义,希望借此为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
期刊
【摘要】青岛具有良好的渔业生态环境,近代以来,青岛的城市地位愈发重要,渔业也随着青岛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國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人民的意识、社会的包容度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青岛的渔文化也是如此。在20世纪80年代后,青岛的渔文化也逐渐发生改变,以祭海习俗、休闲渔业这两个方面最为明显。  【关键词】渔文化;青岛;祭海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 面对当今物质生产极大发展的中国,消费主义思潮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种思潮导致了人们在超出自己需要和消费能力下,盲目去追求更高的消费水平。这种现象已经超越了当下人们处理人与物的正常关系,所以如何处理消费主义带来的影响以及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对当今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分析消费主义在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消费主义产生的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得出如何理性面对消费主义,树立正确
期刊
【摘要】 唐代传奇小说文备众体,在借鉴史传手法以散句叙事之余,受到六朝骈文及敦煌唱讲文的启发,有意识地将骈体文引入到小说叙事当中,韵散结合,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结构,提升了小说的审美表现力。唐传奇中骈体文的使用在渲染环境氛围,调节叙事节奏,塑造人物形象、进行议论说理方面均发挥了重要功能,是唐代作家在文体融通上的一次成功尝试,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唐传奇;骈体文;使用功能  【中
期刊
【摘要】 中国女性文学因其历史价值,因其承载了女性解放的历史任务,而具有了独特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甚至可以用“形而上”之“道”来命之。可从多个方面探討中国女性文学的“道”的意蕴。  【关键词】 女性文学;道;五四运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8-0029-02  在中国的女性文学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承载着女
期刊
【摘要】 中国古代早期文明存在的地理环境以及“昆仑模式”中山水围合的基本特征对中国“墙”文化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围合空间在古代中国具有非常实在的社会功能。而封建礼制不但是维系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权力的核心制度,其中庸的思想也影响了“墙”文化中城池和建筑的格局。由围墙划分的不同单位所形成的圈子同时体现着封闭的观念。  【关键词】 墙文化;昆仑模式;中庸;围墙;圈子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
期刊
【摘要】 诗性设计的本质是以一种诗意体验、表达自我具有韵律美感的方法进行的设计。衣食住行中“衣”作为人的基本需要成为诗歌中常见的被描绘对象,因此服装的设计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诗性设计的色彩。诗性设计在服装中具有形式极简、注重韵律、多重意蕴、同构思维及自由语序等鲜明特征。随着社会科技迅速发展,未来在新材料新技术的加持下,服装造型、材料和款式定会使诗性服装设计再次得到改进。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从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来看,中华民族时刻都是将个人品格、道德修养与高尚情操放在首要地位,这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已经植根到了民族文化心灵的深处,同时这些令人们自豪的民族文化与精神也体现在了审美意识之中。我国传统文化以及各类诗词歌赋里提到“松柏”就能感受到它的高尚、忠贞、遗世独立的情结,这也十分贴切地展示了我国传承千年的民族心和民族魂。本文主要从唐诗宋文中的“松柏”出发,通过“松柏”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