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性审美在服装设计里的特征和未来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ongwangyo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诗性设计的本质是以一种诗意体验、表达自我具有韵律美感的方法进行的设计。衣食住行中“衣”作为人的基本需要成为诗歌中常见的被描绘对象,因此服装的设计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诗性设计的色彩。诗性设计在服装中具有形式极简、注重韵律、多重意蕴、同构思维及自由语序等鲜明特征。随着社会科技迅速发展,未来在新材料新技术的加持下,服装造型、材料和款式定会使诗性服装设计再次得到改进。
  【关键词】 诗性设计;服装设计;诗性美
  【中图分类号】J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8-0066-02
  诗性可被狭义地解释为“诗歌的特性”。广义来讲是指与逻辑性相对的艺术性和审美性。意大利学者维柯最早提出了“诗性”概念,他认为诗性是出于人的本性,越是原始时期的智慧和语言,越是以一种诗性的方式来展现。维柯认为,那种与人的理性和反思相对立的,人的心灵机能所表现出来的本原性的活动方式就是“诗”。人的原始感觉、感情、想象力、创造力等机能都是诗性的。外國人屈力韦林这样评价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国古诗抒情,从不明说,全凭暗示,不激动,不狂热,少辞藻、形容词和比喻。”作为外国人所提出的“诗性”虽与中国所说的“诗性”在强调方面有所不同,但其内核却保持一致,即诗性是建立在人所特有的性格特征与审美习惯的基础之上,表达人对外在世界的诗意体验的方式。诗性设计在这个名词出现之前就早已存在,他和理性设计一同随着各种流派与主义的轮流登场而处于起起落落之中。
  简而言之,诗性设计的本质就是以一种诗意体验、表达自我、具有韵律美感的方法进行设计。它带有人文主义情怀,剥去了用以设计的媒介,可以看到作者的浪漫思想。
  一、服装中诗性设计的特征
  “云想衣裳花想容……”衣食住行作为人的基本需要成为常见的被描绘对象,服装与诗有解不开的渊源,因此服装的设计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上了诗性设计的色彩。它使得服装显得更加意蕴深邃、回味无穷。
  设计有自己的语言体系,诗性设计作为设计的子集也有,这个语言体系中相对于其他的设计语言而特有的部分就是诗性设计的特征。正如诗歌有婉约派和豪放派之分,诗性设计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直观感相、传神达意或借物咏怀。如果用诗歌的特征类比诗性设计的特征,那么在服装领域诗性设计有鲜明特征。
  (一)形式极简。如同一首不过几十字诗歌却比翻译后几百字更具有无限意境一般,形式的极简不同于内容的极简,相反,作者通过推敲将意蕴高密度地藏于设计中。如画论所述:“一墨大千、一点尘劫”“看得少了,想得却多了”。在服装中的形式极简通常表现为对造型的浓缩精简,装饰品的省略等。
  例如三宅一生以东方传统折纸艺术为基础,用不同的折叠方式创造不同的服装样式,用同一种布料创造出人体穿着舒适的衣—身空间,对不必要的繁琐的装饰物的省略以突出传统折纸本身的禅意,可以在穿着过程中感受这种意境的美感。
  (二)多重意蕴。康德曾说过:“模糊概念要比明晰概念更富有表现力……美应当是不可言传的东西。”一个作品可以有多重解释方法,从不同视角可以看到作品不同的形态,在服装上的典型为多功能服装。比如Angela Luna为叙利亚难民设计的系列多功能服装,经过巧妙折叠或变形可以成为一顶帐篷、一个睡袋或者可以充气的浮力外套。Angela Luna将服装与生存需求结合,在白天可以将行囊穿在身上,夜晚变形使用。
  (三)同构思维。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经过联系,会形成一种意境空间中的强作用力,生出无限可能性。在诗歌中,《天净沙 · 秋思》将不同景物进行串联,九个名词意象之间没有其他句子成分进行修饰和连接,反而给读者想象空间。类比到服装中,侯赛因 · 卡拉扬2000年“游走的家具”系列,沙发变成了行李箱和连衣裙。沙发套和服装具有相同的内在性质:通过布料对人或物达到穿着功效;沙发底架和行李箱具有相同的内在性质:坚硬、容纳人或物品。这些相同的内在性质让看起来无关的两样事物有了内在联系,使同构成为可能,成就了秀场从家具到服装的变形。
  (四)自由语序。杜甫《秋兴八首》中“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体现了自由语序的趣味性,既没有破坏诗歌整体的可读性,又因为语序对诗歌进行“加密”,使其内涵更上一层,和设计中的解构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设计中这种自由语序的加密提高了设计的完成度,增加了设计的细节量和趣味性。Y/Project Menswear Fall 2020突破了服装刻板版式的限制,为服装注入了生命的活力,达到了冲击视觉的效果。对自由语序的探索体现了人类个性,并与机械、理性做出划分,使设计脱离理性的枷锁,通过这种探索了解新的可能,也许会由此开辟出服装新的穿着方式。
  (五)抒情咏怀。不论是豪放派,还是婉约派,诗歌都是为了承载情感。诗性设计为表达感知而作。Maison Margiela 2021春夏男女混合系列秀场以探戈舞作为切入点,主旨在于诠释人的和谐关系。人与人之间相互独立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但人需要与他人产生连接,此次大秀就是一场“破冰行动”,探寻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赖,就像由本能与信任引发,不可或缺的双人探戈。同时Margiela再造服的概念也把旧衣的灵魂重新体现:成衣由布料拼合成,外露出原有的结构。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用独特的方式呈现。
  (六)注重韵律。诗性设计通过元素间的排列组合,包括方位、大小、明暗等,让作品充满张力。在服装上主要是靠色彩、配件搭配、服装层次感体现。
  在上述每一个特征中被举例的服装,不仅仅只有那唯一一个特征,而是服装中诗性设计的特征都有所体现。好的诗性设计是包含全部特征的,这些特征之间互相关联,将作品编织成一张温柔含蓄的网。   二、科技引领下的服装诗性设计的可能和未来
  现代社会科技迅速发展,在未来将会全面影响人类生活。艺术行业也不例外,技术发展催生了新的材料和设计绘画技术,例如3D打印,实现了人类对于“天衣无缝”传说的幻想。虽然无法做时光旅行,只能基于当代科技发展的现状对未来诗性设计可能走向的道路进行管中窥豹般的一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新材料新技术的加持下,服装造型、材料和款式会就传统裁剪和制作的基础上再次得到改进。
  (一)新科技催生出的诗性服装
  1.面料及款式的发展。未来诗性服装在交互性、多穿性方面会有不断发展,服装廓形也会因技术的成熟而多姿多彩,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擅长使用3D打印技术及生物材质的设计师Iris van Herpen,以传统手工艺与新型工业技术相结合的方式探寻并拓展时装设计的边界。她手下的设计未来感十足又不乏浪漫元素。像一首来自彼岸的服装之诗;另一位中国80后独立设计师王在实则让服装变得更加浪漫。科幻作品《三体》中“整个宇宙都将为你闪烁”在王在实这里以诗性设计的方式化为“现实”。他的“天琴座α”系列是一系列梦幻般的发光衣服。他创造了一种电子发光布料,把秀场变成了星光璀璨的宇宙;侯赛因 · 卡拉扬在“meltingclothes Spring”系列中使用面料创新,模特穿着的服装在水帘下逐渐变形和溶解,以环境为条件实现了服装款式的变化。
  2.展示方式日趋多元化。2020年疫情让时尚品牌们加速了虚拟与时尚的结合,高科技让时装展示方式被颠覆,沉浸式体验、VR视角观展、虚拟时装秀在未来会碰撞出新的火花。
  随着常规走秀让人审美疲劳,一些非常规的走秀必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比如Moschino以“No Strings Attached”为主题,将大秀设计为提线木偶剧,再通过小电影的方式呈现作品。
  3.对科技发展反思催生的诗性设计。科技的发展必然导致大量浪费,时尚可持续发展及环保设计已是业界讨论度颇高的热门话题,对于反科技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设计的这种趋势未来定会更进一步。比如设计师Paolo Carzana,其作品“The Boy they stole”用具有颠覆性且多元化的纯素食材料加以改造制成时装面料。还加入许多草药让穿着者更为贴近大自然的气息,仿佛在构写一首荒诞隐喻的诗歌,观众可以从中感受到服装中蕴藏的强烈诗性表达。
  三、结语
  诗性设计一直存在,科技进步不代表诗性设计的衰落,相反,科技的进步带领人们在文明的台阶上更进一层,对审美会有更深刻更多元的理解,对于诗性设计的发展永远不会停滞,因为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对于时代洪流中的每一个个人而言,未来不可知,但时代的前进却是无人可挡的,能做的就是不断学习和接受新知识,而生命中最原始的情感和表达也同样不能忘记,科技和诗性设计就像两片齿轮,只有磨合在一起转动,才能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
  参考文献:
  [1]( 美 ) 阿历克斯 · 伍 · 怀特.平面设计原理[M].黄文丽,文学武译.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钱小兰.中国古典诗歌对平面设计诗性语言的启迪[D].中国美术学院,2010.
  [3]维柯.新科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4]李霄.现代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诗性智慧[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
  [5]蘭宇.中国传统服装的诗意化表达及其诗性审美效果[J].美与时代(上),2011,(05):26-30.
  [6]李平.设计的诗性[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0(05):165-169.
  [7]牟柳.诗性的形式语言在视觉设计中的映射[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64-65.
  作者简介:
  宋雨秋,女,汉族,四川绵阳人,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服装与服饰设计。
其他文献
【摘要】 文学作品的改编已成为电影创作的一种趋势,《简 · 爱》和《朗读者》两本不同类型但同样经典的文学名著自然不可避免或多或少地被搬上银幕。本文针对几个版本的电影做出具体分析,从美学和技术两个层面,阐明艺术创作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关键词】 主观性;《简 · 爱》;《朗读者》;影视改编;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
期刊
【摘要】 大洋洲华文作家们在其微型小说中构建了不同类型的空间叙事结构,将时间层面体现在空间上的建筑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也就是在小说叙事中呈现了“中国套盒”、圆圈式结构、橘瓣式结构等丰富多彩的空间形式,给读者带去奇妙的阅读体验与人生体悟。  【关键词】 华文微型小说;空间形式;叙事结构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8-003
期刊
【摘要】 从历史的潮流来看,文学的经典化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成长,昔日的文学也必将具有更加深刻的意义,在世人心中抹上一层神圣的光辉。并且,这些文学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证明了它们本身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文学的经典化运动是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重构,必然会对其造成一定的影响。优胜劣汰,是自然的法则;择优选用,是文学的新生,因此,需要去掉文学作品中的糟粕,为中国现代文学史注入更加旺盛的生命
期刊
【摘要】 王符针对社会交际中普遍存在的“功利观念”与“恩怨之情”予以猛烈批判,并着手重构当时社会人际交往应遵循的道德原则和价值尺度。完成了中国古代关于交际问题的第一篇专论[1],其中提出了以践“四行”防“三患”的人际交往准则,对后世移风易俗,改造社会不良风气,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王符;《潜夫论》;社会交际;四行;三患  【中图分类号】B234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 无讼理念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出自《论语·颜渊》:“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该类理念的产生,有着一定的历史根源,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思想等领域中。客观来讲,尽管说该类理念有着一定的缺陷,不过其还有积极的一面,能够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定的启示。由此,本文将在强调无讼的内涵和产生的历史根源基础上,结合实际探讨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变化以及影响意义,希望借此为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
期刊
【摘要】青岛具有良好的渔业生态环境,近代以来,青岛的城市地位愈发重要,渔业也随着青岛城市的发展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中國的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人民的意识、社会的包容度也在逐渐发生变化,青岛的渔文化也是如此。在20世纪80年代后,青岛的渔文化也逐渐发生改变,以祭海习俗、休闲渔业这两个方面最为明显。  【关键词】渔文化;青岛;祭海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
期刊
【摘要】 面对当今物质生产极大发展的中国,消费主义思潮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种思潮导致了人们在超出自己需要和消费能力下,盲目去追求更高的消费水平。这种现象已经超越了当下人们处理人与物的正常关系,所以如何处理消费主义带来的影响以及确立正确的消费观对当今中国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将分析消费主义在中国带来的影响以及消费主义产生的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得出如何理性面对消费主义,树立正确
期刊
【摘要】 唐代传奇小说文备众体,在借鉴史传手法以散句叙事之余,受到六朝骈文及敦煌唱讲文的启发,有意识地将骈体文引入到小说叙事当中,韵散结合,丰富了小说的叙事结构,提升了小说的审美表现力。唐传奇中骈体文的使用在渲染环境氛围,调节叙事节奏,塑造人物形象、进行议论说理方面均发挥了重要功能,是唐代作家在文体融通上的一次成功尝试,对后世小说的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唐传奇;骈体文;使用功能  【中
期刊
【摘要】 中国女性文学因其历史价值,因其承载了女性解放的历史任务,而具有了独特的文化价值。这种“文化价值”,甚至可以用“形而上”之“道”来命之。可从多个方面探討中国女性文学的“道”的意蕴。  【关键词】 女性文学;道;五四运动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08-0029-02  在中国的女性文学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承载着女
期刊
【摘要】 中国古代早期文明存在的地理环境以及“昆仑模式”中山水围合的基本特征对中国“墙”文化的形成有很大影响,围合空间在古代中国具有非常实在的社会功能。而封建礼制不但是维系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权力的核心制度,其中庸的思想也影响了“墙”文化中城池和建筑的格局。由围墙划分的不同单位所形成的圈子同时体现着封闭的观念。  【关键词】 墙文化;昆仑模式;中庸;围墙;圈子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