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矾墨技法在儿童水墨教学中的渗透与运用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gitalmachi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起源
  艺术家于志学的冰雪山水画在技法方面的创新成就早已是名扬中外。从早在六十年代起就陆续提炼出冰雪山水画“重叠法”、“雪皴法”、“泼白法”等基本技法,到七十年代“滴白法”的创立, 一次次的冰雪山水画技法为冰雪山水画名扬国内外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了解其作画过程及方法,一个新的名词脱颖而出,他就是“矾墨”,矾墨艺术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视觉物象再现形式,这一独到的艺术表现形式激发了我在儿童水墨教学中的思考,利用矾墨绘画技法解决水墨教学中的难题这一想法油运而生,儿童水墨创作的空间和形式随即广阔,本文以儿童水墨写生教学《绣球花》为例,体现矾墨艺术的能量。
  二、概念界定与时代背景
  矾墨绘画技法的基本特点是:在皴、擦、晕染勾勒等用笔的过程中, 矾水的水墨痕在纸面上留下纵横交错的线, 结合绘制过程中黑的笔墨线应用便形成了丰富的线的变化,这一线和线、面和面的构成形式,表现出光的构成、色的构成、线的构成,使矾墨绘画在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的艺术表现中都体现出了它较强的一面。本研究便是利用矾墨画的技法和矾墨画的独特艺术语言运用渗透到儿童水墨教学中,试图解决水墨教学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三、具体研究策略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于志学先生开始研究矾墨冰雪画,为了较好描绘刻画冰雪,他格外重视写生,表达了东方人对冰雪的审美观照,让全世界都看到。于老师把这种感受通过矾墨语言符号进行归纳放大,在自己的审美思维上进行的再创造,经过了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创造出了“雪皴法、重叠法、泼白法、滴白法、排笔法、光栅发”等一系列冰雪山水画技法,“泼白法”表现浩瀚的雪海和平坦的大雪原;“雪皴法”表现冰碴和雪痕纹理的质感;“滴白法”表现冰凌流淌状的冰柱;“重叠法”表现树挂、冰凌、冰块和雪团;“排笔法”表现雪山和冰川纹理、质地;以及“倒锋用笔”表现被雪包裹的“美人松”,这些已经成为冰雪画派的传统技法和母体矾墨语言符号,填补了传统中国水墨画一千多年来不能直接画雪更不能画冰的空白,创立了中国画“白的体系”使传统中国画的表现对象得以拓展。初次教学实践笔者采用矾墨画技法中的重叠法,解决儿童水墨教学中不能很好地表达团状物、簇拥在一起的堆叠物的问题,题材为孩子生活中常见的绣球花:《矾墨画技法·重叠法》——矾墨系列之绣球花。
  (1)研究意义:利用矾水与宣纸间所产生的矾水痕迹、通过以矾水遮挡色墨的效应,在毛笔笔触产生的“线”上做文章,解决绣球花花瓣繁复,传统水墨画难以表达堆叠的效果,最终达成花瓣片片分明的目的,引导孩子用新的媒材新的技法表现感知,丰富作画的艺术形式,尝试在儿童水墨作品表现方式上体现出崭新的艺术形式。
  (2)教学准备:宣纸、毛笔、水桶、墨(与矾调好的)、墨盘、高清教学参考图。
  (3)教学要素:①注意绣球花球体的体积明暗关系,相应调整墨色的浓淡变化。②根据不同描绘对象(如花瓣与叶片相比),调整使用毛笔的中锋或是侧锋制造笔触的方法,调整不同物象的形式表现语言。③注意观察花瓣的形状,如何排列组合以及遮挡挤压的情况,控制好叠加关系。
  (4)教学流程建议:①教师示范矾墨特性及技法;②孩子在调五色墨的任务之下体验矾墨的叠加效果。
  四、欣赏解析描绘对象
  (1)欣赏绣球花:
  (2)分析绣球花:伞房状聚伞花序近球形的绣球花,每一朵都是由若干朵小花堆簇而成,引导孩子观察小花之间的关系及特征,教师加以归纳总结:①开放有大有小;②排列有上有下;③有遮挡关系;④有挤压变形;⑤基本都是4片花瓣,有颗圆圆的花芯;⑥花瓣的形状差异。
  五、教师进行技法材料的示范
  (1)毛笔中锋或微躺,以花瓣为单位拼摆组合短线段般的笔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观察每片花瓣间的区别(大小、形状)及前后遮挡挤压关系,用矾墨的特性表达花瓣间的重叠感。注意整个伞状球体的体积明暗关系,相应调整使用的墨色,使之更具与层次变化。
  (2)毛笔侧锋,以叶片为单位拼摆组合,每片叶子间也有深浅变化,遮挡前后关系,根据这些不同做相应墨色的调整。
  (3)待墨色半干半湿之时,勾勒叶脉提点花芯。
  六、研究成效
  矾墨画的语言使儿童水墨画引入了纸张纤维深处表现物象的特殊技能,用“笔”中它除了采用传统的笔法外,还运用倒锋、逆锋、旋转用锋等用笔方法。在用“墨”上由亮白到黑白表现了物象不同层次、明暗关系和韵味,其用笔要留要藏,层层叠加,渾厚华滋不至结板,矾墨绘画以其笔墨技法的精湛屏除了传统水墨教学的弊端。
  于志学先生让中国画不仅是一种形式、一个内容、一个图式,这样的创新精神是每一位中国画家所要担负的责任,何尝不是每一位一线美术教师所要承担的责任,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不断反思进步,同于老师一样让中国传统意念、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源远流长。
其他文献
康震老师《百家讲坛》讲李清照,开篇即是:“说起李清照啊,我们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一个多愁善感、清丽娟秀、端庄安雅的女词人形象。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也是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李清照是最为光彩夺目的女性,她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词人。她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苦难和坎坷:国破,家亡,夫死,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李清照的一生可
期刊
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其具体目标就是要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之时,讨论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
期刊
班主任工作,就在于班主任用个人的魅力征服学生,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用高尚的品格影响学生,用平和的心态呵护学生。有一句话这样说: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在这二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一直不断思考,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朝着优秀班主任努力。  一、加强心理疏导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
期刊
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比喻人生,一种是大而酸的,另一种就是小而甜的。一些人拿到大的会抱怨酸,拿到甜的会抱怨小;而有些人拿到小的就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的就会感谢它是大的。作为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仅从成绩上评价学生,对于后进生更要挖掘他们的闪光点,换一个角度去了解学生,评价学生,但要做到换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它更需要睿智。  小陶是我班上成绩属于中下等的学生,平时上数学课
期刊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语言,学习和掌握这门语言,开展对外交流是对21世纪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现在教学的最终目标 ,听、说、读、写 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四项技能,这种基本能力之间是相辅相成的。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要求我们教学工作者必须重视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 ,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项要求。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中学生英语口语。  一创设轻松
期刊
我们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语言学科,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具有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因而,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重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更应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不断通过自己的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英语思维和行为习惯。那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呢?  一、在
期刊
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个班级学生思想觉悟的高低、组织能力的好坏、学习成绩的优劣、学生素质的高下,多半与班主任的工作态度、教育的艺术水平、组织管理水平以及自身修养等方面有关。做好班主任工作是做好学校工作的关键,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支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而学生工作又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学生工作虽不能囊括学校的全部工作,但却说明了班主任工作在整个学校中
期刊
一、引言  波利亚有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而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关注课本中的例题,或者只看重注意点,而忽视了方法指导。其实,运用好解题教学,以此来帮助并引导学生从题中挖掘本质,归纳出解题通法,找到问题的“根”,就能做到以一题带一片,真正提练学生的能力。筆者就七年级数学教学中遇到的一题常规题,谈谈一些体会和思考 。  二、题目呈现  例1:出租车一天下午以家为出
期刊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的活力与灵魂,一个学校若缺乏校园文化,那么就如鲜花缺少水分的滋润一样,没有发展的潜力,缺乏生存的活力。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我认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模式。  我校着力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校园品位。琅琅的书声,对联的诵读,无不充斥着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丰富的读书活动,多彩的对联实践,无不洋溢着浓浓的
期刊
孔令民,至圣先师孔子第七十六代孙,中国书画艺术届联合会会员,中国中外名人文化艺术研究会会员,曲阜市明德书院客座教授。1939年12月出生于曲阜,先生幼承庭训,五岁习书,少年即誉满乡里,而后几十年荡墨砚田,渐积书功,造诣颇高。  先生行天下路,读万卷书,为学书法他跑遍大江南北,观摩众多碑林,拜访诸多名家。虽卓然成家,蜚声艺林,享誉中外,但其接物待人还是那么朴实大度。忠厚善良,谦和朴诚。对求艺者总是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