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倡导学习党史的论述及实践价值

来源 :泉州师范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yang2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学习党史,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革命精神.他运用党史、革命史教育党员干部,引导他们通过学习党史明辨政治方向、提高工作本领和发扬革命精神.在习近平的倡导和推动下,市委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推动机关转变作风,把党史学习与为民办实事密切结合起来.习近平特别注重加强对青少年的党史、革命传统教育,带头上讲台为学生上思政课讲革命传统,重视德育基地建设,为青少年党史学习创造重要实践平台.习近平在福州工作时倡导学习党史的实践,反映了党史学习教育的客观规律,对于新时代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面对知识与道德背离的现实难题,有必要对知识与道德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与表达,以确立知识之于道德教育的基础性地位.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关联既表现为道德本身内含着“知”的因素,又体现在知识能够为道德提供理性支撑.此外,道德对知识起范导作用.它们共同构成“知识育德”的理论依据.实现知识育德有三步:第一,知识是德育资源,把道德知识以及其他学科知识纳入培育道德的路径中来,扩大道德教育的知识基础;第二,获知是德育过程,重塑知识的经验品质,在知识中融入现实境遇,使知识成为儿童经验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三,生活化是德育的表现形式,
人在与机器共存空间逼仄下的反动与觉醒,是“人机之辨”被提出的契机.从其本质和思想延续来看,“人机之辩”应当往前接到“人禽之辨”上.“人禽之辨”与“人机之辨”各自有各自的时代意义,二者共通之处在于人的价值困境中显露人之为人的道理.人性论中的性情、道德、向善以及感通是“人禽之辨”与“人机之辨”的关键.机器的“人化”和人的“机器化”,是人工智能时代的人需要被警醒的两大问题.两大问题皆与“知识性”教育有关,人通过知识造就机器,但自身又被知识所累而沦为“机器”.过度的“知识性”教育需要被反思,“知识性”教育需要摆正
本文考察了10年间6种国外英文期刊发表的汉语教育相关文献,发现实证研究数量优势明显,其中量化研究的运用最为广泛;认知派和社会派的研究各占半壁江山,社会派观点的研究发展迅速;对汉语学习者的关注最多,汉语自身特点、汉语学习的环境因素也是研究重点.与此同时,质化研究相对不足,结合汉语讨论理论问题的非实证研究非常匮乏;对于汉语教师、教材的研究还明显不够.本文的研究成果,揭示了国外汉语教育研究的特点与趋势,也为国内研究者在国际学术平台上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启示.
由新冠肺炎引发的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对世界各国正常社会秩序造成巨大冲击.我国迅速构建应急教育体系并推动其不断完善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增强社会发展耐挫力、提升国家现代化应急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联合国与国际跨组织应急教育治理框架,分析各国应急教育案例与治理经验,总结出针对应急教育中预防、应对、恢复三个关键阶段的体系化经验,并就此对我国应急教育的体系建设与治理提出建议:第一,优化应急教育体系的顶层制度设计;第二,建设全国应急教育综合服务调度平台;第三,参与国际应急教育体系的有效治理供给.
实行“国语+英语+中文”的三语教学是东南亚华校的突出特征之一,此办学模式将来很有可能向非英语国家的华枝“蔓延”,具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根据中文在华校内的教学地位,可分为中文主导型、“国+中”双媒介语型、中文强化型.不同类型华校,中文的定位、特点、发展阶段和方向各有不同.本文为三个类型的华校提出了三条发展路径:第一,重视超语实践教学,开发“三语并进”的教学体系;第二,改革中文媒介语课程,推动中文融入国民教育体系;第三,关注语言与内容科目综合学习的教学方法.三语教学模式具有内部差异性,不同类型的三语学校
本研究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探讨了父教缺失家庭的父母参与—学生自我教育期望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并比较了父教缺失家庭与完整家庭的模型差异.研究发现:(1)对父教缺失家庭而言,亲子沟通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间存在中介作用;相比于完整家庭,父教缺失家庭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亲子沟通的积极影响更大.(2)对父教缺失家庭而言,父母教育期望—学生自我教育期望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学业成绩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相较于完整家庭,父教缺失家庭的父母教育期望对学生自我教育期望的积极影响
革命精神教育是思想政治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把百年革命精神融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让学生一路长在红旗下.从知、信、行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学生开展革命精神教育的必要性,探讨当前学生革命精神教育衔接和协同推进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提升高度、加强深度、增强温度三个方面和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维度,提出促进大中小学革命精神教育协调推进的建议.
历史解释不仅是史学理论的中心问题,也是课程史书写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澄清历史哲学中关于历史解释的争论,有助于我们认识课程史中的历史解释问题.为了能够具体分析课程史中的历史解释问题,本文选取了两本经典的课程史著作为分析案例,以此为基础,探讨课程史研究是如何运用假设与解释框架、如何处理历史的真实与逻辑一致性的关系以及在历史事件的关联中如何进行历史解释等问题,以期对怎样通过历史解释呈现课程史的意义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学习适应性是终身学习时代个体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对鄂东南2650名4-6年级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心理资本和教师关怀的测量研究发现,农村小学生的教师关怀、心理资本和学习适应性存在性别与年级差异,留守与否没有显著性差异;教师关怀可以正向预测农村小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发展,心理资本在农村小学生教师关怀与学习适应性之间有中介效应.教师关怀既可以直接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的发展,也可以通过心理资本间接作用于农村小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发展.
在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条件下,土地一直占据农村集体经济所有资产的主要成分,但由于各种制度瓶颈的制约,农村集体经济一直难以发挥其土地资产效用,难以为其生产和公共服务募得资金,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面临着种种困难.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革新如“三权分置”的推进,特别是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方案的创新探索又给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破除制度瓶颈,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提供了可能.“三权分置”改革背景下,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机遇及其面临的挑战,并据此对新时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出建议,毫无疑问是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