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中探索与实践

来源 :农业与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研究在针对河北北方学院农学类植物病理学课程设置深入调研基础上,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探讨,在传统授课方法的基础上,将案例教学法引入教学实践,分析了案例教学法的特点、实施步骤、应用实例,认为该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使学生成为创新人才。
  关键词:植物病理学;案例教学法;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1071
  植物病理学不仅作为植物保护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如今厚基础、宽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也是农学类各专业主干的课程之一。在本专科教学计划中细化为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农业植物病理学2个模块的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主要讲授植物病害对生产的影响、发生的原因和各种类型病原物的性状以及与植物病害的关系、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害循环、植物病害流行与预测,系统介绍植物病原真菌、原核生物、病毒、病原线虫及原生动物、寄生性植物等方面的内容;农业植物病理学主要讲授水稻、麦类、杂粮、薯类、油料作物、棉花、烟草、糖料作物、苹果、梨、葡萄、蔬菜等具体植物病害的症状、病原、病害循环、发病条件、病害控制方面内容[1,2]。
  1 河北北方学院植物病理学课程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河北北方学院农林科技学院植物病理学课程因培养层次、专业不同,课程名称有植物病理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园艺植物病理学、果树植物病理学、蔬菜植物病理学、园林植物病理学之分。植物保护本科专业分别开设普通植物病理学(72学时)与农业植物病理学(108学时)2门课程,其他专业只开设涵盖2个模块的1门课程,大部分设置72学时,其中理论52学时、实验20学时。
  现阶段河北北方学院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部分采用多媒体授课方式,理论课教学采用以讲授为主,师生问答为辅的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环节。实验课程采用挂图、幻灯片展示的方式或者通过观察引进的病理切片等方式认识植物病原微生物。师生交流仅仅局限于有限的课堂时间,而且是单向性的讲授,学生仅仅是被动性的接收一些知识,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往往难以主动去探索,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从而制约了学生的发展,最终致使课堂效果和质量欠佳。
  2 案列教学法特点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式的以教学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case-based teaching),是在任课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具备了相关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要求,使用典型案例,把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进行案例分析,以学生在课堂内外对真实事件和情境的分析、思辨为重点,通过学生讨论、争辩、相互合作和相互学习,以提升学生应用理论创新性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目标,进一步提高其分析、识别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理念、作风、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一种教学方法。
  2.1 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
  传统的授课方式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知识层次、授课水平、对课堂的驾驭程度是整个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这种教学模式下,更加注重“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而从形式上彻底忽略学生的感知力,不能激发学生去主动、自觉的学习,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自主性很强,外界诸如互联网、电脑、手机的诱惑力很强,经常出现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玩手机的现象,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不去探索,思维无法得到训练,最终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度不够,课堂效果欠佳。
  案例教学法它是以“促进参与者主动学习”(Facili-tating Participant’s Active Learning)为目标,以参与者为中心(Participant-centered)。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同,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3]。
  2.2 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对于知识学习的掌握仅仅通过教师讲授、一味的学习现行教材,期末考试前通过突击复习来取得好的成绩,这样最终只是机械的记忆一些知识来应付考试,并没有将知识转换为能力,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发现知识与现实脱节。案例教学法目的在于启发学生在课堂上独立自主地去思索、探究问题的实质,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维,促使学生自发的建立一套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2.3 重视师生间双向交流
  案例教学法在本科教学中实施,将案例下发给学生,学生进行阅读分析,同时根据内容去有针对性的查阅资料,通过图书馆、互联网,学生可以得到海量的知识,包括基础理论、研究进展等多角度的,多层次,甚至互相矛盾的知识,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究、讨论、缜密的思考,去伪存真,提出问题的方案,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升华。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与教师之家要多次交流沟通,教师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同时也促使教师自身对问题的思考。在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学生个体之间,学生小组之间形成良性互动,这样促成知识的掌握,实践能力的提高。
  3 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3.1 教师课前的准备
  教师需要确定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学时分配;要精心设计每一个案例,包括分组、提问、板书设计、作业;要做好归纳总结。
  3.2 学生课前准备工作
  在讲授棉花病害这一部分时,要提前向学生布置任务,留出学生课下查阅资料,阅读文献的准备时间,要求学生结合当前农业生产实践,例举出棉花病害有哪些,当地农民采用的防治方法是什么。在这样的综合分析过程中,学生既充分掌握了棉花病害及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3.3 小组讨论准备
  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高考类别(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学习基础、成绩等划分案例讨论学习小组,通常每组7~8个学生。
  3.4 课堂上小组集中讨论
  每个小组都要集中讨论,最终派出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之后要接受其他小组提问并作出解释。
  3.5 案例讨论与总结阶段
  在案例讨论过程中,任课教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真正发挥主导的是学生,使学生对案例进行全面而细致的分析和讨论,整个过程转换为以“学生为主”的模式。
  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归纳,使学生形成一个成熟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列出课后阅读指导,学生可从中找到分析此案例的理论支持和必要知识。
  4 案例教学法在植物病理学中应用实例——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技术
  4.1 案例设计说明
  学生认识到马铃薯晚疫病的危害,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观察症状,了解病原特征和发病规律,最终掌握综合防治技术。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的关键在于合适案例的编写,通过课本、报刊、互联网特别是中国知网的查阅,确定案例,给学生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4.2 案例教案
  教学内容: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特征、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 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
  教学目标:熟悉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了解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特征、理解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 掌握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方法。
  教学重点: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小组讨论。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提前布置学生查阅资料,提出问题,激发兴趣。
  教师案例展示: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的历史,发病规律,防治途径。
  学生阅读资料:观看幻灯片的同时思考如何在当前环境下,如何综合防治。
  评价:对学生查阅资料的评价,引起学生对于课程的浓厚的兴趣。
  研讨:学生分为4个小组,每组指定1个案例,进行相关资料的讨论分析,任课教师组织大家讨论,合理分配时间,积极做好引导工作的同时做好发言记录,观察学生的参与状况。
  小组1:讨论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症状。从文献中知道,马铃薯晚疫病依然是马铃薯主要病害之一,而且在局部地区出现大爆发的现象。此外,可以了解近3a内马铃薯晚疫病发病严重的地区,归纳总结。
  小组2:讨论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特征,只需要了解即可,不需要过多的深究。
  小组3:讨论对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病规律。只有明确病害的发病规律才能有的放矢的去综合防治,这是整个防治的基础。
  小组4:讨论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治。
  5 讨论
  在本专科植物病理学教学实践中,每一阶段教学完成后组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进行测试,之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尝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扩展学生思路,培养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意识,理论基础扎实之后进行分组模拟实际生产实践。力图使学生通过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充分使学生处于学习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查阅资料的良好习惯,能够在专业技能上面得到切实的提高,在植物病害识别、防治技术应用等方面能够摆脱书本上的文字的束缚,加深印象,从而在生产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董金皋.农业植物病理学[M].第2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
  [2]徐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M].第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3]孙伟,陈涛.以参与者为中心的哈佛管理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基于哈佛商学院PCMPCL项目的述评[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97-103.
  作者简介:沈凤英(1981-),女,河北故城人,助理研究员,硕士,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植物病理学。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拉萨地区大量建设阳光温室,灵芝作为优良药用菌,对阳光温室经济带来机遇。利用实验室与阳光温室互补配套栽培灵芝,可有效提高灵芝栽培的成功率。菌种制备以及培养料的配制,栽培方法的选择以及病虫害的防治都可影响灵芝产量,而准确控制温湿度则是关键。总结拉萨地区进行灵芝人工栽培试验仅供参考。  关键词:灵芝;栽培技术;拉萨地区  中图分类号:S56731文献标识码:A  灵芝(Ganoderma l
摘 要:随着科技市场的全面放开,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市场化经营的科技查新发展局面正在形成。笔者以热带农业科技查新为基础,对科技查新面临的困境、盈利模式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具体的工作实际,提出了科技查新业务市场推广的策略。  关键词:科技查新;困境;盈利模式;市场推广;热带农业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2331210  1990年,
摘 要: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吴越文化的发源地,经济繁荣,工商业发达、历史文化悠久,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和“文物之邦”之称。作为改革开发的前沿阵地,浙江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没有遗忘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浙江长期坚持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促进了浙江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浙江省中等收入人群不断壮大;而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大大激发了农村老百姓创业热情,捉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
摘 要: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及MICAPS格点资料,对2016年7月24日兰州地区降水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转变及各种物理量特征进行诊断分析。分析发现:此次过程与高空冷槽、低空急流、低涡切变及垂直速度的发展有关。此次降雨过程水汽、热力、动力等物理量场的变化也较明显。降水产生在低层高能舌、水汽辐合带及低层辐合高层幅散的上升气流区域内。  关键词:兰州;降雨天气;分析  中图分类号:P333.2 文献标识码:
摘要:在分析发展有机肥产业意义及政策支持的基础上,介绍有机肥生产的工艺流程、设备流程和陕西省有机肥研究发展现状,提出陕西省有机肥产业化发展建议。  关键词:有机肥现状;工艺流程;发展建议  中图分类号:S96193文献标识码:A  有机肥可分为农家肥和商品有机肥,主要来源于植物残体和(或)动物代谢物,经过发酵腐熟的含碳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在改善农田土壤理化性能、增强农田土壤肥力、提高农作物产量及改善
摘 要:为适应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近年来,国家一直提倡建设生态文明,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在重视生态建设的同时,不能忽视林业经济的发展。本文简要分析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现状,同时浅谈了对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键词:林业经济;发展现状;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作为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经济的主要依靠是林业资源
摘要:Y58S/R800是利用籼粳亚远缘杂交种优势培育而成的迟熟中稻超高产组合,2014年引进龙山县试验种植,6667m2产量8465kg,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707%,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采取培育壮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等相应高产栽培技术便能获得高产。  关键词:Y58S/R800;种植表现;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  Y58S/R800由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是
摘 要:利用长顺县1981~2010年30a 3~5月日降水量资料,计算其春季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根据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结合气象干旱等级分析,结果表明:长顺县春旱3~4a一轻旱、6a一中旱、9~10a一重旱的周期性特征,长顺县入旱频率,根据长顺县春旱周期进行预测分析,春旱的强度在随周期变化增强。  关键词:长顺县;春旱;降水量距平百分率Pa  中图分类号:P4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摘 要:南充市高坪区柑橘窖藏已约有180a历史,窖藏不仅避免因柑橘产期集中上市而导致滥市、价格低、销售难等问题,而且提高了经济效益。目前高坪柑橘面积已达1.53万hm2,年产量20万t,甜橙产量17万t,使柑橘窖藏技术的推广应用尤为重要。  关键词:甜橙;地窖贮藏;高坪区  中图分类号:S666 文献标识码:A  高坪区位于嘉陵江中游,是南充市柑橘主产区,全国柑橘区划认定的柑橘种植适宜区,历史上著
摘要:耕整机部分与播种机部分的连接机构是耕播联合作业机整体仿形的关键部件。该联接部件有多种形式,现有耕播联合作业多采用刚性联接与弹性联接。本文设计机具则采用补偿式三点悬挂连接机构,该机构既保证了播种机的单体仿形,同时又保证了播种机的整体仿形。  关键词:连接机构;补偿机构  中图分类号:S2244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适用于东北地区保护性耕作机具的技术开发(项目编号:20130411009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