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对于一个学生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这不仅影响到学生基础知识能力,同时还关系到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做好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提问环节尤为有必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
虽然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但是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应试教育弊端,例如讲解到分析课文的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读为主,不能有效地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积极性都不能得到有效的重视,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实施上,我们需要利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不仅能够感受到知识,同时也要了解一种思维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课堂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给学生更多的外部刺激,以此来聚集学生们的注意力。通过提问,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反应,归纳出有关问题并回答。
学习最根本的动力是对学习的需求,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信息结合就会产生矛盾,在这样的状态下,學生就会有想要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而学习动机就产生了。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巧妙的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来设置有关疑问,学生面对教师的问题去组织语言、发表见解,这样不仅会锻炼学生的胆量,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提问也是反馈教学信息的一种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答及时地调整教学的方式和进度。在这样的互动模式下,初中语文课堂能够越来越靠近素质教育的要求,突破传统课堂的阻碍,让学生愉快地接受语文课堂。
二、初中语文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改进策略
1.掌握良好的问题设计原则
提问作为一门艺术,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设计一些切实有效的问题,分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设计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持新颖。初中生的年龄较小,对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我们要抓住他们的这些特点,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他们对于语文的好奇心,由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多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要做到创新,才能够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进而使得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一旦初中语文教学实现创新,学生具备的素质也会体现。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所谓创新,主要集中在学生的个体化创新上。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项工作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探索精神,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其次,要保持合理。教师在准备一些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内容,结合所学课文,提出一些具有意义的题目,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问题去了解课文的内在,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到学生。
最后,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尽快地了解课文,掌握课文。所以结合新颖、合理、简单这几个内容,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的提问质量。例如在《孔乙己》这篇课文当中,我们可以设置问题:孔乙己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出场的?接着可以层层递进,设置问题: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是怎样的?帮助学生挖掘线索,最后设置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孔乙己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形象?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有效地理解课文,掌握学习内容。
2.运用合理的提问方法
除了要让问题十分新颖和合理,教师还要选择一些恰当的提问方法去吸引学生。在当下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设置悬念、对比提问以及探究提问这三种方法。
设置悬念,这对于教师的备课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充分地熟悉文章,然后结合学生的想法,设置一些有悬念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更有利于开展语文教学。
对比提问的方法在目前也比较常用,通过对比分析将两个事件进行比较,体现作者的意图。通过对比提问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突出文章的核心内容。我们也要灵活地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在鲁迅的《社戏》中,描写到迅哥两次吃豆的场景,同样都是在六一公公家吃的豆,为什么第二次吃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呢?以这样的方式发问,通常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类写作手法的特殊之处,还能够给学生更多积极的思考。
探究提问法更适用于小组活动当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问题难度较大,对学生来说回答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例如对人物的心理以及社会背景等内容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开展一定的引导,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掌握更好的语文学习能力。
3.做好设计问题的工作
备课往往比讲课更重要,只有经过耐心的琢磨与沉淀,教师才能够呈现出更好的课堂。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那么如何给学生释疑解惑呢?人教版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多年的打磨才运用于实践当中的,其中的文章十分贴合初中生的学习需要。所以,教师在设计有关问题时,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文章的结构,去增强提问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主题,但是一旦问题设置不好,就容易误导学生,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这对于教师的考验较大。教师要真正做好细致、充分的备课工作,选择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例如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中,他刻画了一个祥林嫂的形象。教师可以先领学生通读课文,然后给学生一些可以思考的空间:你认为祥林嫂为什么会死?她的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文章有一个更透彻的把握。
三、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中初中语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当下,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很多良好的教学方法给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被教师广泛推广的方法,如何有效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则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经验,对语文教学的提问方法进行了有效的阐述,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段爱文,郭海青.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61-62.
[2]覃彩莉.引导之法 贵在善问——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110 135.
[3]巢爱媛.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82.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一、语文课堂提问的作用
虽然我们倡导素质教育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但是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仍然存在着诸多的应试教育弊端,例如讲解到分析课文的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读为主,不能有效地重视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方法中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积极性都不能得到有效的重视,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实施上,我们需要利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当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让学生通过课堂不仅能够感受到知识,同时也要了解一种思维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课堂提问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课堂提问,可以有效地给学生更多的外部刺激,以此来聚集学生们的注意力。通过提问,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反应,归纳出有关问题并回答。
学习最根本的动力是对学习的需求,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信息结合就会产生矛盾,在这样的状态下,學生就会有想要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而学习动机就产生了。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巧妙的课堂提问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教师也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教师围绕教学的重点来设置有关疑问,学生面对教师的问题去组织语言、发表见解,这样不仅会锻炼学生的胆量,也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某个问题的理解程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课堂提问也是反馈教学信息的一种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问答及时地调整教学的方式和进度。在这样的互动模式下,初中语文课堂能够越来越靠近素质教育的要求,突破传统课堂的阻碍,让学生愉快地接受语文课堂。
二、初中语文教学提问有效性的改进策略
1.掌握良好的问题设计原则
提问作为一门艺术,对教师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备课工作,设计一些切实有效的问题,分层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问题设计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要保持新颖。初中生的年龄较小,对事物有着较强的好奇心,我们要抓住他们的这些特点,设计一些新颖有趣的问题,激发他们对于语文的好奇心,由此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初中生可以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拥有更多的能力,所以语文教学必须要做到创新,才能够有良好的学习效果,进而使得初中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一旦初中语文教学实现创新,学生具备的素质也会体现。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所谓创新,主要集中在学生的个体化创新上。例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项工作的培养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探索精神,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其次,要保持合理。教师在准备一些问题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内容,结合所学课文,提出一些具有意义的题目,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问题去了解课文的内在,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到学生。
最后,我们在设计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设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尽快地了解课文,掌握课文。所以结合新颖、合理、简单这几个内容,我们可以有效地提升语文课堂的提问质量。例如在《孔乙己》这篇课文当中,我们可以设置问题:孔乙己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出场的?接着可以层层递进,设置问题: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是怎样的?帮助学生挖掘线索,最后设置稍微有难度的问题:孔乙己为什么是这样一个形象?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有效地理解课文,掌握学习内容。
2.运用合理的提问方法
除了要让问题十分新颖和合理,教师还要选择一些恰当的提问方法去吸引学生。在当下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设置悬念、对比提问以及探究提问这三种方法。
设置悬念,这对于教师的备课要求较高,教师需要充分地熟悉文章,然后结合学生的想法,设置一些有悬念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在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同时,更有利于开展语文教学。
对比提问的方法在目前也比较常用,通过对比分析将两个事件进行比较,体现作者的意图。通过对比提问的方式,能够更好地突出文章的核心内容。我们也要灵活地采用这种方法,例如在鲁迅的《社戏》中,描写到迅哥两次吃豆的场景,同样都是在六一公公家吃的豆,为什么第二次吃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呢?以这样的方式发问,通常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这类写作手法的特殊之处,还能够给学生更多积极的思考。
探究提问法更适用于小组活动当中。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一些问题难度较大,对学生来说回答比较困难。这个时候教师就要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讨论,例如对人物的心理以及社会背景等内容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开展一定的引导,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让学生掌握更好的语文学习能力。
3.做好设计问题的工作
备课往往比讲课更重要,只有经过耐心的琢磨与沉淀,教师才能够呈现出更好的课堂。如果教师自己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那么如何给学生释疑解惑呢?人教版的教材都是经过专家多年的打磨才运用于实践当中的,其中的文章十分贴合初中生的学习需要。所以,教师在设计有关问题时,要充分地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文章的结构,去增强提问的有效性。通常情况下,一个好的问题,能够正确地引导学生,让他们更好地领会课文的主题,但是一旦问题设置不好,就容易误导学生,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问题的设置上,这对于教师的考验较大。教师要真正做好细致、充分的备课工作,选择恰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例如在鲁迅先生的《祝福》中,他刻画了一个祥林嫂的形象。教师可以先领学生通读课文,然后给学生一些可以思考的空间:你认为祥林嫂为什么会死?她的死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主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对文章有一个更透彻的把握。
三、结语
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在我国的教育发展历程中初中语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当下,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很多良好的教学方法给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新鲜的活力。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被教师广泛推广的方法,如何有效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则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经验,对语文教学的提问方法进行了有效的阐述,希望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段爱文,郭海青.初中语文“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进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3):61-62.
[2]覃彩莉.引导之法 贵在善问——试论初中语文教学的课堂提问艺术[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03):110 135.
[3]巢爱媛.灵活运用多种提问方式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