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生活,关注时事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haol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一份试卷的重头戏,也是一个人能力的综合反映。但一个班中喜欢作文的同学少之又少,写作时只能“咬着笔头”凑足字数,敷衍了事。很大程度上,缺少材料,无话可说、无话想说是厌烦作文的根源。我以为不必好高骛远,立足实际,就近利用好身边的资源,开采好自己的身边生活以及时事热点这两个矿藏,应该能比较顺利地练好写作的内功。
  一、留意生活,仔细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生活中不缺少可写的东西,缺少的只是发现的眼睛。留意生活,仔细观察可以帮助我们获得第一手的写作素材,这是积累作文素材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指导他们留意生活,有效地搜集写作素材,从小处入手,仔细观察,明察秋毫十分重要。
  俗话说:细节决定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最能打动读者,引发读者共鸣的往往是一些细节方面的描写和人物内心细微情感的变化,因此我们指导学生观察生活,让他们有意识地留心自然界和人物的“细枝末节”,留心身边的一花一草、一人一事,丰富他们的素材储备库。说起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大家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段作者描写自己儿时在百草园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出了内心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的语段。究其成功的原因,正是因为作者从细致的观察入手,抓住了百草园中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鸣蝉、黄蜂、云雀等典型的景物,让读者跟随作者的语言文字感受到了自然的亲切,寻找到了童年散落的记忆。
  同样,对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的“明察秋毫”,也是积累作文材料,取得写作成功的重要方法。朱自清的《背影》之所以成功,这与作者对父亲的仔细观察、细致刻画有很大关系。“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蹒跚地走”“慢慢地探”,“两手攀”“两脚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的父亲形象成了中国式“父亲”的形象代言人。正是有了作者的从“小”观察,作者才能将“父亲”的背影写得隐而不露,约而不烦,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发人思考,催人联想的境界。有人曾经说过:“艺术家的全部技巧就是创造引起读者审美再创造的刺激物。”这种“刺激物”往往不是那些宏大壮阔的意境、精彩感人的场面,而是源自于我们在生活中留心观察、发现、感悟的点点滴滴,可以是一片落叶、一树鲜花,也可以是一个表情、一串动作……
  “假、大、空”是中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学生不能留心观察,无法发现写作素材外,也与他们学习负担重、生活空间狭隘,缺少深入社会体验生活的机会等不无关联。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入社会,欣赏大自然的美,感悟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录下活动中的心得体会,丰富他们的写作素材。
  例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旅游、辩论赛、文艺晚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在丰富多彩、轻松有趣的活动中,展示个人的才能,收获自信;感受集体的力量,体会温暖。在学生参与体验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进行写作,他们就会感觉到心里“有话要说”,笔下“有话可写”,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又点燃了他们的创作热情。例如在以“精彩的……”为题写一篇作文之前,我在班上组织了一场辩论赛,甲乙双方你来我往、针锋相对,无论是辩手还是观众都沉浸其中。有了之前活动的铺垫,不少学生写了“精彩的辩论赛”,甚至连写作基础一向薄弱的学生都能生动形象地将两方唇枪舌战、慷慨激昂的辩论场面表现出来,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关注时事,思考热门话题,准确捕捉关键信息
  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些热点往往集中地反映了社会所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时事热点所涉及的内容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文章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平时我们有意识地关心国内外大事和社会热门话题,准备捕捉关键信息,并对这些问题作广泛而深入的思考,再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就能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跨越,使文章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例如有学生就围绕“节约”的话题,联系矿泉水“实名制”作了如下的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会不仅是反映民情、表达民声的平台,也是贯彻执行国家政策的“风向标”。矿泉水“实名制”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却表明了中央从我做起、从小事节约起的态度,展现了中央改变工作作风的决心。在水资源日渐短缺的现实面前,在国家大力倡导节约之风的今天,我们怎能不为矿泉水“实名制”点赞呢?正是有了热门话题材料的积累和运用,这篇文章立马有了强烈的时代烙印,立意也变得深远很多。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指导学生寻找发现“源头活水”,积累“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生活源泉,写起作文来就“清风徐来”、顺风顺水,也就没有畏惧乃至厌烦的情绪了,也为作文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身边的生活是作文素材的底座,时事热点是作文素材的尖顶。基础扎实了,尖顶的光辉就耀眼了。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大公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英语这门国际性交际语言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英语历来也是备受关注的学科。在倡导素质教育及终身学习的今天,在教学中打破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已显得愈发重要。课堂教学中的适当留白,不仅是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重要举措,还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手段。基于此,作为初中英语教师,我们应从自身学科的特点出发,探究如何在教学
【摘要】我国日语学习人数已成为仅次于英语的大语种,关注大学日语教育的势在必行。本文以西部财经类高校为例,从考研就业视角探讨外语专业二外日语课时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希望能对今后的大学日语教学改革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课程时间;二外日语;培养方案;混合式教学  【作者简介】贾丽(1988-),女,汉族,河南漯河人,兰州财经大学,助教,本科,研究方向:日语教育。  引言  2008年《大学日语
【摘要】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将互动教学模式运用于教学中,并且要注重引导学生之间互动和沟通,强化与学生互动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合作过程中互动,以及指导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互动,以此加强学生间、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调动学生在互动中积极表述英语语句,从而提升学生英语表述能力。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互动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王佐,甘南州临潭县第一中学。  前言  
【Abstract】The creation of the university i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contributions medieval times made to modern Europe.The emergence of medieval European universitiesbecame the origin of the modern
冬日在三亚,满大街听到的都是东北话。  中国只有一个三亚,外地人这么说,本地人也這么说。这么说的理由是,到三亚过年越来越成为一种新生活。这么多人都来三亚过年了,连三亚的官员都紧张,除了憋足劲迎接所谓一年一度的“春节大考”外,居然公开呼吁,让外地人不要自驾车到海南。有媒体甚至报道说,三亚38万人口的城,如何迎接80万的客?其实按户口计,三亚市常住人口已经接近70万人。矫情,也别藏着掖着一半人吧。  
世界如今被分成了少数几个人口稀少的富裕国家以及很多贫穷国家,中国的变革昭示了世界不应当是这个样子。  我对中国的兴趣源自一次偶然的机会。1993年8月,我到广州度假,这座城市的活力和人们的各种活动把我深深吸引住了,直到今天,我仍然记忆犹新。这次度假后,我觉得世界正在发生一些变化,我感到这就是“未来”。随着对中国兴趣的增加,我对中国的了解逐渐加深,从2000年开始,中国成为我关注的核心。  此后,我
【摘要】“教师机械讲授-学生无目的听讲-课后机械练习”是高中英语语法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并不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还容易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下降。本文在对情景教学策略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通过实例对情景教学策略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讨论。  【关键词】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情境教学  【作者简介】卜亚敏,扬州市第一中学。  新世纪的英语能力已不再是掌握语法并造句这样简单,
【摘要】小学是学生英语学习的初期阶段,他们接触最多的就是教材。但是教材的内容毕竟有限,学生要从课外获得有用的英语知识,英语绘本就是非常好的选择。由于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所以在绘本的选择上一定要讲究。要选择内容有吸引力,图案清晰,内容简短,篇幅较小的绘本,同时绘本内容也不能脱离教材,这样才能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英语。本文主要是从英语绘本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来展开论述的。  
中国人“双11”疯狂网购也好,美国人节假日疯狂采购礼物也罢,都说明经济学不仅仅跟钱有关。迪恩-卡尔兰和乔纳森-默多克最新出版的《认识经济》用简单的图表和丰富的案例展示深奥的经济逻辑,帮助我们理解背后的经济学意义及我们的经济行为和商业决策。  本书涵盖经济的方方面面,从个人收入、消费行为分析到个人决策,从企业成本、收益、利润等的生产经营决策到市场竞争、垄断分析,再到国际贸易环境和战略。从政府限价、最
中国和巴基斯坦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是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是相互支持的好兄弟。中国网民亲切地称巴基斯坦为“巴铁”,意思是巴基斯坦是中国“像钢铁一样坚固牢靠的朋友”。  建交64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巴关系都不受影响,两国全天候友谊堪称国与国交往的典范。  中国人有句俗语:“兄弟同心,其利断金”。中巴关系之“铁”不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切切实实地落在行动上。  在国际舞台上,凡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