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莫西林辅助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80例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cfanz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胃溃疡采用阿莫西林辅助奥美拉唑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1年9月-2013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胃溃疡的病人160例,采取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对照组对病人单一采取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加入阿莫西林辅助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91.2%,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71.3%,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溃疡采用阿莫西林辅助奥美拉唑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疗效观察;胃溃疡;阿莫西林;奥美拉唑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89-02
  胃溃疡在临床当中属于一种常见疾病,其诱发因素主要包括有精神压力以及不良饮食习惯等,在发病的时候,胃部黏膜的防御屏障被入侵,大量的胃部酸液以及蛋白酶对胃部黏膜给予破坏,进而造成胃部发生溃疡,对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本文笔者抽取2011年9月-2013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胃溃疡的病人80例,对其采取相对应的临床治疗措施,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11年9月-2013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患有胃溃疡的病人160例,160例病人全部符合胃溃疡临床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各80例。当中,实验组男性病人54例,女性病人26例。年龄在21-79岁,平均年龄为45.7岁。病程在1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2.4年;对照组男性病人52例,女性病人28例。年龄在23-82岁,平均年龄为46.9岁。病程在3个月-5年,平均病程为3.1年。两组病人的年龄,疾病情况等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对病人单一采用奥美拉唑(产地: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93560)治疗,每次20毫克,每日一次,在就餐以后30分钟服用,一个临床治疗过程为14天。
  1.2.2实验组治疗方法
  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阿莫西林(产地:珠海联邦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20003263)治疗,每次2粒,每日一次,在就餐以后30分钟服用,一个临床治疗过程为14天。
  两组病人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禁止使用其他任何相关抗生素治疗,同时定期对病人各项临床特征给予详细记录。
  1.3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
  治愈:Hp检查呈现阴性,溃疡和附近边缘的炎症完全消失,胃部疼痛感觉完全消失,病人可以正常进行饮食。显效:胃部疼痛感觉显著减轻,溃疡面积明显减少,Hp检查部分呈现阴性。有效:各项临床指标有一定的好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没有任何改善或者没有明显改善,严重的甚至病情进一步加重。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2]。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实验组一共80例,治愈50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7例,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91.2%;对照组一共80例,治愈38例、显效6例、有效13例、无效23例,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71.3%,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饮食结构悄然发生着变化,以及人们生活压力较大,其中患有胃溃疡的病人越来越多,每年呈现递增趋势,其中主要以中年人居多,其引发这种疾病的诱因主要是因为胃部消化液对机体胃部黏膜给予消化,进而导致胃部黏膜组织出现损伤,最终导致组织出现炎症反应[3]。所以,对胃溃疡应该从炎症方面给予控制,并将致病菌彻底杀灭,之后还应该对胃部酸液以及胃部蛋白酶的分泌给予适当调整。根据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表明[4],引发胃溃疡炎症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幽门螺杆菌。
  还有相关临床实践研究表明[5],奥美拉唑是PPI(质子泵)抑制剂,其中有两方面的优势,第一,可以对胃壁细胞上的H+-K+-ATP酶的活性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进而对过量的胃部酸液分泌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进而使胃部溃疡面积进一步缩小,最终到达治愈的目的。第二,其对幽螺杆菌繁殖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进而对炎症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阿莫西林属于广谱抗菌药物的一种,其 可以和菌体当中的转肽酶相结合,进而将细胞壁上的合成通道完全切断,最终将致病菌杀灭。因此,采用以上两种药物共同治疗胃溃疡,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临床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91.2%,临床治疗总体有效率71.3%,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和上述相关临床报道相一致。可是因为当前临床病例数相对较小,临床治疗以后跟踪随访时间相对较短,所以,仅供相关人员进行参考。
  总而言之,对胃溃疡采取阿莫西林輔助奥美拉唑治疗,能够取得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对病情恢复以及预后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使病人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参考文献:
  [1]徐松银.阿莫西林辅助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86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3):158.
  [2]朱亚碧,黎红光,栾双梅 .雷贝拉唑合瑞巴派特治疗活动期胃溃疡 90例 [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8(1):14-15.
  [3]朱军军,李祥兴 . 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甲硝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J].中国医药指南,2011,28(13):425-427.
  [4]钟雷华.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指南,2011,7(16):81-82.
  [5]蔡建红.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效果观察 [J]. 临床合理用药,2012,5(5):68.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观察欣母沛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4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缩宫素,观察组应用欣母沛,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用于儿童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以选择安全合理的注射方式。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诊治的糖尿病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方式进行治疗。  【关键词】胰岛素;儿童糖尿病;皮下注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减轻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环(IUD)的痛苦,减少取出宫内节育环(IUD)后子宫出血时间及出血量。 方法:将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环(IUD)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尼尔雌醇4mg于术前7天顿服,米索前列醇600ug于术前2小时空腹顿服。中药组术前用药与对照组一致,术后当日服用加味生化汤,观察两组术后子宫出血量及出血时间。 结果:中药组术后子宫出血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
期刊
【摘要】目的 对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消化性溃疡(PU)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方法以及药物作用机理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PU患者80例,设为A1组(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奥美拉唑+果胶铋+甲硝唑+阿莫西林)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PU愈合情况以及HP感染的根除情况。同期选择PU患者80例设为A2组(对照组),选择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对患者进行治疗,对
期刊
【摘要】目的:对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的手术配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4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40例听神经癌患者,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的手术进行治疗,对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的手术配合进行分析。结果:40例听神经瘤患者中,有32例患者的肿瘤全切,占80%;8例患者的肿瘤基本全切。10例听神经癌患者在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出现了面瘫并发症,1例好转,2例患者加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致病药物及疗效,进一步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5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较多,其中以中藏药为居之首,其次为抗结核药。经过停止使用导致肝损害的药物,给予保肝、解毒、支持对症等治疗,均取得了有效治疗。结论 中藏药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重视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氧氟沙星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以此希望给临床治疗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文资料选在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就诊的140例菌痢患者,其中包括门诊和住院部病人,利用回顾性分析140例患者病历。并将患者病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70例,治疗组患者70例,治疗组患者直接给予氧氟沙星进行治疗,70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直接给予口服用药,30例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兰大一院收治的58例pmr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采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中药根据治疗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剂。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07%,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起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针对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这两种药物进行单独使用以及联合使用的降压方案,对2型糖尿病与高血压合并的安全性以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将其随机的分为三组,甲组40例运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乙组40例运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丙组40例运用氨氯地平和厄贝沙坦进行联合治疗,持续治疗时间都是8周。治疗前后对尿微量白蛋白、血压、C反应白蛋白、体重指标、空腹胰岛素以及空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