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临床疗效

来源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o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兰大一院收治的58例pmr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西药采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中药根据治疗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剂。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西药治疗。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07%,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起效速度明显快于对照组。上述差异显著(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并且显效快,无不良反应发生,毒副作用小,复发率低。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风湿性多肌痛;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0088-02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兰大一院共收治pmr患者58例,其中,女性35例,男性23例,年龄为45-83岁,平均年龄(67.5±12.3)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年,平均病程(7.2±8.7)个月。临床诊断均表现为:①易患部位中有2处及以上部位伴有僵硬及肌肉疼痛,且持续时间至少1个月;②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血沉(esr)速度加快,在50mm/h以上;③病变部位未见红、肿及发热症状,同时未见肌肉萎缩或肌力减退迹象;④排除与pmr的其他类似疾病(如慢性感染、类风湿关节炎、恶性肿瘤、多发性肌炎等);⑤给予小剂量的皮质激素,症状可得到明显缓解。
  1.2 实验室检查
  对所在患者行肌电图、肌酶谱及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正常。本组58例均表现为esr升高,其中6例为30-50mm/h,37例为50-100mm/h37,15例在100mm/h以上。所有患者中17例伴有轻中度贫血,hb最小值为7g/l;14例表现为血小板含量增加;31例ig升高;6例补体升高;9例rf低滴度升高;9例低于ana1:160升高;3例伴有ca199轻度升高;3例伴有ca125轻度升高;卵巢癌及肺癌各2例。同时对所有患者每年就上述检查内容进行复查,此外,小关节肿涨者还要给予a-cc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ka(抗角质层抗体)及apf(抗核周因子)等化验检查。
  1.3 治疗方法
  将本组5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9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29例,仅给予西药治疗。治疗组患者西药采用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中药根据治疗阶段采用不同的方剂。小剂量激素采用强地松片,前4周用量为10g/日,之后逐渐减至5mg/日,在前4周中药方剂采用独活寄生汤,之后改用六味地黄丸。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强地松片,初始用量为20-30mg/日,2周后逐渐下调用量,直至第5周减至5-10mg/日,并维持该药量。两组均连续治疗并观察6周。
  1.4 疗效判定
  疗效判定标准:痊愈:由患者进行自我评价、医师进行评估,结果均为明显改善,关节活动自如,且无肌肉疼痛现象,实验室对常规检查指标(crp、esr等)进行检查,改善率在80%以上;好转:由患者进行自我评价、医师进行评估,结果均为改善,实验室检查常规指标改善率在60%以上;有效:患者及医师的自我评价及评估结果为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实验室检查常规指标改善率在30%以上;无效:患者及医师的自我评价及评估结果未见改善或不明显,验室检查常规指标改善率低于30%。
  1.5 统计学处理
  平均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t检验。所有检验过程均由spss12.0软件完成。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两组经连续6周的治疗后,58例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其中,治疗组29例,痊愈7例(24.1%),好转8例(27.6%),有效10例(34.5),总有效率为86.21%;对照组29例,痊愈3例(11.1%),好转8例(27.6%),有效7例(24.1%),总有效率为62.07%。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风湿性多肌痛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病症,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的综合影响有关。表现为常以颈肌、骨盆带肌、肩胛带肌持续性僵硬和疼痛,同进常伴有发热、贫血及血沉加快等症。该症的发病率还与地域有明显关系。随着国内老年人口数量迅速增加,该病症在我国的发病率正逐年升高。由于pmr的早期常有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在诊断pmr前,应排除慢性或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及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等。pmr的肌痛部位与多发性肌炎一致,但前者肌压痛不如后者明显,且肌酶谱尤其是肌酸磷酸激酶均在正常范围,肌活检均无明显异常。对于有头痛,视力障碍,间歇性跛行,听力下降等合并症的pmr应想到发生颞动脉炎的可能,颞动脉活检尤为必要。
  在对pmr进行治疗时,应病症同治,做到标本兼顾。西药治疗采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具有显著的疗效,再加以中药辅治,效果更为理想。在治疗前期中药方剂采用独活寄生汤,该方正如《千金要方》所述,適用于气血不足、肝肾两亏者,症状表现为肢体活动受阻、躯体冷痛、喜暖畏寒等,具有扶正气、益肝肾的功效,同时可除湿浊、通经络。在治疗后期中药方剂采用六味地黄丸,具有补养气血、健脾益肾的作用,从而可有效防止该病复发。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到,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采用单纯的激素治疗,并且显效快,无不良反应发生,毒副作用小,复发率低。
  参考文献:
  [1] 王海英,刘荣清,池淑红,王国春.风湿性多肌痛52例临床分析[a].全国第八届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97-98.
  [2] 兰红梅.风湿性多肌痛22例诊断与误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0(01):77-78.
  [3] 董砚奉,张秀英.风湿性多肌痛24例临床分析[J].颈腰痛杂志,2007(03):53-54.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究帕金森这种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8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患者给予中医医的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单纯选择左旋多巴的医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3%,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在超声引导下行腹腔穿刺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00例腹腔积液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0例,治疗组在超声动态观察及引导下性穿刺术,对照组500例患者在非超声引导下行穿刺术,对其临床资料、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500例全部成功地完成了腹腔穿刺,5例出现局部渗出,局部加压后自行好转,无穿孔、出血、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425例完成了穿刺术,占85%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欣母沛预防和治疗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64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应用缩宫素,观察组应用欣母沛,比较两组产妇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产妇的产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不同注射方式用于儿童糖尿病治疗的临床疗效,以选择安全合理的注射方式。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诊治的糖尿病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方式进行治疗。  【关键词】胰岛素;儿童糖尿病;皮下注射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4
期刊
【摘要】目的:讨论减轻绝经后妇女取出宫内节育环(IUD)的痛苦,减少取出宫内节育环(IUD)后子宫出血时间及出血量。 方法:将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环(IUD)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尼尔雌醇4mg于术前7天顿服,米索前列醇600ug于术前2小时空腹顿服。中药组术前用药与对照组一致,术后当日服用加味生化汤,观察两组术后子宫出血量及出血时间。 结果:中药组术后子宫出血时间及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
期刊
【摘要】目的 对缬沙坦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9~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心血管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缬沙坦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5.3%,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随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消化性溃疡(PU)患者,对其临床治疗方法以及药物作用机理进行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PU患者80例,设为A1组(观察组),采用四联疗法(奥美拉唑+果胶铋+甲硝唑+阿莫西林)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患者临床PU愈合情况以及HP感染的根除情况。同期选择PU患者80例设为A2组(对照组),选择三联疗法(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对患者进行治疗,对
期刊
【摘要】目的:对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的手术配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4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40例听神经癌患者,使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的手术进行治疗,对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听神经瘤切除的手术配合进行分析。结果:40例听神经瘤患者中,有32例患者的肿瘤全切,占80%;8例患者的肿瘤基本全切。10例听神经癌患者在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出现了面瘫并发症,1例好转,2例患者加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药物性肝炎的临床特点、致病药物及疗效,进一步加深对药物性肝炎的认识。方法 对我院消化内科2009年10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75例药物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引起药物性肝炎的药物种类较多,其中以中藏药为居之首,其次为抗结核药。经过停止使用导致肝损害的药物,给予保肝、解毒、支持对症等治疗,均取得了有效治疗。结论 中藏药是导致药物性肝炎的重要因素,必须加强重视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氧氟沙星在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效果,以此希望给临床治疗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本文资料选在在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就诊的140例菌痢患者,其中包括门诊和住院部病人,利用回顾性分析140例患者病历。并将患者病历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70例,治疗组患者70例,治疗组患者直接给予氧氟沙星进行治疗,70例患者中有35例患者直接给予口服用药,30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