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思维碰撞 绽放智慧之花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bao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科学家马克斯·冯·劳厄曾经说过:“教育,重要的并非获取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能力。”从这句话我们不难得出,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是不容忽视的。然而,今日不少的品德课堂充满着炫目的媒体资料,丰富的游戏活动却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启发与培养。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品德课堂教学,作为教师,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了解学生的视野。借助学生熟悉的一些生活情境、启发思维的一些问题情境、一些积极的思辨过程为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搭桥铺路。笔者结合小学品德教学实践,就如何在课堂中引发学生思维碰撞,让课堂绽放智慧之花谈谈自己一些浅显的看法。
  一、动之以情——丰富学生的道德体验
  1.“静默”课堂——无声胜有声
  在我的理念中一直认为品德课堂就应该是热热闹闹的,没有别的。可是当我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池昌斌老师执教的《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被他那不急不躁、沉稳厚实的课堂风采折服,也让我知道了教师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时,更应该注重学生内心的敞开。如池老师在课堂上那样,以静制动,营造“静默”的课堂,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自由、深入地思考,这样学生的认识才会逐渐地成熟和富有个性。在课堂上,出现了两处“静默”。
  【片段一】
  师:现代交通带来了哪些好处?
  生1:快捷。爷爷奶奶年轻时去上海得坐船,要两三天;现在两三个小时就能到。
  生2:舒适。现在乘飞机去北京,飞机上又有吃的又有喝的,真舒服!
  生3:方便。出门办事打个“的士”就到了。
  师:可是事物都有两面性,伸出手,看看正反面都在你的面前。你能说说,现代交通带来了什么坏处吗?
  【片段二】
  师:对于污染,你有什么招?
  生:开环保车、少开私家车、多坐公交车……
  师:(又追问)高科技能解决问题吗?你觉得这些招管用吗?
  在老师的这两个问题之后,课堂一下就静了下来,学生没有马上回答,池老师也没有积极引导学生,而是轻轻说了声:“同学们,不急,好好想想。”这时,我们看到了池老师精心设计的“静默”。学生短暂的凝神思考绝不是冷场,恰恰是为形成新的高潮在酝酿、蓄势,此处无声胜有声。
  2.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
  新课标指出:“个体体验是个中介,通过这个中介道德问题才能被体察和感悟。”在品德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人的情感活动受所入情境的制约,正是由于人的情感总在相应的情境中产生的,各种因素对之产生综合作用。如在教学《我们这样生活》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聊聊他们自己的生活,体验人类生活方式的多姿多彩。
  师:你生活中的哪些物品是你爷爷、奶奶小时候生活中所没有的。现在分小组交流一下,请组长把大家说的物品的名称写在白纸上。
  生交流、撰写。
  分小组汇报。
  学生小组内互相协商,挑一种最想介绍的物品来重点介绍。想想,它有什么作用,它的出现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
  生互相讨论准备介绍的内容。
  生重点介绍。电脑,电脑有什么作用?(生说)电脑的出现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快乐)我们的生活几乎离不开电脑。
  空调,空调的出现解决了人类的一个怎样的顾虑?(让我们舒舒服服)夏天,天很热,以前人们怎样?
  其实,很多电器的出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舒服更方便。(汽车导航仪、飞机)
  汽车,是呀,现在汽车已走进了千家万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除了汽车之外,还有哪些便捷的交通工具?(火车、飞机、磁悬浮列车等)
  这些东西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生活品质,让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改变,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的优质生活。
  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借助情感体验,能有效地以情促行。上述环节老师寓教育于活动中,指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参与和体验,效果倍增。
  二、导之以行——注重学生的道德践行
  1.链接生活——无招胜有招
  作为一名品德教师,在教学中教学目的要明确,不能光着眼于对知识的了解,还要让学生学会运用,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去解决实际生活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关注时事,善于运用启发法和探究法,引导和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探索、发现并获取新知识、新信息。
  例如笔者在执教《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浙江,初步了解浙江11个地级市,设计了给浙江省11个市的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电话号码分分类的活动体验。
  这一环节渗透了分类、归纳等学习方法,让学生不仅明白了“浙江妈妈”有11个“孩子”,还懂得了原来每个市的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车牌号、电话号码都有自己的打头数字或字母。使学生既学了知识,又孕育了智慧。
  教材中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链接,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探索、发现新问题,并及时解决,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之中,每个学生都有动脑筋思考的机会、有参与实践的机会、有开口说话的机会,这样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帮助,达到了无招胜有招的效果。
  2.衔接课外——层层地深入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能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而网络的发展,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能进一步促进学生思维的创造性。作为老师,应该努力掌握各种信息技术,在学生需要帮助时,进行技术指导,帮助学生搜集资料,来丰富他们的社会信息,拓宽学生的思维领域。
  下面是《不平静的世界》的教学。
  师:说到战争,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近百年来,世界上发生过哪些重大战争吗?(对,抗美援朝是美国发起的一场侵略战争;利比亚战争发生在……)
  师:你们知道得真多!一位波兰历史学家说过,2C世纪没有战争的日子只有63天!!!(课件出示)频繁的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尤其是20世纪的前5C年,竟然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至今人们还心有余悸。你知道是哪两次世界大战吗?(贴板书)
  师:第一次世界大战,它从1914爆发一直到1918年结束,长达四年。还有一次世界大战叫什么呢?(贴板书)与生一起说:它从1939爆发直到1945年才结束,历时六年哪!
  播放一战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一战,走近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播放:一战视频)
  看到这儿你想说什么?(无数生命在战争中消逝,到处是死亡啊,无数建筑在炮火中不堪一击,成了废墟)关于一战,你想了解得更多吗?
  这样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层层拓展,由易到难,由形象到抽象,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有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启发以思维为出发点,然后通过思考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能让学生增加判断能力,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使课堂思维之花更加绚丽多彩!
其他文献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担任了十年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的我,在活动主题的开发、活动过程的指导、过程性多元评价等方面,逐渐学会用“综合实践”的理念去思考问题,用“综合实践”的方式去引领学生。  一、发现:3个100%和1个0%  一个偶然兴起的调查问卷,给了我当头一击,使我开始重新审视这门课程的价值所在。  【案例】“不落的纸飞机”  新学期,组织全校学生观看《开学第一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或路径。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特有的内容之一。教材修订前,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从四年级开始逐册安排,包括列表、画图、列举、倒推、替换、假设、转化策略。修订后的教材将这部分内容提前至三年级开始,降低了例题和习题的难度,删除了倒推和替换策略,增加了从条件出发或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引起教师的重视,强化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帮助学
记者:蒋校长,你认为名校和一般学校之间有哪些差异?  蒋校长:如果一定要回答什么是“名校”之“名”的话,我觉得关键在于其“个性和影响力”。个性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内涵与物质,它集中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思想,其外显形式是学校特色。而影响力则是学校在一定范围内的社会知名度与美誉度。一般来说,名校大都历史比较悠久,因为名校成其“名”,是需要一个长期积淀过程的。我们经常听说“打造什么什么名校”。其实,名
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与魅力。我校实施的“亮我教育”,顺应教育发展的规律,传承历史文化的积淀,为师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多年来,我们对“亮我教育”的文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用“亮我”文化引领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师生健康成长,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教育品牌。  一、“亮我教育”的缘起构建  古代先哲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胜者,即敢于亮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面对错误,通常是采用集中讲解的方式加以解决,这种方式能把错误对教学进程的影响降到最低,还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高效的解决。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错误问题重复出现;问题影响学生后续的学习;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不深刻,等等。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利用错误资源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对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学习效率的提升以及逆向思维意识的增强
[案例主旨]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非直接传授性的教学形式,它是以学生探究问题的方式来进行的学习过程。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探究性活动,鼓励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学会探究的方法并形成探究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其中有一个过程,是一个思考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意见交换的过程,学生不断获得信息的过程,学生寻找证明方法的过程。  [案例事件]  这是一节二年级的篮球课,在做了有趣的准备活动后,我对同学们说:同学们
[案例主题]  儿童天生爱游戏。精心设计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科学探究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并由自发的热情推动其进行相关科学探究活动,获得与生活相关的科学知识。  [案例背景]  在目前的科学教学中,教师已经越来越重视科学探究的重要性。与此同时,我们的探究也变得越来越模式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做出猜测,教师指导甚至是包办下的寻找证据,最后大部分由教师总结出结论,这已经成为一些科学课堂的常态
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学生获取新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发展智力的核心。人们很早就已发现学习数学可以训练逻辑思维,思维与感知一样都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感知反映的是事物的现象和事物的外部联系,这种认识是不全面、不深入的。只有通过思维,人的认识才能深入到人的感官所不能达到的事物内部,才能掌握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  所以,思维作为一种人脑的反映活动与感知是有密切联系的。思维必
作为一名小班化学校中的语文教师,结合我校“展示每一个,成长每一个”的办学理念,笔者更多思考的是如何通过练习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语文课堂上得到充分、有效地展示,在展示中慢慢成长起来。于是,笔者便想在套餐练习这一形式上做出尝试。套餐练习即练习的形式不再单一固定,它可以是学生自主设计的练习套餐,可以是小组合作设计的练习套餐,也可以是教师根据学生当堂课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的不同层次的练习套餐……这样的套餐练习
语文课上,老师正在进行《春天来了》一课的教学,老师讲得绘声绘色,引导学生将课文读得有声有色。临近下课时,老师问学生:“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一学生站起来,大声说:“老师,麦苗是什么东西?它长什么样儿?”老师一时愣住,没想到学生把课文读得这么美,居然不知道麦苗为何物。  为什么语文课会出现“书声琅琅,读者昏昏”的现象?因为教师没有站在学生的视角来审视教材,结果教师眼中的“小坡”成了学生面前不可逾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