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加拿大一美国关系”研讨会综述

来源 :历史教学·高校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jia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6月24日-27日,“战后加拿大一美国关系研讨会”在福建师范大学成功举行。这次研讨会由加拿大外交与国际贸易部和福建师范大学共同资助,并得到了加拿大驻华大使馆和加拿大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大力支持。加拿大驻华使馆参赞白静芳女士(Ms.RaehaelBedlington)、中国加拿大研究会副会长冯建文教授、福建师大副校长汪征鲁教授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加拿大驻华使馆学术关系官员王荔,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浙江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广东外贸外语大学、青岛大学、福州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等全国知名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历史教学》、《美国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等杂志社和出版单位的专家学者80人与会。
  会议安排了两位学者的主题发言,一位是南开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杨令侠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加拿大国民性刍议》。杨教授认为,加拿大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又是英国的自治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长期以来缺乏统一的文化和国家认同感,因此加拿大人的国民性很难描述。加拿大人的宽容性和讲求秩序等特点是与加拿大的地理环境、早期移民构成及对母国的态度、西部开发特殊经历、独立道路,以及思想渊源密切相关的。另一位是福建师范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王晓德教授,他演讲的题目是《关于加拿大“美国化”的历史思考》。他认为,加拿大与美国接壤,在各个方面与美国联系密切,文化上也不例外。“美国化”问题较之其他国家更为突出。美国在经济上对加拿大的影响是所谓“美国化”的基础,美国大众文化产品大规模地进入加拿大主要受赚取利润所促动,但却把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传递给了其北部邻邦,引发了加拿大很多具有民族主义情绪者的忧虑,唯恐在美国大众文化的强大冲击下加拿大的民族文化将不复存在。其实,美国大众文化在加拿大的广泛传播给加文化的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但并没有改变加拿大与美国在本质上区别开来的特性,甚至在客观上使加拿大的文化更加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加拿大还是加拿大,既不会在文化上失去本来的特性,也不会渐渐被动地融合进美国这一“强势”文化之中。浙江大学刘国柱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王玮教授分别对这两个主题报告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在研讨会的分组讨论阶段,与会学者分别围绕战后加美政治关系、加美经济关系、加美文化关系、加美文学的相互影响与不同特征等主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小组讨论会分别由福建师范大学王坚德教授、广东外贸外语大学孔庆山教授、浙江大学刘国柱教授、世界知识出版社罗养毅博士主持。
  关于“战后加美政治关系”,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潘兴明认为加美两国共有世界上最长的“不设防”边界。911恐怖袭击之后,美国大幅度强化边界管制,采取了一系列具体举措,对加拿大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双方在协调边界管理方面进行合作,已经取得了某些进展。对加拿大而言,在经济和贸易方面实现多元化,是应对加美关系中这个新变数的有效途径之一。广东外贸外语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朱建成教授认为美加关系的发展历来是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之一。总体而言,他们的关系不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都一直比较密切,但是显然不对称,由于实力的差距,加拿大注定是相对被动的一方。因为各自的国家利益不同,不得不时常争吵,经常出现分歧,但加美之间不会出现永久性的裂痕,争吵归争吵,但毕竟是兄弟。广东外贸外语大学法学院施爱国副教授认为战后加拿大与美国是并非甜蜜的伙伴关系,并在归纳加美关系状况的基础上,从地缘、经济与文化三个角度对加拿大与美国既合作而又冲突的伙伴关系进行了解释。江西鹰潭学院李魁海认为美国是加拿大的唯一近邻,美强加弱,20世纪加美关系主要表现为合作与依赖,但政策上互有抱怨,边界、贸易纠纷时有发生,政治分歧不断出现。南京财经大学外语系李丽萍认为加拿大与美国由于历史渊源和地理联系,两国在语言、生活方式、自然与人文景观、城市风貌等方面都无多大差异。两国之间一直是同中有异,面和心不和。加拿大一方坚持求异,深恐美国化,面对全球化态势下美国文化及社会思潮提出的挑战,加拿大一直在采取一些反对美国文化渗透的措施,这对于其他国家保护民族文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茂名学院余廷民认为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势不可挡的发展趋势,全球化的进程中美国的影响时隐时现。加拿大站在全球化的前列,美国的影响在加拿大随处可见。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发达国家之一,加拿大的成就是加拿大人民智慧的结晶。他们勤劳勇敢,虚怀若谷,善于学习引进美国的长处。他们与美国人同文同宗,和平相处,在六千多公里长的美加边境线上,双方都没有重兵把守。这使两国都受益无限。但加拿大绝非美国的附庸,加拿大保持了自身高度的独立性。南开大学左晓园博士认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加拿大的《时代/读者文摘法案》《国家能源法案》,以及《美加自由贸易协定》这三个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反映了加拿大文化中“反美国化”传统。它是民族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积极上升到国家政策的层面。抵御美国的影响,为确保加拿大国家的独立而斗争。加拿大保护本国文化产业的政策措施,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单纯从文化角度讲,从目前和长远看都确有必要。她还认为,由于地域、文化和经贸上与美国的亲密关系,二战后的加拿大将不得不面对美国的文化、经济、科技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加拿大很容易被美国的大众文化所淹没。而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之所在,是维系国家统一的纽带。加拿大文化的重要主题之一就是“生存”。无论美加关系多么紧密,加拿大与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仍然有着巨大的差别。
  关于“加美经济关系方面”,外交学院张翠珍教授认为在NAFTA成员国中,加拿大保险业的开放程度是最高的,尤其是非寿险业,2003年外资公司的保费收入超过40%。在寿险领域,外资份额近年有所降低,其中一个原因在于外资保险公司将其业务卖给了加拿大公司。此外,加拿大的保险公司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加拿大人寿与健康保险公司已经在世界上20多个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或子公司,来自海外市场的保费收入已占加拿大总保费收入的相当比重。我们还发现,NAFTA对加拿大本土市场的发展及海外市场的拓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付成双副教授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加美经济关系进行了评析,认为现代化进程使得加美经贸关系更加紧密,但同时又带来了一些需要规避的挑战。郑州大学孙建党副教授认为二战后,加拿大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日渐凸显。通过1950年参与缔造科伦坡计划,加拿大开始实施其对外援助计划,同时也开始在远东地区发挥影响。尽管加拿大对科伦坡计划国家的援助交织着人道主义、政治、经济利益等方面的目标和动机,但其对战后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进一步密切了加拿大与该地区受援国之间的 关系,同时对今天加拿大与亚洲国家建立良好的关系,加强对南亚和东南亚的政府发展援助,以及在贸易、投资、安全、双边发展合作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天津师范大学杨卫东副教授对美国与加拿大“反补贴调查程序”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在程序性规定方面,美、加均遵循“双重审查”和“平行调查”的原则;在采取“反补贴措施”的适用标准方面,美国弱化了“实质性损害及损害威胁”的举证责任,扩大了美国商务部对“对外贸易”的掌控力;而加拿大在遵循SEN规定的同时,设立了“公共利益”审查原则,修正实施“反补贴措施”对本国利益的可能性损害。南京财经大学外语系段慧认为美加两国的在外交关系,尤其是经济贸易关系方面呈现出的既互相依靠,又保持距离的错综复杂关系的特征。
  关于加美文化关系等问题的讨论中,南京财经大学刘纪云教授认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成因独特,影响深远。它在为解决其国内民族问题,维护国家的安定,促进经济繁荣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对世界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具有普遍的借鉴和指导意义。海南大学外语系曹玲娟教授认为加美摩擦由来已久.克雷蒂安的自由党政府执政以来,为适应世界多极化趋势,改变事事听命美国的形象,在同美保持盟友关系的同时,更多地强调互相尊重,强调维护加的独立和利益。加美关系为何变冷,症结在加拿大没支持美国的攻伊之战。加美两国最高的领导人能良性互动,能有共同的计划目标,关系就会好些;反之,关系就会摩擦频发、步履维艰。修补加美关系需要有大家的谋略和载体,要有一些新的、大的点子来给双边关系注入新的活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孙晨旭认为加拿大《国家能源计划》以民族主义为核心,形成能源安全、重新分配税收和“加拿大化”三个政策目标及一系列相应措施,从能源、贸易和投资等多个角度对美国在加拿大的经济利益构成挑战,也是战后加美关系的一个转折点。聊城大学吕桂霞对美国与加拿大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的分歧与合作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加拿大意识到阻挠中国进入联合国并不符合其国家利益,因此在中国代表权问题上开始倾向于“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支持中国返回联合国并拥有安理会的席位。这样,加拿大的这一举措与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重要问题案”发生严重分歧.加美两国关系一度紧张。究其原因,大概基于如下几方面: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国际形象的改变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加拿大国内发展加中关系的要求和自主外交意识的增强;美国对华政策的局限性。
  关于美加文学的影响与比较方面,南京财经大学冯建文教授认为史密斯是加拿大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是他最早发起了蒙特利尔诗歌运动,推进加拿大诗歌与英、美现代派诗歌接轨。南京财经大学赵慧珍教授通过分析加、美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妇女状况和妇女问题以及女权运动的发生、发展阶段、内容、斗争策略以及取得的成就,指出加、美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研究有其一定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但由于两国诸多方面的不同,加拿大女权运动和女性主义研究有其原创性、独特性,并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就。兰州大学外语系王小平认为加拿大的作家们时刻在寻求建设自己国家的文学,但是美国的文学传统、文学杂志、出版文化是影响加拿大英语文学形成的巨大力量。
  这次研讨会集中了我国加拿大研究领域的学术精英,与会学者围绕主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和激烈的学术争鸣,大家一致认为这次会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功圆满。
  作者简介 李巨轸(1978-),男,湖北潜江人,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副教授。
  
  责任编辑:倪金荣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现代美国环保运动发展的过程中,总统科学顾问委员会决策的科学化取向促成了白宫决策层环保认知的提升,国会立法赋予联邦政府环境治理权责的不断扩张,并从认知与建制两个层面推动了环境治理国家化趋势的形成。在这一趋势下,尼克松政府中的环保主义者首倡性地将环境议题纳入对北约的外交政策议程中,成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环境外交滥觞的重要推力。  关键词 美国,环境治理,环境外交  中图分类号 K712 文
摘 要 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的征税行为推动了法兰西近代国家职能的发展。以意大利战争为契机,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自1523年起推行了一系列财政改革。一方面设立储蓄国库,以集中收、集中支为原则,初步确立了更为集权化的财政管理体制。另一方面重组和扩展财政区和财政分区,建立起三层级的赋税征管体系。从制度层面而言,近代早期的法国君主对国家行政机器的形塑能力是毋庸置疑的,这种行政集权基础上的政治集权,构成旧制度
1948年和1954年,毛泽东两次看了吴晗写的《朱元璋传》,都批评吴晗尚未完全接受唯物史观。1954年,毛泽东直接指出,朱元璋是农民起义领袖,应该肯定,晚年应该写得好一点。1946年,吴晗着手写《朱元璋传》时,想借朱元璋骂蒋介石,所以对朱元璋的评价很难说都是客观的。1954年,吴晗本着“论从史出”的原则修改了含沙射影骂蒋介石的话。1965年,吴晗再次修改《朱元璋传》,最后加了一段对朱元璋的总体评价
摘 要 艾森豪威尔政府初期,美国试图将埃及纳入遏制苏联的战略轨道。然而,英埃苏伊士运河基地问题和埃及激进的民族主义政策阻碍了美国目标的实现。美国虽然促使英埃妥协,但在援埃上的推脱延宕反而促使埃及向苏联靠拢。苏埃武器交易和苏伊士运河危机使得美国政府将埃及视为苏联在中东扩张的马前卒。为了遏制纳赛尔的阿拉伯民族主义和苏联影响的扩大,美国出台了艾森豪威尔主义。但是这一政策成效有限,到1958年,美国在权衡
摘 要:19世纪中期,英属加拿大建立了责任制政府。加拿大殖民地政府依次经历了军事管制、皇家殖民地政府的总督专制、旧的代议制和责任制政府几个发展阶段。之后经过联合,加拿大自治领正式成立。在加拿大建立责任制政府的影响下,其他白人移民殖民地,相继建立起责任制政府,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内部自治。这是英国殖民地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变化,也为后来英国殖民地政府的宪政改革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加拿大,白人移民殖民地,
主持者手记:应外交学院外交学系之邀,澳门大学黄枝连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宋成有教授、辽宁大学历史系徐德源教授、外交学院外交学系张历历教授、北京联合大学陈文寿教授,于2007年1月28日在外交学院结合黄枝连先生《天朝礼制体系研究》(上卷),就东亚历史中:的“天朝礼制体系”、东亚文明、东亚国际关系结构、“天朝礼制体系”在近代的命运、欧美国家的冲击以及中朝关系、近现代中日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他们站在时代
摘 要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不断进行历史学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和改革,对专业课程进行模块化、功能化设置,形成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历史文献学、文化遗产与文化管理、教师教育等六大课群模块,每个专业课程模块构成一个研究性课程群,课程群突出“四研”,即研究动态介绍、研究意识发掘、研究能力培育和研究方法训练。课程群设计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学生的专业认识、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同时推动课程的精品化
[关键词]元代,色目人家族,昔里氏家族,文化倾向  [中图分类号]K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6—0086—03    元代中国族群繁杂,文化多样,是一个多元复合社会。在这种多族群杂处共居,多种文化交融的环境下,作为既非统治民族蒙古族、又非汉地主体汉民族的外来少数民族族群,色目人会表现出怎样的文化倾向呢?人是文化的载体。在古代,家族又是个人难以脱离的社会基本单
近日,工信部部长肖亚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工信部要与相关部门加强协作,共同推进5G应用试点示范,推动培育5G应用生态。  肖亚庆表示,要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尽快完成5G地级及以上城市深度覆盖,并逐步向有条件的县镇加速延伸。“我们在积极营造5G应用发展良好环境的同时,也要保持耐心、留出空间。相信不久的将来,5G将带来令人欣喜甚至意想不到的变化。”  在产业数字化方面,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化“
摘 要 许洞《虎钤经》是官修《武经总要》面世以前北宋一部重要的兵书。本文对现存明清时期刻本与抄本《虎钤经》卷6进行初步校勘,并考察其内容,指出《虎钤经》有沿袭唐代兵书、对个别战争工具一知半解的一面,但当中涉及旋风砲、虎蹲砲与将军砲,是《太白阴经》等唐代兵书所无,大抵与唐后期至五代十国时期城市攻防战频繁,守城技术发达,攻城方依赖抛石机等远射武器的历史背景相吻合。   关键词 虎钤经,唐朝,五代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