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考重点难点
1.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有:
(1)物理方法.依据物理性质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分别取出少量待检测物质(一般为溶液),加入少量试剂充分反应,观察反应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如下页表2.
2.物质的鉴别是利用物质的不同性质,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将它们加以区别(如表3).鉴别的依据:(1)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等.(2)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发生化学变化时能产生气体、沉淀或溶液颜色改变等明显的实验现象.
3.物质的推断要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即“题眼”,经过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推断题的突破口有:(1)物质的特征颜色和溶解性,如含有Cu2+的溶液为蓝色,含有Fe3+的溶液为黄色,含有Fe2+的溶液为浅绿色,蓝色沉淀为Cu (OH)2,红褐色沉淀为Fe (OH)3,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为AgCI和BaSO4等.(2)物质的特征状态.常见气体单质有H2、O2和N2.(3)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如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等.(4)物质的特征反应条件.如反应条件为通电,则该反应为电解水的分解反应.(5)化学之最.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为水(H2O),最简单的有机物为甲烷(CH4)等.
典型中考新题
例1 (2019.沈陽)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解析:电解氯化镁不能得到金属钠,则A错误;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线,另一种是棉纱线,则B正确: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氨水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因此不能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则C错误;应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则D错误.答案:B.
1.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2.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9所示,其中A为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B、C、D物质类别不同,其中C和D中不含相同的元素,E、F的组成元素相同.图中“一”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反应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完成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
(2)A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
(3)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该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是____(填“放热”或“吸热”).
1.物质检验的一般方法有:
(1)物理方法.依据物理性质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和判断,得出结论.
(2)化学方法,分别取出少量待检测物质(一般为溶液),加入少量试剂充分反应,观察反应现象,然后根据现象分析、判断,得出结论,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如下页表2.
2.物质的鉴别是利用物质的不同性质,通过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将它们加以区别(如表3).鉴别的依据:(1)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挥发性等.(2)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发生化学变化时能产生气体、沉淀或溶液颜色改变等明显的实验现象.
3.物质的推断要找准解题的突破口即“题眼”,经过分析、归纳、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推断题的突破口有:(1)物质的特征颜色和溶解性,如含有Cu2+的溶液为蓝色,含有Fe3+的溶液为黄色,含有Fe2+的溶液为浅绿色,蓝色沉淀为Cu (OH)2,红褐色沉淀为Fe (OH)3,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为AgCI和BaSO4等.(2)物质的特征状态.常见气体单质有H2、O2和N2.(3)物质的特征反应现象,如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CO2等.(4)物质的特征反应条件.如反应条件为通电,则该反应为电解水的分解反应.(5)化学之最.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为水(H2O),最简单的有机物为甲烷(CH4)等.
典型中考新题
例1 (2019.沈陽)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解析:电解氯化镁不能得到金属钠,则A错误;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的是羊毛线,另一种是棉纱线,则B正确:氨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氨水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因此不能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则C错误;应该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则D错误.答案:B.
1.分离、提纯、除杂、鉴别是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2.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9所示,其中A为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B、C、D物质类别不同,其中C和D中不含相同的元素,E、F的组成元素相同.图中“一”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反应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未标出).请完成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为____
(2)A和D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
(3)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4)F—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该反应伴随的能量变化是____(填“放热”或“吸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