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三维“立交桥” 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mon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立交桥 交流 互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92-02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政涛在《教育的灵魂在哪里》中说道: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看到灵魂。这一理念与新课程的理念是吻合的,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反对“塞知识”。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在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搭建互动三维“立交桥”,才能促进知识融会贯通。
  【课堂片段】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100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想想做做第4题:
  在解答“用16个小正方形能拼成不同的长方形吗?”这一题的过程中,学生想出了如下几种方法:
  这时,又有学生想出了“空心”的一种:
  教师当场肯定了学生的这一种拼法。
  【教师交流】课后,教师们针对这一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教师1:这肯定不对,既然是“拼”,就必须是实心的。
  教师2:我认为这一种也是“拼”,只是拼成了空心的。
  教师3:哦,照你这么说,那做这样的题就没有方法可循了。(找来了五年级上册的教材)
  像这种题目,如果要拼出空心的,那就很多了,还有什么方法可循呢?而这一题,考查的知识点就是看48是哪两个数相乘,就拼成几排,每排几个。
  教师4:那一种是“围”,不是“拼”。
  那么,什么是“拼”,什么是“围”?教师们立即查询了它们的含义(拼:连合,凑合。围:环绕,四周拦挡起来)。
  看来,严格意义上,“拼”是要“实心”的,而“空心”的长方形是“围”成的。那么,在课堂上,学生有了这种“围”的方法,教师在第一时间内应该如何处理呢?教师们的观点也不一致:观点1:直接跟学生说这种方法不对,是“围”,不是“拼”;我们只研究“拼”成实心的方法。观点2:直接挡回去不妥,就说这种方法很好,但这里指“拼长方形”,我们现在就研究这一种,以后再找时间研究“空心”的。观点3:既然孩子出现了这种思想,那么就应该因势利导,让其继续深入研究。
  显然,第三种观点比较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能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继续研究“围”的方法,是不是就如上面教师3所说的“无方法可循”了呢?其实,仔细想想,“围”也有“围的方法”。于是,教师们开展了课堂的“再实践”。
  【课堂再实践】课堂中,放开手让学生去探索,学生得出了如下“围的方法”:
  【分析】上述中,从课堂小片段到教师交流再到课堂实践,教师将课中的疑惑带到课后讨论再进行课堂实践,形成了我们平日教学中的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三维“立交桥”。
  一、“课堂研究”——学生的发现之旅
  在课中,学生想出了多种拼法。在多种拼法的基础上,一个孩子想出了“空心”的拼法。这种打破常规的“发现”让同伴和教师感到惊讶。那么,这种方法可不可以呢?学生渴望知道,但教师“没把握”。所幸的是,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直接的否定,而是将这个疑惑带到了办公室与同事们一起探讨。
  二、“办公室讨论”——教师的研究之旅
  办公室是教师办公的场所,更是观点碰撞、智慧迸发的场所。“真理穿了衣裳,觉得事实太拘束了。在想象中,她却转动得很舒畅。”在休息中,在闲聊中,教师们带来了真实的一线资料,进行了自由式争论,而这种争论往往来得最直接、最实用,直接引导教师的行为。你瞧,教师们有的认为这是“围”,有的认为这是空心的“拼”,争论得不可开交。继而,他们查阅资料,统一意见,同时又在争执中落实下一步的课堂行为。
  三、“课堂再研究”——师生的智慧之旅
  在“二次学习”中,果然,学生们发现了多样的“空心”围法,而且,这样的“空心”围法也是有规律有方法可循的。从中,教师、学生的智慧同长,而这智慧来源于对“第一次学习”的困惑,来源于对课后的思索。教师、学生、文本,构成了这川流不息的“立体桥”,三者,既互相独立,又“磁性共处”,奏出现代教育和谐发展的篇章。
  肖川所认为的“完美教学”是“完美的教学必定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件,那就是深刻与真诚。所谓‘深刻’,意味着能够给予学生匠心独运、别有洞天之感,能够唤起学生的惊异感和想象力,能够使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而所谓‘真诚’,意味着师生之间坦诚率直,彼此都尽情地表露瞬间的感情和态度,所表达的一切都是从心灵深处流溢出来的切肤之感,没有矫揉造作、故作姿态,没有‘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与空洞,有着自然、真切与和谐之美”。在这真实的教学互动中,呈现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坦诚、教师与教师之间的率直,带来了教育的深刻与真诚,这不就是我们所追求的完美教学吗?
  (责编 黎雪娟)
其他文献
【关键词】经典元素 古诗文教学 语文S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88-02  小学语文教学要通过古诗文学习,加深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在学习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语言素养,实现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课本中的古诗文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教育意义。但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而言,仅仅通过死记硬背未必能深入理
期刊
【关键词】数学经验 《圆的面积》 教学实践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A-  0082-01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活动探究,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数学能力。教师应当提供机会,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由此培养学生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笔者现根据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这一课的教学实践,谈谈体会和思考。本
期刊
【关键词】德育 雅文化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06-02  2012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提出了中国梦的构想。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更是千千万万茁壮成长中的少年儿童的梦。南宁市桂雅路小学一直践行雅文化,根据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找准雅文化与少年儿童中国梦之间的关系,在践行中国梦的同时注入雅文化的元素,把中
期刊
【关键词】困惑 对策 大数的认识 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23-02  《大数的认识》是小学阶段整数的认识的最后内容,是对整数认识的一次扩充。学生之前学习了万以内数的知识,已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会比较万以内的数大小,也掌握了求近似数的方法。《大数的认识》是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会读写亿以内及亿以上的大数,进而懂得比较大小、
期刊
【关键词】师爱 真诚 传递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57-01  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已有二十多年,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离不开师爱。师爱既像父爱、母爱,又有别于父爱、母爱,它是更高层次上的爱,是出于公心,真诚、坦荡、无私的爱。  一、关心爱护胜慈母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学生就是我的孩子,而爱自己的孩子是母亲的
期刊
【关键词】略读课文 多维组合 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44-02  在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与旧版教材有较大差异的是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并重。不少教师对精读课文的教学了然于胸,对略读课文的认识则相对模糊。经调查了解,教师在课堂中开展略读教学时存在以下两个认识误区:一是引领迷失,认为略读课等同于自读课。有些教师以为略读就
期刊
【关键词】探索者 和与积的奇偶性 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70-02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因数与倍数》单元中新增一课探索规律《和与积的奇偶性》。本课是在学生认识奇数、偶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及积累一定探索数的特征的活动经验后进行的教学。要想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丰富认识,还需要教师大胆放手,促使学生
期刊
【关键词】语文学习 兴趣 《生命 生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79-01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领会文本的内涵。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生命 生命》这篇文章介绍了三个小故事:飞蛾极力鼓动双翅求生,砖缝中小小的种
期刊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对比点 模糊点 忽略点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13-01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省时省力又便于操作。但在语文教学中,不是所有的提问都是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有效提问。教师只有问在“点”上,才能使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探究,才能产生教师预设之外的精彩。  一、问在“对比点
期刊
【关键词】历史教学 图示教学法 时间轴心法 空间轴心法 人物轴心法 事件轴心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80-02  历史知识浩如烟海,涉及政治、经济、地理、文化、风俗等各个方面,是浓缩的社会化石。要使学生掌握纷繁的历史知识点,需要更加直观地、多维度地构建知识体系。图示教学法主要指运用图示方式呈现历史概念和知识点间的联系,为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