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政策与教学实践对幼儿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影响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_zhijie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研究追踪比较北京﹑香港和新加坡三地课程政策与教学实践对幼儿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对象是三地198名儿童及其教师。研究者采用《学前及初小中文识字量表》对两组被试儿童(2岁﹑3岁组)进行了测试﹐一年后再复测。被试教师则填写《学校识字环境指数》问卷。研究者还到被调查的幼儿园进行现场课室观察。研究结果发现﹕(1)三地的学前中文识字课程政策及具体教学实践都有显着差异。(2)到4岁时﹐香港和新加坡幼儿在中文识字方面表现显著优于北京幼儿。(3)除年龄因素以外,不同的课程政策、教师年资及课堂教学经验等因素是预测幼儿一年后中文识字能力发展的最好指标。
  【关键词】幼儿中文识字﹔早期课程与教学﹔京港新三地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1-0002-07
  
  许多英语系国家的相关研究表明,儿童早期读写技能差异较大,其中识字能力是读写能力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期的识字能力与小学成绩有密切关系(Scarborough,1989)。〔1〕因此,西方国家有越来越重视幼儿识字能力培养的趋势。研究显示,影响早期识字能力的因素来自家庭和学校两方面。家庭因素包括母亲教育、家庭环境(Snow,1991,1999)〔2,3〕及社会经济状况(SES)(Whitehurst
其他文献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载体。教材不仅体现了该课程所需要的课程理念,同时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素材,提供了支持性的学习路径。  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的过程中,应对教材进行加工与调整,并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有效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因此,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尤为重要。透过对不同版本教材的比较,分析各版本教材中所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之处,能帮助教师悟出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从而较好地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提升能力。  一、
【摘 要】在任务驱动学习中,教師需要设计表现性任务来实现“表现性目标”:引进表现艺术,把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的舞台;增加表现机会,把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的展台;提高表现层次,把教师的讲台变成学生的讲台。  【关键词】任务驱动学习;表现性任务设计;为学生搭台  学生获得知识后唯有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才可能获得成功,达成表现性目标。这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看得见”的标准。  在任务驱动学习中,教师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是实施教学和改进教学的主要方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抓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再来审视当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课堂提问的理解却还只是停留在表面,诸多低效的提问仍然充斥课堂,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在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必须要确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问”服务于“教”向“问”服务于“学”的蜕变。  【关键词】课堂提问 优化 发展思维 提升素养  课堂提问
随着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后,拓展性课程成为了热点话题。我们认为,数学拓展性课程,应该体现两个特征:第一,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第二,激活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而以游戏为载体,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该是数学拓展性课程中的一种形式。  一、内容设计构想  在一次练习中,有一道习题引起了笔者注意:在8×8的棋盘右下角有一颗棋子,甲、乙两人轮流下棋,规定只能下在前一颗棋子的上面、左面或者
朋友的儿子将要就读九年级,做暑假作业时遇到一道难题,问到朋友,其苦苦思索了好几天,不得其解。题目如下:如图所示,①AD⊥BC,②BE⊥AC,③BD=CD, ④∠DAC=30°,⑤AD=BE。从前面4个条件中选出3个条件能得出结论⑤吗?如果能,请简要说明理由。    朋友约见了我,开口便说:“老弟,选条件①、②、③或者选条件①、②、④或者选①、③、④,都不能得出结论⑤来,因为我都找出了反例。那么只有
【摘 要】“倍的认识”教学中,教师往往通过各种实物表征,概括概念的本质属性。然而,这样的教学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学习起点把握不准确,知识沟通不顺畅;教学活动重同化过程,轻形成过程;练习层次不丰富,思维提升不显著。对此,教师可以采取如下措施,促进学生概念的形成:以学情为线索,找准知识起点;以内容为抓手,完善形成过程;以活动为载体,促进思维提升。  【关键词】概念同化;概念形成;倍的认识  高斯曾经
【摘 要】小数的认识是小学生对数系统认知的一个扩充,学习小数时,需要让学生建立十进制可以向小数部分延伸的认识。在《小数的初步认识》的教学中,可以淡化[310]米=0.3米这样的形式表達,抓住“把1十等分产生小数”这个过程,这也是“建立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的根本所在,并通过实物、图形、数轴等多种不同的表征方式,让学生建立起“十等分才能产生小数”以及“十份里的几份就是零点几”这两点的理解。  【关键
一、引言  “多样化”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理念之一,中小学教学顺应新课程改革理念,积极推行多样化教学。但多样化在实际教学中究竟该如何实施,该实施到什么程度,多样化最终的走向是什么?进入中小学数学课堂了解发现,一些所谓的多样化教学是盲目、流于形式的,是为了多样而多样。这样的多样化教学不仅没有起到开拓学生视野、发散学生思维的效果,反而干扰了学生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把握。[1]著名教育家顾泠沅指出,
小明很喜欢奥特曼,有一天他一个人在地球上走着,想寻找奥特曼。走着走着来到了一个很大的山洞前,小明害怕山洞里有怪兽,但又想进去看看,他慢慢的往里走,忽然看见了很多黑黢黢的像毛毛一样的东西,他大胆的摸了摸,忽然感觉地球摇动了起来,他吓得赶紧往外跑。奇怪的是一会又不摇了。他又去摸了摸,地球又摇动了起来,小明又往外跑,但是不一会又不摇了。   真好玩,小明心想,这是为什么呢?小明摸摸头,又挠挠胳肢窝,好
【摘要】“多位数乘或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是计算教学的重要内容,北师大版教材将这一内容安排在三年级上下两册分别教学。竖式计算属于程序性知识,教师在教学时容易走入灌输式教学的误区。根据以往教学中学生存在的困惑点和乘除法竖式学习的体验点,教师可以以“创造、择优、规范”的视角开展单元整合教学:创造——联系中理解竖式的算理;择优——思辨中感悟规定的普适;规范——练习中促进算理的理解。  【关键词】单元整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