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导入新课技能探索

来源 :教坛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_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万事贵乎始”,新颖别致的开头能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以最佳的心态进入角色,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必须具有导入新课的技能。要想得心应手的进行每节课的导入,必须思想上高度重视,注重平日积累,深挖教材,精心设计,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导课在一节课中的“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直接导入法
  用简练的语言开门见山,点明课题,指明学习该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各个重要部分的内容及教学程序,使学生认识到该课的重要性。
  如,在讲解摩尔知识前,先给学生强调这部分十分重要,它贯穿于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计算的核心,只有学好它才能学好化学。
  直接导入的过程是酝酿思维的过程,教师以简洁明快的讲述或设问过渡,不是一上课就直接讲新知识。但注意此法不可经常用,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求知欲不宜得到激发,难以拨动学生的心弦。
  二、“温故知新”导入法
  化学中有些内容前后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
  如,碱的通性导入,先提问酸具有哪些通性?酸为什么具有这些通性?自然地过渡到碱的通性。以复习旧知识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三、化学实验导入法
  教师应该像魔术师一般,巧用化学道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如,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导入,做两个实验:(1)向裹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滴加水,脱脂棉剧烈燃烧;(2)用吸管向裹有过氧化钠的脱脂棉上吹气,脱脂棉剧烈燃烧,学生惊奇,情绪高涨,并急于想知道谜底,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学习接下来的知识。
  四、社会事件导入法
  用生活中熟悉的社会事件来导入新课,能使学生产生一种亲切感,同时也看到了化学学科知识的社会价值。
  如,二氧化碳的性质导入,20世纪80年代末期,大兴安岭森林发生火灾。大火烧来了,有的人开着汽车跑,有的人骑上摩托车跑,那些没有跑掉的人突然想到了地下室。对呀!应该躲到地下室里去,因为火是从地面往上烧的,没有从上往下烧的,结果凡是躲到地下室的人没有一个生还。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会死亡呢?我们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便知分晓。
  五、谜语竞猜导入法
  将谜语的形式用于化学课,对学生来说新颖有趣,乐于参与,特别是用于复习课教学中,因为根据已掌握的知识,有能力进行推断猜测。
  如,硫和氮的氧化物复习课,以猜猜看引入,谜语:唐僧师徒往西行,一股妖气扑面迎;路旁鲜花全变白,胸闷气紧汗淋淋;悟空慌忙腾空望,远处山顶呈烟云;请君帮忙想一想,到底是个啥妖精?(打一物质化学名),生动有趣的谜面,猜谜的竞赛性,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六、激趣导入法
  学生讨厌的学习是枯燥的、机械的的学习,教师用讲故事、设置趣味性疑问等方法,激发兴趣,令学生惊诧引起思考,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增长智慧的目的。
  如,甲烷的产生和性质一节,抓住青少年都爱听故事的特点,通过讲一个“喷火的老牛”的故事,引领学生带着故事中的问题去学习与故事相关的化学知识。在荷兰的一个小山村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怪事。一个兽医给一头老牛治病,这头牛一会儿抬头,一会儿低下头,蹄子不断地打着地,好像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近日来,它吃不下饲料,肚子却溜圆。手指一敲“咚咚”直响。兽医诊断认为:这牛肠胃胀气。他为了检查牛胃里的气体是否通过嘴排出来。便用探针插进牛的咽喉,当他在牛的嘴巴前打着打火机准备观察时,他万万没有想到牛胃里产生的气体熊熊地燃烧了起来,从牛嘴里喷出长长的火舌。此时学生表现出惊讶的神情,迫不及待的想知道答案,然后教师因势利导,师生共同探讨甲烷的产生的原理及其性质,利用这个故事创设情境,进行导课,既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又使他们产生了学习的动机,为下面的讲授新课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七、科学史料导入法
  在化学的发展史中,妙趣横生的典故很多。在导课时,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收到育教于趣之效。
  如,苯的导入,德国有机化学家凯库勒的“南柯一梦”,在梦中他看到了六个碳原子形成了古怪的形状——像蛇一样不断弯弯曲曲的蠕动,突然见这条蛇似乎被什么东西所激怒,它狠狠的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后来牢牢地衔住尾巴尖,就此不动了。突然,盘曲的蛇变成了碳和氢构成的图形,凯库勒从梦中惊醒,从此世界上第一个苯环结构诞生了。这种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百折不挠,忘我牺牲的崇高品质。
  八、类比导入法
  对两个或两类不同的对象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把其中某一对象的有关知识或结论推移到另一个对象中去。用这种方法导入既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又能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发性,同时还可避免同类概念或理论的混淆。
  如,硝酸的性质导入,先让学生回忆浓硫酸的化学性质,寻其性质,对比归纳出浓稀硝酸的化学性质。
  总之,教学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无论以什么形式引入新课,只要能迅速创造一种融洽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有助于学生明白将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学到何种程度,就都是好的导课方法。
其他文献
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课堂上要真正体现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基础学科,它有一个理论联系实践的基本过程。教师课堂教学的设计、环节的策划、安排并不等于教师一人唱独角戏,要善于引导、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因此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把每节课的知识体系、脉络把握好,还要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实践操作中对理论
期刊
内容摘要:德育教育是小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全面实施德育教育是每个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 。把德育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充分地认识自我价值,积极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德育 兴趣 快乐学习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
期刊
目前,绝大多数教师一般采用提问的形式来进行阅读教学,通过设问,解答和指导等教学环节,把传统的课堂教学从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单向交流变成师生之间的双向互动交流。  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一是所教语言的材料要尽可能真实;另一个方面是任务的设计要提供给学习者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习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中体会语言,掌握语言的运用。任务的设计要与学生的实际生
期刊
信息技术课的导入部分之所以重要,有着信息技术课本身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的更深层次的意义。当前,随着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的高速发展,作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机房,软件资源日益丰富,机房还提供了互联网环境,这些进步,在给教师的课堂教学方式提供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在挑战着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艺术,上网、游戏、聊天吸引着中学生充满好奇的心,一些学生迷恋于聊天、游戏,无心上课,在上课时,注意力无法集中
期刊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的过程,所以教师要重视教法,也要注意学生学法指导,而教师的教只有通过调动学生主动性,才能取得较好的实际效果,也就是要使学生学好物理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教学双边活动生动活泼起来,教学内容丰富起来,教学方法更科学化、人性化,使我们的学生乐于学,勤于学,在乐中求学,在学中求乐。近年来,尤其是实施二期课改以来,我就初中物理教学的教法和指导学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期刊
目前,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十分重视情境教育与情境教学,情境教学的创设从语文情境教学开始,已有几十年的历程。在世纪大转折的时期,国际基础教育发生了课程理念与实践的大震荡、大变革。其基本走向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成长;加强课程的综合,注重文理渗透、学科统整;促进课程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与沟通;推动课程建设的多样化、个性化,以适应学生的选择需要;改变课程开发与管理过于
期刊
课堂导课对课堂的整体气氛形成和整体流程影响很大,尤其是希望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一个好的开头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提起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课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一、悬念激趣式导课法  导课时设置悬念,能唤起学
期刊
幼小时曾经听说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母亲因为饭菜太硬,而担心自己的小孩无法吞咽,于是自己先将饭菜咀嚼一番再吐出喂与小孩吃。如此可谓用心良苦。此种做法从卫生和饮食学的角度来看虽不科学,但借来用在中小学的美术教学中倒也有些实用价值。  自实行教学课程改革以来,不论是在教学上还是在教研中,同仁诸君都在做着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尝试,以期能在革新中进步。我在美术教学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美术教材规定的教学内容之
期刊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实现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但这些又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
期刊
本学期以来,棕北中学全年级全学科的进行了“一三三大课堂”教学模式的尝试。  所谓“一三三”,就是将完整的一课分为三步:即课前、课中、课后,其中课中又分为六段:重申目标,学情调查,问题汇总,精讲点拨,课堂检测,小结作业。课堂40分钟分成30分钟和10分钟两段,前30分钟按“六段式”进行教学,后10分钟指导学生预习下一课。课后学生用约30分钟预习并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要打造高效课堂,都必须突出课堂上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