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的不仅仅是内容

来源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boy9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一年级新版语文教材使用已近一个学期。笔者在使用中发现,这本被称为“部编本”的教材除外观上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外(开本更大,图文更美观),在编排思想上也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
  一、凸显知识目标
  以往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编者围绕单元主题选文时,更多关注的是人文性,而忽略了知识的训练。这样处理的结果,是让广大语文教师拿到一篇课文时,往往不知道究竟要教什么。
  新版教材采用的运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的方法,是对这个问题的有益探索。所谓“双线”,一条线是按照“内容主题”组织单元,即课文大致都能体现相关的主题,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的线索;另一条线是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如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并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内在逻辑,分布到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
  笔者以教材中的几篇课文为例具体说明:
  从上表不难看出,新教材强化了语文知识和技能的训练。整本教材中,知识体系的编排线索很明晰,力求“一课一得”。为了增强趣味性,减轻学习难度,编者常常采用活泼的形式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如《乌鸦喝水》后面,编者通过学习伙伴的话——“自然段的前面有两个空格”(见上表),帮助学生认识自然段。
  二、尊重成长规律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适合于学习什么知识、适合于采用哪种方式学习知识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忽视这种规律不仅会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而且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新教材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方面也做了大胆尝试。
  1.先识字再学拼音
  新教材由四个板块构成:入学教育、集中识字、拼音、阅读。这种编排体系与旧版最大的区别,是先认识一些常用字,再教拼音。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年级学生入学焦虑症产生的主要原因在拼音上,因为学生上学之前接触较多的是汉字,而不是拼音,一上学就学拼音不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因此,开学时先认识一部分常用字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让他们顺利地实现幼小衔接。
  2.调整了识字进度
  新教材一至六年级共安排了认识3000个字、会写2500个字的学习任务。从总量上看,新教材与旧版教材完全一样,但编者对识字进度和写字要求都做出了调整。识字方面,一年级上册的识字量由400个减少到了300个,幅度达25%;写字方面,旧版教材要求学生将每课的生字描红一遍、抄写五遍,而新教材改为描红一遍、抄写两遍。
  之所以这样调整,一是因为刚入学的学生手部肌肉还没有发育好,适当地减少写字数量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二是识字、写字数量减少后,学生有了更多的阅读时间,这样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优化了教学情境
  新版教材与旧版教材相比,编者更注重优化教学情境,让情境更好地为教学内容服务。我们来看看旧版教材和新版教材中《z c s》与《zh ch sh r》的情境图对比。
  经过对比不难发现,新版教材改变了旧版教材“单幅、单一”的配图习惯,将情境图整合为一幅完整的画面。整合后,图画的故事性更强,展现的场景更有趣。按照这样的场景组织教学时,教师可以一边声情并茂地讲故事,一边范读(写)这几个字母。当把生动的图片变成好听的故事时,乏味的读、写就变成了快乐的乐章。
  4.突出口语交际的地位
  口语交际不是新版教材新增的教学内容,但内容有了变化,如增加了你说我做、传话游戏等。这样,口语交际就更符合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特點,让他们乐于参与。教学中,教师要通过聊天、模拟生活情境、看图讲(编)故事等方式,营造宽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交际、乐于交际、善于交际,并在交际中增强倾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彰显阅读的重要性
  新版教材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两个教学板块,这两个板块的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广泛阅读。
  比如,入学教育部分安排了“我给大家讲《西游记》里的一个故事”的读书、讲故事活动,识字部分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活动。这些活动把阅读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目的是让学生一上学就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并逐步爱上阅读。
  (作者单位:鄂州市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影片的故事背景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93年7月1日,即前苏联解体一年半以后。这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俄罗斯(也包括其他的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正经历着前苏联解体所带来的“剧痛”折磨。这种“剧痛”表现在其社会的全部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莫不如此,俄罗斯军队更是深受其害。  前苏联解体不仅意味着一个与美国平起平坐的超级大国消失,也意味着其解体后的各个加盟共和国军队要承受巨大的“痛苦”。原
课堂上没有追问省察,学生的言语生命即使得到阶段性的丰富,也难以保鲜。基于文本的追问,正是培养学生言语生命的自觉省察和追问意识的重要途径。那么,培养学生的文本追问意识有哪些视角呢?笔者现以《陈情表》为例,管窥基于文本的追问视角的选取。  一、文字陈述视角——为何是“陈”情,而不是“诉”情?  语文学习中学生需要咬文嚼字,品出文字的浅表层意思,更要品出文字深处的情感和意味;既要关注文字的内涵意蕴,也要
枪口安装体积较大的制退器弹匣位于握把左侧,而非握把后方  在2021年2月21~25日的阿布扎比IDEX 2021防务展上,匈牙利Sero国际公司展出了GM3M半自动反器材步枪。其是一支大口径狙击步枪,发射14.5×114mm枪弹,该弹是目前用于反器材步枪威力最大的枪弹。为了降低射击时巨大的后坐力,该枪除枪口安装体积较大的制退器外,还采用常用于火炮的枪管长后坐原理。枪弹击发后,闭锁在一起的枪管及枪
足迹追踪术是一门科学,其中有许多内涵与奥秘!“漫画吧”在这里为您展现特种部队的技能之一:脚印追踪——
《背影》是人教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一篇文章,全文不足1500字,朱自清先生却把父子间真挚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此文是经典之作,不少教师认为,没有教师的讲解无法挖掘经典的魅力。笔者用“356”教学模式,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没有使经典失色,反而让经典更添光辉。  一、定向导学  定向导学是“356”教学模式中的第一个模块。这一环节的任务主要有下发导学案、整体感知、明确任务并自主预习。  整体感知环
一、从“高、大、上”到“小、真、实”  部分教师在确定校本教研的选题时,为使选定的主题能显得“高、大、上”,十分热衷紧跟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潮流问题和热点问题。关注这些问题无可厚非,对这些大视角、宽纵深的问题进行思考,也是推进新课程改革所必须的。但是,有效的校本教研非常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研究,注重升华鲜活的教学经验,以此促进日常的教学活动。另外,对于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则更希望能从“接地气”的经验
“让学”主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相信学生学的无限潜能。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性如何体现?可通过精心策划,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最大潜能。好的策划,能环环相扣、前后呼应,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深化课堂的主题服务。  学校课题中期评估,得上一节公开课,我选择了人教版五年级《钓鱼的启示》这一课,分两课时上完。第一课时熟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第二课时,主
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创造性地开发教材,促使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获得过程与方法的体验?笔者以“纱巾”为辅助器材,以小学三年级基本运动“后滚翻”为教学内容,将体育与美育相结合,设计了一节体育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镜头一:准备部分的纱巾操,强心健体,展示了整齐美和健康美。  准备部分,教师教学生做了一套自编的纱巾操。这套操共有五节,分别是头部运动、上肢运动、体侧运动、腹背运动和踢腿运动。做操之前
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阅读方法使学生达到在“读中悟情、读中悟境、读中悟法”的目的呢?本文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尊严》为例,从三方面来分析:  从“趣”中切入,引导学生自读。《尊严》一文讲述了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年轻的哈默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镇长杰克逊大叔送到面前的食物,坚持以自己的劳动换取食物,用自己的言行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这是一篇故事内容简单却极
《摆一摆,想一想》是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之后安排的一节数学味很浓的探索实践活动课。本节课通过把一定数量的珠子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数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顺序,弄清楚同一个数字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出来的数就不同。重点是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抽象的“位值”概念,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动手摆学具为主线,通过学生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