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其趣,不可忘其深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haix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送考》一文,学生们初读便很喜欢,问其原因,皆相视而笑,我便明白,他们看懂了丰子恺笔下的童真与趣味,在这些孩子的身上或多或少地照见了自己的影子。但是当我问起,丰先生通过写《送考》一文,到底是为了表达怎样的情感态度时,争议便在思考之后出现了。
  一部分同学认为丰子恺表达的是对孩子的喜爱与赞美。因先生的作品一向礼赞童心的纯洁与可贵,本文中写孩子的活泼谈笑,行文中洋溢着暖意,让人读之欣然。
  另一部分同学从文中读出了同情。如“几个十二三岁的女孩,愁容满面地上车,好像被押赴刑场似的,看了真有些可怜。”又如“我在心中暗笑,孩子们的心,原来是这么脆弱的啊!叫他们吃这种霹雳,真是残酷!”分明可以看见先生对这些孩子也是同情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生,从文中咂摸到了些许“奇怪的腔调”。试举数例,如“万一考得取,可爬得高些。省立学校的省字,仿佛对他们散发着无限的香气,大家讲起了不胜欣羡的”。考学是为了求知,但用“爬得高”来作为考学的目标,则不免让人狐疑了。又如“我想法子来安慰哭的人,胡乱编造些话来把学校骂了一顿,说它办得怎样不好,所以不取并不可惜。不期说过之后,哭的人果然笑了,而满足的人似乎有些怀疑了。”这段文字写出了孩子们对于自己所考的学校其实并没有充分的了解,感觉在他们的眼中,考学可能和争夺蛋糕之类的事情也没有太大的区别,不过是看别人都考省立的所以也盲目地附随,所以旁人的一些言语便会如此轻易地让他们质疑自己的选择。以及“不久,所有的学生都捞得了一个学校”中的动词“捞”,考学校变成了“捞一个学校”,言语中几乎已经有了讽刺的意味。还有文章的最后,“考取省立学校的人尤为起劲,跑路不嫌劳苦,置备入学的用品也不惜金钱。似乎能够考得进去,便有无穷的后望,可以一辈子荣华富贵,吃用不尽似的”。当年时局动乱,民生凋敝,开头细细描写的旱灾便是在隐约铺陈着天灾人祸不断的时代背景,但这种读书以求荣华富贵的心态却还是根深蒂固,读到这里便不免让人疑惑,先生借此文要表达的态度到底是什么?是喜爱同情,还是批评讽刺?
  我认为,喜爱有之,同情有之,批评亦有之。
  这篇文章在选入教材的时候做了一些删节处理,我查看了原文,发现文章的开头本是这样写的:
  “今年的早秋,我不待手植的牵牛花开花,就舍弃了它们,送一群孩子到杭州来投考。
  种牵牛花,扶助它们攀缘,看它们开花,结子;是我过去的秋日的乐事。今秋我虽然依旧手植它们,但对它们的感情不及以前好。因为我看出了它们一种弱点:一味想向上爬,盲目地好高。我在墙上加了一排竹钉,在竹钉上绊了一条绳,让它们爬;过了一二晚,它们早就爬出这排竹钉之上,须得再加竹钉了。后来我搬了梯子加竹钉,加到我离去它们的时候,墙上已有了七八排竹钉,牵牛花的卷蔓比芭蕉更高,与柳梢相齐,离墙顶不过三四尺了。看它们的意思还想爬上去,好像要爬到青云之上方始满足似的。为此我讨嫌它们,不待它们开花结籽就离弃它们,伴送一群小学毕业生到杭州来投考。”
  而结尾处更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被旱灾阻留在杭了。我教我的儿女们也不须回家,托人带信去教家里人把行李送来。行李送来时,带到了关于牵牛花的消息:据说我所手植的牵牛花到今尚未开花,因为天时奇旱的缘故。我姊给我的信上说:“你去后我们又加了几排竹钉。现在爬是爬得很高,几乎爬上墙顶了。但是旱得厉害,枝叶都憔悴,爬得高也没有用,看来今年不会开花结籽的。”
  综合这两段被删去的文字,再回看选文中“万一考得取,可爬得高些”,便觉得先生写牵牛花的种植实在是别有深意。先生自道是喜爱牵牛花的,往年秋天,扶助它们攀援,看它们开花结籽,都是乐事。正如先生一贯喜爱孩子,礼赞童心,这些本都是他最看重最呵护的东西。但今年先生离弃了这些牵牛花,却是因为它们“一味地向上爬,盲目地好高”,而在这群考学校的孩子们身上,不是也同样存在着“盲目”与“好高”的毛病么?更值得揣摩的是结尾,当这些考取了省立学校的孩子怀揣着关于荣华富贵的美梦,不吝金钱地奔波入学时,家乡却捎来了关于那些牵牛花的讯息——爬得很高,但枝叶都憔悴,是不会开花结籽的。
  由此可见,先生的《送考》一文,于童趣之外,确实是另有深意寄托。
  在我看来,孩子是天真而无辜的,但他们总会在成长的道路上接受外界纷繁的信息与复杂的影响,成人社会的那些虚伪世故与名利观念无时不刻不在侵蚀着孩子们原本纯粹的心灵。先生笔下来杭州考学的这群孩子,恰恰就是处于变化中的真实状态,他们的身上,还保留着天然的娇憨,但竞争已经在一点一滴地改变着他们的心灵,所以他们也会盲目地好高求胜,甚至于把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情都抛诸脑后,正如文中写到轰轰烈烈的乡间抗旱,但在这些学生眼中却是“向两岸看了一眼,就回到书上,依旧埋首在书中”。这是何等的可怜,又是何等的无奈!在先生的笔下,童真世界和成人世界许多时候是相互抵触和矛盾的,而最大的悲哀,则莫过于时间总是毫不留情地把人从童真的岁月拖入成人的欲海。面对着这一群正在蜕变着的孩子,先生正是因为有怜爱才会有批评,但无知者本无辜,孩子们之所以会变,还是要归咎于成人的灌输和影响,先生对他们的讽刺有多深,对孩子们的同情就有多深。
  其实,不独旧时如是,我们今天同样是面对着一群向着成人世界步步走来的孩子们,他们也有同样的悲喜,同样的境遇,当孩子们为各种压力所苦时,真诚地希望他们千万别忘了最初攀援的目标,求学是为求知,而非求名求利,纵然花花世界目迷五色,也不可忘却最初翻开书本时的虔诚与好奇。
  丰子恺先生是文学研究会的成员。而文学研究会的创作观一直提倡以人生和社会为题材,面向现实的进行思考和表达。故而丰子恺的创作很多时候都并非是一种“为有趣而有趣”的闲笔。我们在阅读先生的文章时,若能够破开浅层见深心,当可获得更多的收获。
其他文献
【摘 要】考前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师不妨将关注点落到更具有应对色彩的“题干要求”的分析上,让学生已有的文本阅读经验更有效地呈现,发挥它的“用武之地”。  【关键词】圈点 限定 转换 比较     三年来,江苏高考的文学类文本,从文质兼美、充满哲学理性思考的散文《上善若水》到阿城的具有浓郁西南风情的《溜索》,再到写抗战时西南联大生活的《这是你的战争》,文本的风格一直在变,文本的问题设置方式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燕策》,是历来传诵不衰的名篇。《荆轲刺秦王》一文语言描写生动流畅,人物形象塑造鲜明突出,结构安排详略得当,叙述事件起伏跌宕。笔者反复品读,为行文之流畅而感叹,为人物形象之个性鲜明而击节,更为主人公荆轲之悲情命运而动容惊心。掩卷沉思,荆轲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四大刺客中最悲壮、最悲情的一个,其勇可赞,其智可叹,其忠可传,其行可壮!  《荆轲刺秦王》一文最令我感怀的莫过于:荆轲刺
一、鲁迅小说的教参解读  “文学接收是个性化行为,读者可以这样或那样理解作品,这是读者的权利,你有什么资格规定那种理解就不正确呢?”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这种现状,北师大教授童庆炳先生发出了质问。但是,我们长期以来对作品的阐释却从来都是一言堂,教师的这个做法往往直接来自于教参的解读。  例如,《药》中夏瑜坟上的那一圈作者自己用了曲笔凭空填上的花环,被教材编写者解读为革命者永远会前赴后继。在这种解读中,
【摘 要】文章从新课程改革的起点出发,通过以高考文言文复习中名词活用这一知识点的总结为例,提出用归类学习法学语文的观点,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运用归类教学法需要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高考 归类 名词活用教学法    很多理科老师在讲解某例题后,常常再用一些同类的题目来巩固,以便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方法,“举一反三”在理科教学中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而语文却因为存在语言情境的差异,很少被“归类”
【摘 要】课堂提问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不难发现有诸多的提问误区:思路混乱者有之,目的不明确者有之,逻辑性不强者有之。怎样做能让我们的课堂提问切实、有效,这是本文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课堂提问 实效 措施    一  前几天听了一堂公开课——《牲畜林》,这里仅就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这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讨小说内容时共设计了五
【摘 要】广义的肖像描写,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展示着人物的性格特点,暗示着人物的身份、境遇、职业、心情等,是一个重要创作手段。在阅读教学中,要善于指导学生体悟肖像描写的精妙之处;在写作教学中,要注意学会观察,学会感受,还要注意把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描写的人物更贴近生活、更逼近真实、更立体丰满
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成长的重要时期,是人生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中学阶段的学生心理、生理急剧变化,他们开始对爱情方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对爱情的认识充满了朦胧的神秘感,急于寻求答案,这被许多教育者视为为洪水猛兽。这些教育者认为,一个人在青春期,还没有走上独立的生活道路的时候,不应该涉足爱情这个领域,老师应避免给学生讲与爱情相关的课题,免得引起学生的早恋,耽误学生的学业。但是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情
【摘 要】现代文阅读可借古代文论中品鉴“味”的方法,经“由文生境—由境悟文—由悟知反”三个阶段揣摩文本,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 品味 解读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对某些问题束手无策无计可施的情况。在这种状况下,我们语文老师通常借助讲解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但过多的知识性、理论性讲解本身容易消解语文的诗性;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讲解也很难拿形成学生的有效记忆,对提
学生常抱怨不会写记叙文,没什么好写。而我们老师则感叹学生的记叙文多平铺直叙,读之无味。何永康老师在评价2012年高考作文时也指出很多学生写记叙文动不动就发议论,生怕别人看不懂,甚至开头就摆出观点。为什么很多同学写出的记叙文干巴巴的,不能吸引人?由于中、高考作文的不限文体,很多老师在作文训练中为了求稳,主张学生写议论文,这就使学生缺少记叙文的系统训练,即使写记叙文,也深受议论文的影响,只会概括叙述,
[摘要]好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能有效地促进高中生的知识学习与精神成长。教师要创造性地对学生课堂活动进行评价,让学生在得到成功满足感或知晓错误根源时。获知提升自我的方向和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 高中语文 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评价语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相对于讲解语言的教学语言,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学生学习行为作出评判和引导,可分为口头语言和态势语言两种。它是课堂教学的串珠线,是教师驾驭课堂的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