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在新课改形式下如何走出教学的困境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yugui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初中语文如何走出老式教学模式的困境,如何将新课标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一直是人们关心的问题。在新课程理念中,学生积极主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初中语文;新课改;课堂;教学方法
  一、 激兴导入。创设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纳入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三种方式有机结合才真正的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识水平上。新课标的研究依托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学,因此实践性和综合性成了语文改革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课堂上灵活多样,打破“独霸讲台、只揽黑板”的陈规陋习,应融在学生中去各领“风骚”。
  导人是教师在开课之前的一段幕启.也是吸引学生进入课堂的主要手段,更是沟通师生情感的第一步。为此,语文教师的导人也就成了一门艺术,-f-]适合舞台演出的艺术,与此同时。教师也就成了学生们节目的主持人,自然学生也就成了自己真实的观众。
  创设意境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的灵丹妙药。只有让学生置身于意境中才能挖掘出潜在的情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一般来说,意境的创设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特别是开头的激兴导入就让学生置身于课文内容的氛围之中。如《芦花荡》的导语:“同学们,在那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时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故事,有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照例讲应该是养老的年龄,但时他却能神出鬼没,无数次通过鬼子的封锁线,保证了芦苇塘中部队的物资供应,保证了部队的战斗力,他能够手无寸铁,把十几个鬼子打得头破血流。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富于传奇色彩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现代小说家孙犁写的一篇小说《芦花荡》,去感悟这个传奇故事吧!”这样的导入,首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好奇的意境,他们自然的对课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争先恐后的去了解。
  二、转变传统师生角色
  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前提。而要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关键在转变传统的师生角色。在过去,由于受传统知识本位观的影响,“填鸭式”教学充斥着课堂,对教师来讲,主要是讲授、谈话、演示和示范等。而对学生而言.则主要是听讲、练习、实习和独立作业等,这种状态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根本谈不上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新课程基本理念认为教师教的本质在于引导,而引导实质上是教师对学生的一种启发,教学过程的本质并非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提高的过程。另外,新课程也十分强调实行教学民主,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教师必须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选择,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不应该是课堂教学的管理者,而应该是一个组织者、参与者。在课堂中师生应有充分的交流,学生应有自由表述的权利和机会.并以此建立和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等等。
  三、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来的。课程改革提倡自主学习,强调发现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真正能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学习达到高层次的审美境界。从而在更高层面上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摆脱过去传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让他们有思考和表达的机会,不把学生淹没于题海之中,不用教材知识占领学生所有的思维空间。让他们的知识面更宽广,眼界更开阔,允许学生有丰富多彩的个性。鼓励学生表现自己个性的独特性,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发展各种能力,不断提高创新水平。
  四、师生共同提问。共同解答来完成课堂教学
  新课标中提倡学生自主、△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这是一项’课堂改革的突破r=I,也是教学过程中的新举措。它使学生能自由、积极、灵活多渠道的锻炼能力,从而掌握知识。换而言之,教师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能力,而不是一味的传授知识,也就是授之于“渔”,而不是给予“鱼”。
  结语:
  教师的语文教学是一种极富人情、人性、人文精神的文化活动,而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也应是生动的、鲜活的、充满自由气息与个性色彩的。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凭借自己高超的业务水平和不断变化的教学手段巧妙地解示出语言文字其中的无穷韵味,引领学生挖掘出“言外之意”、“味外之旨”。愿我们老师都有一种顽强的钻研精神,努力挖掘,不断创新,真正实现语文教学的有效和高效,让新课改的推行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张利民.课堂教学模式的选择与应用[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1).
  [3] 徐秉政.中学语文教学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和方式[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II).
其他文献
德育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活动,关系到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与健康成长.在开展德育的过程中,由于时代形势的变化,导致德育面临着一些困境,效果不如预期.如何正确认识这些
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图形判别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很多学生在做题中容易出错的地方,由于其具有思维跨度大、综合性强、题目灵活多变等特点,常结合图形出题,能充分体现高考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而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因此,靈活运用两生理过程的基础知识判断细胞的分裂图形所处时期及所具备的特点就显得极为重要。两种分裂过程有其相同点,但也有所不同,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图形放在一起时,学生往往会产生混淆,
期刊
中小学后进生转化教育是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主要对后进生概念进行阐释,对当前中小学后进生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有效地对中小学后进生进行转化教育,希望帮助后进
摘要:本文阐述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分析了目前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在学生素质与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并提出了对策。同时, 对高师美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工、德育教育等方面也提出了一些改革设想。  紊质教育是当前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 但是, 在推行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特别是能力素质教育薄弱, 使得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走进了误区. 本文直面教学现实,
作为一名班主任兼小学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不仅要强调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方法指导、习惯培养,更应该渗透品德教育,利用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
一对于一个从未涉足过北方的南方人,陕北只是一个想象,借了电影的镜头和民歌的曲调。在南方的淫雨里待久了,陕北会成为想要叛逃的地方。它干爽、旷阔、辽远,比南方的烟雨与霉
摘要:小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教师教学语言的正确表达,而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魅力。针对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特点,本文提出规范化、科学化、情感化三个方面的语言教学原则,要发挥教师的标榜作用,引导学生真正进入文学作品中的世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让教学语言成为语文教学中最佳的契合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一、规范化  教师的言行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指航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现实、最活泼的心理成份,是学习动力的重要源泉。浓厚的兴趣对学习的推动力是任何强制力量所无法比拟的。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 学生 兴趣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新课程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数学有兴趣时,就会很投入地学习,而且印象深刻,并能
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持续提升,中小学德育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毫无疑问,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开展德育十分重要、十分必要,尤其是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身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更加严格,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变得愈加重要,体育运动是当代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的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体育社会学认为: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行为能力、行为方式与规范等,加速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过程,推动自我意识的发展,而且还可以帮助理解遵守社会规范的意义,使大学生相互尊重,养成良好的社会态度,发展自主性和对道德问题的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