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原则 优化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lag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还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都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不少于145万字的课外阅读总量。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这个阅读总量呢?班级读书会成为目前推广儿童阅读有效的形式之一。
  所谓“班级读书会”,就是以班级为单位,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讨论和交流。
  一、心随“读”动,渐读渐进:班级读书会的推进原则
  班级读书会不同于一般意义的课外阅读,班级读书会内容更集中,或共读一本书或聚焦一个主题;组织程度更高,主要成员是彼此熟悉的师生,阅读进程有计划,交流时间有保障;教师往往或显或隐地成为读书会的组织者、领导者。为避免使班级读书会流于一般阅读课的形式,教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儿童心智发展的特点,激趣为先,循序渐进。
  (一)“悦读”为先,更具魅力
  诸多儿童阅读推广者,都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然生来“好读书、读好书”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因而设法让学生捧着书本“读”起来,是第一要务。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点:①每天确定一段“班级阅读时”,15~20分钟为宜。②初始,教师(学生轮流)大声读给学生听,坚持读。③学生个体默读,逐渐取代听读。④默读前,事先选定(或指定)一本书,中途不能更换。⑤留下3~5分钟自由交流。每人一句话,不作定性评价。以上做法适用于班级读书会起步阶段。著名作家巴金曾说:“只有写,才会写。”读书亦是如此,只有读,才会发现阅读是美妙的事情。
  阅读引领时,教师必须保持一颗柔软的童心。书籍(书目)的确定,可否邀请学生参与,听听他们爱读什么;读书会的组织,可否让爱读书的学生与教师携手主持;话题的拟定,可否由学生先行提供,教师(师生)加以删选、整合;活动的策略,尽量增加一些游戏、趣味的成分……如果说这些还是属于形式的东西,那么更重要的是解读书籍,不仅要顺着作家、作品的“肌理”,还要多一些儿童视角,不要让儿童阅读承载过多的教化的作用。如解读《鳄鱼哇尼》,学生关注哇尼的可爱、故事的搞笑,甚至认为哇尼总是给他人带来麻烦,而教师非要学生明白“它做事很有毅力,遇到困难从不放弃”!相比之下,学生们的解读多率真,多趣味啊!经教师一解读,趣味盎然的绘本阅读成了索然无味的说教,课堂气氛可想而知。只有了解、贴近儿童阅读心理,才能让儿童贴近阅读。
  怀抱儿童情怀,营造阅读氛围,引领学生主动地捧起书本,卸去一切不该有的压力,浸润其中。相信学生们定会从不会阅读走向善于阅读,从蜻蜓点水式阅读走向别有洞天式阅读,从不喜欢阅读走向热爱阅读。
  (二)多元共生,更具张力
  理想的班级读书会应该是不同风貌的。创意、多元的读书会形式与评价,给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能吸引学生用心投入。
  读书会的经营形式,常见的有导读、欣赏、讨论这三种卓有成效的课型。然而,读书会的组织形式一旦陷入一种僵化的模式,必将失去其不同于课文阅读的生命活力。除集体导读,还可以协助先行阅读过的三五个学生举办个人读书观点报告会,激发大家的阅读欲望;除聚焦讨论,还可以请每人结合阅读过的书籍推荐一本好书,创意撰写书单、环境布置书单、自主巡回阅读、票选十大好书;除眼看(阅读)、嘴说(交流),还可以在自由阅读一本或若干本共读书籍后开展读书游园会,要求每人、几人甚至亲子合作设计一两项游艺活动,或猜谜,或朗诵,或形体造型,或按要求绘线路图、表演哑剧……多姿多彩的读书会形式,定能丰富学生的心灵,开启多元的思考向度,培养各种实践能力。
  班级读书会的阅读评价,重点应放在学生能否主动地、多样地阅读上。在阅读量方面,可以实施差异性评价,让学生按照各自的阅读能力确定每学期的阅读总量,一般高年级可分为10万字、15万字、20万字三级;在阅读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可以开展档案袋评价,一般档案袋里要有以下几类材料:个人学期阅读计划(含明确阅读总量、选择阅读书籍)、每周阅读进程记录、个性化的书籍阅读单、学期自我评价等。在阅读成效方面,可以采用激励性、模糊性评价,如读完一本书的奖励“书迷卡”,能提出3~5个问题的奖励“一休卡”;一学期读书最多的是“读书大王”,提问多的是“读书小博士”;热爱抒情类阅读的颁发“冰心奖”,热衷哲理类阅读的颁发“鲁迅奖”……
  (三)循序渐进,更具活力
  宋代学者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故而儿童阅读推广者,必须事先设计一个由浅到深、先扶后放的班级读书会推进方案,绝不能企望一步登天。
  首先,阅读书籍的确定要与儿童阅读心智相匹配。第一学段可以侧重于选择使用儿童语言的读物,如绘本、儿歌、童谣、短诗、浅显的童话与神话;第二学段渗透、增加些逻辑思维的内容,如寓言(成语)故事、名著简体本、漫画、自然科学;第三学段逐步扩大阅读涉猎,丰富其精神领域,如儿童文学、人物传记、散文、诗歌、中外名著与历史。
  其次,班级读书会的设计应该是进阶性的。实施读书会伊始,可以师生共读一本书,逐步推进到共读同一主题的群文阅读、系列阅读,最终引导学生各自走向主动阅读、自由选择的王国。与之对应的读书会课型,也可以先以带读为主过渡到导读为主,再推进到主题讨论为主。
  随着学生阅读经历的丰富,逐渐添加“辅食”,使其“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更强大。而教师也在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地积累、丰富班级读书会的经营策略,鲜活自我。
  综上所述,“悦读”应该是班级读书会的起点,也是终点。
  二、因地制宜,融会贯通:班级读书会的推进策略
  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教师有了班级读书会的经营理念,还要努力提升读书会和学生阅读的质量。这就涉及推进班级读书会的一个重要话题——阅读策略。只有不断发展、灵活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努力超越单一的个体阅读和孤立的单本阅读,联结“人与人,人与作品,人与环境”各维度,才能实现班级读书会效益最大化。
  (一)因地制宜,各有偏重
  世上本无现成的阅读策略,不过是读书者将自己的阅读过程及经验加以提炼,升华为“策略”。儿童阅读推广者本人必须是一个儿童阅读爱好者,还要善于观察、收集更多人的阅读经验(包括自己的),将之提炼、上升为可教可学的阅读策略。   1.不同的年龄学段,策略应有所侧重
  从阅读态度看,低中年级可多一些“原型阅读”,即以理解书本要点、获取信息为目的,主要是了解“书中写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如阅读《西湖民间故事》,运用绘制西湖景点路线策略,挑选相关故事,畅谈民间传说。随着年级的升高,可多一些“批判性阅读”,即不仅要了解读本传达了什么信息,还要对作品进行省思、判断。如聚焦《西游记》某个章节进行影视、青少年版和原著的对比阅读,组织学生探讨:“你发现影视、青少年版本书籍和原著中,有哪些不同?你赞成导演(编者)这样的改编吗?”
  从阅读方式和交流形式看,低年级以听、读、说、演、唱为主,尽量保持阅读过程的新鲜感和完整性;中年级以默读、浏览、跳读、回读、细读为主,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效率;高年级以倾听、欣赏、讨论、分享、展示为主,努力将阅读过程处理为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调整并寻找适合个人的阅读策略。
  2.不同的阅读阶段,策略应有所变化
  阅读前,教师可以采用意见调查、对照表、语意图(概念图)、封面(目录、作者、插图等)预测策略,吸引学生带着探究的欲望浸润书中。阅读中,可以通过预测求证、自我提问、响应日志等方法,引导学生自我中断、提醒和调整,调动阅读注意力,关注情节、细节与前后关联等。阅读后,教师可以借助情节梯、文学地图(人物关系网)、阅读记录单等,引导学生重读、梳理、比较、查阅,深化阅读体悟。
  总之,班级读书会的阅读策略,是因书、因班、因境而异,丰富多元,不断变化、发展的。需要强调的是,任何策略、技巧在初学时总是生涩的,只有在“读”中融会贯通,发展为阅读习惯与能力,才能达到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二)巧妙融合,让“1”大于“1”
  1.贯通课内阅读,提升语文能力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无论是书目的制定,还是策略的选择,儿童阅读推广者要有主动与课内阅读贯通的意识,让课内习得的方法与能力在真实阅读中实践运用,让儿童阅读成为教材阅读的延伸和补充,两者互补互助、相得益彰。贯通课内外的主线可以是人物、文体、阅读能力(方法)等等。比如:聚焦“童话单元”,开展“推选最优秀童话作品”的主题式班级读书会,以任务驱动激发学生研读一本童话,甚至海量阅读童话,从而更真切地感受童话的特点;聚焦“复述故事单元”,教师放手学生自选阅读故事性强的书籍,采用复述性阅读策略开展故事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形成复述能力;学习概括小标题之后,聚焦目录,让学生将书籍的章节式目录改编成标题式目录,既能厘清作品内容与结构,又有助于提炼、整合信息能力的培养;对于圈点勾画、点评批注、寻章摘句、浏览背诵等这些课内阅读强调的阅读方法,积极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时当用则用,使之最终成为一种阅读习惯。
  2.融合作品个性,渗透文体意识
  每种文本都有可循的阅读模式。按照文体的阅读图式切入,能提高阅读效率,还有利于培养阅读经验。再者,作者选择什么文体,必然要充分考虑表达内容、表达对象、表达效果,并将其显示于文章的外在形式。例如,冰心用通讯散文讴歌母爱、童真、自然,鲁迅用小说反思国民性。因而,作品的文体必然隐含着作者某种个性化的表达意图。在儿童阅读时,指导学生发现作品的文体信息、积累一些文体的阅读经验、形成解读不同文体的阅读图式,应是不可忽视的内容。如阅读《海底两万里》,聚焦“鹦鹉螺号”的结构设备功能,讨论“作者的哪一点设想令你感到特别不可思议?哪一点设想又让你觉得极具科学性?”使学生明白科幻小说的幻想是建立在科学性和预见性基础上的。再如蒋军晶老师执教《孔子的故事》,侧重启发学生思考:“这本书的真实性可能是多少?从哪些细节中看出这本书是真实的?”帮助学生综合各种阅读信息,发现纪实性传记的特点。
  不同的文体,其阅读策略应有所不同。读小说,找环境、高潮、巧合,揣摩人物形象;读诗歌,找诗眼、意象、留白,领悟表现手法;读戏剧,找场景、冲突,品味人物台词;读传记,找生平、事迹、精神,思索借鉴之处;读论述文,找观点、事例,探讨论证方法。
  3.联结实践体验,纵深阅读视野
  提高班级读书会的效益,还必须加强阅读与生活实践的联结。教师要积极创设活动化的学习方式,激活儿童阅读,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文字堆中抽身出来,主动将学习触角伸向更广更深的领域。这样才能赋予儿童阅读生命力和生活力。
  以《昆虫记》为例,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长时间观察螳螂、萤火虫、蜘蛛这些昆虫,并撰写观察记录之后,推荐阅读《昆虫记》。在读书会上,教师与学生共同重读“蛛网的建筑”“蜘蛛的几何学”“蜘蛛的电报线”这几个章节,充分交流:“法布尔的哪些举动或是发现,是你未曾想到或是注意到的?你有哪些法布尔没有写到的做法或是发现呢?”这一话题讨论,促使学生更认真深入地感悟作品,更积极真实地省思自我,也使学生明白阅读要借助自我体验把生活化为文字、感受、理解。
  这种儿童阅读与实践体验互为彰显的学习方式,必能让学生获得对世界更为丰富多样的认识,有利于其综合素质的培养。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 310007)
其他文献
汉字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不同的汉字、不同的字序,组合到一起,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组词是一种常见的练习,或课堂上口头组词,或见于习题册之中。形式也在悄然变化,“扩词”“找伙伴”“最佳搭档”,五花八门,但万变不离其宗。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3课《学棋》的配套《补充习题》中,有这样一道题:  致 志  同( ) 兴( ) ( )气 立( )  ( )愿 细( ) 专心( )( ) 
我曾先后五次执教“圆的周长”一课(人教版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在此过程中我曾困惑,经不断尝试,终有所悟。    一、用线把“珍珠”串起来    [思考]作为一线教师,我发现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非常重视画圆方法的指导,注重对学生画圆技能的训练。然而当学生进入后续学习时,除了考试,它被抛弃了。难道画圆是走一次过场?画圆就不能与后续学习的内容发生关联?  如果把对圆周长探索的每个环节看做一颗颗珍珠
海涅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解决了它就把人类再向前推进一步。”2009年10月,《浙江省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建议》(以下简称《教学建议》)正式出台。应该说,与《语文课程标准》相比,《教学建议》更加细化也更具可操作性,从而为进一步规范日常教学行为、提升学科教学品质提供了切实保证。不难发现,在《教学建议》质朴的文字背后,处处洋溢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显现出对“生本”的课堂操作的积极倡导和殷切召
“文化”一般有这样几种解释,一是指有历史积淀的遗迹、遗物的综合体,相当于英文中的“culture”。二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对应的是“civilization”。三是通俗意义上的,比如老百姓说的“这个人有没有文化”,它指的是运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识,对应的是“literacy”。还有一种更多地指向文化心理——可以是一种内化了的生活教养,体现在饮食起居
“对比”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注释为:(两种事物)相对比较。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比策略是把几种语言资源合乎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加以对照,突出文本语言最本质的特征,使文本语言的情感更浓郁、要义更突出、乐感更强烈、韵味更彰显。如何运用“对比”引领学生去细品文本语言的秘妙?本文试结合一些阅读教学案例,从字、词、句、标点四个微观的角度谈谈“对比”的几种有效策略。    一、单字对比品悟语言的“情”味    汉
2011年11月4—6日,浙江省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在金华市浙江师范大学举行,本届比赛由省教育厅主办,省教育厅教研室和浙江师范大学承办,省教育学会中小学体育分会协办。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王志泉、体卫艺处调研员徐剑津等领导亲临赛地进行指导。  本次比赛承担着以下三个任务,一是为12月份将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的全国首届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比赛做预演;二是为我省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技能交流学
  
绘本正借由自身图文并茂的综合艺术魅力,超越国界,征服着数以万计的读者。同时,广大语文教师也把绘本——这一独特的艺术品种引入语文教学,依托精彩纷呈的绘本为学生搭建生动而高效的语文实践舞台。  仔细阅读众多被选入教学领域的绘本后,我们发现除了图画的精美及文字的精练隽永外,细节魅力也是其独具的特色之一。“在一本图画书里,常常隐藏着许多作者在经意或不经意之间留下的细节。它们有的与作品的主题无关,只不过是增
关键词:KDL;课程标准;青少年体育健康;运动干预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D 文章编号:1005-2410 (2019) 01-0086-02  2018年1 1月14 -18日,由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的“201 8年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论坛共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国密歇根大学Thomas T
一、稳定心绪,静心整理(5分钟)    (音乐烘托)小朋友们,一天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先轻轻地念一念《整理歌》,然后静静地照着儿歌的要求去做一做。(出示《整理歌》)  小朋友,静下心,  学会整理很重要。  先把桌椅摆摆齐,  再把衣服挂挂好。  合上书本放桌角,  找到本子放书包。  提醒铅笔要回家,  不做粗心马大哈。  1 教师巡视教室四周,发现表扬整理习惯比较好的孩子。  2 请学生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