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科学装置群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gp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解释“大科学装置群”的概念,首先要从“大科学”(Big,Mega or Large Science)说起。1962年,美国学者普赖斯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发表了4次演讲,汇编成《小科学 大科学》一书。他认为,在现代社会,当一个科学家行将结束学者职业而回首往事时,会发现在他之前所产生的科学成果只占他自己知识的10%~20%,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科学活动的时代性和新颖性。现代科学显得如此宏伟,它完全可以与埃及的金字塔和中世纪欧洲的大教堂媲美。而更重要的是,国家在科学方面花费的人力和财力,很快使科学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崭新的、辉煌的和无比强大的现代科学,其大规模性质是如此引人注目,以致产生并使用“大科学”这一专门术语来描述之。大科学新颖而庞大,与过去小规模的、小成本的、零散的小科学研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伽利略时代、列文虎克时代,只需要一台望远镜或者显微镜就可以展开研究取得成果。而二战以后,我们迎来了大科学时代,“大”体现在(1)具有“文理工”三栖意义,(2)多个学科在大规模实验设施支持下进行,(3)众多科学家联合体协同攻关,(4)研究悬而未决的历史难题或者是时代挑战性的重大问题,(5)是领先又具有未来收益等的专项和复杂科研活动及其累积成果的总和。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是“大科学”出现的标志,美国载人登月工程“阿波罗”计划也是“大科学”的典型范例。
  大科学装置群(The Conglomeration of Mega-Science Laboratories, CMSL)是完成上述过程总和所需要的综合性、复杂性和极限性实验设施组合,它是技术发明、产品创新、新技术增长点以及对应产业链整合升级的始发性动力源泉;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创新能力最具显示度的硬性观察指标。
  目前世界上有哪些大科学装置群?普赖斯发表演讲的地点——布鲁克海文实验室就是其中之一,它成立于1948年,实验室拥有3台反应堆和同步辐射光源、回旋加速器等一大批大型仪器设备,培养过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此外美国还有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创建于1931年,建立起了第一批电子直线加速器,发现了一系列超重元素,开辟了放射性同位素、重离子科学等研究方向,共培养了9位诺贝尔奖得主)、加州大学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以研制出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而闻名。其研究工作主要分为武器研究和相关科技领域的实验理论研究)、橡树岭国家实验室(早期主要从事核能、物理及生命科学研究。现在主要从事中子科学、能源、高性能计算、复杂生物系统、先进材料和国家安全等领域研究)。其他国家,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瑞士、欧盟各有一个,俄罗斯有一个。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新材料、新能源、高能物理、生命科学等等。
  在我国,大科学装置群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合肥,此前获批的3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就在这3个地方。北京是基础科学,此外关注物质、空间、地球、生命、环境、信息与智能等领域;上海是生命科学、新材料、新能源、环境和物质等科学领域;合肥主要依托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高能物理和量子技术方面有优势,聚焦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此次深圳获批,将建设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空间引力波探测地面模拟装置、空间环境与物质作用研究设施。
  就大科学装置群的意义来说,它关系着一个国家在接下来3~7年的科技爆发中能否抓住发展的最好机会。现在热门的5G只是第一步。1G到4G解决的是通信问题,5G解决的是社会行为问题,人们很多行为会被数字技术支持下的智能传感单元和智慧场所(建筑、道路、广场等)所替代,从而改变经济的业态、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的面貌。
  各大國的大科学装置群都在工作,谁能抓住“元技术”创新、形成理论突破,谁就可能抓住21世纪的战略产业和战略产品。到那时,可能出现“先进产业催生世界城市、世界城市托举世纪大国”的现象,大国命运将由此确立。
  ◎ 来源|长江日报(有删减)
其他文献
焦虑恐惧、愤怒暴躁、内疚自责、抑郁失眠……灾后引入心理危机干预,给受灾群众注射“心理疫苗”,是国家在经历数次突发公共事件后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  汶川大地震转瞬已过10余年。废墟消失不见,家园焕然一新。但是,平静生活之下,深藏于人们心底的伤痛却很难彻底消失。这场震撼人心的灾难,也拉开了我国大规模灾后心理干预的序幕。  然而,在不同事件中,不同人群所承受的灾害程度截然不同。处在“暴风眼”的人群、救援
期刊
“当所有潮水过去,会露出礁石。”  这些“礁石”,可能是一个个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中,被击倒的个体和家庭,是横亘在人类历史上的触目伤口。  这并非危言耸听。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发生25年后,心理疾患仍困扰着诸多事故幸存者,如抑郁、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医学无法解释的躯体症状等。19年前的“9·11”恐怖袭击事件,造成部分美国民众的安全感被严重削弱,至今余波未平;与传染病有关的重大公共卫生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给所有人心中带来一场“地震”,这场波及全国的心理“地震”,“震中”也在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牵头一项样本量达76530人的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为疫情最为严重的2020年2月9日到2月23日,调查对象来自全国。调查结论显示,武汉公众的失眠、抑郁、疑病、强迫、躯体化、焦虑、恐惧等心理症状最为明显,武汉作为疫情中心,当地人们体验到的不适情绪更强烈,适应状态更差,需要重点关注。  这项研
期刊
因为新冠肺炎疫情,2020年的寒假变得极为漫长。长时间封闭式居家生活,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面临重大考验。如何识别并积极对待青少年心理问题?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吴硕琳副主任医师接受了本刊专访,她指出,父母如何正确地向子女示爱尤为关键,“认知观念正确的父母,懂得如何尊重子女的父母,以尊重示爱,是拥有良好亲子关系、沟通方式及家庭氛围的前提,也是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线保障。”出现这些状况,家
期刊
带氯字消毒剂均可用于新冠病毒消杀?左氧氟沙星可防止新冠病毒从眼部感染?红外线测温仪对身体有害?  新冠肺炎暴发以来,一些关于疫情的传言也似病毒一样开始传播,而如何做好正确防护,更是有五花八门的说法。谣言止于智者,要鉴别这类信息的真假,唯有相信科学,多学习、多甄别。  近日,几条关于新冠肺炎防治、抗菌杀毒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甚广,这些信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却又颇受关注。那么,这些传言是否真实,是否有
期刊
2020年的春天已经到来,原本万物复苏的时节,所有人的生活都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在漫长的窝家时光里,许多人久违地投入到柴米油盐的烟火气中,开始关心起粮食和蔬菜。  “民以食为天”,在当下尤显意义重大。随着疫情在世界范围内暴发,部分国家也纷纷颁布粮食出口禁令,令人不由得担心今年全球粮食的供应市场会不会也有一场大风暴。  在各行各业已陆续返工复工的大背景下,农业生产却面临着极严峻考验:  首
期刊
在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新冠肺炎疫情的迅速恶化给各国带来的挑战前所未有。与此同时,美国疫情向全境蔓延,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国家紧急状态”,以应对美国新冠肺炎疫情。截至3月26日,全球超过60个国家宣布进入紧急状态。西班牙“封”国遏制蔓延  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3月14日宣布,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西班牙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为期15天的“封城”措施。除工作、就医或购买生活必需
期刊
媒体报道,在疫情使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的大背景下,陕西一些企事业单位主动安置近千名贫困人口就业就学。2020年是全面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此举,是新时代对教育扶贫工作的创新。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是党中央交给教育的重大任务,“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是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  据报道,陕西的这些企事业单位派出工作队,对11个地市1537个行政村的
期刊
当身体上的疾病终将以痊愈方式终结,心灵上的伤,是否也能随着时间而消散?  1月25日,武汉封城第三天,“希望24热线”开通了“防疫专线”。从那天起,这条成立于上海的24小时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每天接到上百个与疫情相关的求助电话。  来电者中,从最开始担忧自己是否感染了病毒,“我一个星期前和同学聚餐,现在有两个人确诊了,我也开始觉得胸闷”;到由于隔离而引发亲子矛盾,“妹妹和妈妈吵架了,她把自己关在房间
期刊
在复工复产的大背景下,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下简称“新基建”)成为高频词。近日,中央相关部门多次部署与“新基建”相关的任务。“新基建”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何如此受重视?  “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在本次抗疫过程中,“智能测温巡逻机器人”“无人机消毒”等的出现,5G+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