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bingcu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每节课、每个教学环节不同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 培养创新思维的理论基础
  
  任何一个学科和领域都有其独特的基础理论和学科体系。与小学生创新思维相关的基础理论有很多,如哲学基础、脑科学基础、教育学基础和心理学基础。这些基础理论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理论支撑和关键。
  1.1 培养创新思维的哲学基础 哲学,作为世界观的学说和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与总结,为创新学习提供了最为一般的、普遍的、共性的科学理论基础,教育就是在自然人的基础上帮助人实现社会化,并增进其发展和成功的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发展和培育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1.2 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学基础教育作为一个系统,必然具有一定的功能。从教育的基本规律来看,教育应促进社会的发展,促进人自身发展,从发展推动创新;从教育目的的超前性来看,教育目的是面向未来的,教育目的代表着社会的期望,从未来的期望引导创新。
  
  2 培养创新思维的基本原则
  
  实施数学创新教育应该以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为指导,从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构建数学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
  2.1 整体发展原则教师要把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看成一个生命整体的发展。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全面、系统、准确、完整地掌握对创新发展起奠基作用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也要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优化学生的创新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严谨求实、质疑批判、研讨探究的科学精神以及不畏艰难、正视挫折、顽强拼搏、坚忍不拔、开拓进取的心理品质。
  2.2 民主性原则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学生的创造性要得以发挥需要民主的教育氛围。数学教师必须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解除学生思想上的束缚,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和新观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多给学生自由争辩和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动机。
  2.3 情感激励原则教师要率先垂范、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创新精神和情感去感染和调动学生,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和需要,使学生的心理经常处于一种追求创新的状态之中。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质疑,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创新的自信和勇气,并体验创新的乐趣。
  
  3 小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的关键
  
  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也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持久、有效。可以说,小学生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的关键。作为小学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出发,运用各种教学形式,大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利用学生的求知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基础知识。在教学中提出恰如其分的问题,可以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地去解决、去创新。
  3.2 合理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数学课堂教学中唤起学生的创新兴趣很重要。笔者认为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是唤起学生创新兴趣的起点,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基础。教师精心创设教学情境,就教学内容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使其学习的内部动机从好奇逐步升华为兴趣、志趣、理想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小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感兴趣,产生疑问。学生的好奇心,是创新意识的萌芽,是学习的开始,疑问使学生萌发求知的欲望。无论儿童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见解,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久而久之,小学生的好奇心、自尊心与创造性就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笔者在教学中有意识创设这样的环境,在课堂上提出一些疑问,学生之间也常常开展互相质疑活动。疑问使学生产生好奇,好奇又使学生萌发想实践、想创新的兴趣;疑问使学生萌发求知的欲望,学生跃跃欲试,开始新知识的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造意识唤起之时,创新正是从这里起步。
  3.3 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的组合,它们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3.4 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都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数学家的故事,如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还可以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作者单位:宁夏同心县兴隆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正> 预测一中国:向第一流的国家稳步前进我近年来到过中国不少地方,不过都是大城市,这些地方可谓变化惊人。但也有很多地方没去过,那些地方的变化当然不会像城市这么大,中国
摘 要:新课程改革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传统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加人性化,更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小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追求更高的教学价值,使学生真正牢固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能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代加工技术对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的要求,分析了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说明了振动切削的原理,指出振动切削是提高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加工表面完整性 表面粗糙度 冷作硬化 残余应力 振动切削  随着科技与生产的发展,高强度钢等新材料的应用日益增多。这些材料虽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但大多加工性能差,对其进行切削加工相當困难。因此在加工这些零件时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研究现状的分析综述,进而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信心培育研究的意义,明确了对大学生道德信心的培育的研究是当前道德问题研究的重点,其目的旨在重塑当代大学生对他人、对社会道德评价的信心,营造良好道德氛围,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关键词:大学生 道德信心培育 研究  一、大学生思想道德研究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
摘 要:本文从市政道路工程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种类出发,阐述沥青路面施工技术以质量控制结合使用的意义和重要性,进而分析沥青里面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策略,更好地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希望能对大家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一、市政道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简述  (一)混合料配比技术  首先是混合料配比技术,这种技术的实施要点是沥青混合料生产之前需要进行预先的搅拌实验,从
摘要: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标志着法治国新图景的展开。中国工会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依法建会、依法管会
摘 要: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工程成本管理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控制意识相对淡薄,控制方法功能不完备,缺乏科学合理、简便易行的成本管理体系。作为一种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方法,挣值法能实现高速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目标追求,在各阶段都可以发挥出很大的效能,能够为高速公路工程项目节约成本、增加利润,达到管理的优化、促进技术的进步。因此大力提倡在高速公路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中应用挣值法,对于提高高速公路成本控制,促进社
摘 要:改性沥青的性能要比普通沥青更强,所以在沥青道路建设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改性沥青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在众多的改性沥青当中,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其在施工中也得到了非常好的应用,正是因为这种改性沥青的应用,道路施工的质量和效果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关键词:SBS;改性沥青;应用  当前我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中,沥青混凝土路面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路面形式,最近几年,改性沥青的出现使得
本刊讯2010年5月30日,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恢复建所30周年庆祝活动在京举办。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发来贺信,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原国家教委副主任邹时炎出席了庆祝会。  陈小娅对教学仪器研究所恢复建所30周年表示祝贺。她说,30年来,教学仪器研究所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中小学技术装备战线的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的得力助手和参谋,是我国教学
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数学的作用日益凸显,数学在提高全民素质、培养适应现代化需要的各级人才方面也显示出特殊的教育功能。因此,数学教学要注重在教学形成与应用过程中体现数学的价值,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发展,特别是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1 在生活中促进学生发展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中的现象,找出生活实例,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促进学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