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中振动切削的意义

来源 :科学与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flytekmi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现代加工技术对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的要求,分析了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说明了振动切削的原理,指出振动切削是提高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的重要方法。
  关键词:加工表面完整性 表面粗糙度 冷作硬化 残余应力 振动切削
  随着科技与生产的发展,高强度钢等新材料的应用日益增多。这些材料虽然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但大多加工性能差,对其进行切削加工相當困难。因此在加工这些零件时,不仅要求保证其尺寸精度,而且要求保证其加工表面完整性。为了充分发挥新型材料良好的使用性能,研究和解决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一、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一)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表面粗糙度反映已加工表面的微观不平度高度。已加工表面粗糙度按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形成方向分为纵向和横向粗糙度,一般将沿切削速度方向的粗糙度称为纵向粗糙度,垂直于切削速度方向(沿进给运动方向)的粗糙度称为横向粗糙度。一般纵向粗糙度主要决定于切削过程中产生的积屑瘤、鳞刺、刀具的边界磨损及加工过程中的变形与振动;横向粗糙度的产生除上述原因外,更重要的是受残留面积高度及副刀刃对已加工表面的挤压而产生的材料隆起等因素所支配,一般横向粗糙度比纵向粗糙度大得多。 当两个互相摩擦的零件配合时,由于零件表面粗糙不平,只有零件表面一些凸峰相互接触,而不是全部表面配合接触。由于实际接触面积小,因此单位面积上压力很大。当零件相互摩擦时,表面凸峰很快被压扁压平,产生剧烈磨损,从而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同时,粗糙表面的耐腐蚀性比光滑表面差,因为腐蚀性物质容易聚集在粗糙表面的凹谷里和裂缝处,并逐渐扩大其腐蚀作用。
  (二)冷作硬化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表面冷作硬化通常对常温下工作的零件较为有利,有时能提高其疲劳强度,但对高温下工作的零件则不利。由于零件表面层硬度在高温作用下发生改变,零件表面层会发生残余应力松驰,塑性变形层内的原子扩散迁移率就会增加,从而导致合金元素加速氧化和晶界层软化。此时,冷作硬化层越深、冷作硬化程度越大、温度越高、时间越长,塑性变形层内上述变化过程就越剧烈,进而导致零件沿冷作硬化层晶界形成表面起始裂纹。起始裂纹进一步扩展就会成为疲劳裂纹,从而使零件疲劳强度下降。切削加工后表面层的硬化程度取决于金属在切削过程中强化、弱化和相变作用的综合结果。当切削过程中强烈变形起主导作用时,已加工表面就产生加工硬化;而当切削温度起主导作用时,往往引起工件表层硬度降低和相变。因此,在加工中增大变形和摩擦都将加剧加工硬化现象,而较高的温度、较低的工件材料熔点则会减轻冷作硬化作用。
  (三)残余应力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残余应力是指在没有外力作用情况下零件内部为保持平衡而存留的应力。残余应力的产生原因,一是在切削过程中由于塑性变形而产生的机械应力;二是由于切削加工中切削温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热应力;三是由于相变引起体积变化而产生的应力。其中,切削表面层由于塑性变形,表面被拉长,基体的弹性变形易恢复,而表层的塑性变形不能恢复,因此表层受压,基体受拉,在表层产生残余压应力;切削温度的升高导致工件温度升高,但工件表层温度高于基体温度,待工件全部冷却后,表层冷却收缩受到基体的牵制,表面产生残余拉应力。影响残余应力的因素多而复杂,试验表明:凡能减小塑性变形和降低切削温度的因素都能使已加工表面的残余应力减小。
  (四)应用振动切削改善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
  通过以上分析,改善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对于改善零件使用性能、延长零件使用寿命非常重要。控制加工表面完整性的方法较多。在普通切削、磨削加工中,可针对不同的加工工艺方法,合理选择刀具材料、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和切削液,对零件进行表面处理和表面强化,从而得到要求的加工表面粗糙度和表面质量,改善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此外,利用一些新的切削加工技术,如振动切削、低温切削、激光切削、水力切削等,也可达到提高加工表面质量、改善加工表面完整性的目的。
  在改善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的众多方法中,振动切削技术较易实现且应用效果很好。
  二、振动切削原理
  振动切削的实质是在切削过程中使刀具或工件产生某种有规律的、可控的振动,使切削速度(或进给量、切削深度)按某种规律变化,从而改善切削状态,提高工件表面质量。
  振动切削通过改变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空间—时间存在条件,从而改变切削加工机理,达到降低切削力和切削热、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的目的。振动切削是一种脉冲切削,切削时间短,瞬时切入切出,切削时工件还来不及振动,刀具即已离开工件。根据动态切削理论和冲量平衡理论,采用振动切削时切削温度低,工件表面质量好。在振动切削过程中,由于刀具周期性地接触和脱离工件,其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不断改变。振动切削引起刀具速度变化和加速度的产生,使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明显提高。振动切削的特点使其在改善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方面独具优势。
  三、振动切削改善零件加工表面完整性的优势
  (一)降低切削力和切削温度
  振动切削时,刀具与工件间相对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产生周期性变化,被加工材料的弹塑性变形和刀具各接触表面的摩擦系数都较小,且切削力和切削热均以脉冲形式出现,使切削力和切削温度的平均值大幅度下降(切削力仅为普通切削时的1/2~1/10,切屑的平均温度仅40℃左右),从而改善了切削条件,提高了工件加工质量和刀具使用寿命,减小了切削力引起的变形和切削温度引起的表面热损伤、表面热应力及工件热变形,尤其为需要热处理的零件减小热处理变形及裂纹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容易实现高精密加工。
  (二)表面粗糙度小、加工精度高
  振动切削破坏了积屑瘤的产生条件,同时由于切削力小、切削温度低及工件的刚性化效果,使加工表面粗糙度减小、几何精度提高。在振动切削中,虽然刀刃振动,但在刀刃与工件接触并产生切屑的各个瞬间,刀刃所处位置是保持不变的。由于工件与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的位置不随时间变化,从而提高了加工精度。
  (三)切削液使用效果好
  采用普通切削时,切屑总是压在刀具前刀面上形成一个高温高压区,切削液难以进入切削区,只能在刀具外围起间接冷却作用;采用振动切削时,由于切削为断续形式,当刀具与工件分离时,切削液从周围进入切削区,对刀尖进行充分冷却和润滑。特别在超声振动切削时,由于超声振动形成的空化作用,一方面可使切削液均匀乳化,形成均匀一致的乳化液微粒;另一方面切削液更容易渗入材料的裂纹内,可进一步提高切削液使用效果,改善排屑条件。
  (四)提高已加工表面的耐磨性、耐腐蚀性
  振动切削时,刀具的运动方式按正弦规律振动,在已加工表面形成细小刀痕,类似二次再加工时形成的花格式网状花纹。大量花纹均匀密布在零件工作表面上,使零件工作时易形成较厚油膜,可提高滑动摩擦的耐磨性。振动切削的残余应力很小,加工变质层较浅,只在刃口附近有很小加工变形,工作表面金相组织变化很小,与材料内部金相组织几乎相当,因此提高了工件表面耐腐蚀性。切削试验证明,振动切削工件表面的耐磨性及耐腐蚀性接近于磨削加工表面。
  四、总结
  零件加工表面的质量直接影响其使用性能,甚至影响零件的使用寿命。因此对于加工质量要求高的零件,需要选择合理的切削加工方式来保证加工表面的完整性,振动切削能接好解决以上问题。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在建筑工程建设中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于施工当中,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建筑工程建设的质量,并推动了我国建筑工程事业的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及质量管理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工程质量
摘要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是认知的主体,教师帮助和促进学生意义建构。建构主义教学方法的共同点是在教学中有情境创设和协作学习,学生利用教学情境自己对知识进行建构。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相比有很大变化,因此,建立一种能与建构主义相适应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是当今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就建构主义理论及研究状况,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等,对建构主义在教学设计中的
以对河南省近年来体育旅游开展情况的调查为例,探讨河南体育旅游面临的一些问题,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适合河南体育旅游的发展思路.
笔者有丰富的体育教学工作经验,并一直训练运动队,培养的一批又一批优秀运动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关于运动队的管理与训练,笔者谈几点体会。  1 与运动员打成一片,增强“向心力”  要想打造一支优秀的运动员队伍,必须增强自身的凝聚力,把学生吸引到自己身边,与学生打成一片。教师应以校为家,和运动员学习在一起,吃饭在一起,寒暑假也不放松训练。长时间在一起的摸爬滚打,可以培养教师和运动员浓浓的师
现代教育要求实施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鼓励教师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创新能力,而作为科技基础的物理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就显得尤为突出。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笔者就此问题根据教学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些认识。  1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是物理学习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深化物理课堂教学改革,需要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生
摘 要:在我国电力系统当中,远动自动化系统具有信息完整、工作效果高、正确掌握系统运行情况、能够准确诊断出系统故障的现象等优点,可以提高国家电网运行的安全性能与经济效益。实现电网远动自动化与现代化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电网远动自动化系统常见故障和查找方法。  关键词:电网;远动自动化系统;常见故障  近些年来,随着县级的电网综合自动化改造的完成和无人看守变电站的发展,县级电网的调度自动化在电网安全性能
摘 要:地质分析测试技术是现代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调查工作中的重要技术手段,是地质分析和测绘工作开展的基础。通过地质分析测试得到的数据是评价一个国家的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指标,是地质勘探研究工作的保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程项目中对地质分析测试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地质分析测试技术具有一定局限性,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地质测试分析要求,只有进行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更加适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本文将针对我国
摘要 首先对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述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 物理教学;科学方法教育;教育教学规律    1 物理科学方法的定义  物理科学方法作为人们在学习或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搜集事实、作出解释认证等所遵循的途径和使用的手段,实际上是思维的方法和程序,是形成物理思想,提高物理科学品质的基础。
<正> 预测一中国:向第一流的国家稳步前进我近年来到过中国不少地方,不过都是大城市,这些地方可谓变化惊人。但也有很多地方没去过,那些地方的变化当然不会像城市这么大,中国
摘 要:新课程改革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打破传统以教师教为主的教学模式,在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加人性化,更有助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小学生得到综合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追求更高的教学价值,使学生真正牢固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