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标规定下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思考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h860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艺术农村小学兴趣创新能力审美能力
  作为一名工作在农村小学一线的音乐教师,我深刻感受到了音乐新课标的规定对小学音乐教学产生的影响,新课标规定:音乐是一门情感的教育,聽觉的艺术及表达的艺术,以它特有的魅力和表现形式来颂扬社会生活的真、善、美和人类丰富的情感世界。而我们传统的音乐教学在农村尤其是小学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差很远,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新课标的理念就得不到很好的体现,怎样才能够开展适合新课标规定的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就这个问题结合本人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做法和观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音乐是一门艺术,而音乐教学同样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对音乐“刮目相看”,我认为兴趣很重要,正如托尔斯泰所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何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有兴趣呢?
  1、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热情
  近几年,多媒体在农村小学得到普及,这是很好的进行音乐教学的平台, 网络多媒体的介入活跃了音乐课堂的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了音乐课的教学方式,使音乐从单纯的听觉艺术拓展为视听艺术。学生在音乐活动中自觉运用多种感官的参与,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哦,十分钟》一课中,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播放从网络上收集的同学们在课间玩耍时的欢快场面,带给了学生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让他们从中真正的感受到课间十分钟给大家带来的欢快和喜悦。既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又增强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这样做,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萌生喜爱音乐的兴趣及参与音乐活动的强烈愿望。
  2、以语激情,以情动情,以情感人
  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艺术魅力。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把握好语言的运用。教师的语言、神态要充满对音乐的浓厚情趣。同时要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精心安排设置好语境,在把握好语感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兴趣迅速转移到音乐学习上来,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
  肢体语言也是音乐教学中特殊的一种语言。用身体动作配合音乐表达一定的意义,在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进音乐的殿堂。它更适合在低年级使用,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表现魅力。
  声势语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可以发出声响的人体姿势,人体的许多部位,乃至全身的自由活动,都可以做出不同的姿势。这里所谓的“姿势”也可以理解为身体运动的方式。姿势创造出来的声音,就是声势。最常有的声势有:拍手、拍腿、跺脚,它对于锻炼学生的听觉能力,反应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教学中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优美逼真的肢体语言,活泼的声势语言,使学生动情地投入到教学中来,使学生爱学、乐学,愿意带着美好情感来唱歌曲、欣赏歌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 多听多看多读
  1、 多“听”
  小学音乐教学应该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把全部教学活动建立在听的基础上。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我们知道人类对事物的认知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听唱模式中,学生首先通过听歌曲的旋律,对歌曲有了一个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歌曲的学习,其中教师的范唱可以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歌曲的好恶。要想启发学生正确表现歌曲的感情,教师就应该通过范唱,让学生对歌曲有个初步感受,从而进入歌曲的意境之中。 例如:在教学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时,要求学生把握歌曲中温柔、甜美的感情。于是,范唱时用轻声,并配上依偎在妈妈跟前静静倾听的动作,这时,有的同学就双手托着下颌,眼睛注视着老师。通过这种范唱的引导,学生都掌握了轻声演唱歌曲,并把握了此曲温柔、甜美的感情,甚至还想象自己静静听妈妈讲故事的甜美画面。
  2 、 多“看”
  让学生长时间进行模唱,学生会感到很被动,觉得很枯燥,虽然歌曲学会了,但学生根本没有参与音乐思考,新课程的音乐教材不仅画面精美,而且在歌曲图谱的设计上更是别出心裁,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图谱上可以明确地看出音的高低、长短和歌曲的主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
  3、 多“读”
  音乐是一门有声艺术。语言是音乐的基础与核心。音乐的基本功体现在咬字、吐字、收声等方面。要使学生的歌声纯、清、远、美,就必须在咬字、吐字上下功夫。在唱歌前,让学生读读歌词,可以有效地进行咬字吐字练习,有利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避免学生唱歌时咬字吐字不清楚,字音走样的毛病,以保持原来字音的准确清楚。通过有感情的读去把握歌词语调、语气的轻重缓急,再配上歌曲旋律,让优美的曲调与诗般的语言完美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读出诗情画意,让他们陶醉其中,灵魂得以洗涤,情感得以升华。
  (三)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1、创新能力的培养。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把创作运用到音乐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创新能力方面得到训练、培养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为歌曲打击乐伴奏,要求学生挑选合适的乐器,按节拍、节奏及歌曲情绪特点,注意音量力度的控制,创作出固定节奏的伴奏,在学会《粉刷匠》、《太阳出来喜洋洋》等歌曲后,要求学生根据旋律创编歌词,让学生来演唱自己创编的歌曲,他们兴致勃勃,唱得特别投入。
  2、审美能力的培养 。一首好的歌曲教材总是贴近学生的生活,表达学生的心声:或蕴涵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心曲,或衬托出一个美丽的梦幻。这种立意与情境之美对学生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使之心灵萌发美的种子,从而提高学生鉴赏艺术美的能力。
  音乐随着社会的发展日益为人们所关注、重视,小学音乐教学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审美情趣提高、音乐智慧的启迪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老师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艺术教育的效果,为祖国培养更多的“花朵”。
  参考文献
  [1]彭琰.促进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的思考《教学与管理》2008
  [2]赵靖.促进农村学校音乐教学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8)
  [3]张瑞.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J]. 青年文学家. 2010(19)
其他文献
会议
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为了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作为课堂中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就必须努力建构
为了提高卷簧机卷制压簧精度和降低卷簧机制造成本,本人对卷簧机送线轮结构进行了创新:送线轮结构由3段圆弧槽组成,这种送线轮结构在和钢丝夹紧时具有2个接触点,能使送线轮传
利用空间多重子结构技术,将具有不同层数的上部结构凝聚为超级空间单元,用能量原理,定义了上部结构等效刚度参与系数的数值法模型,分析了框架、框-剪等典型高层建筑等效刚度衰减的
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人们常常自觉地用专业艺术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艺术教育,因而往往使艺术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
【摘要】计算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专心,严格细致的学习态度,善于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计算仔细,书写工整和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习惯。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文从创设情境、算理指导、熟练口算、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等方面介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培养指导教学  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小学计算教学的基础性。计算不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
怎样学好数学,是刚步入初中校门的同学面临的共同问题。学生在小学学习数学时,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较强,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应用。到了中学,这种学习方法必须改变。那么如何学好数学呢?下面”谈一谈笔者的建议。  1课前预习  初中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难了很多,预习可以分散难点。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
基于薄壳振动理论和半球壳谐振子的实际结构特征,研究了半球谐振陀螺的敏感元件即半球壳的振动特性。给出振子诺振频率和振型在环向进动的计算公式,并在所设计的半球壳样件上进
论述了场桥柴油发电机组在实际生产中出现的的异常振动及维修过程,对柴油发电机组异常振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对其判断和排查方法进行了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