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票据集中管理方案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anz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工商银行2011年开始推行的“票据池”为代表的票据池业务,曾被认定非常有前景。但是,企业集团如何具体运用该产品实现跨行跨地域的票据集中管理,却鲜见资料问世,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化技术的票据集中管理方案,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 票据集中管理
  票据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用支付工具,集汇兑、支付、结算、信用、融资等多种功能于一身,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票据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也日益得到拓展。对于分、子公司众多,并且已经开始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计划的企业集团来说,资金的集中往往带来风险的集中,票据业务的风险,与现金业务的风险一样,如果忽视管理,将很容易导致风险的蔓延与扩大,最终对整个企业集团造成损害。所以,随着现金集中管理的完成,票据的集中管理也势在必行,操作得当的话,除了能够降低风险,还可以利用票据的融资性获得可观的经济收益,从而使资金集中管理计划更加完善。
  一、票据的定义及发展
  根据传统定义,狭义的票据包括:汇票、本票、支票,广义的还包括提单、存单、股票、债券等等,狭义上的票据又常被通称商业票据(Commercial Paper,CP)。
  中国票据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清末,江浙地区经济蓬勃发展,催生了商业票据,如用于汇兑的钱票,还有商行签发给生产者的期票:“竹票”、“茶票”、“鸟头票”等等;民国时期,已有洋行及少量华商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交易;1934年底到1935年初,商业承兑汇票诞生;1936年,上海银行票据承兑所创立;为与票据贴现制度相配合,1936年6月,由中国银行等多家会员银行创设了中国征信所。
  1955年基本停止的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在80年代得到恢复;在1994年以前,国家推动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将商业票据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结算工具;1995年《中国人民银行法》、《票据法》颁布,初步建立了票据行为的规范及法制秩序;1997年,人民银行开始真正行使央行职能,针对金融机构开展商业票据活动制订了一系列的法规、制度,至此,商业票据的使用才开始步入正轨,票据的流通转让初步显示出了短期融资功能。
  我国当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范围较窄,其中最具有票据“本色”特征的当属商业汇票,特别是银行承兑汇票。本文中的“票据集中管理”,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
  二、商业汇票的业务概述
  根据作者多年的从业经验,从事经营的企业在商业汇票的应用实践中,常见到以下一些操作:
  第一,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进行支付。以票面金额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存银行,银行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我方持票支付货款。
  第二,背书。收到下游客户的银行承兑汇票后,进行背书,支付给上游客户。
  第三,贴现。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向银行贴现,获得票面金额扣除贴息后的现金。
  第四,签发100%保证金银行承兑汇票代替支票。支票的使用地域、时限有较多限制,用银行承兑汇票能比支票、银行汇票更灵活地根据实际情况控制资金的流转。
  第五,收到银行承兑汇票后,有条件地向下一手客户背書。这个“条件”最常见就是额外收取利息或贴息给下一手,可以结合经营业务的情况灵活应用。
  第六,开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
  第七,合作套现。向合作公司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对方贴现,扣除贴现息及对方收益后余款归还。操作的关键是要控制购销合同与增值税发票。不少企业都会有多块牌子,便于进行关联操作,套取资金,也设立多块牌子的重要目的之一。
  第八,“买票”。我方现金较多而无业务需要开展时,由合作公司开票给我方,扣除贴现息及额外收益后余款归还对方,我方持票到期托收,赚取较高额的收益。
  以上操作的特点可概括为“低信用风险、高操作风险”。由于商业汇票本身所具备的高信用性,因此风险主要体现在操作的合规性之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于1996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尽管在2004年进行了修改,但仍有一些不适应当前经济及社会发展之处。上面的操作,相当一部分有利于促进自身的经营发展,但却属于法律的禁止行为,是否决定进行,需要企业综合权衡。
  三、对商业汇票进行集中管理的必要性
  通过从严管理银行账户,采取资金预算、集中支付等流程干预手段,可以相对较为容易地实现现金的集中管理。但从上述商业汇票的业务概述可知,由于商业汇票的特殊性,企业在业务实践中存在巨大的操作空间。下面以银行承兑汇票的数据为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作为支付工具,银行承兑汇票的笔数、比重在缓慢在下降,有数据表明:2006~2008年,票据签发的总笔数分别为119111万笔、97842万笔、88226万笔;下降的原因也很容易理解,结算工具的网络化、电子化,使企业有更多高效安全的手段可以选择。但作为融资投资及理财工具的票据业务,发展非常蓬勃。2001~2008年商业汇票(主要是银行承兑汇票)年累计承兑量由1.2万亿元增加到7.1万亿元;贴现量由1.4万亿元增加到13.5万亿元;期末商业汇票未到期余额由0.5万亿元增加到3.2万亿元,贴现余额由0.3万亿元增加到1.9万亿元,贴现年均增幅远远高于同期贷款增幅。
  商业汇票集中管理的意义,概括起来就是三点:
  第一,实现对所有形态资金的管控,降低资金管理风险。
  第二,通过集中管理,控制操作上的合规性风险。
  第三,利用票据的融资性取得更多的收益。
  四、票据集中管理方案实例
  某产业多元化的A资产经营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00亿元。2005年,该企业集团开始实施资金集中管理计划,通过数年努力,现金集中管理取得很大成效。该企业集团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一部分下属企业大量使用银行承兑汇票进行结算及融资,这一部分资金如果放任自流,将减弱资金管控的力度,同时,各下属企业自行签发、自行贴现票据的方式,经济效益较低,势必影响整个资金集中管理计划的效果。   管理当局结合商业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产品,提出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票据集中管理方案。该方案的目的,除了逐步实现整个企业集团的票据管控之外,还将利用集中资源的优势,力争提高经济效益。
  (一)票据集中管理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业务管理上,必须综合考虑以下问题,及对流程进行梳理,否则无法使票据业务实现集中:
  第一,票据开票额度的管理。在票据集中管理后,集团总部一下要监管多家下属企业的票据业务,必须采取额度控制甚至是代办签发票据的方式,对每个下属企业的内部授信额度以及整个企业集团的开票总额度进行管理。
  第二,票据到期支付托收款与内部存款联动管理。票据集中管理后,下属企业会出现到期应付票据由内部存款资金兑付托收款的问题。
  第三,跨银行的票据业务管理。下属企业在不同银行办理的票据授信业务、开出的应付票据业务,是否能够通过系统进行全面管理,并且如果集中成为票据池后,如何在各银行间进行业务协调,实现业务与数据集中的问题。
  第四,效益的提升。通过票据的集中,必须能够在抵偿成本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收益。
  (二)金融服务产品“票据池”
  由于国家对金融的管制,所以银行提供的、经有关监管部门批准进行的“票据池”服务产品,就成为了企业集团实施票据集中管理的重要基础及最好的依托。
  “票据池”的传统定义就是客户与银行签署协议,将票据业务交给银行,由银行提供商业汇票的鉴别、查询、保管、托收、提取、贴现、质押开票等服务。现代票据池,除了票据集合可建立在商业银行之外,还可以将票据集合建立在企业内部或企业集团下属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财务公司中。2011年12月,工商银行首先推出了在全国范围内集票据托管、票据质押等功能于一体的票据池业务,成为国内首家推出该项票据综合管理业务的商业银行,之后其他商业银行也相继推出类似业务。
  无论哪家银行的产品,“票据池”都必须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票据池的管理;二是与之紧密关联的票据行为的管理。结合整个企业集团的实际情况,A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当局決定仍然将票据池建立在商业银行。
  (三)两种不同的技术架构
  由于已具备现金集中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同时也为了实现票据专项资金的管控、账务处理的自动化,因此针对A资产经营公司对票据池业务的需求,银行及技术小组供了两种不同的架构供管理决策当局选择:
  1.在原有资金管理系统上增加票据管理模块的架构。这种架构下,整个票据系统被分成企业前端应用、银行前端应用、银行后台应用三部分:
  企业前端应用:在原在资金管理系统中,新增加票据管理模块,该系统部署在A资产经营公司内,为集团总部、下属企业提供全面的票据业务管理、票据登记、背书、银行托管、票据质押等功能。该系统同时提供与银行票据池的接口,可以向银行发送票据托管申请、质押等指令,能实时查询银行票据办理的进度;由于该系统可以与多家银行进行对接管理,为合作银行的遴选提供了很大的弹性空间。
  银行前端应用:银行业务人员通过该平台可以接收企业的票据业务申请,进行后台业务审核办理,并将结果反馈给企业应用端。
  银行后端应用:该系统为银行内部的核心系统,如同银企直连、信贷管理系统一样,酌情开放接口,提供与银行前端应用的对接。
  2.使用银行提供的票据池管理系统架构。这种方式下,银行的票据池系统将身份认证功能集成到资金管理系统中,通过单点登录模式,实现资金管理人员在统一的入口中,进入到票据池管理系统操作票据业务。结合资金管理系统的账户管理功能,实现对票据及票据专项资金的管控。
  对两种架构进行对比分析,银行提供的票据池管理系统虽然也能满足票据登记、票据背书、票据托收、票据质押等功能的需要,但不能提供对内向集团总部资金中心贴现、票据额度管理、授信额度分配、资金预算控制等功能,在总体需求满足度上,与前一种架构有较大差距。
  A资产经营公司管理决策当局最后决定使用前一种架构。
  (四)业务运作场景
  1.A资产经营公司票据集中管理方案的主要业务要素。票据。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后期视业务所需考虑接受商业承兑汇票;其中入池质押的,必须为风险程度较低的银行承兑汇票。
  账户。集团总部和下属企业在银行开立的银行结算账户及保证金账户。
  担保质押额度。入池质押票据价值乘以质押率所得额度。
  可开票额度。票据授信额度减去担保质押额度。
  2.主要的业务操作。入池。集团总部或下属企业将其持有的商业汇票加入集团票据池,进行集中管理和使用。
  具体操作:集中入池:集团总部发起。分散入池:集团总部或各下属企业各自发起。
  入池后的票据可实现如下功能:
  申请贴现:对池内票据发起贴现申请,将票据出池后进行贴现。
  申请质押:对入池托管的票据发起质押申请,增加票据池可用担保额度。
  申请转让:对入池托管的票据发起转让申请,将票据出池后背书转让下一手。
  申请托收:对池内票据发起托收申请,在票据池可用担保额度足够时,银行将托收款项转入客户结算账户。
  出池。出池是指集团总部或下属企业申请将其在票据池内代保管或质押的票据解除代保管或质押并取回,质押票据能否出池需取决于票据池可用担保额度。
  托收。是指集团总部或下属企业委托经办行将票据池内的代保管票据在提示付款期内向承兑人提示付款,或经办行将票据池内的质押票据在提示付款期内向承兑人提示付款。
  新开。是指集团总部及下属企业以票据池为担保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并向银行申请承兑开票金额通过担保额度使用限额、可用担保额度的双重控制。
  内部贴现。指下属企业以入池票据为质押,向集团总部申请内部贴现。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对放化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收集70例,将其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观察组
一段时间以来,我不断地发现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不知如何开课的问题,原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应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如何开辟作文教学更宽广的天地,这便成了我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求广大教学工作者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通过师生互动的教学改
期刊
期刊
期刊
开展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调查研究,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了一条全面、科学、可持续的解决路径,真正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思维能力、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
通过对这一例输注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后外渗致组织水肿的观察,因氨基酸属于高渗性溶液,外渗到皮下组织时,其渗透压增加,使血管内水分渗透到皮下组织,因而在短时间内形成高度水
电冰箱的出现,让长时间地保鲜、贮存食物成为现实,为人们紧张而忙碌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很多人都习惯在方便的时候采购一大批食品,想吃的时候,只要打开冰箱,就能随时享用。  由此很多人都认为,冰箱就是用来防止食物腐败变质的,尤其是冷冻室,放多久都没关系。可事实并非如此,家庭中使用的冰箱,冷冻室的温度一般都在零下18℃左右,而这个温度只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保存食物的风味、营养成分以及它的新鲜度,但却阻止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