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根扎在房子里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21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画家Claire Basler多年之前买了一个废弃的城堡,她在里面重新修缮,植树种草,最终把它变成了肆意长草而又相当感性的花园,她描述她在花园里面的生活,画画,周围一片寂静只有鸟儿歌唱,细碎的空气流过树丛的响声;当房间里面都是朋友、当他们自由地漫步在波伏瓦(Beauvoir)、当他们完整地感受四季、当孩子们不想再回到巴黎、当他们日常在火炉旁、当每天夜里,西面的广袤景象呈现出无限神奇的天空,他们总是深受感动……这是典型的法国人的浪漫情怀,生活得像是一首诗歌一样,令人嘘唏又艳羡。建筑师Frank Gehry则是频频为别人建造城堡,比如这次被广泛传播的路易威登基金会的建筑,这座占地一公顷的建筑,高43米,分隔成11个展馆,并包含一个用于演出和活动的礼堂。它的外形如同一朵玻璃云或者是胡乱绽开的一朵朵莲花驾凌在巴黎布洛涅森林公园北的Jardind Acclimatation游艺园之上,难免让人浮想联翩。Frank Gehry赞美一栋大楼的方式就是惊讶的问“这是从哪里来的”,在他建好一栋栋的房子之后,别人也开始这样问了,是的它们像是飞碟之类外星来客,它们在那个空间里相处的肆意跋扈又莫名奇妙。Claire Basler把自己置身于花丛中,Frank Gehry怎愿意让别人处在一个怪胎当中,一个诗人和一个疯子的表达方式是如此不同,但是殊途同归的是,他们都无比重视人存在于空间的形式,人和环境相处的方式。对于建筑的改造就是对房子的化妆,变得更美好些,让我们更畅快的生活——“不想再回到巴黎去了”。
   Claire Basler
  我的家是一个肆意长草且相当感性的花园
  Claire Basler拥有一个城堡,她在里面画画,她把城堡里面也画成画,她在城堡的每一个角落都摆上鲜花,她的画里面也画满了花,她喜欢那些画面和现实中的相似,然后在梦中纠缠。上面那些是她对当下生活的描述,令人唏嘘,这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当中么?那不是桃花源是橘树源,当然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他们在在荒弃多年的老城堡中重建花园、公园,重建他们的生活空间。每天,她都对自己住在这个地方感到惊讶,这种新奇感让每个人都羡慕。
  “当我在画画的时候,周围一片寂静只有鸟儿歌唱,细碎的空气流过树丛的响声;当房间里面都是朋友、当我们自由地漫步在波伏瓦(Beauvoir)、当我们完整地感受四季、当孩子们不想再回到巴黎、当我们日常在火炉旁、当每天夜里,西面的广袤景象呈现出无限神奇的天空,我总是深受感动……”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Claire Basler
  Q:请跟我们谈一谈你的城堡,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住在这里,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它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买下这个城堡已经将近4年了,我们在这里生活已经有三年半的时间了。我们喜欢这个地方的潜力,周围有非常美丽的树,有它整体的风景布局:城堡被高大的树木包围,在城堡的另一面又有开阔的视野,远处是田园和繁茂的灌木丛。当初我们想要的就是住在这样一片人烟稀少又深入自然的地方。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这边有个一个橘园,我才能够在不中断我绘画的前提下,立即建立我的工作室。即便如此,在最开始重新修葺城堡的时候,是非常困难的,因为这个地方已经被关闭了40年。没有水没有电,淋浴这样简单的事情都没有办法做。
  我的先生Pierre独自对这里进行维修、翻新,处理一系列的紧急情况,包括房顶的搭建等等等等。整个过程就像是与时间的一场赛跑。
  那个时候还没有花园,只有孤零零一株玫瑰树在橘园的工作室前。
  Q:我在照片中看到你在城堡的各处都画了花朵,你是根据什么进行设计的?
  A:是花的梦幻、迷人、柔软和力量,创造出没有限制生长的需要。我不喜欢被限制,我需要生活在我的世界里,它给我安全感,保护着我。
  Q:整个绘制城堡的过程是一个宏大的过程么?你完成了多少?
  A:整一个城堡有3000平方米。现在一层已经开放了。
  Q:为什么从事艺术这个行业,它给你带来哪些满足?你是怎样成为一名画家的?
  A:我用了很长的时间,和喜欢我作品的人们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我定期举行公众日的开放已有30年。这是一种让我可以停留在我的世界里的方式,虽然必须要向所有人敞开自己,这没有那么痛苦。
  我说这是痛苦的,但是我的工作也同样是一个很大的喜悦和盛典。公众开放日是我愿意与那些喜欢我作品的人分享的时刻。我付出全部,掏空自己但是同样得到了别人的倾入和情感的分享。我保持对周围事物的好奇,我的工作也持续带给我惊喜。
  Q:你创作中的灵感从何而来?


  A:我的灵感来自于自然也是为了自然,同样也是它与人类的关系。我的灵感也同样表达了我每日的感想,悲喜,温和,深入,力量,爱,美,轻快清新,也有它们的反面。树木,花草,山水,天空,积水,薄雾,一些都在用真实的方式讲述着,也将我带向远方。
  这些主题也让我专心研究色彩。刷,抓,淡化,叠加……对于色彩的研究也是实验,是灵感,是目的。是光线强化了画面组合和情感。通过光线,呈现出线条,通过色彩呈现出笔触。光线,形态,叶子上的光点,松树树干上的红点,灰色的天空或者是灿烂欢快的春日。色彩的情绪,是一种感觉通过颜色被蔓延能够产生要自我表达的需求。
  Q:你是怎样选择鲜花的?怎样把鲜花和你的空间结合起来?你每天会用掉多少鲜花呢?你为此会用掉你多少时间?
  A:我的生活中都充斥着枝桠和鲜花,但是我并不会在每个房间每天都养花,那些我放在房间里的植物和我墙上挂着的画或者直接在墙面上的画是一体的,我组合它们就像是我组合我的画面一样。它们在这个几何空间里面组合就像是在自然中的无序状态一般。我时刻关注着我生活中的和谐和永恒。   有时我用花店的花;有时是独独一支茎秆,平缓,带几何弧度。有的时候是一大丛,我对事物的观察就像在大自然中一样。我喜欢那些画面和现实中的相似,然后在梦中纠缠。
  照顾这些花非常耗时间的,但是当我看到它们摆在花瓶里再到某一刻枯萎凋零,感受到它们生命的每一刻都非常美。
  Q:你的审美受到了谁的影响呢?跟我们谈一谈你童年的故事?
  A:我的童年,从早餐到入睡间,我学习的每个姿态都是愉快和美的指示,每天每个选择都要保持对于周围的关注。同样,装饰对于我来说具有一种历史感而不是单纯地展示。茶壶的颜色,杯子手柄的形状,玻璃杯的透明度,打扫用的刷子的形状,衣柜的门,全部充满生命力,全部都很重要。同样,当我漫步在树林或者是花园的时候,一切也都是美丽而让人感兴趣的。我学会了观察,理解,爱,这是我收到的最美丽的礼物。
  这一切都是我父亲教会我的。他是一个很温文尔雅的人,他会很多而且从来不出错。他热爱自然。小的时候每当放假,父母就回带我们去汝拉省,那边是山区,少人居住。那种自由的感觉是无边无际的,绿草,无拘无束地奔跑。那是我童年最美的回忆。
  Q:这些绿色的植物营造出来一个家的效果,你对家的定义是怎样?


  A: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它是我们存在的根源,它帮助我成长,从各方面抚育了我。我相信它对于我的孩子也是同样的意义。这需要言传身教,但是在一个家庭中保持谨慎和有让步空间也是很难的。我的孩子对于我的创作也有巨大的贡献。
  我的父亲是这样传授给我的,我的家是一个肆意长草且相当感性的花园,有它的脾气,暴雨天后继而来的晴朗清新的春天,我们推搡着阳光,扬起风雨洗净的头,反省这风暴和痛苦。
  我们是从骨子里对生活充满激情。
  Q:你最喜欢哪个年代?已经逝去的人或者事物会带给你灵感么?
  A:通过对绘画大师们的巨作观察,我学习到了很多。那些时期很多事物之间彼此相辅相成的。我喜欢十七十八世纪的法国,但通过很多年按照时间顺序的学习,我对于很多时期的、很多东西也都很喜欢。我的视野更加大了。
  Q:在你的日常生活中,美拥有怎样的位置?你会如何定义美?美纯粹是一种乐趣吗?偶尔也是一种约束吗?
  A:美是我生命中的引擎,对我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直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它本身不是为了呈现而出现,它是一种哲学,是必需品,刺激着欲望并带来积极的能量。
  美不会限制我的创作。它是目标,并要求着我创作感动我,触动我的作品。
  美是存在于各种表达和形态的。它不仅仅是我们公认的美丽。它可以是一个悲伤的故事,是一堆垃圾,一个雾天,等等。美是情感所致,带着极大的愉悦。
  Q:你对未来有哪些规划?比如对这个城堡、比如对你的艺术、比如对你的生活?
  A:一直,一直画下去……这个城堡又让我有了新的动力,它让我能够将更多的梦实现在里面。没有Pierre我亲爱的伴侣我是没有办法开始这一场冒险的。即使是这样一个疯狂的项目,我们也会全力进行这两人的冒险。
   Frank Gehry
  象征法国深厚文化使命的宏伟船舰
  建筑大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经常谈论他早期在洛杉矶获得灵感的艺术家职业生涯。他设计过艺术家工作室,画廊装置,当然还有艺术博物馆。
  路易威登基金会正式宣布将于2015年6月20日到2015年8月9日在北京举行其首个“无疆界艺术”项目,将“弗兰克·盖里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建筑展览”带入中国公众视野之中。
  主题聚焦在弗兰克·盖里所设计建造的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这个在北京举办的展览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向公众展现了这位获得1989年行业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的建筑师的创意世界。展览追溯了整个基金会设计的始终,从初始的设计草图到最终建筑的成型,弗兰克·盖里将其定义为一艘“象征法国深厚文化使命的宏伟船舰”。
  除了展出众多设计图原稿,这个展览也汇集了整个建筑项目进程中所制作的各种建筑模型,并精心分组展示,以呈现针对基金会建筑各个不同方面的研究:基地规划与建筑配置、项目计划、方案构思、室内空间设计、冰山建筑体及玻璃船帆。
  此次展览承伯纳德·阿诺特(Bernard Arnault)先生要求而策划举办,由弗兰克·盖里的团队和策展团队——在主策展人弗雷德里克·米盖鲁(Frédéric Migayrou)与副策展人塞巴斯蒂安·谢鲁(Sébastien Cherruet) 的领导下密切合作策划,整个展览构成一件名副其实的装置艺术。从最初面向巴黎,到今天来到中国,阅历丰富熟知巴黎著名建筑物的中国公众在这个展览中可以深入探索弗兰克·盖里所设计建造的巴黎建筑新坐标。此外,中国公众也可在这个展览中从不同的视听角度全面了解巴黎路易威登基金会自开幕以来所举办的多项艺术活动。


  “建筑有它的艺术属性在里面。但我不想声称自己是艺术家,一个平庸的或一个伟大的。这不是我的游戏。不同的时间点上,文化自有对艺术家的定义,不用刻意把自己当作什么。”弗兰克·盖里如是说。
  听Frank Gehry怎么说
  有人说我改变了建筑界
  我不是救世主,也不想去拯救什么。就像我先前所说,我确实受过良好教育,对世界有自己的感知,这源于我早年在加拿大和法国的生活经历,以及大学后在南加州度过的时光。
  在我年轻时候,确实有过改变整座城市面貌的雄心壮志,不过官僚主义盛行的现实打破了我的梦想。实际上,每一位设计师都会对一座城市有全局的构想,但他真正设计的往往只是一两座建筑。社会在变,人要保持与时俱进,快速地与身处的时代、政治环境、共同价值观相适应,所以,比起整个世界的林林总总,我们有时做的事是很微不足道的。   我对艺术如此感兴趣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虽然我家里很穷,我妈妈坚持带我去多伦多的美术馆。后来,在洛杉矶的建筑环境下长大,日本和亚洲对我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于是我开始研究亚洲艺术,非常投入的了解木刻图画。当然,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有那些木刻的收集,所以这里还有艺术和赖特之间的联系。
  南加州大学建筑学院、艺术学院是在同一栋大楼。我同时修艺术类和建筑类的课程,所以我了解这两个领域的人。1960年代初,我在洛杉矶做Danziger工作室。当工程还在建设中时,有个有趣的家伙走过来,开始跟我说话。他叫埃德摩西,是洛杉矶的艺术家。之后他陆续带来了很多其他艺术家,像比利·阿尔本斯顿和肯·布莱斯。他邀请我到他家吃饭,我认识了洛杉矶艺术圈的整个文化。我遇到了很多到洛杉矶来的纽约艺术家,像Jasper Johns,Bob Rauschenberg,我花了很多时间和他们在一起。
  艺术圈对我的影响
  其实很难不被这一切所影响,因为他们做的事情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如果他们想要做的事情没有办法做到,他们就会发明相应的技术。我从那些家伙身上学到了很多。我们到现在仍然这样做,就像给艾森豪威尔做的专为纪念艾森豪威尔在华盛顿特区的金属屏幕。并不是只有我自己来做,工作室还有很多人在发挥自己独有的天才之处。
  我决定利用电脑技术了
  我决定利用电脑技术,是因为在构建精确外观时遇到障碍。我发现电脑能使我精确到我所希望的效果,让我更好地掌控工作进程,使我从最初设计到最终竣工的过程中都保持思路清晰和工作效率。
  当我发现我能用可接受的预算达到梦寐以求的效果时,我很兴奋。同时,我发现还能够通过减少浪费来控制进度。现在,我们能通过电脑来减少浪费,把这些资源用在提高建筑质量上,使其更人性化、更易于接受。这是我的目标,电脑帮了我很多。我本人连启动电脑都不会,但我们与相关技术公司合作。
  哈哈,我的灵感来源
  我认为建筑师归根结底是服务型的工作,地产公司雇佣我做设计,我们会根据这个项目去探索各种机会,做出各种选择,我们同样与客户保持持续互动,分析他们的业务需求以及对相关市场的把握。至于创新灵感,一方面来自我个人的探索心与好奇心,另一方面是不断去响应客户的需求,包括预算的要求、市场的把握,我很难简单界定灵感的来源,我认为它是在设计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主要是以一种开放的态度拥抱所有机会,同时与客户互动中进行寻找。
  说我在用做雕塑的方法设计建筑,这是不准确的
  我把建筑当作建筑,要对正在建造的社区和所有当地“自以为是”的东西负起责任。这就是我做的。我相信着这一切,现在仍然如此。
  建筑史在我看来反映出一个长期沿袭雕塑艺术的过程。建筑的艺术性来自菲迪亚斯,就是建造了帕台农神庙的家伙,然后一路到现在。这里面就有一种艺术性。你必须决定用什么比例,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在那些过去的文化中有一定的游戏规则适用,比如他们会用带有凹槽的柱子和柱首等等,而且非常对样。有人在做选择所以它们没有看起来都一样。当时还有很多是突破了所谓的条条框框。如果你去佛罗伦萨看布鲁内莱斯基做的帕齐教堂(Pazzi Chapel),你会说,“这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或者感叹他做的穹顶。这些都是非常大的创新,他们在建筑中创造空间。如果说这都不是艺术,我不知道什么才是。
  对待那些非议的态度,建筑师这个职业简单而庄严
  我只是完成本职工作。对我而言,并不是仅仅为了谋求自我发展,我的作品能说明一切。不过,如果别人谈论我的作品,我也会很高兴。在设计过程中,我攻克建筑本身的难题,并尽力去协调包括周边环境等相关问题。我尊重我的客户,遵守他们的预算和制定的计划。我确实不是一名靠演讲出名的艺术家,但我也经常对生活进行反思,有时也会听音乐、看书,只是我有自己表达观点的方式。
  CCTV大楼具备积极的意义
  与世界各地的古代建筑一样,中国的旧式建筑能激发灵感、带来思考。在我看来,中国的现代建筑大多出于商业目的,以建筑艺术为重的还是比较少的,这也是全球建筑的一种共同趋势。当然从绝对数量上说,中国新建筑非常多,发展也很快,但在建筑艺术方面我就很难做评价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现在建筑师可以表达自己的建筑观点和灵感,这是我很高兴看到的一个现象。在一个自由表达的时代,建筑师有机会和潜能去创造更美好的建筑物,比如CCTV大楼,我觉得这具备积极的意义。
  不,你是一个艺术家
  如今的文化是当有艺术家对你说,“不,你不是一个艺术家”。当你得到这样的反应后,你要么上去和他们争论这件事,或者你就说好吧。当有人问我是不是一个艺术家,我总是说不是。我是一名建筑师。由于社会既定的某些原因,在今天建筑不是一门艺术,而是工程设计,是就事论事来解决住房、提供办公室之类的东西。虽然我不认为它是如此,但如果其余世界都希望看到并认同这样的说法,世界上每一个城市都会看起来非常蹩脚。
其他文献
1975年出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邹操,有着哲学和艺术学的双重学术背景,他凭借如此特殊的知识结构专注于个人的艺术探索与实践。从2007年开始,邹操的诸多作品频频受邀参加各类国际展览,成为备受海外关注的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邹操早期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征和观念性语言,其以“指纹”为图像符号的系列作品所探讨的问题在于社会个体身份的生成和建构与社会历史、政治权力、文化差异之间的矛盾张力。  近年来,邹操开
期刊
大自然有很多镜面,比如湖面,比如猫的眼睛。在包罗万象的色谱词典里,却有这样一个最不准确的色彩,人们叫它“Chatoyant”,意思是光泽的、变化的,源自形容猫眼光泽的词语,是指具有色调变化或光泽的物体,也包括闪烁、发射的现象,例如高级宝石或具有彩虹色光耀的布料。但这并不是那么好理解,因为变化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它的色值又该是什么样的呢?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叫“彩虹色的光耀”,并最终确定
期刊
1965年生人的王志飞今年刚好50岁,他与另一位大叔吴秀波是死党,演过许多魅力指数七颗星的角色。眼下,他又有一部新戏备受追捧,那就是与江珊联袂主演的电视剧《婚姻时差》。在这部剧中,王志飞饰演了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商人,他和江珊饰演的吴婷是一对中年夫妻。李海在妻子出国陪读成为留守男人时,经历了婚姻和事业的双重危机,他们的婚姻关系还被宋宁扮演的黄蓉不断地使坏、间离,而因为和妻子异地分居,孤独寂寞的情况下李
期刊
1925年,日德兰半岛北部风景如画的斯特鲁尔(Struer)镇,两位锐意创新的丹麦工程师Peter Bang和Svend Olufsen为B&O的厂牌奠基,二人戮力于追求高品质放音效果,致力设计出最堪完美的音响设备。时光荏苒,近一个世纪的光景倏尔过去,他们也许不曾想到在而今这个快速迭代的电子消费时代,凭借出众的技术品质,更依托恒久的设计风貌,B&O已然成为全球视听领域北欧设计的奢华典范。6月13日
期刊
新秀:功夫见昆仑  厨师的汤,唱戏的腔。考验一位鲁菜厨师能否出师,乌鱼蛋汤是一道关。  乌鱼蛋汤讲究盐、胡椒粉、醋,三足鼎立。老师傅尝了一口,不会说少了哪味料,只说欠点。暗自加了点什么,魂就有了。  “三者少了谁,都是立不住的,底味不够。”自幼学习鲁菜的吴疆,曾经走访济南的老饭庄,考察鲁菜古法在今天的传承。“鲁菜根基扎实,技法考究,在过去,成为一个能颠勺炒菜的师傅,没有十年是下不来的。”  吴疆说
期刊
为了庆祝施华洛世奇成立120 周年,该奥地利仿水晶公司已于6月12日开始为期两周的私家珍藏作品展览,展出自1895 年以来施华洛世奇与来自艺术、建筑、设计、时装、首饰及影视行业的40 余位设计师的合作成果。这场极富魅力的展览,探索了该品牌在时装、首饰、 设计和表演方面长达 120 周年的悠久传统。  2015 年上海 World Jewelry Facets 环球时尚首饰汇展施华洛世奇设计展于 6
期刊
以电音之名,云集上海,能够拥有此神力让上万电音迷集结于此的,就是百威风暴电音节了。回顾去年在上海掀起电音狂潮的风暴电音节,集齐了“钱妞”Ke$ha、Axwell&Sebastian Ingrosso、Afrojack等一众电音大咖,与超过四万人的炫音狂欢,制造了万人空巷的壮观,全力以赴打造大中华地区最大的户外电子音乐节。本次由Tiesto与张靓颖跨界合作的2015百威风暴电音节的主题曲《Chang
期刊
宁静是贵州人。贵州产好酒。从酒乡走出来的她,脾气性子也像极了一坛好酒。闻着冲,入口呛;直入人心,却烫不了舌,烧不了口。喝下去反而清冽甘醇,回味无穷。  20岁时,她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丰润性感的米兰。30岁时,她是荧屏上最深入人心的“大玉儿”。40岁时,她是她自己。  在旅行真人秀《花儿与少年》中,脾气火爆、直来直往的她为这场旅行撒了一把红辣椒,一开始呛得辣人,到后来却越辣越过瘾。  宁静比约定
期刊
等我的书比他卖得好,他就要让出版社把我的书下掉,他是韩寒  Q:新书销量超50万,心情如何?现在有没有更高销量的预期?  A:意外以及开心,其实说实话,这本书是一个转型,我自己开始是没有多少信心会成为一个非常畅销级的作品,但现在这个成绩确实让我非常意外,首先很感谢喜欢它的读者们,然后要感谢自己,当时坚持写这本书。对销量的预期,100万吧,因为在上海发布会的时候,韩寒和果麦的老总都非常期待下了这个数
期刊
描述当下奢侈品行业的情形,也许转述狄更斯写在《双城记》扉页上的判语都有点意兴阑珊。今年六月,在摩纳哥蒙特卡洛的一次奢侈品行业论坛上,一位领军人物坦言,“我在夜里辗转反侧。”而与失眠的私密相较,失语的公开性则更将问题摆上了桌面。自今年3月CHANEL全球大调价之后,许多奢侈品牌高管出现在公开场合时,都会面对类似的发难:市场怎么了?现在怎么办?以及,未来还会不会更糟?职业经理人的笑容依旧,但辞令的飘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