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 现在是我最好的时代 别叫我女王大人

来源 :北京青年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l_02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宁静是贵州人。贵州产好酒。从酒乡走出来的她,脾气性子也像极了一坛好酒。闻着冲,入口呛;直入人心,却烫不了舌,烧不了口。喝下去反而清冽甘醇,回味无穷。
  20岁时,她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中丰润性感的米兰。30岁时,她是荧屏上最深入人心的“大玉儿”。40岁时,她是她自己。
  在旅行真人秀《花儿与少年》中,脾气火爆、直来直往的她为这场旅行撒了一把红辣椒,一开始呛得辣人,到后来却越辣越过瘾。
  宁静比约定的采访时间提前来到影棚。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一阵直冲头顶的开怀大笑告诉你,她人已经到了。
  宁静的笑声很有爆发力。沙哑中透着爽朗。就算没见着她的大眼睛,她的笑也能把你一下子先勾住。
  一副山城人与生俱来的大嗓门,让很多人在第一眼见到她时都觉着她“很厉害”。等到交谈时,她身上温暖的热度又自然而然传递出来。采访前的闲聊中,宁静兴致勃勃地给身边的工作人员解读“茅台常识”。对于香气、口感、种类云云,如数家珍。生在贵州的她自谦“略懂”,可以道出一二。
  年轻时在外拍戏,宁静经常遇到热情的老演员来劝酒,她总会被人送上这样一句话:贵州人都能喝嘛。宁静的豪爽个性和大女人的外形让她看起来像个“千杯不醉”的女中豪杰。但事实上,她除了偶尔饮少量红酒,对白酒几乎滴酒不沾。
  “劝了我也不喝,后来也没人敢劝我。” 宁静快人快语,直截了当。她说,自己不喜欢白酒的味道。只不过后来茅台越来越火,守着故乡的特产,就粗浅研究了一下。
  “很多北方人对贵州的酒性不了解,是容易喝坏的。”讲起贵州的酒性,她头头是道,但她只是茅台界的“王语嫣”。十几年前,她还在家里存了一些老酒。自己不喝,就为了存着,遇到懂的朋友可以拿出来分享——这很像她对古董的态度,纯是喜欢,但不会以投资和升值的眼光来衡量它。
  宁静骨子里是个传统的人。虽然懂酒,但生活中真正离不开的是茶。
  “对茶的喜欢是天生来的。也不会挑,什么茶都喝。”参加旅行真人秀《花儿与少年》之前,宁静最自在的状态就是在家宅着。“躺在床上看会儿书,鼓捣鼓捣茶叶,或者索性什么都不做。”
  但只要一出门,她非得把自己打扮得精致得体才行。旅行中,宁静的行李箱被塞得满满当当,她要带上搭配好的高跟鞋和饰物,还有给自己准备的茶叶和常备药——她甚至还带了一团毛线来打发时间。她说那不是“装”,“起初不了解节目的特性,以为旅行节目就是休闲节目,总得带点什么打发时间。”而自己喜欢看的书又多是“侦探小说杀人放火什么的,不适合旅行中看”,她也担心手里拿本书会被人骂“太装”,所以带了毛线。“其实我是一个容易多想的人。”宁静总结。
  一想到自己的口无遮拦,宁静在上真人秀之前也曾考虑:要不要在行为举止上稍微“装”一下?最终还是作罢。“真人秀是24小时都在那里。装得过来吗?我今天这样,明天又那样,总会穿帮的嘛!”对于这个吃辣椒长大的女人来说,“装”实在太累太难。镜子里的宁静眨了两下眼睛,“索性我就那样。”
  于是在观众在第一集《花少》里就见识了宁静的真性情。旅行开始时,身体不适应,她直接呛声“不去”。当身体渐入佳境,她又在随后的旅程中大显身手——划赛艇,扎帐棚,烙大饼,洗碗做饭飙车,对于自己能做的事,她又疯狂得不亦乐乎。宁静的存在像是“花少”餐桌上的一剂火锅底料,麻辣、热烈,有盐有味。她这种直给的性格让观众对她的态度分流为喜恶两派:喜欢她的人爱她的真,吐槽她的人受不了她的火爆。然而随着节目的进行,喜欢她的人越来越多。
  四十三岁的她很清楚什么是适合自己的,也毫不掩盖自己身上的小瑕疵。拍摄前,宁静对着镜子用眉笔点了点嘴边的那枚被粉底遮掉的小痣。她向记者解释,“每次它一被遮上,就像个小肉包,看着反倒不自然。还不如就让它露出来。”她还一脸严肃地嘱咐摄影师不要把她的黑眼圈修掉——“千万别修,啊!修掉了可就不是我啦!”
  坚持瑕疵也是自己的一部分。这就是宁静的自信,一如她在真人秀里的洒脱表现。这股活得透彻的自信与坚持,是你我在20岁女孩身上很难看到的东西。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宁静
  【任性姐姐】“装什么装,会穿帮的。”
  从小到大。宁静自称没穷过,也没富过,一直活得心安理得。《花儿与少年》是宁静人生中第一次“穷游”。她不担心“穷”,“如果到了吃龙肉的环境,那驴肉我是不会吃的。但如果条件所限让我吃馒头,我也能吃得特别欢!” 遇到什么情况,就怎么应对,不会高不成低不就,也用不着装——这是宁静在这场穷游中自得其乐的原因。
  Q:《花少》出发前,你的一句突发“不去”,把导演和观众都惊着了,后来你怎么做通自己的思想工作的?
  A:旅行中我最担心自己的身体。在什么都不知情的时候,我当然会慌,他们告诉我这是个疯狂的旅行,结果我后来真“疯狂”了,观众也看到了。节目组的一听我说“不去”,态度特别好。人家问,宁静你需要什么帮助啊?我一下就觉得自己特别过分,立马看自己可凶恶了。我心一下就软了,就跟刚才没发生过什么似的。
  Q:你的性格直来直往,对于真人秀所带来的话题性和娱乐性,你有所准备吗?
  A:我猜到了。但我没有想到会这么严重。之前也想过,要不要做一些调整。语言上啊,行动上啊,要不要装一下。我是一个不“靠谱”的人,很难装。索性我就那样。有人说,你怎么不改一改呢?我为什么要改呢!我也没伤害别人啊,干嘛要顺应潮流动不动就“认错”呢?我改完了,对于那一半喜欢我的人,我也对不起他们啊。我为什么要为了不喜欢我的人要伤害喜欢我的人呢。还有人问我,下一季再找你去,你会把自己洗白一点吗?太可笑了,我本来就白的,洗个屁呀。你看因为这句话可能又要被Bi掉了。
  Q:有人吐槽你去旅行像去走红毯,生活中你也是不打扮好绝不出门的吗?   A:小的时候我并不注意形象,不像现在的年轻演员,当时大家都很质朴,经常穿的乱七八糟就出去了,也不懂得什么是得体。我很早就有机会和香港演员还有外国演员合作。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经营好自己的形象是对自己的一种尊重。不要让人家觉得我们中国人不够讲究。早期我们去香港宣传,没有一件衣服是可以拿来做宣传服装的,更别说走红毯了。那时候物资也很匮乏。但这不是理由。后来我也经历了找不到北的阶段。花了好多钱买了一箱子衣服还是没有一件可以拿出手的。其实不需要一箱子那么多。找到适合自己又得体的服装,需要一个过程。
  现在就算我在乡下拍戏,也会有意无意带一两套宣传的衣服,以备不时之需。拍戏时可能没机会穿那种时髦的衣服。那也要想在前面,以防万一。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有什么变动,万一临时举行发布会呢。
  Q:你享受穷游的过程吗,你擅长照顾自己吗?
  A:跟大家比起来,我觉得自己会过得不错。生活的苦和不苦完全是自己给自己安排的,就看你想给自己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其实我是个悲观的人,我喜欢把事情想得糟糕一点,这样还有什么比现在更糟糕呢。当情况变得稍好一点儿,我反而还特知足。我是金牛座,如果只有十块钱,我就以窝头和馒头为基础生活,也能过得不错,还能存下好多钱,应急的时候总会用得着吧。
  Q:现在回过头来看,一路上最让你觉得好玩和难忘的经历是什么?
  A:在斯科费尔峰爬山和徒步20公里,你看我虽然喊累,其实我是非常喜欢的。刚一开始爬了十分钟我就不爬了,身体是真的受不了。后来小井和杨洋把我的包抢去,硬要帮我背,还陪着我一起爬,我又被感动了。我就跟他们的节奏走一会儿歇一会儿,我发现我还是能适应这个节奏的。到后来队里又有其他人受不了,而且我觉得大家都有点疲劳,尤其是小井。他在山上跑来跑去照顾前前后后,我们要爬了单程,他得走了我们路程的1.5倍。所以我也支持他的决定,那不爬就不爬了。
  一开始节目组不敢告诉我们走了多远。当天晚上到了营地,他们偷偷告诉我们,我们走了20公里,我们都被自己吓到了。想想那一路的风景,还是很美,还是很享受。所以下次有机会,我还是会约几个人爬一爬。
  Q:这次旅行给你带来什么变化?


  A:我以前对自然景观不感兴趣。我是贵州来的,贵州的好山好水太多了,每次去一个地方有人说这里的山水如何如何美,我的反应都是:啊?这有什么好看?至少要比我们那儿好吧。否则我都不觉得好。这次旅行之后,一个是我的身体变好了,一个是我发现我还是愿意走出去的。以前总是宅在家里,不愿意出去。这是我最大的变化。
  Q:有想过假如让你当导游,会是什么样子?
  A:我让大家休息,都停下来,别干活了。出来旅行,就是休息和放松。节目组之前跟我聊过,我这么一说,把人家都吓死了,他们不敢让我做导游。我是一个不会去逼别人的人。相反,别人犯点错误,我也很理解。干嘛要让自己跟神一样,多累,而且总会暴露的。
  【演员的修养】“演戏可以霸道,做人不能这样”
  成为演员之前,宁静是珠江电影制片厂的一名动画设计师,这份工作源于她自幼的美术功底。一次拍摄广告的机缘巧合让20岁的宁静走上了演员的道路,并自此顺风顺水。在拍摄《阳光灿烂的日子》时,姜文曾评价宁静“像一颗定时炸弹”,此话一语双关地道出了她的火辣性格和惊人的表演天赋。在上世纪90年代的大银幕上,大眼睛的宁静,成为一道势不可挡的风景。
  Q:到目前为止,对你影响最深的作品是哪一部?
  A:上世纪90年代的戏都对我影响很深,《炮打双灯》是一个节点。如果以前的戏只是奠定了我成为一个演员的基础。那这部戏奠定了我成为一个好演员的基础。紧接着这股劲在另一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又得到发扬。这两部戏对我帮助很大。接下来又有一系列大片,《大辫子的诱惑》和《兰陵王》,这些都是当年很有影响的戏。那个年代的几部大戏,除了陈凯歌和张艺谋导演的戏我没有演过,其他的我都有演过,有这样的命运机缘非常难得。
  Q:现在衡量一部戏,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
  A:打动你的剧本,一看进去到就能感受到。现在剧本很多,但也是表面繁荣,大多数剧本还是普通的。面对这个情况,就要想你是要当艺术家,还是当演员?当艺术家就拒绝吧。但如果考虑到现实,那就先不搞艺术了,先吃饱再说吧。我每接一部戏都被人问,为什么要演这个角色,没有为什么,我是演员,我就靠这个生活。挺矛盾的。
  影响一部戏的成功有各种原因,非常复杂。就像一个造型师,他不可能把自己造型的每个艺人都像作品那样打造。影响发挥和最终效果的因素太多了,总有你 Hold不住的环节吧。
  Q:遇到实在不喜欢或不满意的情况,你会怎么办?
  A:遇到不喜欢的人,我不会直接拒绝,会说自己没时间。我不希望一个人因为我失去这个工作。我没必要说不喜欢,那样做不合适。一个成年人不能这样。有个词叫“戏霸”。演戏很霸道没有问题,但做人真的不要霸道。
  如果是工作上不满意,时间能允许或者档期能调开,那就精益求精。会有抬杠较劲的时候,能搞得更好是最理想的。如果实在不能调开,工作还得继续进行,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事情总要翻篇。
  【女人之道】“我才不要重返20岁”
  大眼睛的宁静很爱笑。20多岁时的她就开始担心爱笑容易长皱纹,那时她的习惯性动作是笑完之后用双手展开眼角。现在的她反而释然,一如既往开怀大笑。“总是刻意不笑,你的笑就不美了。”对于40岁的宁静来说,让自己笑得阳光灿烂,比防止皱纹要重要得多。而这是她在20岁时所不明白的道理。
  Q:节目里他们都叫你“女王”?生活里你有女王范吗?   A:看面对谁。生活里,面对男朋友“女王范”?歇菜吧。面对孩子“女王”,孩子会变懦弱,傻子才那么做呢。女王范,也就是在红毯上秀秀。要是面对身边人还拿自己当“女王”,那你就死定了。在和人相处的时候,学会装傻才是最聪明的。
  Q:和儿子相处,你会采取什么方式?
  A:他处他的,我处我的。别试图跟孩子“磨叽”。(小时候也不会黏他吗?)小时候就要培养他“不磨叽”,尤其是男孩。有时候家长要有轮廓一点,硬气一点。不论是高矮胖瘦男孩女孩,自立最重要。当我儿子有能力的时候,我已经开始教他自己做个饭,自己管理好自己。教孩子不是面面俱到教他怎么做,而是教他方式,怎么做可以让他自己选择。即使做错了也要支持他。你要告诉他为什么犯错,为什么明知道这样,当时妈妈没有反对你,因为这是你自己选择的。如果父母一棒子打死,什么都帮他做选择,他永远不知道什么是对错。
  我没有女孩,女孩我不懂,我想女孩的话要多教她一些技能,要让她学会和人相处,这个对女人来说最重要。
  Q:旅行时你说,你很被男人果断的样子所吸引,你欣赏的男人是什么样的?
  A:有男人样。气质上要是很男人的。要帮助女人,不让女人尴尬,这都是好男人。显然“花少”里这两位年轻的男士很让姐姐们轻松。旅行中很累,但他们没有怨言。
  Q:喜欢的女人呢?
  A:我没有标准,我喜欢女孩的标准很低。只要感觉到一种友好的气氛,我都会喜欢。我有好多女朋友,但是没有闺蜜。闺蜜是要经常在一起见面的吧?我和我的女朋友可以好几年都不见面。我跟男的在一起会无所顾忌。我的哥们跟我什么都敢聊。他们知道我没那么多事,也不会大惊小怪。
  Q:现在的自己和20岁的时候相比,内心有什么明显的蜕变?
  A:最近总有人问,如果倒退二十年,你会怎样?谁会回去啊?那时候又傻又前途未卜。我才不要回到20岁。油浮在上面沙子沉在下面的道理,是30岁才悟出来的,因为开始有内在和沉淀。在我这个年龄,我想通了很多东西,也放下了很多东西。这是我最大的改变。最可怕是到了四十岁,还没有想清楚这些问题,还在抱怨自己的生活。很快你就会老去了。因为你有怨嘛。相由心生,心里有怨就容易变难看。还不如活得自在一点。
  Q:你怎么定义女人的美,在你看来,女人的美应该怎么维持?
  A:哪里有一辈子不变的美?比美更重要的,是心态一定要正,一定不能像怨妇一样。所以女人最好不要太扎堆了。扎堆在一起,话题往往离不开男人。如果女人把心思花在议论男人上,从那一刻开始就输了。女人的精力要放在证明自己的能力上,还要有一点阿Q精神。不要暗示自己结婚生子之后就该穿成什么样。你是妈妈就应该演妈妈么?你应该演好的是你自己,演好一个女人就是了。
  姓名:宁静
  中国内地女演员,出生于贵州,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模特进修班。1990年出演第一部电影《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1993年先后参演电影《大辫子的诱惑》、《炮打双灯》。1996年主演电影《赢家》、《红河谷》,因在《红河谷》中塑造了藏族少女丹珠这一角色获得第20届百花奖最佳女演员奖。1994年主演电影《兰陵王》。1995年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饰演米兰。1999年出演《黄河绝恋》,并获得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1996年,宁静与前夫保罗·克塞相恋结婚。1998年宁静与保罗生下儿子雷纳。2015年4月,宁静参与录制《花儿与少年第二季》。
其他文献
宋茜这个女孩因为《花样姐姐》这档节目走入了大多数人的视线,这个长相和装扮都非常韩范儿的女孩,居然是土生土长的青岛妹子?韩国人就是有这般本事,把一个中规中矩的中国式美女,包装进化成带着韩流范儿的思密达妹子!  宋茜在韩国发展了五年多,一直被当作韩流明星。她是SM公司旗下组合f(x)的队长,她在韩国不叫宋茜,叫Victoria。韩国人喜欢这个长相甜美的美丽女孩,她有着艺人该有的天生小脸,眼睛是细长的大
期刊
那天无意中称了一下体重,竟是比先前——保持了十几年的体重重了12公斤,12公斤,那得有多大一块肉,小一点的冰箱冷冻室根本塞不下吧。并且可以用手拍打隆起的肚子,拍打出节奏来。虽然说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有一天当自己用手机细细致致的拍下一盘子切成薄片,垫在干豆皮上面,蒸好的熏肉,并且用晶莹若艺术品的词句形容,准备show在社交平台上时,才晓得是逐渐贪吃的胃制造了今天的这一切。  一点都不可笑,胖对于
期刊
1953 年,也就是 Gucci 创始人 Guccio Gucci 去世同年,他的儿子 Aldo Gucci 在纽约曼哈顿第 58 大道开设了 Gucci 的第一家海外分店。时值二战结束,整个欧洲还未从二战的重创中恢复,而美国中产阶级已开始崛起,Aldo Gucci 选择把纽约当作 Gucci 海外扩张的一个落点。历史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在进军美国之后,Gucci 又相继开设了伦敦、巴黎、东京、
期刊
1975年出生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邹操,有着哲学和艺术学的双重学术背景,他凭借如此特殊的知识结构专注于个人的艺术探索与实践。从2007年开始,邹操的诸多作品频频受邀参加各类国际展览,成为备受海外关注的的中国当代艺术家。邹操早期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特征和观念性语言,其以“指纹”为图像符号的系列作品所探讨的问题在于社会个体身份的生成和建构与社会历史、政治权力、文化差异之间的矛盾张力。  近年来,邹操开
期刊
大自然有很多镜面,比如湖面,比如猫的眼睛。在包罗万象的色谱词典里,却有这样一个最不准确的色彩,人们叫它“Chatoyant”,意思是光泽的、变化的,源自形容猫眼光泽的词语,是指具有色调变化或光泽的物体,也包括闪烁、发射的现象,例如高级宝石或具有彩虹色光耀的布料。但这并不是那么好理解,因为变化的颜色到底是什么颜色?它的色值又该是什么样的呢?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诗意的名字,叫“彩虹色的光耀”,并最终确定
期刊
1965年生人的王志飞今年刚好50岁,他与另一位大叔吴秀波是死党,演过许多魅力指数七颗星的角色。眼下,他又有一部新戏备受追捧,那就是与江珊联袂主演的电视剧《婚姻时差》。在这部剧中,王志飞饰演了一个成功的房地产商人,他和江珊饰演的吴婷是一对中年夫妻。李海在妻子出国陪读成为留守男人时,经历了婚姻和事业的双重危机,他们的婚姻关系还被宋宁扮演的黄蓉不断地使坏、间离,而因为和妻子异地分居,孤独寂寞的情况下李
期刊
1925年,日德兰半岛北部风景如画的斯特鲁尔(Struer)镇,两位锐意创新的丹麦工程师Peter Bang和Svend Olufsen为B&O的厂牌奠基,二人戮力于追求高品质放音效果,致力设计出最堪完美的音响设备。时光荏苒,近一个世纪的光景倏尔过去,他们也许不曾想到在而今这个快速迭代的电子消费时代,凭借出众的技术品质,更依托恒久的设计风貌,B&O已然成为全球视听领域北欧设计的奢华典范。6月13日
期刊
新秀:功夫见昆仑  厨师的汤,唱戏的腔。考验一位鲁菜厨师能否出师,乌鱼蛋汤是一道关。  乌鱼蛋汤讲究盐、胡椒粉、醋,三足鼎立。老师傅尝了一口,不会说少了哪味料,只说欠点。暗自加了点什么,魂就有了。  “三者少了谁,都是立不住的,底味不够。”自幼学习鲁菜的吴疆,曾经走访济南的老饭庄,考察鲁菜古法在今天的传承。“鲁菜根基扎实,技法考究,在过去,成为一个能颠勺炒菜的师傅,没有十年是下不来的。”  吴疆说
期刊
为了庆祝施华洛世奇成立120 周年,该奥地利仿水晶公司已于6月12日开始为期两周的私家珍藏作品展览,展出自1895 年以来施华洛世奇与来自艺术、建筑、设计、时装、首饰及影视行业的40 余位设计师的合作成果。这场极富魅力的展览,探索了该品牌在时装、首饰、 设计和表演方面长达 120 周年的悠久传统。  2015 年上海 World Jewelry Facets 环球时尚首饰汇展施华洛世奇设计展于 6
期刊
以电音之名,云集上海,能够拥有此神力让上万电音迷集结于此的,就是百威风暴电音节了。回顾去年在上海掀起电音狂潮的风暴电音节,集齐了“钱妞”Ke$ha、Axwell&Sebastian Ingrosso、Afrojack等一众电音大咖,与超过四万人的炫音狂欢,制造了万人空巷的壮观,全力以赴打造大中华地区最大的户外电子音乐节。本次由Tiesto与张靓颖跨界合作的2015百威风暴电音节的主题曲《Chang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