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化“学困生”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bo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提到“学困生”,相信一线教师的眼前都会浮现出几张让人无奈的、熟悉的面孔,他们智力正常,但学习效率低下,长期而稳定地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对待他们,或许苦口婆心,费尽心思,或许怒其不争,咬牙切齿,或许无奈叹息,任他去吧。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下,实在没辙,有的教师会将这部分学生统一安排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或是后墙的某个角落,因为这样至少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负影响”。
  那么,在日常教学中如何针对实际情况转化“学困生”呢?
  一、了解情况,分析“学困生”“学困”的原因
  经过多次的个别谈心,可以对这些“学困生”有较为全面的认识:首先,他们很自卑。因为成绩差,老是受到家长不分场合的埋怨、指责,同学歧视,爱理不理,教师的忽视、厌烦等,这些慢慢导致他们对学习丧失信心。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敢向教师和同学请教,主要是怕被别人讥笑,不愿暴露自己的弱点,这样时间长了就形成了恶性循环。其次,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如,先复习后作业,先预习后听课,温故知新,慢鸟先飞,等等,这些有效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他们几乎没有践行过。再次,贪玩厌学。玩字当头,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怕动脑筋,怕吃苦。最后,有些家长尤其是独生子女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在生活、学习上缺乏对他们正确的引导和心理疏导。
  二、巧分小组,树立“学困生”的自信心
  在小组中给“学困生”留一席重要的位子,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需要的、受尊重的。比如,全班共有63人,“学困生”6人(以近三次考试语数外总分均低于260分作为评定标准),先本着“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分组原则,将全班分为7组,每组9人;接着由8位组长像竞职演说般来邀请这6位“学困生”中的任一位加入自己的小组,而这6位“学困生”“有权”拒绝,因为他们人手一块“王牌”——主动回答问题且正确可双倍积分。毕竟有一组将争取不到,所以组长特别积极卖力,组员献计献策,争取到的欢呼雀跃。这样,这6位“璞玉”真切体会到自己是受欢迎的,认识到自己的重要,很自信地回归自己的合作小组。同时,这个活动也使刚刚建立的小组就有了凝聚力。
  三、做细导学案,引导“学困生”课前自学
  小组合作学习有个前提——自主先学,这对于“学困生”而言,特别重要。因为课堂上“学困生”很有可能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对于合作学习的内容一时间是没有解题思路,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参与合作时只能被动接受,对于“为什么”“怎么样”无法做出判断,长此以往,小组合作学习非但不能促使他们进步,反而会让他们彻底失去信心。鉴于此,教师一定要在“导学案”上把教学内容定位适切,问题设计要有梯度,分层次,让“学困生”也有用武之地。另一方面,用好“导学案”还能培养“学困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同时,为了保证“学困生”能够按时完成任务,各组小组长必须对组内的“学困生”负责,监督、帮助他们按时完成任务。
  四、注重课堂小组合作,调动“学困生”的积极性
  只要留意课堂就会发现,“学困生”特别容易分心跑神,容易受外界干扰,容易陷入多动和冲动状态,注意集中时间短暂,缺乏坚持性,喜欢做小动作,课堂效率低。让“学困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以优带后进,以优助后进,教师要对组长和优等生做出一定的要求:给“学困生”安排适当的合作学习的任务,并鼓励“学困生”完成。这样就给了“学困生”相应的机会和权利,有利于激发“学困生”学习的欲望。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准备放弃学习的一些“学困生”,因为小组合作活动的需要,在小组成员的关心和善意提醒下,他们会慢慢改掉上课开小差、讲话等违纪的行为;在小组成员的压力和积极进取的感召下,他们不得不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如果不积极参与就会拖累整个小组,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学优生能更积极地帮助“学困生”。
其他文献
社会的发展需要的是开放型人才,创造型人才,而在我们基础教育的课堂上培养出的却只是“接受型”人才。如何在课堂这个教学主渠道中激活学生这个主体的内在原动力,最大限度地把他们的潜能发挥出来,使他们乐于去学习,主动去探索,大胆地发现。  一、加强情感教育,创设和谐课堂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师生之间要互相配合,加强情感交流,创设和谐的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提升教师的文学修养
期刊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高度重视高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明确要求:“学生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  一、要激发兴趣,提高互动评改意识  俄国伟大作家托尔斯泰说:“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他写《安娜·卡列尼娜》用了五年,改过十二次;杨沫写《青春之歌》修改六七次;著名诗人、
期刊
一、当代中学生的思想苦恼  看着中学生充满活力的身影,脸上洋溢的笑容,感觉中学生处在天真烂漫的年华,应该没有多少烦恼的事。然而,不调查不知道,一经调查才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各种各样的思想苦恼。  在收回的调查问卷中,经统计,有61%的学生承认自己有思想苦恼,而且7%的学生已被这一问题严重困扰着。通过分析,中学生的思想苦恼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学习压力造成的苦恼  首先是害怕考试(占调查人
期刊
由于教学工作需要,我被调到乡中心校所在小学任教一年级班主任,从教十几年来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曾经认为班主任是最辛苦的工作,怎么也不当这差事,然而想也没想到,一夜之间,我竟成为一年级“小毛孩儿”的班主任,从当班主任以来,我又享受到了另一种乐趣,下面就把我的一些感受分享给大家:  一、习惯培养从头抓  刚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的这些孩子,真的是太难管理了,学习习惯一点也没有,不会听课,有的注意力不到几分钟,
期刊
纵观历年高考失败的案例,不难发现,成功者获胜的法宝之一就是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得与失,在综合实力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克服外界和家庭的压力,缓解紧张的心理压力,顺利地度过高考。  从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高考复习和考试中,导致紧张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外因:目标期望过高。现代社会众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普遍存在,由于家长和老师对考生的期望过高,或考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过
期刊
语文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上出现了许多新的气象,教学过程中洋溢着“动态生成”的生命。但是,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肤浅甚至错误,语文课上得走样了:变味的个性阅读、肤浅的课程整合、空泛的拓展延伸等种种现象时有发生。  所以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还应该呼唤简约、朴素,多一点实际内容,少一点花哨空洞的课堂。所以语文教学不能脱离文本,而是要立足于文本。  立足文本,就是指教师紧扣教材提供的文本,通过语言文字、插图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创设轻松而有激趣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模式。为此,教师要努力创设轻松而有激趣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模式,以发展的眼光开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扩大学习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在按部就班完成既定任务的基础上大胆实践,把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放到轻松而有激趣的模式之中,并给学生的课余生活留下更多学习语文的机会。  一、用递进式作业布置和批改延伸学习语文的空间  所谓递进式,就
期刊
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语文课本,和以往的课本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但是无论如何改,鲁迅始终是中学语文课本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鲁迅的文章也因为其深刻的内涵而让学生感觉晦涩难懂,但是无论怎样晦涩难懂,鲁迅对中国作出的巨大贡献,始终是不可抹杀的。鲁迅是中国反封建反传统的一面镜子,是中国文化的守夜人,是中国的“民族魂”。半个多世纪以来,尽管研究鲁迅的人和文章很多,但是我们始终和鲁迅有着一定的距离,更何况21世
期刊
一位美国小学教师在自然课上,向学生展示了许多晶莹、透明的玻璃珠照片,照片吸引了每个学生的目光。这时她问:“谁知道这些美丽的玻璃珠是从哪儿来的?”  “宝石商店里买的。”一些学生回答。  老师笑着说:“不对。这是我们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从月球上带回来的。这些玻璃球是月球土壤中的。”  这时,全班儿童的眼睛都亮起来了。  “谁在月亮上做的?”  “怎么做的?”  学生抢着提出了许多问题。  教师却笑而不
期刊
当年,自己怀着对“太阳下最光辉事业”的美好憧憬,雄心勃勃地考入师范院校;四年的大学生涯结束后,自己又抱着要“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鸿远志向,豪情万丈地走上了三尺讲台;而今随着日子一天天地飞逝,年轮一圈圈地增长,自己对教师,对班主任这份工作的感受,也与当初越来越不尽相同,越来越感觉到教师这份职业,真可谓是让人欢喜让人忧,下面就几年来自己对教师这份职业的些许感受粗浅地谈一下,如有不妥之处,还望谅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