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创新精神之伦理考量

来源 :现代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gtongg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熊彼特之后,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最核心的内容受到学者们一致推崇和进一步完善。奈特认为企业家精神就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以最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去开辟道路的创新精神和勇于承担风险的精神。英国著名技术创新研究专家弗里曼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提出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从国家制度政策等宏观层面发展企业家精神。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强调将一批组织集中到一起进行创新,并把这种形式称为Cluster。1983年,美国管理学者Miller提出公司企业家精神,并把创新精神作为其最重要的内容。德鲁克明确把企业家精神界定为社会创新精神,“我们社会需要一个富于企业家精神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创新与变革是正常的、健康的、稳定的与连续不断的需要”。
  
  一、创新精神无法单独支撑企业家精神理论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企业家的基本职能。但是不是企业家光有创新精神就足够了呢?最早发掘资本主义经济与伦理精神间内在联系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他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认为所谓资本主义精神是指西欧近代兴起的市场经济所要求的一套新的伦理规范和生活态度,包括诚实、守诺、责任、勤奋、理性等内涵,这种精神与新教宣扬的“预定论”、“大职论”和“禁欲主义”紧密相关。他认为:“现代类型的资本主义只有在质料和精神上——结构性支持和规范性支持都已出现时,才能畅通无阻地把新教徒的艰苦劳动、勤勉、坚忍、节俭、诚实、守法、对财富的孜孜不倦的追求,把工作当作生活本身和目的等等称之为资本主义精神。韦伯不但把“敬业精神”作为宗教文化的广阔视野所揭示的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经济伦理,不少论者认为它们就是现代企业家精神。
  在韦伯之后,许多学者从伦理纬度上对企业家精神的内涵继续挖掘扩充,形成与韦伯的“敬业精神”相对应的其它伦理意义上的企业家精神,包括合作精神、守信精神、奉献精神以及我国经济学家汪丁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提出的济世精神等。艾伯特·赫希曼指出,熊彼特把企业家精神极其重要的合作精神要素忽视了,他认为合作与创新是企业家精神两个同等重要的因素,关键是把握二者的最佳平衡点。诺思认为企业家精神中蕴涵有“合作”的特质,企业家必须团结大家一起工作,创设一种秩序,用于“扩展人类合作的行为”,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他强调了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并认为它是企业家精神的第二个来源。
  很多的海内外研究显示,越是竞争激烈的工商业社会,领导者在做决策时越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与障碍。同样,这些研究也显示出强化企业主管的道德感可能是当今企业特别重要的课题之一,这个课题的核心思想是一种企业家在领导过程中注入伦理考量与伦理行动,要懂得合作与分享,强调在领导过程中融入他人意见的必要性,强调领导者个人对伦理的认知与约束等。可以说,没有一种以企业伦理为重要内涵甚至是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是不可能有真正长久的企业文化,没有伦理精神的企业家不具有真正的企业家精神,必然不能领导新时期的企业长久存在并持续发展。
  
  二、企业家创新精神理论自身隐含的伦理内涵
  
  1.从企业家创新精神的社会属性来看。马克思关于人具有二重性的原理对于现代管理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马克思看来,人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我们同样可以运用这一原理来认识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
  企业家精神的自然属性即是合理组织生产力要素与资源相联系的属性,同时企业家精神还具有社会属性,即企业家精神具有和特定的生产关系、民族和历史等相关联的一面,它是一种从企业的价值观、管理哲学、道德规范中提炼和概括出来集中体现社会经济观念和理论的社会意识,并反映出社会普遍的价值观和占社会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而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双重性即蕴涵于企业家精神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中有关创新特征的部分。企业家创新精神固然最能反映企业家精神的本质特征,但不同的时代和社会里,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必然会显示出不同的伦理支撑精神。例如,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下所倡导的企业家创新精神与近代欧洲新教伦理倡导的敬业精神、“天职”观念紧密相联的,而东方由于受儒家伦理的深刻影响,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往往与奉献、爱国、济世等精神相交融的。另外,企业家精神作为一种价值观是从社会道德规范中提炼概括出来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必然也受到社会伦理道德的规范与启发,创新活动的过程始终处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其创新的成功与否必然牵涉到企业家对各种社会关系,如发明者、合股人、资本家、零件劳务提供者、批发商等等的协调能力、合作精神与信用基础。这些均充分说明企业家创新精神中蕴涵有深刻伦理意义。
  2.从企业家创新精神本身发展来看。最初,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并把创新精神视为企业家精神最本质的特征与资本主义经济以致一切事业发展的基本动因。他的创新理论本身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同时他的“创新”精神也极具短暂性与个人性的特点,在他看来,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是企业家通过创新与冒险来获取利润回报的动力,一旦这种创新与冒险活动引起市场中其他企业家的竞相模仿,并导致利润下降,企业家的创新引起的企业差别优势会消失,“均衡”状态一出现,创新活动的作用也即消失。只有不断地破坏旧的“秩序”,建立新的“秩序”,企业家的创新精神才能得以维持。这种理论完全把企业家的创新功能从企业家承担的其他社会责任中孤立出来,具有很大的缺陷性。正如亨廷顿指出的:“单纯的经济增长使社会的经济、文化失去平衡,突然急剧增长的财富在无任何力量制约平衡的条件下,会把一切变为金钱能够购买的东西,瓦解制度,破坏法律,收买权力,最终导致整个社会的可购买化,使社会结构趋于崩溃和混乱”。同时,熊彼特对企业家功能与创新能力的发挥只侧重于个人功绩的角度考察,没有考察到企业家在组织中的作用,这与实际不相符合,企业家创新精神只有借助于一定的组织,利用组织的力量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在熊彼特之后,企业家创新精神内容不断得到伦理意义上的补充,如诺思认为,企业家创新精神中蕴涵有“合作”特质。哈耶克认为企业家是“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的代表”。从社会层面上讲,企业家具有“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的能力,而人类的合作行为是为了扩展个人理性,使得分散的知识正好满足经济决策的需要从而让知识的价值得以升华。进而,弥合存在于整个社会中的知识之间的隔阂,超越每个人所面对的稀缺性的问题。无疑,企业家精神的这种“合作”特质更加烘托了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伦理之维。同时,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主体也从企业家个人不断向公司、区域、政府、学校、社会和国家转变,企业家创新精神被认为应该向整个社会一切领域拓展,德鲁克明确把企业家精神界定为社会创新精神,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必须在企业本身之外,企业的目的必须在社会之中。可以看出,企业家这种创新精神时刻受到社会伦理精神的引导与规范,使之不断朝向适应时代发展与市场经济要求的方向发展。
  3.从企业家创新精神的表现形式来看。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发展主要靠其创新活动与成果,可现实中,并不是任何“创新”成果都是受欢迎的。过去,企业家创新活动主要体现在生产和提供吸引消费者的产品和服务技术方面,市场的导向也主要集中于那些能赚钱的领域,其企业制度文化与团队精神归根到底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文化,很少关注企业的外部经济性,即企业生产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这种创新活动必然引发奢侈浪费的消费文化观与不良的企业文化形态,最终将会对社会和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实现盈利,获取利润本身无可厚非,它们也是促发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内在重要动机,但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是超越获利之上的,创造社会价值,有效地整合各种分散的生产要素和资源,实现其最优化价值提升才是企业家精神之本义,这其中必然蕴涵着伦理的导向与规范作用。目前,企业家精神正在从营利性经济组织向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结构中不断扩散渗透,事实证明,今天的消费者消费的不只是物质形态的产品,而且还消费产品中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科技含量与人性化的服务,一个企业的文化价值观是否着眼于整个社会利益要求将最终决定企业的成败。这一切都是由于伦理内涵在企业家精神领域不断拓展,并向企业家创新活动中不断输入渗透。事实证明,越具有伦理内涵的企业将存在得越长久,表现企业家精神的产品、技术、制度与文化等必须经过伦理的充分考量,才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要求。
  (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陕西石油企业的成功重组,石油企业已成为陕西国有企业的龙头老大,生产规模、产品类型、职工人数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工艺、生产设备都在逐步向现代化迈进,按现代企业的模式组建的延长石油集团随着重组的不断深入、不断完善,股份制企业的特点将得到充分的体现。集团内部各企业因管理和生产不同,职工的收入、福利也将不同。职工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标准等都将随之发生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会遇到很
2005年,铁道部党组作出了撤销铁路分局,实行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调整运输生产力布局的决定。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必然带来安全管理组织、管理模式、管理手段、管理制度、管理思维等全面深刻的变化,规范和抓好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使铁路安全管理不断向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迈进,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建立、健全基层站段三级安全管理网络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和功能,是“规范管理,强基达标”的重要内容,对保证铁路运输安
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资金困难十分突出,极大地抑制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解决融资难问题,对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1. 获得信贷支持少有调查表明,在整个银行开户的各个客户当中,大户占的比重大概0.5%左右,得到的贷款额却占整个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50%多而中小企业户头占80.9%,得到的贷款额却不到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1%  2.
激励是指激发、鼓励、调动人的热情和积极性,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激励的核心作用是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当今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时代,地处中国沿海发达地区某国有中小企业,面临着用人机制方面不如周边大批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灵活,区域内的人才观念新、思想活,企业人才难以留住的巨大压力,如何对原有的分配机制进行改革,创新激励机制,吸引、留住和激励优秀人才,也就成为摆在企业面前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企业资产价值具有双重属性,即资产的实体价值和功能价值。其中功能价值是衡量企业价值的标准。我们如何认识和看待资产价值的双重性关系到企业资产营运效率以及企业的盈利能力。  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财产转化为资产后,它都以某一特定的实体形态而存在,我们把这种实体状态称之为资产的实体性,而将这一资产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所发挥的特定用途称之为功能性。这样我们可以得出资产价值的双重属性:以某一特定的实体状态而存在的交换价
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大致经历了放权让利、利改税、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以现代市场经济企业组织形式的股份制改革四个阶段。而在第四阶段。由于国有资产涉及面广、受政策控制
在纪念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18日晚亲切会见了“国家有突出贡献话剧艺术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并观看了话剧《立秋》。
国家审计对权力的监督实质就是制约和规范经济权力的运用过程,察看、督促、评价和纠偏权力运用的结果。它与其他经济监督相比,不只是停留在对经济违纪违规现象监督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上升到对经济权力层面的监督。就国家审计对权力监督的内容来看,不仅要对权力主体的决策权实施监督,而且还要对权力主体的实施权进行监督,同时还要对权力主体的监督权进行再监督。所以说,国家审计对权力的监督是层多、面广、专业性强、技术性高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十一五”时期加强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方针和部署。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企业来讲,贯彻这一部署,就是要以建设和谐企业为载体,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促进和谐。发展是硬道理。保持企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使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整体竞争实力不断增强,是构建和谐企业
我们党和政府提出的“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经济发展规律在认识上的升华,彰显鲜明的时代特征,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内涵,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政治发展、文化的发展、自然的发展等多重关系,是一个新型的发展理念,是新时期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们从事一切市场经济活动的重要指南。资本运营作为企业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和发展战略,也必须以科学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