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商务英语中的文化教学

来源 :校园英语·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u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和文化唇齿相依,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言背后文化的学习,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同样要注重文化差异,文化教学也是商务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肖婷,刘丽华,邵阳学院外国语学院。
  【基金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湖南省省教改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4]247号446。
  文化与语言共存共生,反映了一个民族几代人劳动和生活的经验习惯,蕴含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表达了本民族不同异族的文化态度,同时负载着该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人际关系、思维方式等深层次的东西。人类文化有共性的一面,也有个性的一面,不同的语言,承载的文化大有差异。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侧重于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不能脱离文化讲语言,商务文化的缺失将直接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商务英语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商务语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
  一、中西方商务文化差异
  1.处事心态差异。在中国群体主义倾向的影响下,中国人形成了一种“求稳”的心理状态。“求稳”的观念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目之中,西方国家,人们则更倾向于“求变”。
  这种心态折射到商务环境中,就出现了中国人是稳中求进,求发展,而西方人则喜欢独辟蹊径,热衷于冒险探索。以美国为例,“西部大开发”留下了很多个人奋斗、创业有成的奇迹。餐饮连锁企业“麦当劳”、“肯德基”则是平民创业,白手起家创造了连锁经营的创业模式,而中国多的是百年老店,老祖宗的招牌,延续几带,几代人固守老配方,在稳定中求变,但终究是“万变不离其宗”。譬如某广告“还是熟悉的配方,还是熟悉的味道”。
  2.价值取向差异。从价值取向来看,中国具有群体取向,家庭、社会和国家利益远高于个人利益,为了家国利益,个人利益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中国人的普遍心态就是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必要时候可以“舍小家,为大家”。而西方国家则具有明显的个人主义观念,追求个性,追求差异,差别化受到赞赏,他们更加追求个人享受,放任个性的发展,注重对个人意志、自我实现的追求。
  3.时间观念差异。中国文化将时间看作如圆环旋转,“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这种观念容易让人习惯立足过去,展望未来。虽然现在由于中西方文化交融,大部分中国人尤其是在商务活动中,都相当守时,但是传统中国文化里,中国人对于约会的守时观念往往是比较淡泊的,喝茶谈事情,莫不是慢慢悠悠,娓娓道来。男女约会,女方甚至会故意晚到,以示矜持。而西方人的时间观念更趋于直线型,所以西方人的生活总是向前看,着眼于未来。守时是西方人的传统习惯。在涉外商务活动中,迟到可能直接导致交际的不成功。
  4.礼仪文化差异。日常寒暄问好,中国人的习惯话题一般是关于吃饭,去哪,干嘛等,这样显得彼此亲切熟络,然后对于西方人而言,这种嘘寒问暖似的招呼行为形同“盘问”
  称谓方面,“直呼其名”只适用于上对下,长辈对往辈,或者关系较好的同辈之间。中国人讲究的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别,而西方人,家庭成员之间都是直呼其名。赠送礼物方面,西方人往往当面打开,表示赞赏,中国人则往往没有当面打开的习惯,假如这样,还有失礼之嫌。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有特色,中国,从古至今都是左为尊,在宴饮中,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往往坐在左边上座,而西方往往是贵客坐在右边,男女生交叉着坐,即使夫妇也不会紧挨着,会分开坐,为了表示尊重,女宾席往往会比男宾席稍高那么一点,至于吃,中国人是共餐制,而西方人则是分而食之,還有喝酒,西方人喝点酒佐食开胃,商务招待会(reception),人们往往手拿酒杯畅谈,并不拼命敬酒甚至灌酒。在中国,酒是助兴之物,有时候为了办成事,或者有求于人,往往要“感情深,一口闷”,频频敬酒也可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中文里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这种词,往往表示一个饭局里可以开始商谈实质性的问题了,酒文化,中西方大不相同。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1.授课教师观念转变。目前中国的商务英语教学,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主导者,传统的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教学重点都是在语法和词汇方面,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薄弱,跨文化交际能力缺失或者不足,因此,首先课堂主导者老师必须改变授课理念,在语法词汇教学的同时,不忽略不同文化冲突的真实存在以及充分意识到当前环境下,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重要性。同时,商务英语专业的老师应不断学习,全方位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质,作为新兴专业,承担商务英语教学的老师不仅要有过硬的语言文化水平,还要有商务理论与实践的背景。在教学中,注重差异对比,加强文化差异对比,才能使得学生将文化差异自觉、自然地放在心上,在商务交际中时刻注意,切实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2.多模态教学方法。现有的语法-翻译教学法已经远不能满足当前商务英语教学需要了,融合式教学法、研讨班教学法、专题讲座教学法等都可以运用到商务英语教学中来,在当前的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商务英语教学应该构建一种合理的跨文化教学体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行之有效地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能力,加强商务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语言功底而且多角度了解商务文化。当然,教师自身首先要有文化差异意识,在努力提高自身商务文化水平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才能不断优选精选符合跨文化商务活动的教学内容。并根据课堂内容适当扩充文化知识,引导学生注重文化差异,在课堂创造模拟语境,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渗透文化。课外要求学生多阅读英文原版外贸函电,多接触西方商务文化,通过商务实习使学生在用中学,在学中用,学以致用,加深对西方商务文化的理解,从而切实提高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非语言交际与语言交际一样都是人与人之间的重要的交际方式,非语言交际是指在特定的情境或语境中使用非语言行为交流和理解信息的过程。主要涉及5个方面:身势语(body language)、外貌(appearance)、身体接触(haptics)、空间应用(proxemics)和副语言(paralanguage)。它们虽然不涉及语言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和日常交际中却能表达出比语言更强烈、更直接的含义,非语言行为和言语行为一样都能表达特定的含义,以身势语为例,西方已婚人士一般左手无名指会戴婚戒,而中国的已婚人士似乎并不完全遵循这条西方传统,在《真实的谎言》里,杰米.李.柯蒂斯扮演的女主角以为丈夫已经去世,于是将左手无名指的钻戒转了一个方向,让钻石朝下了,这个动作是女主自认为自己已经是寡妇了,所以在商务活动中,尤其是宴会、鸡尾酒会之类的场合,婚戒的有无,是婚姻状况的象征,言语交谈必须有分寸。西方国家球员进球,很多人都要亲吻婚戒,也是一种象征性的身势语,亲吻婚戒等于亲吻家人,谢谢家人。   4.构建网络教学模式。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与网络教学技术在高校广泛应用,各种网络教学基地与网络教研系统也纷纷运用于实际教学中。譬如,邵阳学院就建立了商务英语的实训室。网络教学模式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补充,它将课堂教学行为与网络技术有效结合,成为一种直接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时代,商务英语教师应合理构建网络教学模式,用新颖的网络教学手段促进商务英语教学向信息化纵深发展,从而提高商务英语教学效率,更好培养商务英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首先,在商务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譬如,多媒体教室的广泛运用,在从事多媒体教学时,商务英语教师可有选择性地将西方商务文化,外贸活动等视频影像资料纳入教学,通过观看,让学生对商务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产生直观且深刻的印象。其次,师生可以进行资源共享,利用学校的网络教学系统,将有关商务文化差异的影像资料上传到网络教学系统,与学生资源共享,要求学生在课余时间浏览、进行网上自学。同时教师还可布置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寝室自行观看与商务文化相关的电影、电视、录像等音像资料,通过音像内容的观看,尤其是跟商务活动有关的电影,删选其中有关语言和非语言交流手段,并制作有关PPT上传至于网络系统,教师可以从中选取优秀作品当堂讲解示范,此举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博采众长,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再次,邵阳学院历来有学生评课,同行互评和督导评课的传统,学生可以通过评教平臺,对任课教师的商务英语教学提出客观评价,对其中商务文化的讲解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从而教学相长,老师得以不断完善以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的商务英语教学策略。
  5.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的导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商务实务的需要,商务英语教学,不能再停留在单一的语言语法知识灌输和一般的商务素养培养,更重要的是要大力提高学生的商务文化修养,开阔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跨文化课堂教学。从邵阳学院目前使用的商务英语教材来看,教材内容涉猎广泛,注重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和相融性。为师者,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增加跨文化交际教学内容,将西方国家的文化历史、习俗节庆、风土人情、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多方面的文化知识融入商务英语教学,从而使学生拓宽文化视野、扩大知识面,不断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
  总之,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商务英语语言基本功扎实,同时兼具国际视野和文化素养,有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商务英语复合人才。因而,商务英语教学中必须导入文化教学,注重中西文化差异,多渠道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周敏.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
其他文献
【摘要】近几年来,互联网技术得到飞跃发展,互联网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联系愈加密切,“互联网 ”已经成为社会各行各业关注的热点话题。在“互联网 ”背景下,高职英语听力教学得到了质的变化,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本文首先诠释了互联网 对高职英语听力教学的意义,然后分析了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现状,最后论述在互联网 背景下,如何提升高职院校英语听力教学的实效
【摘要】以Kress和van Leeuwen提出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结合系统功能语法的三大元功能和韩礼德的社会符号学理论,通过对《人民日报》刊登的关于非洲报道的新闻图片进行解读,即多模态话语分析,分析图像向量、接触、距离、视角、信息值、显著性和框架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结果表明,受新闻媒体的政治立场及特定读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新闻报道隐含了报道者的立场、观点和态度,新闻图
【摘要】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与英语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英语学习状况的重要因素。省考背景下,要提高教学质量,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必然需要强化学生在英语阅读与写作方面的能力。阅读与写作,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其高效实施的前提是优化课堂设计,以此激发并持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文章结合教学经验,浅谈省考背景下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之“悦读乐写”。  【关键词】初中英语;悦读乐写;教学设计  【
【摘要】本文尝试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翻译实践文本作为案例分析方法,探索招投标文件更有效的英译途径。研究表明:捷克著名的语言学家F.Danes提出的主位推进理论能有效指导译者把握文章脉络,且较为契合标书本身的文体特征的理解,实现译文与原文主位结构一致。  【关键词】主位推进理论;招标文件;标书;翻译  【作者简介】谢丽,女,汉族,现就读于长沙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2016级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研究生,
【摘要】翻译和文化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从某个方面来说,翻译也是一种文化解释的形式,翻译员通过翻译进行不同语言的“跨文化解释”,或者把另一种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与生活中的文化高度联系,这也是翻译文化作用的一个表现。例如,在当前中国文化出版的过程中,现有的这种翻译模式将会十分高效地激发中国翻译水平的进步。可是从另一个角度看,翻译也无法代表跨文化解读,任何不恰当的翻译方法都会导致另一个文化群体对
【摘要】“一带一路”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但由于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不统一,阻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削弱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因此,笔者以习近平主席联合国的讲话汉英翻译为例,建议针对不同翻译情况,采用音译、舍“形”取“意”、省略或增补等方法来统一译文。  【关键词】一带一路 文化负载词 外宣翻译 统一化策略  一、引言  “一带一路”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主导,促进沿线国家的交流合作,翻译需求也急剧
【摘要】分词教学历来是中职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师在教学中往往花费很大的精力,却收效甚微,造成困境的原因主要有:学生分词学习基础薄弱、学生对分词有畏难情绪、学生对分词用法生疏和学生学习即时反馈不足等。为提升分词教学的有效性,可以分解细化任务,化难为易,带领学生由浅入深理解分词概念;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可以通过名言、歌曲、短文等多类型文本强化训练,巩固分词学习效果;
【摘要】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使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限制,课程效果不佳。英语教师要结合课程背景及大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明确课程目标,充分认识到大学英语教育的经济价值,帮助学生熟练掌握这一语言形式,提高高校整体英语教育教学水平,使课程教学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文章主要通过语言经济学价值分析,阐述大学英语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提出具体课程教学方法及思路,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提高课程有
【摘要】本文从跨文化语用失误的角度,对口译学习中的语言语用失误和社会语用失误进行分析。大量课堂案例分析表明,初学者的口译失误,无论是语言语用失误或是社会语用失误,多表现于词汇层面,句子和语篇层面则较少。由于口译学习者缺乏文化常识,造成了社会语用失误。希望本研究能够促进口译学习者的有效表达,并对口译教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英语专业;口译学习;语用失误  【作者简介】李仪萌,申洪天,中国矿
【摘要】英语“浸入式”教学是在校园中,利用英语作为重要的教学语言,使学生“浸浴”在全英文环境中,使学生在这种“浸浴”的环境中催生一种英语积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进而积极主动的使用英语。但笔者发现在英语教学中,解决学生在课堂英语学习和探究时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成为英语“浸入式”教学的关键任务。  【关键词】英语“浸入式”教学;“中介语”石化现象;实证  【作者简介】侍凌翔(1984.08.21- ),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