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一起聚集性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营口市流行性出血热的发病原因和可能的传播途径,提出防控对策。
方法对营口市聚集性流行性出血热疫情的病例进行个案回顾性调查,收集相关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资料。同时收集患者周围人群的病例搜索结果及当地进行疫源地鼠密度(夜夹法)和带毒率(汉坦病毒抗原)监测结果。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出血热抗体水平,鼠肺脏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汉坦病毒抗原。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依据《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WS 278-2008)。
结果个案病例调查显示,1家3口在1个月内相继发生流行性出血热,属于家庭聚集性发病。其中1人血液核酸Ⅱ型汉坦病毒(SEO)出现阳性,提示为家鼠型病毒感染。病例搜索共检测54人血液样本,IgG抗体阳性2人。经流行病学调查均为健康状态,体格检查无流行性出血热相关的发热、乏力、三红、三痛等症状,2名血清阳性者依据《流行性出血热诊断标准》判定为隐性感染者。患者家庭居住条件及卫生条件非常差,室内为土质地面,院内东西摆放混乱,有多处鼠洞、鼠迹,院外井口周围可见鼠洞。鼠密度监测显示,布夹108次,有效夹105次,捕获鼠4只,鼠密度为3.81%,超过国家规定居民区不高于1%的标准。捕获鼠均为褐家鼠,鼠肺检查汉坦病毒抗原均为阴性。
结论该起事件为由家鼠引起的一起感染性流行性出血热家庭聚集性疫情,应积极开展防鼠、灭鼠工作,改善家庭卫生条件及开展环境治理是阻断传播途径和控制感染的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