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年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和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数学教学课标明确指出: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在于课堂教学.如何利用数学课堂教学来实施素质教育呢?
  
  一、数学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
  
  1.基础性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较为稳定的发展,素质教育应着眼于学习主体的自然素质,调动其积极参与,促使其生动活泼的发展.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自然学科,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和发展学生最基本的素质.
  2.有序性
  数学课堂实施素质教育在具体方法上是一个有节奏、有重点的推进过程.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在每个阶段确定一个问题,重点突破.素质教育的目标实现,是一个长期培养的有序过程.
  3.全面性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是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做到面向全员,促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而不是“优生教育”、“竞赛教育”.
  4.延续性
  实施素质教育不能割断历史,不能认为过去的一切做法都是“应试教育”,全盘否定过去一些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认识规律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经验.在“应试教育”的课堂中,也能进行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的课堂中,也要使用应试手段.
  5.开放性
  抽象性与严密性是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系统的学科学习,而且要重视生活的教育和社会的服务,使学生具有初步用数学的意识.
  
  二、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素质教育
  
  1.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
  (1)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应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可设置理论或实践中数学语言、符号的理解,能用语言准确地表达数学概念,能识别概念的语言描述正确之处.
  (2)解释性理解:即对数学概念内在联系的理解,能理顺概念间的关系,深刻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能把握概念产生的过程,揭示概念间的联系等.
  (3)推断性理解:在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基础上,能对有关数学对象作出个人推断.
  (4)创造性理解:能摆脱有关材料的束缚,对数学概念提出创造性理解.
  2.重视数学思维方式教学
  数学思维方式是对数学规律本质的认识,作为数学这门学科,应在建立数学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注意数学逻辑思维,注重知识的基本点、连接点、关键点和生长点,把数学基本知识和思想构成统一整体,充分调动学生数学思维的内动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参与数学的发现过程和思维探求过程,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和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指导,并让学生不断思考,不断对各种信息和观念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知识和旧知识进行综合和概括,解释有关现象,形成新的假设和推论,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3.重视“说数学”能力的培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课标中增加了“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这一教学目标,并将数学创新意识界定为“对自然和社会中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角度发现、提出问题,并加以探索和解决”.这一教学目标的提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学生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1)培养“说数学”的能力,可促进学生大胆质疑.俗话说,学问学问,又学又问.学问常常起源于疑问,在人们习以为常的小事中发现问题,是优秀科学家的品质.质疑态度在科学发展中有着了不起的作用,质疑不仅要发现问题,还要提出问题.发展学生“说数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质疑,再引起知识的迁移,问题的解决.
  (2)培养“说数学”的能力,可促进学生非逻辑思维的发展.非逻辑思维包括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非逻辑思维能在一瞬间迅速解决问题,或在解题思维中迅速定向认清解题方向或途径.
  总之,学校教育要从繁重的题海中解脱出来,从刻板的育人标准中解放出来,从单一的升学教育中解脱出来.学校教育不仅教给学生扎实的书本知识,更应着重培养人的行为、能力和良好的习惯,追求立足未来的长期教育效益,才能真正培养出国家需要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