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y0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说明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将说明文阅读、写作与实践相结合;配合其他学科教师开展各种活动,并形成文字材料;结合学生家庭养殖情况,指导学生观察动植物,写观察日记;给学生介绍最前卫的科技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科学素养 培养方法
  说明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初中教材所选课文照应了方方面面的因素,但是,说明文本身和记叙文等文体相比,读起来较为枯燥,比较抽象,加之还有很多教学任务要完成,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若不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则会造成事倍功半。
  如何改变说明文教学的被动状态呢?
  笔者在说明文教学中采用了以下措施,既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让学生找到了学习说明文的方法技巧。
  一、指导学生阅读说明文,培养学生探索科学的精神。
  (一)充分利用教材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在教学中,适当地增添科学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如我在教《大自然的语言》一课的时候,当讲到影响物候变化的因素之一——高下的差异的时候,引入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并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山中的桃花比平川的要开得晚呢?学生结合本篇课文的内容,明白这是由于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再联系他们学过的地理知识,“山麓到山顶随着海拔升高,温度逐渐下降,平均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下降0.5℃~l℃”。学生不但轻松地理解了教学内容,温习了地理知识,而且对物候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再如学《死海不死》一文,探索人一直在海水中一直上浮的现象,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点。我让学生探讨密度的问题,了解木头为什么能浮在水面,石头等物体都会沉入水底,其都与密度比水的大小有关,借此可以与物理学科产生交叉联系。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大千世界的无穷乐趣。
  (二)制作各种教具,有效配合课文内容,让教学直观形象。例如,在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画出赵州桥及卢沟桥的简易示意图,把课文中的相关数据标示到图中。用投影仪展示示意图,同学们兴趣盎然。大多数学生能通过老师的指导示范,画出示意图,对桥的构造有了比较准确的了解,知道作者介绍建筑物的方法技巧。课后再让学生用硬纸板、泡沫等材料制作这两座桥的模型(卢沟桥的石狮子略去)。很多学生都能大体做出模型,通过展示,加深了对石拱桥的直观印象,对单拱石桥及联供石桥的区别有了明确的认识,对课文内比较抽象的知识有了直观形象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语文及爱科学的兴趣。教学《奇妙的克隆》一文时,我引导学生画出两个不同的细胞,用四中不同的颜色分别标示两个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及细胞核,然后指导学生做出克隆的两个步骤:第一步,用图示法,表示去A细胞的核和留B细胞的细胞质;第二步,用图示法,把第一步留下的细胞质及细胞核结合在一起,一个新的细胞就克隆成功。这样,学生对用文字述说很不容易理解的知识很直观地掌握了,还对克隆这门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教《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的时候,对《恐龙无处不在》一文,我制作了“板块漂移说”的多媒体示意图(每个板块上有恐龙),通过板块的动态变化,学生清晰地看到恐龙随着板块而移动的变化,简单明了地认识了短文所揭示的科学道理。对《被压扁的沙子》一文,我制作了“火山说”和“撞击说”的图片,还引用了在实验室里制造斯石英的多媒体图片,学生对恐龙的死因有了明确的认识。直观教具的使用,让学生对深奥抽象的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利于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有效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说明文阅读、写作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中国石拱桥》一文,我先明确学习任务之一是学会介绍一座桥。我在这节课重点让学生学习介绍赵州桥的部分,让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采用一定的说明顺序,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加以介绍,突出中国石拱桥的特征,让学生留意课文的写法。学完课文,我带领班上学生,实地考察汉江上的一座大桥,观察其结构、外形,测量桥的长度、宽度、桥的高度、桥墩的面积等,并且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桥的修建等知识,在此基础上,布置作文《写一座大桥》。学生有话可说,有充分的材料,作文比较容易写。
  学过《奇妙的克隆》一文,我让学生学习介绍科学家克隆“多利”绵羊的实验写法,自己回家后,亲自动手操作,做每一种小食品,或是做一个小物件。做完,回顾整个动手操作的过程,然后采用程序顺序,介绍某种吃食的制作,或是一种手工制作。学生大都能完成写作任务。我还让学生写一种物理现象的实验,并揭示其中的原理或规律。并鼓励学生说,科学研究就是由设想,设计,实验,揭示规律,得出结论……反复试验,经历无数的挫折,失败,最终获得成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爱好科学研究,爱写小论文。
  三、配合其他学科教师开展各种活动,并形成文字材料。
  让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其观察能力及动手动脑的习惯。为了让学生明白铸造业的具体情况,我和同事组织学生到一家私营铸造厂区参观。观看了从熔化到翻砂的全部过程,看到铁水像一条条火龙似地流入模型之中。回到学校后,再让学生写一篇参观访问记。同学们都觉得有话可写。
  鼓励学生参加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让学生写成作文,交流制作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例如让学生制作风筝,并进行展示,开展放风筝比赛,并让学生写文章记录其过程,提高学生对应用科学的热爱。让学生在家制作喜爱的风味小吃,并用文字写写操作过程及小吃的特色,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学过《罗布泊,消逝的仙湖》,让学生展开社会调查,向年长者咨询了解本地几十年前和现在自然环境的变化,写调查报告,增强环保意识。动员学生行动起来,开展每人栽一棵树的活动,动员每位学生作环保志愿者,利用周末清理附近一条小河周边的塑料袋等废弃物,回收废旧电池,垃圾分类保管,做低碳生活践行者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环保的重要性及乐趣。
  学生做物理、生物、化学等学科实验的时候,我也参与,协助相关学科教师做实验,并提示学生细心观察实验的过程,实验中产生的变化,指导学生填写试验报告,借此让学生试着将实验的情形写成说明文,让学生善于归纳总结。
  四、结合学生家庭养殖情况,指导学生观察动植物,写观察日记。
  我充分利用學生大多数生活在农村的有利条件,给学生布置观察任务。例如观察蚕从卵到蛾的生长发育过程,小鸡、小狗、小猫等的生长发育,观察植物种子的生长发育等,养成持之以恒的观察习惯,并写好观察日记。一些蚕农家的孩子们对于养蚕的情形特别熟悉,给大家介绍养蚕的方法,注意事项,蚕的生长变化中的几个阶段,激发了许多学生养蚕宝宝的欲望,并在家里开始养蚕,同时开始写观察日志。这些观察活动有力地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的爱好及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给学生介绍最前沿的科技知识。
  如量子科技,激光,电磁技术,人工智能,航天航空,高铁,无人机,卫星定位……激发学生热爱科学。讲量子技术的奇妙运用时,给他们讲如果应用到计算机领域,就可以开发出运算速度相当于现在运算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的数倍;如果使用量子通讯,那么既可以提高通讯效能,又可以提高通讯的保密安全,还可以实现潜艇在深海航行中的通讯,量子雷达有望很轻易地让隐形飞机无处遁形……电磁炮可以用很快的速度、很低的成本击毁现有的各种舰艇、飞机及导弹等先进的兵器,都有运用广泛。介绍中国制造的一个个时间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努力,让学生了解了说明文的一些学习方法、规律,掌握了说明文的一些写作方法、技巧,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热爱,让学生树立了正确合理的价值观,终身受益无穷。
  参考文献:
  [1]杨向东.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三十人谈[J].核心素养与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关系,2017(5).
  [2]张代成.为阅读写作插上想象的翅膀——谈初中语文中的阅读和写作教学[J].成功(教育),2012(12):70.
其他文献
摘 要: 课堂评价应实施科学的评价策略,用客观公正、具体深刻、宽严有度、亦庄亦谐、简洁明确的语言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看到方向,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  关键词: 课堂评价 教学美 五度  课堂教学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它是教师教学智慧、教学艺术和文化底蕴的外现,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主要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高质量的课堂评
摘 要: 七七事变后,全国人民一致抗日。湖南作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积极开展了抗日活动。其中童子军“日行一善”的名言与“服务他人”的理念,使得童子军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湖南童子军组成战时服务团,服务于抗战,展现出民族大义,巩固了抗战大后方的建设。本文以中国童子军战时服务团第112团为例,揭示童子军在宣传、募捐、抚慰伤兵等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  关键词: 抗日战争 童子军 战时服务团 湖南省
摘 要: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共同体是指政府、高校、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各构成要素以培育和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的培育载体,成功的项目会有强大的德育功能,实现共同体双方在项目需求和育人功能上的双赢。本文以“湘外—铜官窑”项目为例,探析有效的实践育人共同体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 实践育人共同体 德育功能 “湘外—铜官窑”  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育共同体是指政府、高校、社会、教师和学生等各构成要素以培育和提升实
摘 要: 教师要通过对教材的研究、再创造,将一些比较难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并且充满艺术魅力。只有让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动人之处,才能创作出有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我们要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再加工,这样我们才会发现新课标给了教师更大的拓展余地和发展空间。  关键词: 初中美术 文化背景 地方文化  一次美术新课程的培训,我聆听了尹少淳教授的报告,尹教授提出了贡布里希的构成理论,认为“
摘 要: 班干部是班集体的中枢,是辅导员开展班级建设和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主要力量。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不仅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更有助于良好校风的营造。本文从管理学的视角,论述如何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带头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  关键词: 班干部 选拔 培养 管理  中央16号文件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摘 要: 翻转课堂是目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研究热点,一些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将翻转课堂引入日常教学。本文以一次听说课教学为例,探讨将翻转课堂运用到英语听说课中的优越性与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初中英语 听说课  2011年教育部公布的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又
(岭南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湛江 524048)  摘 要: 本文以岭南师范学院为例,立足学生党建引领学风建设实践,在分析学风建设现状等多方面的基础上,提出建章立制、帮带引领、强化保障、评估评价、让学生党员做思想政治学习的引领者、专业学习的领跑者、寝室生活的服务者、班级管理的执行者、校园文化活动的推动者等措施,从而探索引领途径,推进学风。  关键词: 高校党建 学风建设 学生工作  习近
摘 要: 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需要功能完善、开放共享的基地承载。在推进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建设的过程中,校企合作是必由之路。通过校企双方在管理运行机制、条件设施建设、专业教师团队构建、教学资源共建等方面的全面合作,将为提高基地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 民族文化 传承创新 基地建设 路径选择  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在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
摘 要: 高职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阶段之后,培育富有个性特征的大学精神,是使学校具有大学品位、高职特色、持续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努力学习,精益求精”的学院精神贴近淮安地方文化、遵循高职目标定位、集成学校历史传统,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生动诠释,必将在学院特色人才培养实践中发挥引领作用。  关键词: 高职教育 大学精神 人才培养 建构逻辑  大学精神即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品质、价值取向、行为
摘 要: 王磐作为明代著名散曲家,以传统士人精人为核心的人格特质有着深刻的明代社会变革的印迹,同时具有鲜明的自我特征。其淡泊、刚正、不屈权势与仁心济世的人格特征直接影响到他的散曲艺术特色。这种奇峻清丽的曲风既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又是他鲜明人格特色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 王磐 散曲 人格特征 艺术特色  一、散曲兴起及明散曲概述  近年来,随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社会上出现了“文化热”、“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