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udin-5和CD99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q660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5和细胞间黏附分子CD99在鉴别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N)与胰腺神经内分泌性肿瘤(P-NET)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法检测于2003至2012年收集的37例SPN、21例P-NET组织中Claudin-5和CD99的表达情况.结果 37例SPN,Claudin-5在细胞膜表达,阳性率为100%;21例P-NET,Claudin-5均不表达;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99在SPN和P-NET中的表达模式不同,前者呈核旁点状聚集,后者在细胞膜表达,其表达率分别为91.9%(34/37)和61.9%(13/21);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laudin-5和CD99在SPN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21,P=0.001).结论 对于大体和镜下特征与P-NET相似的SPN病例,仅依靠形态学诊断十分困难.免疫组织化学联合检测Claudin-5和CD99则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Lynch综合征(Lynch syndrome,LS)又称作遗传性非息肉状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HNPCC),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基因突变引起,发病率占结直肠癌的2% ~ 5% [1-2].前期的研究多集中在LS相关结直肠癌,在基因水平和预防性研究中取得了较大进
期刊
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18 ~ 25 nt的非编码调控性单链小分子RNA,能够在转录后水平负性调控基因表达,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并与肿瘤的发生和转移密切相关.miRNA的初级转录产物(pri-miRNA)在相关酶和蛋白分子的作用下,最终加工成为成熟的有功能miRNA分子.其初级转录产物自身折叠形成发夹结构,在Drosha酶的作用下,剪切为长度约70个核苷
期刊
对于早期食管癌的微创治疗开创于20世纪90年代,即对于局限于黏膜层(Tis和Tla)和黏膜下层(Tlb)的食管癌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力求在完整切除肿瘤的同时最大限度保留食管功能。
期刊
患者男,20岁.因右颈部淋巴结肿大,自觉发热2个月于2011年7月入院.查体:体温37℃左右,颈部淋巴结疼痛,针刺感,后淋巴结逐渐增大,B超示双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大小不详,CT示肝区有占位.患者于8个月前因右颈部淋巴结肿大在当地医院取右颈部淋巴结活检,初步诊断考虑"淋巴瘤"。
期刊
胰胆管肿瘤由于位置深,取材困难,不易早期诊断.临床通常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胰胆管刷检进行细胞学诊断.近年来,随着传统的细胞学技术不断改进,全自动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liquid-based cytology test,LCT)已被广泛应用到宫颈[1]、痰[2]、胸腹腔积液[2]等各个领域,但在胰胆管刷检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尚少见.我们将LCT技术应用于156例行ERCP胰胆管刷检标本的细
期刊
目的 探讨下调Wnt通路活性对吉非替尼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吉非替尼处理PC9细胞株(吉非替尼敏感株)与PC9/AB2细胞株(吉非替尼耐药株),细胞计数检测试剂盒(CCK8)检测两种细胞株的增殖情况.Western blot分别检测PC9与PC9/AB2细胞中Wn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TOP Flash)分别检测PC9和P
患者女,63岁.2012年3月发现右前臂肿块,伴有局部疼痛.体格检查:右前臂近腕部曲侧皮下扪及肿块,有压痛,活动,边界清,表面皮肤无红肿和破溃,区域淋巴结无肿大.术中见肿块位于皮下,直径约2 cm,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行局部切除.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随访2个月,无复发.病理检查:椭圆形肿块一枚,2.0 cm ×1.5 cm× 1.0 cm,表面光滑,包膜完整,切面呈灰白暗红相间,部分区域囊性变,质地中
期刊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调控正常人体组织和肿瘤组织的细胞可塑性(cellular plasticity)方面也起到了关键作用.发生EMT的细胞可以失去上皮细胞的某些特性,如细胞间的黏附性、细胞极性、表达E-cadherin等表型,获得间质细胞的特征,如细胞具备运动能力、侵袭能力、抗凋亡能力等.E
期刊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临床最常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占西方国家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30% ~ 40%[1],在发展中国家所占比例更高.DLBCL在形态学、免疫表型、生物学特征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已有的研究表明[2-4],与DLBCL预后相关的因素主要包括:免疫表型、bcl-2及bcl-6蛋白表达情况、bcl-6
期刊
患者女,19岁 因右侧下肢麻木3个月、乏力2个月入院体检:右侧下腹部腹壁反射消失,右侧腹股沟平面以下痛温觉减退,深感觉减退.左侧下肢浅、深感觉无异常.双侧下肢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双侧踝阵挛(+),右侧髌阵挛(+),双侧Babinski征(+).右下肢肌力2,左下肢肌力5-.胸椎MRI显示胸11/12段偏右侧团块状等T1稍高T2信号影,病灶信号欠均匀,内见环状及片状钙化,边界清晰,相应段胸髓明显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