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社区骨量异常女性患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骨密度状况

来源 :上海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rat1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评价骨量异常女性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3年9-12月首次就诊的长风社区骨量异常女性患者95例,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测定腰椎L1-4和左、右股骨颈骨密度,同时测定血清25OHD水平,按血清25OHD含量分为严重缺乏、缺乏、不足和充足4组。另外按年龄分为50~59岁、60~69岁和≥70岁3组。结果:95例患者平均血清25OHD水平为(17.34±7.35)ng/ml,维生素D严重缺乏19例(20.0%),缺乏44例(46.3%),不足24例(25.3%),充足8例(8.4%),其中严重缺乏组的L1-L4骨密度为(0.831±0.062)g/cm2,显著低于充足组的(0.902±0.084)g/cm2(P<0.05)。60~69岁组的25OHD水平为(15.66±6.05)ng/ml,显著低于≥70岁组的(19.69±7.58)ng/ml(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3个不同年龄组的L1-L4、左股骨、右股骨的骨密度呈降低趋势,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量异常的女性患者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状况,但维生素D状态与骨密度可能无直接关联,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维生素D状态与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的关系。
  关键词 骨质疏松 25羟维生素D 骨量异常 骨密度
  中图分类号:R6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5)10-0037-04
  The level of serum 25-hydroxy vitamin D and bone mineral density status in the female patients with bone abnormality in Changfeng Community
  LI Miqiong, ZOU Yinghong, CHEN Yuhua, YANG Fang
  (Changf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Putuo District,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of serum 25-hydroxy vitamin D (25OHD) with the bone mineral density (BMD) in the female patients with bone abnormality. Methods: Ninety-five female patients with BMD who firstly visited in Changfeng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from Sept. to Nov. 2013 were collected. The 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XA) was used to detect BMD in lumbar spine1-4 and left and right femoral necks. Simultaneously, the level of serum 25OHD was measured and classified into 4 groups of severe deficiency, deficiency, insufficiency and sufficiency according to its level. In addi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of 50-59 years old, 60-69 years old and ≥70 years old by age. Results: The average level of serum 25OHD was(17.34±7.35)ng/ml, and the prevalence of vitamin D in the groups of severe deficiency, deficiency, insufficiency and sufficiency were 19 cases (20.0%), 44 ones (46.3%), 24 ones (25.3%), and 8 ones (8.4%), respectively. The BMD in lumbar spine1-4 was (0.831±0.062)g/cm2 in the severe deficiency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0.902±0.084) g/cm2 in the sufficiency group( P<0.05). The level of serum 25OHD was lower in the group aged from 60 to 69 years old than in the group aged ≥70 years old (15.66±6.05) ng/ml vs (19.69±7.58) ng/ml( P<0.05). With the increase of age, there was a decreasing trend of the levels of BMD in lumbar spine1-4, and left and right femoral necks in the three different age-groups, and the differences among them had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The female patients with bone abnormality have the severe deficiency and deficiency of vitamin D, but the level of vitamin D may have no direct relationship with BMD.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expand the sample siz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evel of vitamin D and osteoporosis and fracture risk.   KEY WORDS osteoporosis; 25 hydroxyl vitamin D; bone abnormality; bone mineral density
  维生素D是促进骨骼生长和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同时也是维护骨骼和肌肉系统正常功能的重要物质。研究表明维生素D缺乏可增加髋部骨折风险,补充维生素D可将髋部骨折发生率降低33%[1-2]。因此,维生素D的状态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环节,良好的维生素D状态对骨骼健康和长期接受抗骨质疏松治疗非常关键。目前,临床以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 HD)水平作为评估人体维生素D状态的最佳指标[3]。近年来,相关性研究均提示各种遗传背景的大量人群处于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状态,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降低与老年人肌肉量的减少相关,通过补充维生素D能明显增加下肢和腰背部肌力并降低跌倒风险。由此可见,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是发生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风险因素。本研究通过对95名长风社区骨量异常女性患者进行25羟维生素D水平及骨密度测定,分析本辖区骨量异常女性患者维生素D的状况,并评价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9-12月长风社区首次就诊的骨量异常女性患者95例,年龄50~90岁,平均(67.12±7.40)岁;身高(154.47±6.04)cm,体重(55.87±7.92)kg,体重指数(BMI)23.45±3.38,25羟维生素D水平平均为(17.34±7.35) ng/ml。排除标准:①以往曾接受双磷酸盐、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等影响骨代谢的药物治疗;②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或亢进症,成骨不全,骨软化症等;③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应用类固醇激素>6个月或曾用其他影响骨代谢的药物;④恶性肿瘤患者。
  按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30 ng/ml为维生素D充足、≥20且<30 ng/ml为维生素D不足、≥10且<20 ng/ml为缺乏、<10 ng/ml为严重缺乏[5],将患者分为维生素D严重缺乏、缺乏、不足和充足,并按年龄分为50~59岁组、60~69岁组和≥70岁组。
  方法
  骨密度测定
  应用美国GE公司型号Lunar IOXA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由专人对受试者腰椎L1-4和左、右股骨颈部位进行骨密度值测定,准确记录每名受试者的出生日期,将数据录入电脑。每日检查前进行仪器常规校正,符合质控要求。
  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
  标本采集时间为骨密度测定的次日早晨,取空腹血5 ml,同时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描述,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构成比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不同维生素D状态患者骨密度情况
  95例中,维生素D严重缺乏19例(20.0%),缺乏44例(46.3%),不足24例(25.3%),充足8名(8.4%)。仅严重缺乏者的L1-L4骨密度显著低于充足组(P<0.05)。不同维生素D患者间年龄、BMI及各部位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
  不同年龄段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其骨密度状况
  50~59岁组的BMI显著低于≥70岁组(P=0.012),采用协方差分析,将BMI作为协变量后再次进行组间比较,60~69岁维生素D水平显著低于≥70岁组(P=0.017),50~59岁与≥70岁组间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增长,3个不同年龄组的L1-L4、左股骨、右股骨的骨密度呈降低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研究表明,维生素D的获取来源主要为阳光照射和食物摄取。近来相关研究提示,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现象较为普遍和严重,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领域,“正常”和“适宜”的25羟维生素D水平能有效抑制PTH水平,增加肠钙吸收,提高骨密度,降低骨吸收率,在预防跌到和骨折方面发挥作用[4]。目前,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是评价维生素D状态公认的最佳方法[5]。
  有研究发现,泰国绝经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症发生率为47%,马来西亚为49%,日本为90%,韩国为92%[6]。国内相关研究也提示,40%的北京育龄妇女和18%的香港育龄妇女存在维生素D缺乏(≤25 ng/ml),90%的北京和香港育龄妇女均为维生素D不足(≤50 ng/ml)。上海针对18~102岁的2 607例受试者的研究发现,低维生素D状态(<15 ng/ml)的发生率为32.45%,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升高[3]。另外,对上海425名27~90岁的健康成年人的研究提示,88.9%的男性和90.7%的女性为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其中20.6%的男性和21.3的女性为严重缺乏[7]。
  本研究患者为长风社区已被明确诊断为骨量异常(骨质疏松及骨量低下)的女性患者,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发生率相当高,仅8.4%的女性处于维生素D充足状态,91.6%处于维生素D不足或缺乏,其中23.2%的女性为严重缺乏。这一结果与上海市健康成年人的维生素D状态(充足9.3%,不足或缺乏90.7%,严重不足21.3%)相比更为严重[7]。本研究中骨量异常女性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平均为17.34 ng/ml,低于上海健康成年人的18.12 ng/ml,也低于成都地区绝经后女性的18.37 ng/ml[8],可见骨量异常的女性患者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现象更为严重。由此可见,维生素D的状况不仅在城市健康人群中不容乐观,而且在骨质疏松症的防治领域中更为严峻。其原因除与气候条件、空气污染及穿衣和饮食习惯有关外,可能还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户外运动较少、防紫外线用品使用的增加有关。本研究中,60~69岁组的25羟维生素D水平较≥70岁组显著降低,可能与退休后生活方式发生较大变化相关,是否还存在其他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本研究中虽然3个不同年龄组中的L1-L4、左股骨、右股骨的骨密度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但在不同血清25羟维生素D状况下,仅发现维生素D严重缺乏组的L1-L4骨密度显著低于维生素D充足组(P<0.05),而其他组则未发现L1-L4及左、右股骨各部位骨密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中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最低的60~69岁组患者各部位的骨密度并未呈现出相应的最低值,表明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骨密度可能并无直接相关性。
  综上所述,上海长风社区骨量异常的女性患者存在严重的维生素D不足和缺乏状况,发生率超过90%,严重缺乏者接近25%,且25羟维生素D水平低于健康人群。本研究并未发现维生素D状态与骨密度存在相关性,有必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维生素D状态与骨质疏松症及骨折风险的关系。
  参考文献
  Chapuy MC, Arlot ME, Duboeuf F, et al. Vitamin D3 and calcium to prevent hip fractures in the elderly women[J]. N Engl J Med, 1992, 327(23): 1637-1642.
  LeBoff MS, Kohlmeier L, Hurwitz S, et al. Occult vitamin D deficiency in postmenopausal US women with acute hip fracture[J]. JAMA, 1999, 281(16): 1505-1511.
  朱汉民, 程群, 甘洁民, 等. 上海地区人群维生素D状态研究[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0, 3(3): 157-163.
  Malabanan A, Veronikis IE, Holick MF. Redefining vitamin D insufficiency[J]. Lancet, 1998, 351(9105): 805-806.
  Holick MF. Vitamin D deficiency[J]. N Engl J Med, 2007, 357(3): 266-281.
  Mithal A, Wahl DA, Bonjour JP, et al. Global vitamin D status and determinants of hypovitaminosis D[J]. Osteoporos Int, 2009, 20(11): 1807-1820.
  汪纯, 刘玉娟, 肖文金, 等. 上海地区健康成年人25羟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J]. 上海医学, 2011, 34(3): 166-170.
  万勇, 郎红梅, 艾智华, 等. 成都地区291名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与维生素D水平[J].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4, 7(1): 20-24.
  (收稿日期:2015-02-05)
其他文献
徐家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简称中心)位于徐汇区广元西路349号,创建于1960年8月,是上海市优秀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市文明单位、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和徐汇区文明单位。中心也是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卫生中心、上海市全科医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社区教学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全科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和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教学实习基地。  中心承担徐家汇街道4.04 km2内29个居委会、9
期刊
摘 要 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的病位证素与胰岛素抵抗(IR)、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及体重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纳入曹杨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206例,检测IR、PPAR-γ和BMI,分析病位证素与这些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代谢综合征病位证素为肾、肝、脾,与IR、PPAR-γ和BMI相关。结论:IR、PPAR和BMI可为临床代谢综合征中医辨证的指标。  关键词 代谢
期刊
摘 要 1例有高血压病史的74岁男性小细胞肺癌患者,首次依托泊苷联合顺铂姑息化疗后出现肾功能下降。临床药师认为,顺铂是导致患者肾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建议将化疗方案更换为依托泊苷联合卡铂,并根据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将卡铂的目标AUC值定为5。患者化疗过程顺利。随访患者肾功能在第二次化疗后未出现进一步下降。  关键词 肾功能不全 顺铂化疗 方案调整  中图分类号:R969.3; R734.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上海市宝山区高境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0435)  摘 要 目的:评价社区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高境镇社区的脑卒中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不加以护理干预,以家庭自然康复为主;干预组先进行Brunnstrom阶段评定,根据评定结果分成三个阶段,进行不同阶段的康复护理干预。干预3、6个月后采用康复护理日常生活活
期刊
摘 要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人体血浆中霉酚酸酯及霉酚酸的药物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经乙腈沉淀蛋白后直接进样,采用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mm)的色谱柱,流动相为0.3%的三乙胺水溶液(用磷酸调节pH 5.3)-乙腈(50∶50)。检测波长为215 nm,柱温 35 ℃,流速 1.0 ml/min。结果:本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25 ~20 mg/ml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新型可吸收倒刺缝线在老年髋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9月-2014年8月因髋部骨折行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202例,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100例。切口缝合观察组用QUILL倒刺可吸收缝线,对照组用抗菌薇乔缝线。术后随访2~18个月,观察两组切口缝合时间和切口并发症。结果:所有切口均愈合,观察组切口瘢痕较细,且无针脚瘢痕,对照组切口瘢痕略粗,并伴有针脚瘢痕。观察
期刊
摘 要 典型抗精神病药能减少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却伴发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相比已有的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等优点, 有望为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开创新的局面。本文从药物应用方面综述了自2000年上市的一些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期待越来越多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能应用于临床,更好地服务患者。  关键词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帕利哌酮 阿立哌唑 鲁拉西酮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在全科医师团队服务制度下,专科-全科医师团队高血压患者强化管理模式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嘉定区真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控制不佳患者150例,通过专科-全科医师团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强化管理,3个月后评估患者血压水平的控制情况,并与管理前进行比较。结果:与强化管理前相比,高危和极高危组患者比例从86.7%(130例)下降至40.7%(61例),平均收缩压从(17
期刊
刘颖斌,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副院长、普外科行政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胆道疾病研究所所长。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擅长肝、胆、胰、胃等恶性肿瘤及疑难病例的诊治,发表被SCI
期刊
2015年5月,FDA批出1个新分子实体药品(表1),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药物Viberzi(eluxadoline)。  Viberzi获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成年患者,这是一种多因素肠胃道紊乱疾病,导致持续性腹痛、腹泻,并影响正常的肠道功能,该病女性病例数约为男性的2倍。Viberzi是一种首创的口服有效、局部作用治疗药物,具有一种独特的作用机制。该药具有混合的阿片受体活性,是m-阿片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