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下肢动脉缺血术后淋巴瘤一例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zhub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71岁.因右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于2005年11月22日入院.ABI(踝肱指数)=0.4,CTA示腹主动脉、双髂动脉、双股腘动脉多发钙化伴狭窄闭塞,腹腔、盆腔未见其他异常。

其他文献
我们研究脂质体LipfectamineTM Reagent介导c-myc ASODN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凋亡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治疗胃癌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总结腹壁硬纤维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0-2005年诊治86例腹壁硬纤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和随访结果 ,分析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本病的发生原因可能与损伤、内分泌失调及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等因素有关.86例均以腹壁肿块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腹壁的实性、质硬,边界不甚清楚的肿块.CT显示为密度偏高均匀一致的周界不甚清楚的实质性肿块.此肿瘤的特点为浸润性生长,少有转移;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是由一些与淋巴系统不连通的淋巴组织起源的良性肿瘤,是一种先天性病变,每12000个出生者中发生1例[1].可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3种类型,常常发生在颈部或肩部.发生在小肠的淋巴管瘤极为罕见,我院自1988-2006年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肾下腹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以腔内修复为主的6例肾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通过螺旋CT或者DSA检查明确诊断.3例采用分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进行腔内修复;2例植入腹主-单侧髂动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对侧髂动脉植入封堵器、股股人工血管旁路术;1例植入2枚直管型人工血管内支架,对侧髂动脉结扎、股股人工血管旁路术
我院2005年为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球部应激性溃疡并穿孔、消化道大出血并休克、急性肾功衰竭和凝血功能障碍,救治成功,现报告如下。
期刊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软组织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1%.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命名了GIST,并给予了具体的描述。
期刊
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如有因肿瘤引起的狭窄性吞咽困难以及术后胃排空障碍,就容易发生吻合口瘘,造成死亡率的增加。考虑手术后可能5d以上无法进食者,应进行适当的肠外营养支持,支持的目的不是单纯维持术后患者氮平衡,保持患者的瘦体组织(lean body mass),而是为维护脏器、组织和免疫功能,促进脏器组织的修复,加速患者的康复。肠外营养支持的内容在肝、肾功能正常时可考虑标准配方,能量每日15~20kcal
期刊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 将189例Ⅰ、Ⅱa期乳癌患者前瞻性非随机分为两组:(1)保乳组:92例行乳腺区段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术;(2)对照组:97例行乳癌改良根治术.两组术后均给予相同方案的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术后进行定期随访,并进行美容评估.结果 本组178例得到随访,随访率94.2%,中位随访时间为78个月.局部复发:保乳组3例,对照组1例.保乳组3年存活率9
患者女,62岁.因上腹部胀痛伴呕吐2年于2005年5月19日入院.2年前出现上腹部间歇性胀痛,餐后加重.半年前在外院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溃疡,接受远端胃部分切除和胃十二指肠吻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