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手术后患者如何实施营养支持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nastinsb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胃肠道手术后患者如有因肿瘤引起的狭窄性吞咽困难以及术后胃排空障碍,就容易发生吻合口瘘,造成死亡率的增加。考虑手术后可能5d以上无法进食者,应进行适当的肠外营养支持,支持的目的不是单纯维持术后患者氮平衡,保持患者的瘦体组织(lean body mass),而是为维护脏器、组织和免疫功能,促进脏器组织的修复,加速患者的康复。肠外营养支持的内容在肝、肾功能正常时可考虑标准配方,能量每日15~20kcal/kg,其中40%~50%由脂肪供能,但一般不超过1.0g/kg,同时应监测血胆红素水平与血脂代谢状态,注意脂肪廓清。

其他文献
肝门部胆管癌占肝外胆管癌的50%以上,起病隐匿,手术切除率低,预后较差.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选择,而实现无瘤切缘的根治性切除(R0切除)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期刊
动脉瘤的诊疗是血管外科的难点与重点之一.尽管血管外科诊疗技术近年来已获重大进展,危重繁难的动脉瘤病例仍屡见不鲜.所谓难治性动脉瘤,主要是指累及重要血管、侵袭主要脏器、局部解剖复杂、瘤体巨大、病灶多发、合并感染、趋于破裂或已经破裂、并存内瘘及复杂内科疾患等情况的动脉瘤,现对其治疗原则与经验加以论述。
期刊
患者女,75岁.因上腹部饱胀、疼痛伴间歇性呕吐1个月入院.近1个月体重下降3 kg.其胞弟因患胃癌去世.查体:剑突下饱满,可扪及一肿块,边界不清,局部深压痛,肝脾肋缘下未触及。
期刊
我们研究脂质体LipfectamineTM Reagent介导c-myc ASODN联合5氟尿嘧啶(5-FU)对胃癌MKN45细胞增殖、凋亡及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为治疗胃癌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总结腹壁硬纤维瘤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0-2005年诊治86例腹壁硬纤维瘤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和随访结果 ,分析总结治疗经验.结果 本病的发生原因可能与损伤、内分泌失调及家族性腺瘤息肉病等因素有关.86例均以腹壁肿块为首发症状,主要表现为腹壁的实性、质硬,边界不甚清楚的肿块.CT显示为密度偏高均匀一致的周界不甚清楚的实质性肿块.此肿瘤的特点为浸润性生长,少有转移;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是由一些与淋巴系统不连通的淋巴组织起源的良性肿瘤,是一种先天性病变,每12000个出生者中发生1例[1].可分为:毛细淋巴管瘤、海绵状淋巴管瘤、囊状淋巴管瘤3种类型,常常发生在颈部或肩部.发生在小肠的淋巴管瘤极为罕见,我院自1988-2006年共收治4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目的 探讨肾下腹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以腔内修复为主的6例肾下腹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通过螺旋CT或者DSA检查明确诊断.3例采用分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进行腔内修复;2例植入腹主-单侧髂动脉型人工血管内支架、对侧髂动脉植入封堵器、股股人工血管旁路术;1例植入2枚直管型人工血管内支架,对侧髂动脉结扎、股股人工血管旁路术
我院2005年为1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施行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术后发生十二指肠球部应激性溃疡并穿孔、消化道大出血并休克、急性肾功衰竭和凝血功能障碍,救治成功,现报告如下。
期刊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软组织肿瘤,约占胃肠道肿瘤的1%.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命名了GIST,并给予了具体的描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