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水利工程作为关乎民生的工程,对农业和电力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的公益性项目,是依靠国家和政府的投资,因此,对于承建单位的选择要慎之又慎,以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是一个高利润的行业,使得很多的施工单位在招投标过程中产生不正当的行为,不利于工程的建设。本文重点对水利工程建设招投标的现状、成因及对策进行阐述。
【关键词】水利工程;招投标;现状与成因;措施
由于水利工程具有规模大、投资多、施工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对于承建单位的选择一定会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而水利工程的招投标逐渐成为施工单位竞争的焦点,虽然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来规范招投标活动,但依然避免不了部分单位为了提高承接项目的概率,而采取非法手段的现象,给招投标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水利工程招投标的现状和成因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招投标活动的顺利开展。
1.招投标的现状及问题
1.1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水利工程的修建,而水利工程的修建需要大笔的资金,如何将这些资金合理利用成为广大水利建设者的心声。水利系统的领导和相关的部门加强了对水利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的监督,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规范招投标的程序,尽最大的能力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工程的质量,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促使水利招投标活动正逐渐向着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
1.2存在的问题
1.2.1人为因素
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部分政府部门滥用职权,设置种种障碍,限制外地企业参加投标;部分政府官员运用手中的职权,向建设单位直接推荐承包队伍;部分建筑单位直接找建筑单位议标发包,甚至将工程化整为零,分阶段实施;有的建设单位在招标前与投标人进行碰面,内定中标企业,制造公开招标的假象;有的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上故意将招标发布时间缩短,缩小发布的范围,偏向内定中标人,甚至向内定中标人透露标底,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招投标秩序。
1.2.2标底制作不规范
对于大型的水利工程,资金全由国家投资,招投标的标底制作基本符合国家规定;对于小型项目,国家投资一部分,剩下的由当地自筹,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资金缺位,使得招投标的标底制作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底价远远低于初设投资额,这样就体现了标底编制存在的问题,进而造成建筑市场竞争过度,难以控制项目建设投资,会带来一系列不利的问题;对于编标人的要求过低。有的招标单位在进行标底编制时,直接将设计概算作为标底,不按计价的依据编制,也未将材料、人工价格上涨的因素考虑进去,造成标底编制缺乏合理性;评标标准不统一。
1.2.3评标专家组成不规范
有的招标单位不按照规定从工程评标专家库中抽取人员,而是直接从专家库中直接邀请自己满意的专家;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不少招投标的法律法规,但是缺乏统一的、操作性强的标准,使得评标标准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不能保护招投标双方的权益,进一步导致评标方法不科学;有的专家对于工程评标的工作不加重视。招标方将评标时间故意缩短,不利于专家将内容读完,有的专家自己比较忙,图进度、赶时间的事情常有发生,甚至有的专家对于评标事项敷衍了事,甚至被投标人收买,出现违规现象。
1.2.4对资质的审查缺乏严格性
在水利招投标过程中,对资质做手脚的事时有发生。招标方没有按照规定审查,使得符不符合投标条件的施工单位都参加了投标,给不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提供了混进投标单位的机会;存在假借资质参加投标的现象。评标专家一般都是
根据投标单位报价和标书编制的内容来代替企业的形象,但无法避免部分施工单位在资质上动手脚;个别施工单位聘请经验丰富的人编制标书,从表面看标书内容编制的的确不错,但实际上却什么也没有。
2.招投标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对于水利招投标而言,目前的法律制度建设的还不够完善,缺乏强制性的规定,设计的程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且执行力度不够;大部分的水利交易中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水利建筑市场的规范不够,应积极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促进水利市场的正常运转。
2.2政府因素
对于该凭借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依然采用行政的方式处理;在水利招投标过程中,有的招投标表面上是平等互利的,但实际上招投标的过程形同虚设,要么剥夺建设单位的自主权,要么影响投标单位的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对水利招投标具有重要的影响,个别部门或官员直接指定施工单位。
2.3监督力度不够
招投标部门的监管力量不足,导致监管工作不到位;行政主管部门注重的是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往往忽略了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管;监察机关参与水利招投标过程中的人员,都是临时安排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监察机关的监督起不到重要的作用,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更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
2.4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
一般而言,建筑施工单位的负责人素质有待提升,重视经济效益,忽略法制建设市场有的事。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想尽一切办法,做动作,贿赂甲方负责人等;部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抵制不了金钱的诱惑,将人民赋予的权利作为自己获取钱财的捷径。
3.对策
3.1不断完善水利工程招投标制度
贯彻和落实《招投标法》,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的要求进行操作;加强招投标备案制度的建设,将招投标书面报告制度进行落实,并将招投标结果进行公示;加强评标专家库的建设,严格管理评标的纪律;规范政府部门或官员的行为,严禁其凭借职权干预水利招投标活动,一旦发现,立刻进行严处;制定之人追究制。招标负责人要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对评标专家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提高专家的综合素质,以满足评标的需要;加强专家的保密工作;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监督,并对招投标过程实行严格的监管;适当延长评标的时间,有利于专家进行全面的评审。
3.2将标底编制加以规范
标底作为水利招投标活动中的评标依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标底编制的规范,建立省市县三级水利工程编制标底的专家库,这些专家必须由水利工程造价师组成;标底的编制要根据计价,标底编制的整个过程都要在纪检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编制完成后,由纪检人员负责密封,交给业主妥善保管,编制标底的人员必须在开标后方可获得自由,为标底编制的合理性、公平性提供保障。
4.结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招投标活动是必然的环节,因此,本文对水利工程招投标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重点分析,并简单的介绍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必须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规范,进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科]
【参考文献】
[1]祁利娜.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8).
[2]周丽霞,张成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现状、问题及措施[J].民营科技,2008(12).
[3]关惠霞.浅谈水利工程建设招投标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甘肃农业,2011(04).
[4]汪邦慧.浅谈水利工程招投标的现状与对策[J].今日科苑,2009(06).
【关键词】水利工程;招投标;现状与成因;措施
由于水利工程具有规模大、投资多、施工周期长的特点,因此,对于承建单位的选择一定会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而水利工程的招投标逐渐成为施工单位竞争的焦点,虽然我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来规范招投标活动,但依然避免不了部分单位为了提高承接项目的概率,而采取非法手段的现象,给招投标活动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本文对水利工程招投标的现状和成因进行论述,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促进招投标活动的顺利开展。
1.招投标的现状及问题
1.1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对水利工程的修建,而水利工程的修建需要大笔的资金,如何将这些资金合理利用成为广大水利建设者的心声。水利系统的领导和相关的部门加强了对水利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的监督,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规范招投标的程序,尽最大的能力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工程的质量,经过一系列的努力,促使水利招投标活动正逐渐向着规范化、有序化方向发展。
1.2存在的问题
1.2.1人为因素
地方保护主义的影响:部分政府部门滥用职权,设置种种障碍,限制外地企业参加投标;部分政府官员运用手中的职权,向建设单位直接推荐承包队伍;部分建筑单位直接找建筑单位议标发包,甚至将工程化整为零,分阶段实施;有的建设单位在招标前与投标人进行碰面,内定中标企业,制造公开招标的假象;有的建设单位在招标文件上故意将招标发布时间缩短,缩小发布的范围,偏向内定中标人,甚至向内定中标人透露标底,严重扰乱了建筑市场的招投标秩序。
1.2.2标底制作不规范
对于大型的水利工程,资金全由国家投资,招投标的标底制作基本符合国家规定;对于小型项目,国家投资一部分,剩下的由当地自筹,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资金缺位,使得招投标的标底制作不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标底价远远低于初设投资额,这样就体现了标底编制存在的问题,进而造成建筑市场竞争过度,难以控制项目建设投资,会带来一系列不利的问题;对于编标人的要求过低。有的招标单位在进行标底编制时,直接将设计概算作为标底,不按计价的依据编制,也未将材料、人工价格上涨的因素考虑进去,造成标底编制缺乏合理性;评标标准不统一。
1.2.3评标专家组成不规范
有的招标单位不按照规定从工程评标专家库中抽取人员,而是直接从专家库中直接邀请自己满意的专家;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不少招投标的法律法规,但是缺乏统一的、操作性强的标准,使得评标标准很难做到公平、公正,不能保护招投标双方的权益,进一步导致评标方法不科学;有的专家对于工程评标的工作不加重视。招标方将评标时间故意缩短,不利于专家将内容读完,有的专家自己比较忙,图进度、赶时间的事情常有发生,甚至有的专家对于评标事项敷衍了事,甚至被投标人收买,出现违规现象。
1.2.4对资质的审查缺乏严格性
在水利招投标过程中,对资质做手脚的事时有发生。招标方没有按照规定审查,使得符不符合投标条件的施工单位都参加了投标,给不具备资质的施工单位提供了混进投标单位的机会;存在假借资质参加投标的现象。评标专家一般都是
根据投标单位报价和标书编制的内容来代替企业的形象,但无法避免部分施工单位在资质上动手脚;个别施工单位聘请经验丰富的人编制标书,从表面看标书内容编制的的确不错,但实际上却什么也没有。
2.招投标存在问题的原因
2.1法律制度不够完善
对于水利招投标而言,目前的法律制度建设的还不够完善,缺乏强制性的规定,设计的程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且执行力度不够;大部分的水利交易中心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对水利建筑市场的规范不够,应积极维护建筑市场的秩序,促进水利市场的正常运转。
2.2政府因素
对于该凭借市场机制解决的问题,依然采用行政的方式处理;在水利招投标过程中,有的招投标表面上是平等互利的,但实际上招投标的过程形同虚设,要么剥夺建设单位的自主权,要么影响投标单位的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对水利招投标具有重要的影响,个别部门或官员直接指定施工单位。
2.3监督力度不够
招投标部门的监管力量不足,导致监管工作不到位;行政主管部门注重的是对施工质量的监督,往往忽略了对招投标过程的监管;监察机关参与水利招投标过程中的人员,都是临时安排的,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使得监察机关的监督起不到重要的作用,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更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
2.4缺乏相应的法律意识
一般而言,建筑施工单位的负责人素质有待提升,重视经济效益,忽略法制建设市场有的事。施工企业为了承揽工程,想尽一切办法,做动作,贿赂甲方负责人等;部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抵制不了金钱的诱惑,将人民赋予的权利作为自己获取钱财的捷径。
3.对策
3.1不断完善水利工程招投标制度
贯彻和落实《招投标法》,要严格按照招投标的要求进行操作;加强招投标备案制度的建设,将招投标书面报告制度进行落实,并将招投标结果进行公示;加强评标专家库的建设,严格管理评标的纪律;规范政府部门或官员的行为,严禁其凭借职权干预水利招投标活动,一旦发现,立刻进行严处;制定之人追究制。招标负责人要对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对评标专家的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并提高专家的综合素质,以满足评标的需要;加强专家的保密工作;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监督,并对招投标过程实行严格的监管;适当延长评标的时间,有利于专家进行全面的评审。
3.2将标底编制加以规范
标底作为水利招投标活动中的评标依据,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加强对标底编制的规范,建立省市县三级水利工程编制标底的专家库,这些专家必须由水利工程造价师组成;标底的编制要根据计价,标底编制的整个过程都要在纪检人员的监督下进行,编制完成后,由纪检人员负责密封,交给业主妥善保管,编制标底的人员必须在开标后方可获得自由,为标底编制的合理性、公平性提供保障。
4.结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招投标活动是必然的环节,因此,本文对水利工程招投标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重点分析,并简单的介绍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必须加强对招投标活动的规范,进而促进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科]
【参考文献】
[1]祁利娜.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8).
[2]周丽霞,张成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的现状、问题及措施[J].民营科技,2008(12).
[3]关惠霞.浅谈水利工程建设招投标的现状、成因与对策[J].甘肃农业,2011(04).
[4]汪邦慧.浅谈水利工程招投标的现状与对策[J].今日科苑,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