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市病?你听过不?

来源 :大众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fxwh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段时间,杜汶泽患罕见怪病的新闻被炒得沸沸扬扬,杜汶泽所患的这种极罕见的怪病叫做“米勒费雪症候群”,是一种后天的多发性神经炎疾病,病原至今仍不为医学界所知。社会在进步,“病”也在进化,啥密集恐惧症、脸盲症、强迫症……这些个原来听都没听说过的“病”,现在却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在豆瓣上,单是各类型恐惧症的小组就有N个,且组员众多。有看见人多就腿软的,进入密闭空间就心惊胆战、冷汗直冒的,有看见生肉撒腿就跑的,还有经过隧道就惊慌失措的……这些个“病”有的你在医书上都找不到,就连医生可能也说不出你的病因,可它却真的存在,而且还被越来越多地总结出来。
  
  是病?不是病?这些你听过不
  
  看到波点就害怕,吃个饭点菜成问题,见了N次的人还是不认识,老觉得有人要“害”我,强迫自己这样那样,不然就浑身不舒服,焦虑得要死,怕电话,怕尖的东西,就连太空旷的地方都害怕,我是真的有“病”了吗?
  
  A.脸盲症
  “病人” (薛雪,女,27岁) 自述:
  我超级不会认人,经常出现别人叫我,我愣是认不出对方是谁的状况。见过一次面的人,基本上过目就忘。见过很多次的人,哪怕是熟人,如果换个场合,换个造型,我也有可能认不出谁是谁。还有,在我看来外国人长得都一个样,看国外的电影,经常被那些“相同”的脸扰乱。
  “诊断”及表现:
  脸盲症。又称为“面孔遗忘症”,“临床”表现为看不清别人的脸,对别人的脸失去辨认能力。
  
  B.不安腿综合征
  “病人”(张小娟,女 28岁)自述:
  我坐在沙发上,7岁的小侄子看着我,幽幽地说:“你跟我爸真是亲兄妹啊!”啊?我还没反应过来,他拍拍我的腿说:“你们都会抖腿啊!”没错,本姑娘贤良淑德优雅端庄,可是,在十分放松的场合,就是忍不住会抖腿啊!我跟我哥都等着抖出一个“共振”来,我妈说我们家的财都被我们兄妹俩抖光了!
  “诊断”及表现:
  不安腿综合征。腿的某个部位出现一种异常的、难以形容的,不是痛也不是痒,类似蠕动感的不舒服感,那是一种非常“深沉”的不舒服,不是发生在皮肤表面,所以没得抓没得挠,非要马上动一动才舒服!
  
  C.密室综合征
  “病人”( 默默,女,31岁)自述:
  甭管在家还是单位,我一进去,必须先把窗户打开,不然,闷、闹心、头痛等情况接踵发生,好像只有吹到风才安心,那种有窗打不开的场所,总觉得会把自己憋死。
  “诊断”及表现:
  密室综合征。在相对封闭的空间中,感觉胸闷、气短、头晕,不安。越小的空间越觉得憋屈,甚至有快要窒息的错觉。
  
  D.选择性障碍
  “病人”(赵萌,女 32岁)自述:
  一翻菜单就不知道该点什么了,这个菜没吃过想试试,又怕不合胃口,点以前吃过的吧,又有点不甘心,这款厨师推荐菜不错,就是分量太大,那款呢,荤多素少,不行……最后交给朋友决定。买衣服也一样,碰到换工作什么的更纠结。哎,我就在过一个纠结的人生啊!
  “诊断”及表现:
  选择性障碍。在各种选择面前纠结,最后即便痛苦地做了一个决定,仍然会疑虑其他的选择是不是更好?
  
  E.被害妄想症
  “病人”家属(虞眉,女,35岁)描述:
  我妈曾经反对我弟和他女朋友交往,后来他们分手了,一年多之后我妈接到打错的电话还坚信是我弟前女友打来骂她。有次我妈一天都没给我好脸色看,原因是她觉得保姆在我面前说她坏话了。老家店面租给别人,她总觉得吃亏了甚至担心店面会被那个租客抢走,让我每星期都回去看一看。
  “诊断”及表现:
  经常处于恐惧状态,感觉自己被人非议,被人欺负,被人陷害等。
  
  F.皮肤划痕症
  “病人”(向竣,男,27岁)自述:
  作为一个MAN,我一直被女同事嘲笑“皮薄”,即便是用手在皮肤上轻轻一划也会出现几条超夸张的杠杠,又痒又难受,看着像被虐待了一样。同事开玩笑说,如果在我后背刺上“精忠报国”那一定比广告牌还立体。
  “诊断”及表现:
  皮肤划痕症。是皮肤血管的过敏反应,此类患者血清中存在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此类蛋白质如与过敏原相结合,机体就会引起一系列反应,最后导致皮肤血管周围的肥大细胞释放出大量的组织胺,组织胺会引起皮肤血管扩张,血清渗出血管外,产生肿块瘙痒。
  
  另类强迫症
  
  A.游戏完美主义者
  “病人”(时小萍,女,28岁)自述:
  我不是个游戏迷,只是普通玩家。但我发现自己有个毛病,就是游戏里的那些宝箱,我都要开个遍,哪怕走上很长一段迷宫,沿途打很多怪,而且明知宝箱里只是一个最常见的补血药草(最初级的那种),也一定要取到,不然就很不舒服。每项技能也都要练到最高级才开心。
  “诊断”及表现:
  强迫症的一种,这里也可以理解成是完美主义,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取得一些价值很低的装备和物品,好像得不偿失,但如果结合“游戏完成度”就不同了,在这时,“完美”会成为快感和成就感的来源。
  
  B.我爱数数
  “病人”(李诗诗,女,26岁)自述:
  我每看到一句话,就会控制不住去数有几个字,明知道数了也没意义,但就是忍不住去数,不数就难受,就焦虑。
  “诊断”及表现:
  另一种强迫症,比起强迫自己的行为这更像是在强迫自己的意识。有研究称,过分追求完美、犹豫不决、谨小慎微、固执……具备这些不良个性特征的人更容易患强迫症。
  
  古怪恐惧症
  
  A.看到密密麻麻就发麻
  “病人”(菲菲,女,28岁)自述:
  看到排列得密密麻麻的东西就头皮发麻,有次,朋友送了我一件衣服,拿出来一看,都是圆点,立马一身鸡皮疙瘩,直接把衣服丢出车外,朋友大惊,说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波点”,管你什么,吓死老娘了,好不好!
  “诊断”及表现:
  密集恐惧症。对密集排列的相对小物体很敏感,感觉头晕、恶心、头皮发麻,程度因人而异。
  
  B.人多我就难受
  “病人”(冯芉,女,28岁)自述:
  一直害怕人多的地方,特别是什么展销会、展览会,打死也不会去。坐公交车,就算等了很久才来,人多的话也绝不会挤上去。印象很深的是小时候有次老妈带我去逛街,老妈起先拉着我的手,后来被人群冲散了,我几乎被淹没在人群中,那感觉就好像掉进海里,几乎窒息,令我终身难忘,后来老妈从人群中“救”了我,回家我连做了好几天噩梦……
  “诊断”及表现:
  广场恐惧症。特指在公共场合或者开阔的地方停留的极端恐惧,也指怕到公共场所或到人多拥挤的地方。最怕去开会或去商场购物。
  
  C.小猫让我受不了
  “病人”(李池,女,26岁)自述:
  说我怕狗比较容易理解,可能小时候被狗吓到过,但怕小猫是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但就是很怕,只要一想到猫在我腿上擦来擦去就受不了。有几次在外面吃饭,有猫从桌下过,我就整个人跳起来,脸都白了,吃饭都没了胃口。如果去朋友家玩,事先知道家里有猫,我就不会去。
  “诊断”及表现:
  动物恐惧症。多源于少儿期,表现为对蛇、蜘蛛、兔子、猫、狗等的恐惧,部分动物恐惧症患者在进入成年期后自然缓解。
  
  D.尖锐物是“死穴”
  “病人”(喻慧,女,28岁)自述:
  只要有个人拿着一支削尖的铅笔对着我,我就会立马冒汗、腿软、心跳加速。如果是对着我的眼睛,那么不夸张地说,我会害怕得哭起来。有次跟朋友一起吃饭,碰巧有个桌角对着我,我马上要求换位子,朋友直呼“也太夸张了吧!”
  “诊断”及表现:
  尖锐物体恐惧症。物体恐惧症的一种,指对一些尖锐的物体感到无法控制的恐惧。医学界已知恐惧症似乎有遗传性,假使父母中有一人曾患恐惧症,则子女可能也有患此症的倾向,但未必是同一种恐惧症。
  
  想多了吧,有些怪癖只是习惯不是病
  
  你是不是有一些怪行为,自己也没法解释,还担心是不是得了啥什么病。或者听朋友谈起他(她)的某种恐惧症,你立马发现自己也有类似情况。对此,心理医生的回答是,只要没有影响正常生活,都属正常。
  
  A.有些“症”不靠谱
  社交恐惧症、电话恐惧症、黑暗恐惧症……网上一搜,各种恐惧症,七七八八一堆。其实许多“症”在医学上都不成立,目前医学上有正式叫法且有研究的包括强迫症、幽闭空间恐惧症、场所恐惧症、不安腿综合征等,其他那些症大多都是网友自己总结出来的,纯属好玩。严格来说每种症都有一定的标准,不是你认为自己是什么症就是什么症的。比如强迫症就分好多种,拿最常见的来说,有些人出门总觉得门没锁好,要回去看看。如果回去一次,这属于正常的行为,只是确认一下,而有强迫症的人往往要回去七八次,甚至十几次,这样就是病了,要找医生了。还有幽闭恐惧症,不是所有害怕呆在狭小空间的都是幽闭恐惧症,只有那些害怕得必须得逃走的才是。
  
  B.心理素质好的就不会“对号入座”
  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有怪行为,就担心是不是身体出了状况,还有人觉得这跟胆量有关。实质上与这些都无关,主要还是一种心理暗示。就好比最近说得比较多的密集恐惧症。在这个说法被提出之前,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看到密集的东西会有什么反应,结果有人把这个当事说,你就觉得真是这样的,然后再看这类东西,心里毛了,头皮也麻了。甚至有人连草莓、杨梅都不敢看了,那么你以前吃这些东西的时候有心里发毛过吗?所以很多时候,是自己把自己给带沟里去了。另外,心理素质的好坏,也有一定影响。心理素质好一点的人外界的影响对他相对就小一些,也不太会“对号入座”。
  
  C.不影响生活的都属正常,改不改无妨
  那这些古怪的行为要不要改?怎么改呢?如果不妨事的话,改不改无所谓!如果真是已经成症了,就是病了,那么病人的心里肯定不好受,这说明已经对他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了。这类人,你不用说,他自己也会寻求办法,会看心理医生。如果只是一些小问题,比如喜欢抖腿啊,爬楼梯喜欢数台阶啊,拿了东西一定得原样放回原位啊……这些可能只是在旁人眼里比较怪,但如果你很享受这些行为,又觉得不会影响生活,OK,那你就继续好了,有什么关系?所以有些人说想改改不掉,其实也是借口,是本来自己不想改。还是那句话:平常心对待,别太当回事,有时这只是一种习惯,如果没有对生活造成影响,都是正常的!
其他文献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是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处方药,每天有超过 3000万人服用。在我国,非甾体抗炎镇痛药是仅次于抗感染药物的第二大类药物。调查显示,服用非选择性NSAIDs的患者镜下溃疡发生率高达15%~25%,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增加可3.2倍,下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增加2.6倍,这充分说明非选择性 NSAIDs对胃肠道的危害性。  令人担忧的是,普通公众对于服用NSAIDs引起
炎炎夏日,真是一个让大家“又爱又恨”的季节。  为什么“爱”呢?因为爱美的女士们可以秀身材以及各种漂亮的衣服;还可以吃上丰富可口的水果;去山青水绿的景点游玩;在露天餐厅跟朋友们喝扎啤、吃肉串,叙叙旧。那又为什么“恨”呢?酷热的天气,白天都不敢出门,就害怕晒黑、中暑。攀升的气温对怕热的朋友来说更是一种“受罪”啊,所以大家都喜欢躲在空调房中“避暑”。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很多人倒是没有中暑,却感受了风寒
前不久,一位网友在网上发帖说,自己的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为了治疗经常性的拉肚子,他前后给孩子服用过十几粒诺氟沙星。现在,孩子明显比同龄人个子矮。这位朋友怀疑跟孩子小时候吃诺氟沙星有关。  诺氟沙星是什么药?真的会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吗?我们请药学专家来解疑答惑。    诺氟沙星就是氟哌酸    诺氟沙星属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很广泛的一类化学合成的抗菌药物。这类药物的发展比较快,第一代喹诺酮
现代生活中,落枕、肩颈酸痛、脊柱侧弯……这些让全世界人都叫苦不迭的疾病,罪魁祸首竟是沉重的背包。  有媒体街头随机称量了100人的背包,65%的人背包重量都在3公斤以上,其中最重8.8公斤,相当于15大瓶矿泉水。由于背包太重导致出现“肩膀或后背酸痛”“左右肩膀高低不平”等症状的人,已经占到70%以上。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沉重的背包已悄悄成为自己随身携带的一个危险的“健康杀手”。   由于背包太重对
六月是夏季真正的开始,从二十四节气来说,包含有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    天气特点:  芒种节气最适合播种有芒的谷类作物,如晚谷、黍。“芒种”也是种植农作物时机的分界点,由于天气炎热,已经进入典型的夏季,农事种作都以这时节为界,过了这一节气,农作物的成活率越来越低。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同一节气的气候特征也有差异。在芒种时节,南方进入连绵阴雨季节,空气十分潮湿。而北方已进入夏季,天气已相当炎热了。
有人说,启明星是黎明的使者,散发刺破苍穹的光芒。有人说,启明星是黄昏的使节,守望日落西山的壮丽。在中国麻醉学届有这样一位医者、学者,他用八十余载栉风沐雨的历程,演绎了一颗执着于麻醉医疗教育事业的启明星不落的信仰和无悔的追求,他就是徐启明。  徐启明教授从湖南省第一个麻醉科主任到学校副校长兼麻醉学系主任,又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默默无闻地战斗在临床第一线,将自己精湛的医疗技术和渊博的知识奉献于病人,以
如今,虽然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但大多数老人身体状况并不好,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骨质疏松等比比皆是。对于这些老人来说,一双烂拖鞋、一颗图钉或者是孙辈们乱放在地上的玩具都可能引起跌倒、发病甚至死亡。关心老人生活,应从身边的家居摆设、运动方式以及生活细节着手。    如厕:老人宜坐不宜蹲    对于一些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来说,厕所是一个危险的地方。从临床来看,很多老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是人类气象科技的重要发明地,这一切无疑来自的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  “勤于预测、善于计划、厉行节简”乃是“中国人的三大特质”。  我们的祖先早就学会了“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取法于地”,悟出“观天”是为了“类地”的真谛,意识到天地的生成和演化,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气象条件对人类的健康与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与祖国医学“天人合一”的理论是相通的。  
暑期快到了,旅游又进入了旺季.作为一种户外活动,旅游本身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因遭遇意外伤害引发纠纷的案件时有发生.一些旅行社及景区管理者往往钻法律空子,推卸责任.对此,
妇女操持家务的机会比男性要多。在每天的衣物洗涤、锅碗的洗刷和消毒、室内的驱虫和除秽等家务中,她们的肌肤和身心健康有可能正遭受这些化学用品潜移默化的侵害。    皮肤受损  洗衣粉、洗涤剂、杀虫剂、洁厕灵等家庭用清洁化学品含有碱、发泡剂、脂肪酸、蛋白酶等有机物,其中的酸性物质能从皮肤组织中吸出水分,使蛋白凝固;而碱性物质除吸出水分外,还能使组织蛋白变性并破坏细胞膜,损害比酸性物质更加严重。洗涤用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