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之我所见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li2010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不只是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小学中高年级的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中高年级的语文学习同低年级相比,难度增大,内容变多,范围更广。因此,语文课前预习就变得十分重要。有效的课前预习,是上好新课的保证,也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课前预习;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72-01
  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预习,是上好语文课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之一,更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必要途径。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自学能力。不过,目前尽管有许多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学生往往是走过场,预习并没有收到多大的效果。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加强指导,多加训练,使学生逐步形成技能,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效率。下面,我就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前预习的重要作用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讲课要备课,学生上课更要备学,即预习。预习首先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掌握自学的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其次有助于了解下一节要学习的知识点、难点,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最后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的效果,预习中不懂的问题,成为上课老师教学的资源,讲解这部分知识时,目标明确,态度积极,注意集中,容易将不懂问题搞懂。因此,预习是过渡到自学的必要步骤。
  二、课前预习的方法指导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课前预习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
  1.有目的地朗读课文。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语文学习中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我要求学生预习时每篇课文至少读三遍。一读:读通课文,遇到不会读的字词圈画出来,然后用不同的标记划出文中的一类和二类生字词,自学生字词要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弄懂字义、词义,标出自然段序号。二读:争取读通顺、读流利,读完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嘗试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内容。三读:带着问题读。“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让学动脑思考,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最后思考课后习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
  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去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例如:作者的生平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相关景物的图片等。通过搜集、阅读资料,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积累了更丰富的知识。
  3.有效的完成预习作业。
  在读通读懂课文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预习作业,大部分同学都会感到轻松,有一定的成就感。教师再从学生的预习作业入手,结合学生预习中反馈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思路,合理分配教学时间,让语文课堂教学更有效。
  三、课前预习要形式多样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预习作业只流于形式,变成走走过场,就要努力避免机械单一的课前预习形式,让课前预习变得形式多样,起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作用。
  1.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明确教学重点。
  例如我在教学《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之前,引导学生设计表格,看看瑞恩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梳理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表格如下:
  让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探究,填写表格,这样就可以很好的掌握课文重点,理清课文脉络,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前预习形式不再枯燥单一。
  2.用搜集来的资料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例如在教授《我给江主席献花》、《天安门广场》之前,我要求学生通过书籍、网络来收集相关资料,也可以向家长了解有关信息。我自己也准备了香港回归、开国大典、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相关视频资料。有了这些前期准备,课堂上的重点学生很轻松就掌握了,难点也突破了,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比空洞乏力的说教效果强多了,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3.用广泛的阅读来拓宽视野。
  “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广泛的阅读是丰富知识、拓宽视野最有效的方法。通过阅读,让学生发现课文主题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让学生根据课文所提供的信息去搜集、涉猎更广泛的知识;让学生经过广泛的阅读掌握学习方法,最终帮助他们开拓学习视野,提高学习能力。比如,在教学《鸟语》一课前,推荐孩子们阅读沈石溪的《鸟奴》,让孩子们了解鸟儿们的生存情况,体会大自然的奥秘。
  四、课前预习作业要及时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语文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于学生的预习,要注意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不断强化学习需要。如果老师只提预习要求,只布置预习任务,不对学生实施评价,那有的学生就没有兴致,甚至应付了事,认为预习作业就相当于没留作业。最终预习只流于形式,难见成效,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对学生预习作业的检查反馈与评价,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又可以帮助我们改进教学方法,指明教学方向。
  总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预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既要方法得当,又要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更能通过预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为教师教学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王忠,罗文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课前预习[J].教育革新,2011(2).
  [2]陈红,陈瑛.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前有效预习浅析[J].考试周刊,2017.(36).
  [3]戴春雨.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中预习的作用与方法[J].新课程(上),2016(07).
  [4]董华蕾.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实效的提高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11).
其他文献
本文分析了建立洪水保险的必要性,提出洪水保险应实行强制性政策,并详尽探讨了洪水保险的费率厘订、洪水保险基金规模和洪水保险基金积累力度等问题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期生产函数分析了我国国有工业企业经济增长与生产要素的投入、综合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从而解释国有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在对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以提高规模效益为重要措施曹建新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九五"计划和未来15年远景奋斗目标,其中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到
三次产业之间及各产业内部都客观地存在一种有机协调联动规律,表现为一种结构的匹配和数量的比例。只有遵循规律,联动发展,才能产生“整体大于部分”的系统效应,社会生产力才能实
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个案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奥运会我国竞技排球U-17年龄组后备力量基本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竞技排球U-17年龄组后备力
目的提高对急性胰腺炎的CT诊断水平和临床认识。方法收集我院5年来42例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和CT复查确诊的急性胰腺炎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althazarCT分级系统分级,并根据有无
目的探讨心安颗粒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律失常和心肌MDA、SOD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
根据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内在联系,阐明邓小平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完整的科学体系
【摘 要】小学数学的基础性决定了其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进而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同和在教学中的重视。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包括了数学知识、技能以及修养,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加强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数学应用能力及数学综合素养等。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构成要素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271-0
课型:以歌唱教学、欣赏为主的综合课教材:湘教版八年级上册课题:《酒歌》执教班级:初中二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①能够有感情地演唱藏族酒歌,跳藏族酒歌的典型舞蹈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