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学奠基人:起于模仿,终于大师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k_joh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局中局
  “独不闻天子之上林乎?左苍梧,右西极,丹水更其南,紫渊径其北……”
  元延元年(公元前12年),文艺中年汉成帝吟罢司马相如的赋,长长叹了口气:他年纪渐长,却无子嗣。自己的生育能力不成问题,也曾有过子女,而且数量也不少,但不是病死,就是死于宫廷斗法……年近不惑,太子还没着落,让人如何不急?思来想去,成帝决定向上天求嗣。
  四年来,成帝先后拜过甘泉泰峙、汾阴后土、雍五峙、陈仓陈宝四柯,还隔年举行一次祭祀活动。只是,如此折腾,妃子们的肚子却总不见动静,让他不免有点儿沮丧。早知如此,他还不如找个像司马相如那样的文人直播一下祭祀盛况,好歹还能宣扬宣扬国威,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竹篮打水一场空……
  宿值郎杨庄在旁侍候多时了,他见成帝一脸倦意,便小声道:“皇上,臣这儿有一首新赋,臣给皇上诵诵?”成帝打起精神,点点头。
  杨庄是蜀人,他吟诵的是《绵竹颂》。这辞章中有家乡景、爱国情,文字弘丽温雅,文意气势磅礴,听得成帝两眼放光:“这怎么像司马相如的文章啊?”杨庄恭敬地回答:“不是的,这是我老乡扬雄写的啊。”
  未见其面,先闻其声,这就是玄学奠基人扬雄的首次出场。
  这是杨庄精心设计的局:扬雄有文才,却难以上达天听,四十几岁了还在江湖漂,他是自己的老乡,自己不帮他一把,谁还会帮?于是,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杨庄导演了一场剧。这是三赢,成帝得人才,他举贤不避乡,扬雄前途大放光。
  在这场剧里,扬雄虽自始至终是个缺席者,却是当仁不让的主角。而在他身后,可能还有一个局中局的设计者——辅政的大司马大将军王音。王音是成帝的堂舅,他某日偶遇了京漂扬雄,对他很是欣赏,就先把他召到自己门下,以便为国家、更为王氏笼络人才。正因为是皇帝堂舅的人,杨庄才会冒死力荐,否则,单单一个老乡好像不值得费这么大劲。
  对于最终被举荐,扬雄也觉得侥幸。汉代选士有两种,察举和征辟。察举是由州、郡等地方官向朝廷推荐辖区内的人才,征辟是由皇帝或地方长官直接进行征聘。但扬雄不是高族,家境也不好,想让地方长官推荐很难;所幸,他还能以才学被征辟。走过这条路的司马相如就是榜样:以诗文为砖,以老乡为媒,上达天听——自己蹉跎岁月,功名难就,再不出山,就真的老了。
  司马相如也是蜀人,条件比扬雄好不到哪儿去,因才学高、喜辞赋,某日被汉武帝看中,从此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司马相如去世六十多年来,一直是蜀人的励志偶像,尤其是扬雄的偶像。扬雄每日研读司马相如的辞赋,模仿其语感、意境、格调,时间一长,竟然颇得司马相如的真传,这不,连文艺中年成帝都差点儿被蒙了。
  成帝对扬雄很感兴趣。有这样的人才在,何愁大汉文化不兴、国威不扬?于是,四十岁出头的布衣扬雄变成了给事黄门郎。扬雄觉得,这场局中局是出喜剧,而此时的他不会知道,这个黄门郎,他一当就是N年。
  屏风
  黄门郎是一个薪俸只有600石的低级官职,人员也很杂,有武士,有儒生,有贵族,有寒士。不过,虽说级位不高,但近水楼台,往往是高官的蓄水池——哪里要人,从池里捞一个便是。远者如东方朔,近者则有王莽、刘歆、董贤等人,王莽是后来的新朝皇帝,刘歆是新朝国师,董贤则是哀帝的宠臣,他们都是扬雄的同事,或长袖善舞,或善解人意,衣袂飘飘,成为那个时代独特的风景。
  宫廷的午后,黄门郎扬雄正伏案疾书,他的身后是飘扬的幕幔和时隐时现的阳光。与荷戟保卫皇宫的郎官不同,扬雄拿的是一支笔。这支笔很沉重,要直播、转播汉帝国的国威,要体现自己的才高八斗,更重要的是要讽谏,而且这讽谏得把握一个度,既得让成帝虚心接受,又得体现自己进谏的诚意与坚定。
  于是,这段时间里,扬雄写下了《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史称“四大赋”。写这些文章,扬雄很费劲,模仿司马相如,当一次敲门砖可以,但若一直搞这种真人秀,不仅讨人嫌,对自己也交代不过去。
  写作要有主旋律基调,这是肯定的,这是文学侍从的职责嘛;但要把主旋律搞成文艺范儿,而且不输给司马相如,显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年,司马相如直播的是汉帝国的盛世图景,那种顾盼自雄、飘逸俊朗是身处西汉没落时代的扬雄写不来的,扬雄更多的是一种居安思危的忧患和正襟危坐的愀然。还有,司马相如比较圆滑,文章经常是劝百讽一,曲终雅奏;扬雄更耿直,文章往往是开门见山,直接说明讽谏意图。
  这四大赋不仅是文章,更是谏书,是扬雄的政见,也是他干预朝政的方式。如此思虑深远、用力过猛,身体自然受不了,常常一篇赋下来,他就大病一场。
  成帝很欣赏扬雄,然而,在赋里,他看到的只是一个文人对帝国、对君主的忠诚。而扬雄开篇就提出的讽谏,成帝往往视而不见,即使见了,也只当作是扬雄的自以为是罢了。
  扬雄自然很难受,却也无计可施。西汉的没落不是通过他一个人、几篇赋就能力挽狂澜的。君主不稀罕他的谏言,他还能怎么办?
  如果不出意外,或许扬雄会将这黄门郎一直勉力当下去。但意外发生了:王音去世了。
  靠山没有了,自己该何去何从?恰好此时,轮到地方官三年考核,扬雄很快做出了选择:他不当官了,他要停薪留职,做学者。成帝见他如此知趣,心里倒过意不去,不仅工资照发,让其终身享受朝廷津贴,还赐给他六万钱经费,准许其在国家档案馆(石室金柜)读书,让他做一个皇家学者、做汉朝的屏风——屏风没什么实际作用,却能让居室锦上添花,富丽堂皇。
  在石室金柜,扬雄看清楚了自己的屏风地位,一杯茶,一卷书,一支笔,他闭上眼,把自己埋在硕大的坐榻上,深深地吁了口气。以才学进,以知趣退,进退有据,不得不说,他是个明白人。而这些韬略,都得益于他早年的经历。
  自保术
  扬雄是蜀人,周王室庶支。别看名头唬人,其实远不是那么回事:他的祖先为避乱逃到巴郡江州(今重庆),父祖以上五代都是单传,要人没人,要钱没钱,没落得很。   幸运的是,蜀地的文化教育氛围好。当地官府办学,蜀地学风甚炽,从而祛蜀地之蛮夷,得齐鲁之文雅。扬雄30岁前的资料不详,但从其身世和所处的环境来看,他的经历应该很励志,儒家的修齐学一直激励着他。后来,他以司马相如为师,研读其文赋。二三十岁时,扬雄文名已盛,写了不少文赋,十几年后,这些文赋被时间烧成了一块块砖,凭着它们,扬雄愣是敲开了皇宫的门。
  除了未曾谋面的恩师司马相如,扬雄还有一个师傅,一位道家学者。此人终生不仕,以卜筮为业,仙风道骨,卓尔不群,清虚自守,甘于淡泊,让扬雄高山仰止。在道家师傅的影响下,扬雄的文赋有儒生的济世,更有道家的影子。譬如《反离骚》,扬雄写文祭屈原,同情之余也有批评,认为屈原走文青路线,太极端,应进退有据,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儒家的积极入世,道家的逍遥遁世,使扬雄像秋千一样荡来荡去。因此,拖到四十几岁,他才进京走上仕途之路。可是,他虽说在蜀地有点儿名气,在京城里却是个蚁族。幸好,王家向他示好,投来了橄榄枝。这对王音来说无足轻重,对扬雄这个举目无亲的京漂来说则无疑是恩重如山。因此,扬雄的一生都活在王家的恩泽里,对王音、王莽和王太后等人肝脑涂地。王音去世后,扬雄主动隐退,当然有避祸的意思,更深一层,也有对伯乐的忠贞和默悼。
  几年后,成帝去世,哀帝即位,朝廷重新洗牌:新晋外戚丁氏、傅氏粉墨登场,老牌外戚王氏不仅被迫退出,而且退得很难看。王氏被清算,连早逝的王音也不例外,更遑论其推荐的官员了。还好,扬雄并非王氏的嫡系,又只是个吃空饷的学者,并没受到多大冲击。
  饶是如此,扬雄也很不安:哀帝和成帝不一样,不仅不是文青,还认为赋是郑卫靡靡之音,对赋深恶痛绝。以赋晋身的扬雄自然就焦虑了。他自我批评,深刻反省:自己早年所写的赋太过于风花雪月,非大丈夫所为。
  为洗白自己,扬雄两次上书哀帝,发表政见:一是力谏朱博不宜为相——朱博是个政治投机家,靠王氏起家,后又投靠丁、傅集团,扬雄最见不得这种人;二是力谏哀帝要搞好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后来,朱博自杀,汉朝恩威并施,重新搞掂了和匈奴的关系。扬雄大获全胜。
  这两次谏言的胜利并不是扬雄要重新介入朝廷政坛的号角,而恰恰是他继续隐退的征兆。这是他的自保术,儒道兼修,达则现,穷则隐,隐现之间,重要的是姿态——对朝廷表忠心。表完忠心,该干吗干吗。其时,哀帝的外戚丁氏、傅氏和宠臣董贤正把天下弄成一团乱麻,为安全计,自己还是在家里写《太玄》吧,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
  顺势而为
  历史如过山车,充满了戏剧性。几年后,哀帝早逝,丁氏、傅氏外戚失势,董贤自杀,平帝即位,王氏又夺回失地,王莽成为大司马,位至三公,把好友刘歆也提拔成京兆尹,却没扬雄什么事。扬雄和王莽、刘歆、董贤曾同为黄门郎,但另外三人都已经或曾经如日中天,扬雄却还是一个黄门郎,从成帝到哀帝、再到平帝,雷打不动。
  扬雄秉承着道家精神,倒也不气馁,不当官的日子便著述,这期间他仍然著《太玄》,日子虽清苦,还好有两个佳儿,他们不仅承欢膝下,小小年纪还参与了父亲的著作。不幸的是,天妒英才,两子都早夭,扬雄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是,他人微言轻,除了写作,又能如何?于是,继讲述天人关系的《太玄》后,他又开始书写阐述政治伦理的《法言》。
  时间过得飞快,公元9年,复古家王莽受东汉禅让,当了皇帝,建立新朝。王莽很会造势,以加官晋爵拉拢官员,以符谶搞定君权神授,以复古改制笼络儒生。新皇帝如此善解人意,大家如何不喜,当然山呼万岁,齐刷刷地跪下去。
  这跪下去的人中,就有扬雄。王莽属王氏,是扬雄的恩主,道义上理应支持;何况王莽还给了扬雄实惠,让扬雄由600石雷打不动的黄门郎变成了2000石的中散大夫。以扬雄儒生的立场,他未免要替汉朝唏嘘,但更要替新朝欢呼雀跃,歌功颂德。于是,他写了《剧秦美新》,意即以秦为恶、以新为善。这篇文章有点儿肉麻,但扬雄必须写。
  扬雄的诚意,王莽自然懂得,唯其懂得,王莽才仅仅只任命他为中散大夫,而非更高的官职:扬雄不讲符谶,不懂政治,只是一个学者,能吹喇叭,却不会抬轿子,这样的人重用不得,只能礼节性地升个闲职。
  正当扬雄兢兢业业地做着他的“莽大夫”(后人蔑称)时,老同事刘歆死了。刘歆是王莽的开国功臣,用符谶为王莽开路,其子却在新朝建立后继续使用符谶。这种事,用一次是功臣,用多了就是别有用心。王莽一发怒,将这帮别有用心的人杀的杀、流放的流放。
  扬雄不玩符谶,本没有他什么事,奈何刘歆之子曾向他学过奇字,办案的人“举一反三”,稍加联想,便将奇字和符谶扯上了关系,要捉拿扬雄。看到兵吏汹汹而来,正在天禄阁上校书的扬雄想都没想,犹如一只大鸟,跳下了楼。
  跳楼是为表忠心还是逃避审判,没人知道。此刻,扬雄的耳边,汨罗江的水声隔着遥远的时空源源不断地漫过来,直至最后将他完全淹没……
  可扬雄没死成,只是摔得不轻。倒是王莽过意不去,说自己了解扬雄,这人一向不参与此事,才算把他撇清,不久,王莽又恢复了他大夫的官职。之后,元帝的皇后、太皇太后王政君去世,王莽还让扬雄写悼文,是为《元后诔》。在《元后诔》里,扬雄使出浑身解数,旁征博引,明赞元后,实拍王氏,以大量符瑞试图证明王莽受禅让的合法性、正义性。
  奈何新朝短命,《剧秦美新》《元后诔》也因此成为扬雄一生的污点,毁者污之,誉者隐之。但是,在那样的形势下,扬雄又能如何?他已经做了一次屈原,尽力了,既然他没死成,剩下的只有顺势而为,报答王莽这个对自己不薄的旧恩主了。
  一代宗师
  莽大夫扬雄在新朝虽然升了职,但过得并不如意。当先是经济上捉襟见肘:他虽被升为中散大夫,但由于新朝经济不景气,王莽加官封爵又多,水涨船高,官爵有名无实,扬雄的家境还不如以前。加上汉朝重死轻生,两子的丧葬费也耗费了不少家财。然后是他对新朝的困惑:激进的王莽食古不化,改制只求形式,改来改去反而加剧了社会动荡……最后,则是深深的失望:王莽迷信方术,其严酷的统治与扬雄的理想越来越远;国师、嘉新公刘歆更让扬雄齿寒。   当初在黄门郎圈子里混时,刘歆和扬雄意气相投,惺惺相惜,算得上好友。但此一时彼一时,刘歆以符谶得意,其子又以符谶得罪,并牵涉扬雄,自然让扬雄很不爽。此外,刘歆霸道,向他索看著作《方言》也是先晓以利害——扬雄举荐了一个人,那人后来犯事了,刘歆就以摆平这件事为筹码。这种胁迫搞得扬雄很反感,他不仅不认为自己荐人有错,还以著作未定稿为由拒绝了他。刘歆为给自己台阶下,竟然讥讽道:“老兄的文章怕不适合让人看,只适合盖酱坛子吧?”
  丧子,伤病,贫窘,失意……生活这一系列组合拳重重地击垮了年近古稀的扬雄。他只好把自己泡在酒坛子里,买酒缺钱,就教人古文字以换酒。于是,常出现这样一个奇观:在通往扬家的路上,经常走动着几个儒生,他们谈笑风生,肩上是一坛或大或小的酒坛,风一吹,酒香四溢;隔着院墙,扬雄闭目,陶醉着深深吸了一口气。
  天凤五年(18年),扬雄去世,终年70岁。此时,距新朝灭亡还有五年时间。对扬雄的死,王莽没有什么表态,饶是老同事,这种低级官员却远远入不了皇帝的法眼;刘歆也没有,他俩早已形同陌路。
  好在还有一位弟子替他善后——这弟子追随他学习,和他一道喝酒,并为其守丧,让他身后保留了一定尊严。
  好在还有著作表明他的心迹。他的著作主要是仿作,其拘谨的性格、严谨的治学态度都注定了他只能是一个学者,而非创新者。他的早期著作主要是赋,这些赋虽然有所创新,总的来说还是仿司马相如;他的《太玄》模仿《易经》;《法言》则模仿孔子的《论语》;只有研究西汉语言的《方言》是原创。
  因此,在扬雄身后,贬者有之,或认为其是低能的模仿者,或认为其学问夹杂不纯;但褒者更多,将其认证为儒、道两宗的大家。《方言》这本被刘歆称为只能盖酱坛子的作品,在扬雄死后几十年就风行于世。两三百年后,妙于道数、穷幽探赜的阴阳家、数术家扬雄特别合谈玄论道的魏晋人口味,成了魏晋玄学的奠基者。唐宋以降,扬雄则被视为和孟子、荀子、董仲舒并列的大师,并因其反对天命神学、符谶迷信的特质而与那些大师们一起奠定了正统儒学的根基。
  模仿只是表层,更重要的是内里的新意。扬雄起于模仿,善于模仿,他并没有止于模仿,而是悉心修炼,打通任督二脉,将各种真气融于一体,从而成为儒道两宗的宗师。至于他生前的寂寞和种种不得意,只能说是命运不济,这反而给他身后的光辉增添了一道旖旎的霞光。
  编辑/葡萄
其他文献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蚕茧纸,鼠须笔,一次微醺时的随意书写,究竟能改变多少时间的底色?公元353年,中国有并峙的五个政权、五个年号,一篇《兰亭集序》却将该年几乎所有的荣光都聚拢在了属于东晋的“永和”之上。因为这次不可复制的雅集,“永和”二字被赋予了舒缓、明丽的色彩,如同江南三月的春阳与山风,抑或是一泓漂浮着酒觞的浅浅溪水。  然而,正如世间没有真正的桃花源,乱世中的“天朗气清”也不过只是幻象。飘
她做梦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深秋的季节,王终于答应带她去河边狩猎。其实,对充满暴力与血腥的狩猎,她毫无兴趣。只有她自己清楚,走出重门紧锁的吴宫,她真正想去看的是什么。這是一个秘密,深隐内心那最柔软的部位。  王和将士们驰马弯弓,欢声雷动地追撵着猎物。然而,车帘后那双忧郁的美眸,却只在苍苍蒹葭、潇潇秋水、河心小岛上徘徊。她想起了那首风传天下的《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她轻轻
东晋时的车胤是一个读书非常用功刻苦的孩子,他因囊萤夜读得到父亲上司的赏识和推荐,很快有了名气,成为一个远近皆知的人物。  当时任荆州刺史的桓温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为了招揽人才,他招聘了一大批名人围绕在自己身边,车胤也是其中之一。  车胤不但知识渊博,而且很有修养,谈吐优雅。桓温是一个军人,文化素养不高,但他很喜欢车胤这样的人,就招聘他为从事,随后又让他担任主簿、别驾。每每举办宴会,桓温必让车胤参加
1936年,后来被称为“罗斯托夫开膛手”的安德列·奇卡缇洛出生在乌克兰(当时属于苏联)。在那几年,苏联爆发了大范围的饥荒,即便被誉为“苏联粮仓”的乌克兰也是哀鸿遍野。饥饿吞噬了数以百万计的家庭,奇卡缇洛的哥哥就在1931年失踪了。奇卡缇洛的父母认为,这个儿子很可能被邻居吃掉了,因为这在当时属于很正常的“意外”。  从懂事开始,奇卡缇洛就被父母不停地灌输“哥哥被吃掉了”这一观念。其实,中年丧子的悲痛
1900年前后,安徽宿松县的一座基督教堂进了小偷,小偷不但盗走了部分财物,连教堂的门板也给拆走了。这座基督教堂是由美国牧师主政的,牧师仗着美国这个强大靠山,从来不把宿松县的官员放在眼里,这回教堂遭了盗贼,他更是大发雷霆,把宿松县知事叫来大骂一通,并命知事立即抓捕盗贼、追缴赃物。知事连连赔罪,表示一定全力抓捕窃贼、追缴赃物。  那个小偷把所盗物品卖掉之后,对那块门板却犯难了,因为这是基督教堂的门板,
集影视投资、艺人经纪、拍摄制作、影视宣发于一体,兼具新媒体基因的小棕熊影视就成为逆势向上者之一。除了主营经纪版块的小棕熊娱乐,小棕熊影视旗下还设小棕熊影业和小棕熊营销两大业务板块,分别深耕影视项目孵化、投资和制作,以及影视项目及艺人、品牌的全案营销,三者联动,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影视娱乐生态。  作为经纪业务版块的负责人,小棕熊娱乐CEO陈玟希在接受《电视指南》采访时表示:“三块版图并行,并且相互支
1945 年8 月8 日,苏联对侵华日军宣战,次日,苏联红军越过中蒙边界,向侵驻西科前旗(今科尔沁右翼前旗)的日本关东军发动闪电般的进攻。伪兴安总省(其地后并入内蒙古自治区)警务厅长从王爷庙街撤退前,命令从医学院的细菌库内拿出带细菌的老鼠,放进王爷庙街所有粮站内。  8月21日,王爷庙街突发鼠疫,并迅速蔓延到毗邻18个旗县乃至整个内蒙古东部地区,从1945 年冬至1947 年春,累计死亡四万多人。
成长必然要离别  公元725年,李白在两岸的猿声中出巴蜀人荆襄。他带着剑,带着钱,告别巴蜀的山与水,也告别了巴蜀的朋与友。  第一个告别的是养鸟耍剑的赵瑕。在前辈赵瑕的面前,李白就像一个小白,他跟在赵瑕的身后,学怎么唤鸟,怎么击剑,怎么潇洒。赵瑕说,但凡有点儿才华的人,怎么会去读《五年高考三年模拟》?但凡有点儿志气的人,怎么会去挤高考那座独木桥?天下这么宽,何事不逍遥?世界这么广,何处不快活?李白
越国大败于吴国,受到削地三尺式的掳掠破坏,所有的存粮积蓄全部成了战利品,又以极其惨重的代价换得越王勾践归国。勾践下了车,君臣抱头痛哭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埋葬死者——越国已经国势衰败得连死人都不能及时埋葬了!如此,且不提报仇复兴,要保住性命就得逼着大家绞尽脑汁找吃的去。身边哪里还有比鱼腥草更常见、采了一茬只要一阵雨又出一茬的野草呢?鱼腥草别名“蕺(jí)菜”,就是“饥菜”——救饥之菜——的文雅叫法
又是春天,虽然万物生机勃勃,可总是阴雨绵绵。太阳好像请假了,一连几天都不肯露面,只留下我一人呆呆地站在校门口。  在这阴雨绵绵的天气,爷爷早就应该来接我了。此时,我又彷徨,又无助,还有点儿愤怒。爷爷明明与我约定好时间了,却迟迟不来。爷爷还总教育我要讲信用,怎么关键时刻自己不讲信用了呢?虽然我满心抱怨,可我不得不继续等待。  这时,我看到远处出现一个黑色的身影,脚步急促,仿佛有什么急事似的。近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