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888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的文明程度与人类的创新活动息息相关。“创新”是近年来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落脚点”,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学生的“学”鼓励创新,教师的“教”同样倡导创新,创新是教学的灵魂所在。新课程鼓励教师为学生构建创新的平台,教师应当依据国家课程改革及其物理新课程理念的精神,在物理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转变教育理念是前提
  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育教学理念。物理教学是发展学生认知的重要手段,而不应将物理教学看成是训练与灌输知识的工具。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倡导革新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倡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物理学习全过程,以让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培养。物理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大量信息。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关系,学生是物理学习的真正“主角”,教师只能充当物理教学的“向导”“顾问”。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使学习兴趣被激活、学习动力被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会成为可能。
  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导航”,从教学思想到教育方法上大胆突破、大胆创新。教师必须深入挖掘物理教材的创新因素,将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新问题、新知识引入物理课堂上,紧密联系物理教材上的有关内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创新。
  鼓励质疑探究是关键
  质疑探究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显著标志,也是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通过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够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自主探究,深入思考,鼓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大胆提出创见;应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激烈辩论,引导学生在质疑争辩中活跃思维;应鼓励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批判性质疑,勇于实践、验证,探究解决物理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策略;进而培养学生对复杂物理问题的判断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与敏捷性、求异性,保障学生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以及科学性。
  教师应将物理课堂总结归纳的机会留给学生,比如,可以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一个物理问题,可以让学生总结归纳一堂物理课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总结归纳一次辩论的正、反观点等。通过总结归纳,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并进一步发现深层次的问题,以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问题得到自主解决后的成功感。教师为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还应有一定的探究价值。因为创新探究教学是将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作为重中之重的,要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让学生在交流与实践中探索、发现、创新。创新探究教学的使命在于发展人的创造潜能,不断强化与启发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创造的精神。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独立思考,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讨论,大胆提出独特见解,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保障。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质疑探究,鼓励学生手、脑并用,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活”起来。比如,教师可以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开展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使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落到实处。
  构建良好的环境是保障
  创设良好的班级创新环境 教师在班级应创设民主、和谐、平等的创新环境,因为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是开启学生智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保障;教师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给学生以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权,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给学生以充足的思考物理问题的时间;教师应切忌随意否定学生,而应尊重信任学生,这可以采用积极疏导、提示等策略。努力保护学生的创造动机,给学生适当的时机,让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享受创造成功的欢乐,让学生能在愉悦状态下开动脑筋,并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探究物理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教学“牛顿第一定律”时,对学生发表的不同观点,教师不能任意加以否定,而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观点,引发学生间的争论,让学生大胆猜想后进行自主性实验,同时结合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最后共同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样的教学,能让学生在教师精心创设的良好氛围中感悟到初始问题,在探究中自主提出问题。在遇到困难时,教师适时提出有关问题,点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学习。
  创设创新教育大环境 教师应该为学生积极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时刻引导学生关注物理学的最新动态。拓展物理创新教学的视域,既可以从课堂拓宽到课外,也可以从校内拓宽到校外,由物理学科拓展延伸到其他学科,交叉渗透,整体联动。学校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舞台。
  新课程倡导教师积极探寻物理教学的最佳策略: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观察是智力的门户、创新的按钮;注重提高学生的猜想能力,因为猜想或许会成为科学发现的导火索,获得意想不到的创新收获;训练学生的统摄能力,因为统摄能力是一个人创新思维的较高层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作全方位的思考,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进一步做出全面、正确的结论,达到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境界,从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辟一片新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培养想象能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初中学生在写作中,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没有想象就没有唐代诗人杜甫“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瑰丽诗句,就没有毛泽东“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雄奇诗篇,就没有《西游记》《海底两万里》《格列佛游记》那样
近年来,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多,许多中小学校都增设了年级组长的岗位,以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管理。年级组已成为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地位和作用也日益重要。在教育改革逐步深化的当下,要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就要使年级组这一带有“行政性质”的基础组织,在基层学校更加完善。  确立目标,细析学情  年级组长首先应明确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
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一项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举措。2007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该工程,旨在切实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目标是在高校人才培养中普遍推广与应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理念,改变现有模式,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初步实现社会岗位需求与学校专业设置相吻合。质量工程的实施为网站建设、文件上传、课程建设各项指标规范、精品
期刊
作为促进教师成长、改善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策略和有效途径,校本教研以其独有的价值得到了教学研究者、管理者和一线教师的肯定。然而,审视校本教研之路,不难发现,教研效能低下、视野狭窄等弊端与新课程理念逐渐背离,已经严重阻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导致学校校本教研的生命活力难以焕发。本文试从策划者的视角来剖析时下数学校本教研的一些不足,从多角度、多纬度探寻积极有效的改进策略,促进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近年来,不少学生对初中历史的学习热情不高,对课堂的参与也提不起兴趣。许多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教学效果仍未达到应有水平。初中生正处于逆反心理逐渐加强的时期,他们好奇心强、精力旺盛。笔者认为,根据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以及一些教学原则,在历史课堂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  兴趣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中学生正是好奇心与求知欲强烈的时期。教师的导课是否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指出:“教学不应该奉送真理,而应该教人发现真理。”教师在课堂中要树立服务意识,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充分显示自主学习机会,发挥学生创新能力。  尊重感受,激发创新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生活体会,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成功得出结论的同时,体验到取得成功的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
幼儿园绘画活动的有声言语评价体现了一种教育艺术,是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念相结合的教学智慧。不仅对幼儿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对教师的职业素养提高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既要了解现有水平,更要关注其发展的速度、特点和倾向等”。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恰当地运用正确的有声言语评价,重视幼儿参与美术活动的情感、态度,关注幼儿在美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