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对慕课认知情况与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ynein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东南大学为例,对220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描述性分析与因子分析方法对问卷进行统计并对慕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学生对慕课认知程度偏低、黏性不足,学生对现行慕课满意度总体评价为基本满意,其中更为关注教学氛围、师资队伍与教学内容。因此,正确处理好“学习质量、学习效果”与“学校认可度、社会认可度”的关系是慕课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慕课;认知情况;满意度;因子分析
  近年来,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1]。国内一些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从现有的研究看主要集中在慕课平台和教学模式改革方面,吴锦辉对我国“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好大学在线”三个主要慕课平台进行了对比分析,提出了课程指导资源的规范化、课程学习资源的多样化、平台互动功能的丰富性和作业互评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2]。刘锦宏等通过构建并验证MOOC用户使用意愿模型,提出慕课平台必须根据专业发展需要系统规划专业课程,完善专业课程体系[3]。刘继斌等从慕课对我国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中,得出以学习者为中心来设计慕课,可促进传统课堂与网络学堂相融合[4]。苏小红等以哈尔滨工业大学“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提出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融合,可以实现线上线下结合、课内课外互补的混合式教学模式[5]。
  慕课虽然具有“免费优质的学习资源、持续多样的学习服务以及多元化的评价机制和及时反馈”等优点,但也存在“学习者学习持续性不强、退学率高、交流互动不足、网络教学难以适应实践教学需要、教学模式单一、学分认证遭到质疑”等缺点[6]。在当前“慕课热潮”背景下,学习者对慕课的认知情况、学习体验、实际评价效果到底如何,学生对其是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相关研究还较缺乏。鉴于此,本文通过对东南大学本科生开展的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对慕课的认知与使用情况,并设计了慕课使用者的满意度评价指标,考察目前学生对慕课的主观评价,从中寻求其影响因子,以此为我国的慕课建设工作提供实证依据和重要参考。
  一、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研究样本来自东南大学一、二年级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有效问卷220份,有效回收率91.7%。其中大一学生占到总体调查样本的50%,大二学生占40.4%,涉及工科、理科、文科、医学等大部分专业。由于东南大学以工科为主,男生较多,本次调查男女生分别占65.8%和34.2%。从生源地分布情况来看,城市的学生占到63.9%,可能是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比农村学生要强些。
  本次调查问卷内容共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二是学生对慕课的认知与使用情况;三是上过慕课的学生满意度测评情况。调查表中涉及学生主观评价和判断的指标,采用5级Likert标度法[7],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赋值为5、4、3、2、1分。
  二、结果与分析
  1.慕课认知与使用情况
  (1)对慕课的认知情况。本研究调查的大学生对于慕课的认知情况显示,24.4%的学生选择“完全不了解”,选择“非常了解”的学生比例仅占3.7%,这说明虽然学术界对慕课讨论热烈,认为慕课时代已经来临,但实际上,在学生群体中却并没有想象中的高认知率。从学生对慕课的了解途径上看,38.6%的学生是通过网络、新闻媒体的渠道了解慕课;仅有16.4%的学生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认识慕课,这可能是目前大多数高校教师对慕课的认识存在偏差,把慕课仅视作一种优质资源,虽建设了但很少在本校使用。
  对于慕课的发展前景,17.6%的学生表示“非常看好”,认为是一种颠覆性创新,将会取代传统教育;67.3%的学生选择“比较看好”,认为慕课与传统教育结合,才会相得益彰;仅有2.4%的学生表示“不看好”,这可能与学生的认知有关。从上述统计结果可看出,大多数学生对慕课的未来发展持乐观态度,随着国内慕课建设质量不断提高和规范化标准逐渐完善,将会吸引并满足学生的相应需求。
  (2)慕课使用情况。在熟悉慕课的学生中,其学习状况也存在着差异。从平台选择上看,使用最多的是网易,约有42.8%的学生;在国外三大 MOOC 网站Coursera、Udacity 和 edX 中,Coursera使用比例为20.2%,另两个平台均低于5%。这说明国外好的慕课平台在本土化过程中可能存在语言方面的问题,学生更倾向于通过网易平台开展在线学习。另外,网易为Coursera 提供视频托管服务,并在网易公开课域内开设Coursera官方中文学习社区,这就大大提高了中国用户对 Coursera 课程的体验效果,也促进了Coursera在中国地区知名度的提升。据统计结果,慕课平台的使用效率普遍偏低,超过50%学生一个月使用1~2次,40%的学生一周使用1~2次。在慕课的使用上,仅有31%的学生真正进行了注册并在线学习;已注册的学生中,仅有44.1%的学生能完成慕课课程学习并顺利拿到证书。可见,慕课学习者能坚持完成所有学习环节的比例并不高。
  (3)选择慕课的原因。对于吸引学生学习慕课的原因,选择比例最高的是“上课时间自由”,占到65.6%;其次是“网络比较方便”,占61.5%。不可否认,“上课自由”和“网络方便”是慕课相对于传统大学课程最大的优势,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更具有吸引力。“免费”也是吸引学生的重要原因,选择比例为50%。学生不用花钱就能听到名校名师的课程,的确为学生带来了实惠。另外,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面以及课程类型多样也是吸引学生的主要原因,分别占到了47.2%和36.4%。
  (4)放弃慕课的原因。不选择“缺乏面对面交流指导与相关约束力”和“学习积极性差”的比例最高,分別占到48%和49.5%。不可否认,这两个原因也是当前慕课相对于传统课堂教学最大的弊端。   另外,因为对慕课不了解而不想尝试的学生也占到25.4%,这也与前文所提的学生认知状况的差异和学校虽建设了但很少在本校使用有关。
  2.学生对慕课满意度情况
  (1)信度效度检验及评价因子的选取。本次调查对象中,共有142位学生上过慕课并对其所上慕课进行了满意度打分,占总体调查样本的65.4%。经对问卷进行信度分析,得到整体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27,说明此测评问卷内部一致性和可靠性较好。效度分析主要包括表面效度、内容效度和构建效度。本问卷的设计参考了教育研究专家、相关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等意见,经过多轮修订并完善,具有良好的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问卷的构建效度是通过因子分析进行反映的(见表)。其中,Bartlett统计量χ2=1658.930,P =0.000,说明使用因子分析是合适的;KMO指数为0.887,因子累計方差贡献为66.941%(取特征值>1对应的因子),并且22个指标的共通性均超过0.5,说明因子分析效果较好。
  本研究共设计了满意度的22个评价指标,通过因子分析并运用方差最大旋转法得出各因子对应的因子载荷量,结果表明,因子1由指标在线问答响应度(X17)、师生互动参与度(X18)、学习论坛活跃度(X19)、课程考核通过率(X20)、教学视频使用率(X13)来说明,属于学生对慕课教学氛围方面的评价因子;因子2由指标慕课教学队伍所在学校或研究机构的声誉(X7)、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契合度(X9)、慕课团队师资队伍教学水平(X6)、内容组织合理性(X10)、慕课主讲人的教学水平(X5)、内容设计与教学大纲吻合度(X8)来说明,属于学生对教学队伍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因子;因子3由指标课程类型多样性(X16)、课程素材丰富度(X14)、学习目标达成度(X22)、课程证书认可度(X21)来说明,属于学生对慕课资源和达成度的评价因子;因子4由指标慕课视频音频等技术质量(X2)、慕课用户界面设计及内容布局等(X1)、对慕课平台先进性和实用性(X3)、对网络以及硬件设施的技术要求(X4)来说明,属于学生对慕课信息化技术的评价因子;因子5由指标作业设计难易度(X12)、教学内容深浅度(X11)、习题作业饱和度(X15)来说明,属于学生对慕课课程与作业难易程度的评价因子。进一步从各因子对满意度的总体贡献度来看(见表),由大到小依次是慕课教学氛围方面的评价因子(方差贡献率16.229%)、慕课教学队伍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因子(方差贡献率15.751%)、慕课资源的评价因子(方差贡献率12.602%)、慕课信息化技术的评价因子(方差贡献率12.458%)以及慕课课程与作业难易程度的评价因子(方差贡献率9.901%)。
  (2)学生对慕课的综合满意度情况。首先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进而得到综合评分。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确定问卷中各指标的权重,运用回归法计算出各因子得分,并建立了相应的因子得分模型,加权后综合得分如下:
  F=(16.229%F1+15.751%F2+12.602%F3+12.458%F4+9.901%F5)/ 66.941%
  =0.037X1+0.034X2+0.031X3+0.027X4+0.036X5+0.037X6+0.029X7+0.034X8+0.034X9+0.032
  X10+0.029X11+0.023X12+0.034X13+0.034X14=+0.029X15+0.025X16+0.036X17+0.038X18+0.035X19+0.036X20+0.033X21+0.031X22
  因子得分是对各指标得分标准化后计算获得,模型中各指标系数实际反映的是该指标对综合得分评价的影响程度,但因子综合得分还不能直接判断学生对慕课实际满意度的评价,应根据综合因子得分模型中各指标系数确定原模型中各指标的实际权重。调整后的各指标的实际权重为:X1(0.052),X2(0.047),X3(0.044),X4(0.038),X5(0.050),X6(0.052),X7(0.041),X8(0.048),X9(0.048),X10(0.045),X11(0.040),X12(0.031),X13(0.048),X14(0.047),X15(0.041),X16(0.034),X17(0.050),X18(0.053),X19(0.049),X20(0.051),X21(0.046),X22(0.044)。加权汇总后,得到学生对慕课的综合满意度平均得分为3.56分,介于一般(3分)与比较满意(4分)之间,即评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最低得分2.44分,最高得分为4.71分,得分等于和低于3分的学生占总调查对象的16.8%,得分在4分以上的学生占总调查对象的19.0%。
  三、讨论与建议
  1.学生对慕课认知程度偏低
  慕课是一种新生的在线教育方式。本次调查中近1/4的学生对慕课完全不了解。虽然慕课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高校真正的学习者对慕课的了解却并不多,教师对慕课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误区。尽管前面的调查显示,学生对慕课的发展前景普遍看好,但慕课在国内的发展仍处于萌芽阶段,未来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去继续探索,尤其要从教师入手,鼓励其投入精力建设慕课,引导学生在线学习,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慕课认知度。
  2.学生对慕课的黏性不足
  从调查结果可以明显地发现,使用慕课平台、注册学习、完成学习并获得证书这一系列流程呈现出一种逐层递减的趋势。超过一半的学生都是偶尔参与课程学习,即一个月才上一至两次课。这种现象可能主要是由学生本身的主观原因造成,慕课自身就是一个开放性的课程,所有的学习进程、学习规划都需要学生自己来完成,没有教师的监督和同学的陪伴,加之学生与教师之间“隔着屏幕”的弱交流感,线上学习难以构建同伴围坐一起的学习感受。鉴于此,为了能让学生与感兴趣的课程之间保持黏性,又能保证慕课学习质量和效率,一方面需要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另一方面需要得到社会的认可。一旦社会的认可度被启动,课程认证变得有价值,就会刺激学生的内在动力;而当学生觉得慕课认证难度加大,学生就会因为重视而投入更多的学习热情,学习质量和效果自然会得以提升,慕课在线学习就会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状态。   3.学生对现行慕课满意度总体评价为基本满意
  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法发现,学生对已上过的慕课评价是基本满意的,满意度评价均值为3.56分,介于一般与基本满意之间。对其表示满意的学生比例占到19%,但对其表示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学生比例也占到16.8%。本次问卷调查的满意度评价主要针对“认识地球”和“自然灾害与人”两门课程。这两门课程是东南大学于2014年引进的,由南京大学陈士进教授建设,采用线上教学模式,学生只有完成了全部学习流程才能参加线下考试,通过后才能获得相应学分。从这次慕课满意度评价均值来看,和学校日常通识课程教学检查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这说明只要满足学生需求,课程质量能得到保障,学生通过慕课学习获得的课程证书理应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另外,慕课作为新事物,尚需接受实践和市场的检验,良好的受众市场是慕课得以蓬勃发展的基础。从满意度来看,现行国内高校慕课并不能说明它已经引起大多数人的关注,而只能说它引起了某一部分群体的兴趣。当然,如果能够正确处理好“学习质量、学习效果”与“学校认可度、社会认可度”这两个关系,就可为其后续发展提供较好的群众基础,进一步促进慕课健康可持续发展。
  4.教学氛围、师资及内容是影响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问卷中包含了多个维度来反映学生对慕课满意度的综合评价。从上文因子贡献度来看,由大到小依次是慕课教学氛围、慕课教学队伍与教学内容、慕课资源、慕课信息化技术以及慕课课程与作业难易程度。虽然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拓展了教学时空,扩大了学生自主性,但其自身存在的最大弊端是缺乏教师约束力和同学陪伴。在对慕课满意度的综合评价中,慕课教学氛围的评价对总体满意度的贡献最大,这也是学生最为关注的焦点,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在线问答响应度、师生互动参与度、学习论坛活跃度等方面。所以,慕课要设置“同伴学习”环节和论坛,促进教师与学生高频互动,构建类似于真实课堂的教学情境。慕课教学队伍与教学内容的评价对满意度的贡献位居第二,也成为非常重要的因素。当前的慕课资源种类繁多,质量上也存在参差不齐现象,学生对不了解的课程首先关注的是慕课教学队伍所在单位的声誉、慕课团队师资水平等,以此来甄别慕课的“优劣”,这就要求慕课在开发过程中要建立起一支能够让学生信服、认可并逐步与国际化接轨的师资队伍;同时,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设计课程框架和视频录制。在课程内容组织上,通过对各个知识点的解构,使学习内容逐渐由系统性、完整性转向碎片化、个性化;在课程视频制作上,根据知识块的特点,加入丰富的图像、动画等内容,使抽象的概念得以具象化;同时,在知识块视频之间,可以考虑插入考核以强化讲过的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以强化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6/201504/186490.html,2015-4-13.
  [2] 吴锦辉.我国主要慕课(MOOC)平台对比分析[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5,35(165):11-14.
  [3] 刘锦宏,安珍珍,徐丽芳. MOOC用戶使用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5(11):69-76.
  [4] 刘继斌,赵晓宇,黄纪军,等.MOOC对我国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12(4):7-9.
  [5] 苏小红,赵玲玲,叶麟,等.基于 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 2015(7):60-65.
  [6] 汪基德,冯莹莹,汪滢.MOOC热背后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2014(9):104-111.
  [7] Likert R. A Technique for the Measurement of Attitudes [J]. Archives of Psychology,1932(140):1-55.
  [责任编辑:周晓燕]
其他文献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传统教学大纲的不足,主要表现为重内容轻方法、重基础轻素质、重教师轻学生、考试方法单一等方面.结合“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等课程特点,探索并初步提出
实现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不仅是语文教师也是其他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要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明白为人处世的道理,通过语文学科有效教学的实现,使学生形成良好的
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也不断提升,且趋于多元化发展.中学基础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构建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体系,不断夯实基础知识与核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是为提高大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掌握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其创新和实践能力.本文通过对参加过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的教师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解放大西南》,客观公允地描写了国共两党在大西南进行的最后决战,通过对云贵川渝解放过程的重点描写,生动展现了国共双方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战线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学的方式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而微课正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以信息技术为主要载体,是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目
当代军旅题材电视剧《我是特种兵》是一部以特种兵生活为骨肉、以主人公庄焱的成长过程为主线索,以当代军人忠诚于党、报效国家为核心价值观的作品.该剧于2011年1月14日在央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话不无道理,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
期刊
野外实践教学是高校地理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传统实习中,地理信息呈现的模式是以教师讲解、学生观察、数据采集、用纸和笔描述与记录有关信息展开的.在“互联网+”背景下,
每一个高校毕业的学生,只懂得如何去学习如何把学上好,不懂得将自己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因此,本论文就来研究如何从生活角度进行初中语文教学,谈谈如何让学生